..續本文上一頁 釋恒清
佛性思想/ 釋恒清
佛性與神我之辨析/ 劉果宗
佛性與頓悟/ 蔡惠明
佛性論/ 趙蓮華國
論佛性/ 慧風
二、以如來藏經論爲主題
1. 如來藏系經論
如來藏系主要經論略述/ 釋開智
(1) 《大方等如來藏經》
大方等如來藏經探源/ 智谕撰
佛說《大方等如來藏經》的根本意趣/ 尤惠貞
(2)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中的涅槃思想/ 張曼濤
《大般涅槃經》中的佛性論思想及其影響/ 高振農
大乘《大般涅槃經》研究/ 屈大成
論《大般涅槃經》的佛性義/ 林士琛
涅槃經之傳譯與佛性義/ 劉果宗
(3) 《楞伽經》
楞伽經如來藏藏識一體二名之辨/ 岑詠芳撰
楞伽經和攝大乘論(如來藏緣起說)/ 羅光
(4) 《寶性論》
《寶性論》中佛性思想之研究/ 楊惠珊撰
《寶性論》之研究/ 釋恒清
寶性論新譯/ 談錫永譯
2. 如來藏與其他經論
(1) 如來藏與《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一心」概念之研究:以元曉《海東疏》之诠釋爲中心/ 劉
玉榮撰
《大乘起信論》義理新探/ 傅偉勳
《起信論》與扶南大乘/ 釋印順
大乘起信論中如來藏緣起之研究/ 釋永聖
大乘起信論如來藏緣起之研究/ 田養民著;楊白衣譯
大乘起信論如來藏緣起思想之探討/ 尤惠貞撰
大乘起信論的心性論/ 釋恒清
起信論與天臺教義之相關研究/ 何國铨撰
(2) 如來藏與《壇經》
The Platform Sutra of the Sixth Patriarch/ 釋聖嚴著;于君方譯
《壇經》的思想特質--無/ 吳汝鈞
《壇經》思想的源流/ 李昌頤
「六祖壇經」之禅機大旨/ 朱維煥
六祖壇經的思想/ 釋聖嚴
六祖壇經思想之承傳與影響/ 胡順萍撰
(3) 如來藏與其他經論
《大乘止觀法門》如來藏思想之研究/ 林芳敏
《大乘止觀述記》(叁)/ 谛閑演說;江妙煦遺解
《大乘二十二問》/ 昙曠撰;巴宙輯校
《楞嚴經》哲學之研究/ 李治華撰
《維摩诘經》序論(五)/ 昙昕譯
《攝論》〈界頌〉之研究/ 楊白衣
《攝大乘論》「聞熏習」與「如來藏說」關系之探究/ 釋如覺
《觀音玄義》性惡問題之探討/ 陳英善
以《中邊分別論》爲中心比較諸經論的心性說/ 葉阿月
叁、如來藏與其他教義的交涉
1. 如來藏與唯識
如來藏與阿賴耶識--從思想史上考察/ 霍韬晦
如來藏與唯識的交涉--《中邊分別論》〈相品〉及《佛性論》〈顯體分〉/
賴賢宗
如來藏與唯識的交涉--以《佛性論》爲中心的比較研究/ 賴賢宗
阿賴耶識成立的根源與如來藏的融合/ 周玉真
唯識五義/ 霍韬晦
唯識思想的客塵煩惱說--以《中邊分別論》爲中心/ 葉阿月
以《中邊分別論》爲中心比較諸經論的心性說/ 葉阿月
唯識研究/ 周叔迦著
識、阿賴耶與如來藏/ 郭悟振
2. 如來藏與空性
論如來藏之空性義/ 釋恒清
性空正義的考察/ 姚孝彥
3. 如來藏與其他教義
印度佛教(四)/ 水野弘元編;重光譯
印度佛教心意識說之研究/ 馬定波
梵我與如來藏我之比較研究/ 釋依慶
緣起觀
關于緣起思想形成與發展的诠釋學考察/ 傅偉勳
從「真如緣起」到「法界緣起」的進路--「一心」觀念的確立/ 黃俊威
從無因無我中透視佛性/ 張士铮
談佛性與常樂淨我/ 智銘
論「佛說無我」後一切法存在的問題/ 李淳玲撰
無所不在的佛心--彌陀之下修功德,回到淨土真宗/ 秦郁昌編譯
無情佛性/ (因明)
絕對與圓融--佛教思想論集/ 霍韬晦
關于「性相融會」/ 吉津宜英著;余崇生譯
略論「人性」與「佛性」/ 果律
人心‧佛性與法相/ 李再鈴
大小兼受戒、單受菩薩戒與無戒之戒--中日佛教戒律觀的評較考察/ 傅偉勳
解脫/ 釋淨瑄
四、中國佛教與如來藏思想
中印佛教思想史/ 常盤大定,宇井伯壽著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 呂澄
