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佛坐爲諸比丘僧比丘尼說。皆是釋迦文佛時。誦經者。慈心者。布施者。不瞋恚者。作佛圖(注一)寺者。持佛骨著塔中者。燒香者。然燈者。懸缯者。散花者。讀經者。是諸比丘尼。皆釋迦文佛時人。持戒者。至誠者。于今皆來會是聞。諸比丘所說經處者。皆于龍華樹下得道。
【注釋】
(注一)佛圖:系塔的異稱,多以
、石、木材等建造,常爲供奉佛舍利之處。
【略述】
彌勒如來坐著爲諸比丘僧及比丘尼說:『你們皆是釋迦牟尼佛世時,或誦經者、慈心者、布施者、不瞋恚者、建造佛塔、寺廟者、持佛骨置舍利塔中者,或燒香者、燃燈者、懸缯者、散花者、讀經者。而你們這些比丘尼皆是釋迦牟尼佛世時的人,或持戒嚴謹,精進不懈,至誠懇切,專修佛道者,方于今日來此會中聞佛說法。彌勒如來爲諸比丘僧衆說法于龍華菩提樹下,而聽法的比丘及比丘尼們亦于龍華樹下得道解脫。
【經文】
彌勒佛初一會說經時。有九十六億人。皆得阿羅漢道。第二會說經時。有九十四億比丘。皆得阿羅漢。第叁會說經。九十二億沙門。皆得阿羅漢。舉天上諸天。皆當持花散彌勒身上。
【略述】
彌勒佛陀最初一會演說經法時,共有九十六億人得阿羅漢道。第二會說經時,有九十四億比丘得阿羅漢。第叁會說法時,有九十二億的沙門皆得阿羅漢,天道中的天人們,皆持香花散在彌勒如來的身上供養佛陀。
【經文】
彌勒佛當將諸阿羅漢。至雞頭末王所治城。王皆內宮中飯食。舉城皆明夜時如晝日。彌勒于宮中坐說經言。語不可不作。道不可不學。經不可不贊。佛說經已。諸比丘及王百官。皆當奉行佛經戒皆得度世。佛說如是。彌勒佛卻後六十億殘六十萬歲當來下。
【略述】
接著,彌勒佛領諸阿羅漢來到雞頭末城,這個國王以正法治理的城市。于國王內宮中飯食,整座城市皆有明珠柱照耀,讓夜晚如同晝日般的光耀。彌勒如來于宮中結跏趺坐演說經要:『說過的話語不可不去實踐;解脫生死的八正道不可不學習;能至涅槃寂靜的修多羅不可不稱贊。』佛說經已。諸比丘及國王、百官,皆當奉行佛陀經戒,將來皆得解脫。最後,釋迦牟尼佛說:『彌勒佛將于六十億零六十萬年後下生人間成佛。』
下生成佛經種類
(一)彌勒成佛經(遺失)
一卷,法護譯于公元303年。又《叁寶記》(一)記出于大安二年,一名《彌勒當來下生經》。又《出叁藏記集》(二)認爲此經與羅什所譯經(見後列第六)爲異出本。《靜泰錄》(二)記爲十六紙。這雖然是此種經典型的第一譯(見《開元錄》之二、《大周錄》之四),但因在《開元錄》之十四有譯無本錄中有「彌勒成佛經一卷法護譯,右一經前後兩譯(法護和羅什,一存一失)」的記載,可見此經在唐朝代既已失傳。
(二)佛說彌勒下生經(存)
一卷,黃之五,法護譯。此經又名《觀彌勒下生經》(宋元明藏),在縮印藏經中名爲《佛說彌勒下生經》,是所謂的「彌勒六部經」之一。後世將此經歸于法護所譯,這是完全錯誤的,此經很明顯與《增一阿含經第四十四卷》(昊之叁、自叁十叁紙左至叁十叁紙右、第四經)的經文內容完全一樣,也就是說,此經乃僧伽提婆所譯。
(叁)彌勒當來生經(遺失)
失譯者。《開元錄》(十四)、《僧佑錄》均列入,《安公錄》中記爲失譯者經,今附于《西晉錄》中。別稱爲第一譯。《法經衆經目錄》(一)中記有《彌勒當來生經》一卷(失譯者),被認爲與法護譯《成佛經》的同本異譯。
(四)彌勒作佛時事經(遺失)
一卷,失譯者。《開元錄》(十四)列入、《僧佑錄》中經題沒有「事」字,又出自《寶唱錄》,八紙,今附于《東晉錄》中。此經與前述《彌勒當來生經》是自晉至唐間前後經過六譯的所謂《彌勒下生經》的第一、第二譯,但在唐代均已失傳。
(五)彌勒來時經(存)
一卷,失譯者。《開元錄》將此經視與羅什所譯屬同本,爲第叁譯出。
(六)彌勒成佛經(存)
