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如来藏学研究小史--如来藏学书目简介与导读(下)(杜正民)▪P4

  ..续本文上一页 释恒清

  佛性思想/ 释恒清

  佛性与神我之辨析/ 刘果宗

  佛性与顿悟/ 蔡惠明

  佛性论/ 赵莲华国

  论佛性/ 慧风

  

  二、以如来藏经论为主题

  

  1. 如来藏系经论

  

   如来藏系主要经论略述/ 释开智

   (1) 《大方等如来藏经》

     大方等如来藏经探源/ 智谕撰

     佛说《大方等如来藏经》的根本意趣/ 尤惠贞

   (2)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中的涅槃思想/ 张曼涛

     《大般涅槃经》中的佛性论思想及其影响/ 高振农

     大乘《大般涅槃经》研究/ 屈大成

     论《大般涅槃经》的佛性义/ 林士琛

     涅槃经之传译与佛性义/ 刘果宗

   (3) 《楞伽经》

     楞伽经如来藏藏识一体二名之辨/ 岑咏芳撰

     楞伽经和摄大乘论(如来藏缘起说)/ 罗光

   (4) 《宝性论》

     《宝性论》中佛性思想之研究/ 杨惠珊撰

     《宝性论》之研究/ 释恒清

     宝性论新译/ 谈锡永译

  

  2. 如来藏与其他经论

  

   (1) 如来藏与《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一心」概念之研究:以元晓《海东疏》之诠释为中心/ 刘

     玉荣撰

     《大乘起信论》义理新探/ 傅伟勋

     《起信论》与扶南大乘/ 释印顺

     大乘起信论中如来藏缘起之研究/ 释永圣

     大乘起信论如来藏缘起之研究/ 田养民着;杨白衣译

     大乘起信论如来藏缘起思想之探讨/ 尤惠贞撰

     大乘起信论的心性论/ 释恒清

     起信论与天台教义之相关研究/ 何国铨撰

   (2) 如来藏与《坛经》

     The Platform Sutra of the Sixth Patriarch/ 释圣严着;于君方译

     《坛经》的思想特质--无/ 吴汝钧

     《坛经》思想的源流/ 李昌颐

     「六祖坛经」之禅机大旨/ 朱维焕

     六祖坛经的思想/ 释圣严

     六祖坛经思想之承传与影响/ 胡顺萍撰

   (3) 如来藏与其他经论

     《大乘止观法门》如来藏思想之研究/ 林芳敏

     《大乘止观述记》(三)/ 谛闲演说;江妙煦遗解

     《大乘二十二问》/ 昙旷撰;巴宙辑校

     《楞严经》哲学之研究/ 李治华撰

     《维摩诘经》序论(五)/ 昙昕译

     《摄论》〈界颂〉之研究/ 杨白衣

     《摄大乘论》「闻熏习」与「如来藏说」关系之探究/ 释如觉

     《观音玄义》性恶问题之探讨/ 陈英善

     以《中边分别论》为中心比较诸经论的心性说/ 叶阿月

  

  三、如来藏与其他教义的交涉

  

  1. 如来藏与唯识

  

   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从思想史上考察/ 霍韬晦

   如来藏与唯识的交涉--《中边分别论》〈相品〉及《佛性论》〈显体分〉/

    赖贤宗

   如来藏与唯识的交涉--以《佛性论》为中心的比较研究/ 赖贤宗

   阿赖耶识成立的根源与如来藏的融合/ 周玉真

   唯识五义/ 霍韬晦

   唯识思想的客尘烦恼说--以《中边分别论》为中心/ 叶阿月

   以《中边分别论》为中心比较诸经论的心性说/ 叶阿月

   唯识研究/ 周叔迦着

   识、阿赖耶与如来藏/ 郭悟振

  

  2. 如来藏与空性

  

   论如来藏之空性义/ 释恒清

   性空正义的考察/ 姚孝彦

  

  3. 如来藏与其他教义

  

   印度佛教(四)/ 水野弘元编;重光译

   印度佛教心意识说之研究/ 马定波

   梵我与如来藏我之比较研究/ 释依庆

   缘起观

    关于缘起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诠释学考察/ 傅伟勋

    从「真如缘起」到「法界缘起」的进路--「一心」观念的确立/ 黄俊威

    从无因无我中透视佛性/ 张士铮

    谈佛性与常乐净我/ 智铭

    论「佛说无我」后一切法存在的问题/ 李淳玲撰

    无所不在的佛心--弥陀之下修功德,回到净土真宗/ 秦郁昌编译

    无情佛性/ (因明)

    绝对与圆融--佛教思想论集/ 霍韬晦

    关于「性相融会」/ 吉津宜英着;余崇生译

    略论「人性」与「佛性」/ 果律

    人心‧佛性与法相/ 李再铃

    大小兼受戒、单受菩萨戒与无戒之戒--中日佛教戒律观的评较考察/ 傅伟勋

    解脱/ 释净瑄

  