中國佛教史/ 任繼愈
中國佛教簡史/ 郭朋
中國佛教心性說之研究/ 馬定波
中國佛教裏漢譯佛典的意義/ 福永光司著;覺道譯
中國大乘佛學/ 方東美
中國佛性論/ 賴永海
中國佛教「心性論」研探二篇/ 方立天
性具與性起思想之比較研究/ 林美華撰
1. 分期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 郭朋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 湯用彤
兩晉佛學之流傳與傳統文化之交流/ 楊俊誠撰
東晉之高僧(完)/ Kenneth Ch”an著;映古月譯
地論宗的心意識說的源流及其演變/ 劉萬然
淨影寺慧遠的佛性學說/ 廖明活
淨影寺慧遠的涅槃觀/ 廖明活
梁靈味寺寶亮法師佛性思想之研究/ 釋彥晖撰
初唐佛性論诤--靈潤與神泰爲主/ 釋恒清
唐代詩歌與佛家思想/ 黎金剛撰
宋儒與佛教/ 林科棠著;藍吉富主編
宋釋永明延壽論心王義至八識之展開/ 孔維勤
「觀心與成佛」--永明延壽《觀心玄樞》第二問的研究/ 黃繹勳撰
延壽佛學思想的形成--文獻學上的研究/ 冉雲華
孤山智圓之研究/ 朱秀容撰
明末〈物不遷論〉的诤辯--異議者鎮澄的佛學思想分析/ 江燦騰
晚明佛教叢林改革與佛學诤辯之研究--以憨山德清的改革生涯爲中心/ 江燦騰撰
儒道佛叁教調合論之研究--以憨山德清的會通思想爲例/ 陳運星撰
錢謙益的佛教生涯與理念/ 連瑞枝
李卓吾的生平與佛教思想/ 江燦騰
梁漱溟對佛學的理解與批判/ 邱敏捷
法界圓覺學(太虛大師全書--第13冊)/ 釋印順主編
東西方形上學的評論 = A Review of Metaphysics : East & West
2. 分宗
(1) 涅槃師--竺道生
竺道生/ 陳沛然
竺道生佛性論系統之陳述/ 陳沛然撰
竺道生的闡提佛性說與六朝佛性說--節譯自《中國佛性之研究》/ 常盤大定
竺道生思想之研究--南北朝時代中國佛學思想/ 劉貴傑
竺道生思想之背景及其理論淵源/ 劉貴傑
竺道生思想之理論特色及其價值意義/ 劉貴傑
竺道生思想之理論基礎/ 劉貴傑
竺道生頓悟思想之研究/ 陳松柏撰
道生法師的佛性義/ 劉果宗
談主「一闡提人皆有佛性」的首倡者/ 釋演培
(2) 叁論宗
從《大乘玄論》看叁論宗之佛性主張/ 李雪濤
吉藏/ 楊惠南
吉藏的中道佛性思想方法之研究/ 樸成文撰
吉藏的佛性思想/ 莊進宗
吉藏的佛性論與心性說之研究/ 楊惠南
吉藏的真理觀與方法論/ 楊惠南
吉藏的佛性觀/ 廖明活
吉藏的真理觀與方法論/ 楊惠南
嘉祥吉藏學說/ 廖明活
(3) 天臺宗
天臺宗在中國佛教中的地位/ 牟宗叁
天臺宗的判教理論真理觀/ 吳汝鈞
天臺宗的真理觀/ 吳汝鈞
天臺宗佛學思想本性初探/ 胡曉光
天臺唯心說的探討/ 釋演培
天臺圓教與佛性思想之研究/ 許國華撰
天臺緣起中道實相論/ 陳英善
天臺思想的發展/ 鹽入良道撰;李世傑譯
從天臺圓教看無情有性/ 廖寶泉
天臺智者大師的如來性惡說之研究/ 張瑞良
天臺智者思想形成之時代背景--南北朝佛學思想對智者之啓發/ 陳英善
智者大師的實相論與性具思想之研究/ 李燕蕙撰
智者的哲學方法/ 張瑞良
智者與荀子性惡觀之比較研究--基于社會曆史發展的考察/ 張明傑撰
智顗《維摩诘經》解釋之研究/ 羅少萍撰
湛然/ 賴永海
湛然理具思想之探討/ 陳英善
湛然與澄觀佛性思想之研究/ 郭朝順
(4) 華嚴宗
華嚴思想/ 川田熊太郎等著;李世傑譯
華嚴經之集成及其思想特色/ 簡圓
法藏大師及其華嚴教學之成立/ 高峰了州著;釋慧嶽譯
(5) 禅宗
敦煌…
《如來藏學研究小史--如來藏學書目簡介與導讀(下)(杜正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