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彌勒來時經略述

  

佛說彌勒來時經略述

  慈德居士

  

佛說彌勒來時經略述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釋經題

  佛說

  十方有無量的世界,即有無量的佛尊,而此處所說之佛,乃指宣說本經的如來,即是娑婆教主 釋迦牟尼佛。

  

  彌勒來時

  「彌勒」爲梵語,華言爲「慈氏」,是菩薩的姓,其名曰「阿逸多」。全名的意思是「慈無能勝」,意謂慈悲之心無有能勝其者,故彌勒號曰「大慈」,與文殊、普賢、觀音、地藏等合稱『五大菩薩』。現居兜率天宮,教化天衆,待此第九小劫減劫過後,進入第十小劫增劫,人壽達八萬四千歲,再遞減至八萬歲時,彌勒方舍天宮,而下生娑婆百億人間,成就佛道,開演龍華叁會,度化無量衆生解脫生死。此經即是說明彌勒來時成佛、化生的種種。

  經

  梵語修多羅,漢譯契經,路徑之意。經是教導衆生由生死此岸通往涅槃彼岸,成就圓滿佛果的光明路徑。

  而本經翻譯者之名已遺失,今依附于東晉時代收錄。

  釋經

  【經文】

  舍利弗(注一)者。是佛第一弟子。以慈心念天下(注二)。往到佛所前。長跪叉手(注叁)問言。佛常言。佛去後當有彌勒來。願欲從佛聞之。

  【注釋】

  (注一)舍利弗: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 Sariputra 的音譯。或譯作鹙鹭子、舍利子。號稱「智慧第一」。初從六師外道的刪阇那毗羅胝子出家,後因聽到馬勝比丘說因緣所生法的偈頌,而信受于佛法。

  (注二)天下:須彌山有東南西北四大洲,又名四天下。乃一個太陽和一個月亮所照臨的四大部洲,即東勝身洲,南贍部洲,西牛貨洲和北俱盧洲。

  (注叁)叉手:或稱合掌叉手、叉手合掌,也叫金剛合掌(歸命合掌)。方法:右手在上,各手指以第一指節相叉合。表法:以左手表「衆生界」,右手表「佛界」。意即:衆生歸命于諸佛。二手合之:代表「能所不二」,「生佛一如」。密教行者,以此代表對本尊恭敬供養,信心堅固之印。

  【略述】

  舍利弗尊者,是佛陀智慧第一的大弟子,他以慈心愍念天下有情而來到佛陀的處所前,長跪叉手合掌請問如來:「世尊您常說佛涅槃後當有彌勒佛來,我等願欲從佛聞說此事。」

  【經文】

  佛言。彌勒佛欲來出時。閻浮利(注一)內地山樹草木皆焦盡。于今閻浮利地。周匝六十萬裏(注二)。彌勒出時閻浮利地東西長四十萬裏。南北廣叁十二萬裏。地皆當生五種果蓏。四海內無山陵溪谷。地平如砥樹木皆長大。當是時人民少貪淫瞋恚愚癡(注叁)者。

  【注釋】

  (注一)閻浮利:指南贍部洲,又名閻浮提,梵文jambu-dvipa。閻浮,樹之名;提,是洲的意思。

  (注二)裏:又稱由旬,數量之稱。爲印度的計算方法,分八十裏、六十裏、四十裏叁種。

  (注叁)貪淫瞋恚愚癡:簡稱貪、瞋、癡,是爲腦害有情的「叁毒」,消滅叁毒即成四果羅漢。

  【略述】

  佛陀說:「將來彌勒佛出世的時候,南閻浮提內,所有地上的高山、大樹、草木等不平之物全部焦枯殆盡。而今日南閻浮提的土地,周匝只有六十萬裏,當彌勒佛出世的時候,南閻浮提的土地東西長有四十萬裏,南北廣有叁十二萬裏。大地上皆能生産出五種的果蓏,並且四海之內無有山陵和溪谷,地面平坦如磨石,樹木都長的非常高大。彌勒佛世時的人民很少有貪圖淫欲、瞋恚鬥爭、愚癡迷信者。