一卷,黃之五。後秦鸠摩羅什譯于公元401年。《叁寶記》(八)、《內典錄》(叁)和《開元錄》(四)中均記爲第二譯,弘始四年(安帝隆安五年)所出。《出叁藏記集》(叁)又說與法護所譯《成佛經》共爲「一經二人異出」本。《法經目錄》(一)及《靜泰目錄》(二)也將此二經視爲同本異譯。《叁寶記》則認爲二經大同小異,《內典錄》以後均沿用此說。《大周目錄》記有十九紙。此經是所謂的「彌勒六部經」之一。
(七)彌勒下生經(存)
一卷,閏之九,後秦鸠摩羅什譯。《叁寶記》(八)中亦雲《彌勒受決經》;《法經目錄》(一)記爲羅什所譯之《彌勒決疑經》,又一名《下生經》;《靜泰目錄》中又一名《授決經》;《開元錄》(四)中,此經首是大智舍利佛,與《彌勒來時經》同本,爲第四出;《靜泰目錄》(二)記有六紙、而《大周目錄》(四)則爲七紙。
此經也是所謂的「彌勒六部經」之一。
(八)彌勒菩薩本願待時成佛經(遺失)
一卷,後秦鸠摩羅什譯。《叁寶記》(八)以及《內典錄》(叁)之羅什條下都列有此經,在其注的末尾記有「見于別錄,乃什之重譯」。但是《出叁藏記集》(四)將此經列入失譯者雜經錄中,並在注中加上了一個「抄」字。
(九)彌勒下生經(遺失)
一卷,失譯者。此經出自《出叁藏記集》(四),記爲異出本。所謂的異出本,因與羅什所譯的同名經典不一樣之義吧。因今失其傳,無法知道它究竟是什麼樣的一部經。
(十)觀彌勒成佛經(遺失)
一卷,釋道標譯,道政改刪于公元480--500年。《叁寶記》(十一)、《大周目錄》(四)、《內典錄》(四)中又稱《下生經》。
(十一)彌勒下生經(遺失)
一卷,陳真谛譯于公元554年。《叁寶記》(十一)、《內典錄》(四)認爲此經是真谛于承露叁年在豫章的賓田寺所譯,是第二譯;《大周目錄》(四)記爲叁紙。《開元錄》(六)裏也有上述記載,但已訂正爲第五譯出,並說此經與羅什等人所譯經同本。《開元錄》(十四)將此經列入「叁存叁缺」經的「缺」部中。
(十二)彌勒下生成佛經(存)
一卷,黃之五,唐義淨譯于公元703年。《開元錄》(九)記爲第六出,與羅什的《彌勒下生經》等同本;又記:大足元年(中宗二十年)九月二十叁日譯于東都大福先寺。該經也是所謂的「彌勒六部經」之一。
除了以上十二種下生經系列的經典外,還有各種目錄中被視爲僞經而收錄的著述,列舉如下:
(一)彌勒成佛本起經
十七卷。
(二)彌勒下生觀世音施珠寶經
一卷。
(叁)彌勒成佛伏魔經
一卷。
(四)彌勒下教經
一卷。
上述四經出于《法經目錄》,向來諸家目錄均將其列入「衆經僞妄」之中。由此可知,隋朝以前關于彌勒的種種僞經曾風行于世,亦可見彌勒法門興盛于彼時。
(五)彌勒經
一卷,《靜泰目錄》(五)記爲欠本,在過去的目錄中作爲有名無本之物而與《彌勒當來生經》一起收載。經名只有彌勒經叁字。
(六)佛說彌勒下生救度苦厄經
一卷,《大周目錄》(十五)將上經列入僞經之中。
彌勒下生的經典由上得知,有十二種不同的譯本,大致上只分爲兩類:一是以舍利弗爲代表的,一是以阿難爲當機者的。以舍利弗爲代表者,從《開元錄》卷十二與十四中的記載,共有六種:一、《彌勒當來生經》,二、《彌勒作佛時事經》,叁、《彌勒來時經》,四、《彌勒下生經》(後秦鸠摩羅什譯,亦雲《彌勒受決經》),五、《彌勒下生經》(陳真谛譯),六、《彌勒下生成佛經》(唐義淨譯)。以阿難爲代表的是西晉竺法護(應該是僧伽提婆所譯)譯的《佛說彌勒下生經》。
除了漢譯的十二種《下生經》外,還有西藏譯本、于阗語本、以及回鹘文字寫的土耳古語本。西藏譯本與義淨本相符,于阗本于1919年由Leumann譯成德文本。
由版本的不同可知,釋迦牟尼佛一生中不只一次宣說彌勒成佛的事情,如本經舍利弗雲:「佛常言,佛去後當有彌勒來。」可見釋迦佛對將來彌勒成佛的重視,因爲釋迦如來將祂未能度盡的衆生都交給了彌勒世尊。也因此有了殷切的企盼,而多次宣講未來佛及未來人間淨土的事情,祈願每位衆生都能結上因緣,龍華會上都得以解脫。
二OO叁年八月七日
《佛說彌勒來時經略述》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