  四、中国佛教与如来藏思想

  

  中印佛教思想史/ 常盘大定,宇井伯寿着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吕澄

  中国佛教史/ 任继愈

  中国佛教简史/ 郭朋

  中国佛教心性说之研究/ 马定波

  中国佛教里汉译佛典的意义/ 福永光司着;觉道译

  中国大乘佛学/ 方东美

  中国佛性论/ 赖永海

  中国佛教「心性论」研探二篇/ 方立天

  性具与性起思想之比较研究/ 林美华撰

  

  1. 分期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 郭朋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汤用彤

   两晋佛学之流传与传统文化之交流/ 杨俊诚撰

   东晋之高僧(完)/ Kenneth Ch”an着;映古月译

   地论宗的心意识说的源流及其演变/ 刘万然

   净影寺慧远的佛性学说/ 廖明活

   净影寺慧远的涅槃观/ 廖明活

   梁灵味寺宝亮法师佛性思想之研究/ 释彦晖撰

   初唐佛性论诤--灵润与神泰为主/ 释恒清

   唐代诗歌与佛家思想/ 黎金刚撰

   宋儒与佛教/ 林科棠着;蓝吉富主编

   宋释永明延寿论心王义至八识之展开/ 孔维勤

   「观心与成佛」--永明延寿《观心玄枢》第二问的研究/ 黄绎勋撰

   延寿佛学思想的形成--文献学上的研究/ 冉云华

   孤山智圆之研究/ 朱秀容撰

   明末〈物不迁论〉的诤辩--异议者镇澄的佛学思想分析/ 江灿腾

   晚明佛教丛林改革与佛学诤辩之研究--以憨山德清的改革生涯为中心/ 江灿腾撰

   儒道佛三教调合论之研究--以憨山德清的会通思想为例/ 陈运星撰

   钱谦益的佛教生涯与理念/ 连瑞枝

   李卓吾的生平与佛教思想/ 江灿腾

   梁漱溟对佛学的理解与批判/ 邱敏捷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全书--第13册)/ 释印顺主编

   东西方形上学的评论 = A Review of Metaphysics : East & West

  

  2. 分宗

  

   (1) 涅槃师--竺道生

     竺道生/ 陈沛然

     竺道生佛性论系统之陈述/ 陈沛然撰

     竺道生的阐提佛性说与六朝佛性说--节译自《中国佛性之研究》/ 常盘大定

     竺道生思想之研究--南北朝时代中国佛学思想/ 刘贵杰

     竺道生思想之背景及其理论渊源/ 刘贵杰

     竺道生思想之理论特色及其价值意义/ 刘贵杰

     竺道生思想之理论基础/ 刘贵杰

     竺道生顿悟思想之研究/ 陈松柏撰

     道生法师的佛性义/ 刘果宗

     谈主「一阐提人皆有佛性」的首倡者/ 释演培

   (2) 三论宗

     从《大乘玄论》看三论宗之佛性主张/ 李雪涛

     吉藏/ 杨惠南

     吉藏的中道佛性思想方法之研究/ 朴成文撰

     吉藏的佛性思想/ 庄进宗

     吉藏的佛性论与心性说之研究/ 杨惠南

     吉藏的真理观与方法论/ 杨惠南

     吉藏的佛性观/ 廖明活

     吉藏的真理观与方法论/ 杨惠南

     嘉祥吉藏学说/ 廖明活

   (3) 天台宗

     天台宗在中国佛教中的地位/ 牟宗三

     天台宗的判教理论真理观/ 吴汝钧

     天台宗的真理观/ 吴汝钧

     天台宗佛学思想本性初探/ 胡晓光

     天台唯心说的探讨/ 释演培

     天台圆教与佛性思想之研究/ 许国华撰

     天台缘起中道实相论/ 陈英善

     天台思想的发展/ 盐入良道撰;李世杰译

     从天台圆教看无情有性/ 廖宝泉

     天台智者大师的如来性恶说之研究/ 张瑞良

     天台智者思想形成之时代背景--南北朝佛学思想对智者之启发/ 陈英善

     智者大师的实相论与性具思想之研究/ 李燕蕙撰

     智者的哲学方法/ 张瑞良

     智者与荀子性恶观之比较研究--基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考察/ 张明杰撰

     智顗《维摩诘经》解释之研究/ 罗少萍撰

     湛然/ 赖永海

     湛然理具思想之探讨/ 陈英善

     湛然与澄观佛性思想之研究/ 郭朝顺

   (4) 华严宗

     华严思想/ 川田熊太郎等着;李世杰译

     华严经之集成及其思想特色/ 简圆

     法藏大师及其华严教学之成立/ 高峰了州着;释慧岳译

   (5) 禅宗

     敦煌…

《如来藏学研究小史--如来藏学书目简介与导读(下)(杜正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