  【經文】

  人民衆多聚落家居。雞鳴展轉相聞。人民皆壽八萬四千歲(注一)。女人五百歲乃行嫁。人民無病痛者。盡天下人有叁病。一者意欲有所得。二者饑渴。叁者年老。人民面目皆桃花色。人民皆敬重。有城名雞頭末。雞頭末城者當王國治。城周匝四百八十裏。以土築城。複以板著城。複以金銀琉璃水精珍寶著城。四面各十二門。門皆刻镂。複以金銀琉璃水精珍寶著之。

  【注釋】

  (注一)八萬四千歲:人壽最高是八萬四千歲,其後每百年減少一歲,減至平均年齡十歲;再每百年增加一歲,直至八萬四千歲爲止,如此一減一增,即爲一「小劫」。二十小劫即爲一「中劫」,合成住壞空四個中劫爲一「大劫」。

  釋迦牟尼佛是在第九小劫人壽一百歲時出世,而彌勒佛要到第十小劫的減劫,人壽八萬歲時才降生人間繼承釋迦佛位。因此,若以一增一減的推斷方式看,彌勒將于八百多萬年後降生人間成佛。

  【略述】

  在彌勒佛時代裏,人民非常衆多,各各聚集的村莊部落和家居宅院,不論遠近,雞鳴輾轉都能互相聽聞。人們的壽命都具足八萬四千歲,女人要到五百歲才會出嫁。當時的人們完全沒有病痛的折磨,但天下間的一切人有叁種病的苦惱:一者意欲有所得;二者有饑渴;叁者會隨歲月而年老。每一個人民的面目都如同桃花色般的莊嚴,人民彼此也都相互敬重。那個時候有座城市名字叫雞頭末,雞頭末城有國王以國法來治理。此城周匝有四百八十裏,是以土、板、金、銀、琉璃、水精、珍寶等所築成的一座七寶城市。它的四面各有十二座城門,門上皆雕刻各種的镂版,並用金、銀、琉璃、水精等珍寶著成。

  【經文】

  國王名僧羅。四海內皆屬僧羅。行即飛行。所可行處。人民鬼神皆傾側。城有四寶。一者金。有龍守之。龍名倪掾/蟲]鋒。主護金。龍所居山地名犍陀。二者銀。其國中複有守龍名幡頭。叁者明月珠。所生地處名須漸。守珍龍名賓竭。四者琉璃。所生城名泛羅那夷。

  【略述】

  那時的國王名爲僧羅,四大部洲皆屬僧羅王所統轄。國王欲行至何處,即刻能飛行前往,所到之處,人民鬼神皆恭敬擁戴。此城之中有四種寶物:一者金,有大龍守護,龍之名爲倪掾/蟲]鋒,主要任務是護守此金,此龍所居住的山名爲犍陀。二者銀,其國中也同樣有守護的龍將,名叫幡頭;叁者明月珠,此珠所生之地名爲須漸,守此珍寶之龍名賓竭;四者琉璃,産生此珍寶之城名爲泛羅那夷。

  【經文】

  有一婆羅門名須凡。當爲彌勒作父。彌勒母名摩诃越題。彌勒當爲作子。彌勒者種當作婆羅門。身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身長十六丈。彌勒生墮城地。目徹視萬裏內。頭中日光照四千裏。彌勒得道爲佛時。于龍華樹(注一)下坐。樹高四十裏。廣亦四十裏。彌勒得佛時。有八萬四千婆羅門(注二)。皆往到彌勒所師事之。則棄家作沙門。彌勒到樹下坐。用四月八日明星出時得佛道。

  【注釋】

  (注一)龍華樹:又名那伽樹,此樹枝幹如龍,花似龍頭,故名龍華樹。彌勒于此樹下

  明星而成佛。

  (注二)婆羅門:婆羅賀摩拿的簡稱,爲印度四姓之一。華譯外意、淨行、淨志、靜志等,是奉事大梵天王而修淨行的種族。

  【略述】

  有一婆羅門名叫須凡,當作爲彌勒佛的父親,而彌勒如來母親的名字叫摩诃越題,彌勒世尊當出世作爲他們的兒子。彌勒出生爲婆羅門種姓,一出世便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身長有十六丈之高。彌勒剛生墮于翅頭城之地,其目即能徹視于萬裏之內的一切事務,而頭中日光能照曜四千裏遠。彌勒得道成佛時,于龍華樹下盤坐,此樹高四十裏,廣亦有四十裏。彌勒成佛時,有八萬四千位婆羅門,皆來到彌勒如來之處師事于佛,並放棄家庭出家作沙門。四月八日的夜晚,彌勒至龍華樹下坐,因睹明星而頓悟成佛。

  【經文】

  國王僧羅聞彌勒得佛。則將八十四王。皆棄國捐王以國付太子。共到彌勒佛所。皆除須發爲沙門。複有千八百婆羅門。皆到彌勒佛所作沙門。彌勒父母亦在其中。複有聖婆羅門千八十四人。皆複到彌勒佛所作沙門。國有大豪賢者。名須檀。人呼須達(注一)。複呼人民。以黃金持與彌勒佛及諸沙門。名聲日布方遠。須達複將賢善人萬四千人。到彌勒佛所作沙門。複有兄弟二人。兄名鼓達。弟名扶蘭(注二)。兄弟皆言。我曹何爲是世間。甯可俱到佛所求作沙門耶。兄弟皆言。我善便到彌勒佛所作沙門。複有小女人輩八萬四千人。身皆著好衣白珠金銀璎珞。俱到彌勒佛所。皆脫著身珍寶以著地。白佛言。我曹欲持是上佛及諸沙門。我欲從佛作比丘尼。佛即令作比丘尼。

  【注釋】

  (注一)須達:此須達即是釋迦牟尼佛世時的給孤獨(須達),他是一位樂善好施的大慈善家,他喜歡救濟貧窮的人,常常布施他們衣食物品,在舍衛城的全境內,不分男女老幼,只要是困苦的人去求他,他都很樂意的幫助他們,因此,大家又稱他「給孤獨長者」。于彌勒佛世時,他依舊是一位大富長者。

  (注二)鼓達、扶蘭:二人于釋迦牟尼佛時代亦是兄弟,共同于彼時的舍衛國波斯匿王朝中擔任大臣。兄名梨師達多,弟名富蘭那。今共同生于彌勒佛世,亦是親兄弟。

  【略述】

  國王僧羅聞彌勒成佛,便與其它八十四國的國王們共議依彌勒如來出家修行,獲得大衆認同,八十四王皆捐棄王位,並將國家交付給太子,共同到彌勒佛所,剃除須發而成爲沙門。

  另外也有一千八百位婆羅門,皆到彌勒佛所求作沙門,而彌勒如來的父母也在其中。

  更有聖婆羅門一千零八十四人,共同來到彌勒佛所出家。當時國內有一位大富豪的賢能之人,名字叫須檀,人們稱呼他爲須達,他也呼籲人民以黃金供養彌勒佛及諸沙門,因此他的名聲日漸遠布。須達長者亦率領賢善之人共一萬四千人到彌勒佛所出家修行。

  還有兄弟二人,兄名鼓達,弟名扶蘭,兩兄弟皆說:「我兄弟倆亦不願于此世間享受那無常的榮華富貴,甯願一同到佛所求作沙門,出家修行。」又說:「我等即刻到彌勒佛所出家作沙門。」另外有小女人輩八萬四千人,身皆穿著上好衣服,佩戴白珠、金、銀、璎珞等裝飾,都一同到彌勒佛所,脫掉穿在身上的珍寶衣,放置于地上,禀白佛說:「我等欲持此衆寶供養佛陀及諸沙門,我們欲從佛出家作比丘尼。」彌勒佛陀即准許彼等作比丘尼。

  【經文】

  彌勒…

《佛說彌勒來時經略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