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弥勒来时经略述
慈德居士
佛说弥勒来时经略述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
释经题
佛说
十方有无量的世界,即有无量的佛尊,而此处所说之佛,乃指宣说本经的如来,即是娑婆教主 释迦牟尼佛。
弥勒来时
「弥勒」为梵语,华言为「慈氏」,是菩萨的姓,其名曰「阿逸多」。全名的意思是「慈无能胜」,意谓慈悲之心无有能胜其者,故弥勒号曰「大慈」,与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等合称『五大菩萨』。现居兜率天宫,教化天众,待此第九小劫减劫过后,进入第十小劫增劫,人寿达八万四千岁,再递减至八万岁时,弥勒方舍天宫,而下生娑婆百亿人间,成就佛道,开演龙华三会,度化无量众生解脱生死。此经即是说明弥勒来时成佛、化生的种种。
经
梵语修多罗,汉译契经,路径之意。经是教导众生由生死此岸通往涅槃彼岸,成就圆满佛果的光明路径。
而本经翻译者之名已遗失,今依附于东晋时代收录。
释经
【经文】
舍利弗(注一)者。是佛第一弟子。以慈心念天下(注二)。往到佛所前。长跪叉手(注三)问言。佛常言。佛去后当有弥勒来。愿欲从佛闻之。
【注释】
(注一)舍利弗: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 Sariputra 的音译。或译作鹙鹭子、舍利子。号称「智慧第一」。初从六师外道的删阇那毗罗胝子出家,后因听到马胜比丘说因缘所生法的偈颂,而信受于佛法。
(注二)天下:须弥山有东南西北四大洲,又名四天下。乃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所照临的四大部洲,即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和北俱卢洲。
(注三)叉手:或称合掌叉手、叉手合掌,也叫金刚合掌(归命合掌)。方法:右手在上,各手指以第一指节相叉合。表法:以左手表「众生界」,右手表「佛界」。意即:众生归命于诸佛。二手合之:代表「能所不二」,「生佛一如」。密教行者,以此代表对本尊恭敬供养,信心坚固之印。
【略述】
舍利弗尊者,是佛陀智慧第一的大弟子,他以慈心愍念天下有情而来到佛陀的处所前,长跪叉手合掌请问如来:「世尊您常说佛涅槃后当有弥勒佛来,我等愿欲从佛闻说此事。」
【经文】
佛言。弥勒佛欲来出时。阎浮利(注一)内地山树草木皆焦尽。于今阎浮利地。周匝六十万里(注二)。弥勒出时阎浮利地东西长四十万里。南北广三十二万里。地皆当生五种果蓏。四海内无山陵溪谷。地平如砥树木皆长大。当是时人民少贪淫瞋恚愚痴(注三)者。
【注释】
(注一)阎浮利:指南赡部洲,又名阎浮提,梵文jambu-dvipa。阎浮,树之名;提,是洲的意思。
(注二)里:又称由旬,数量之称。为印度的计算方法,分八十里、六十里、四十里三种。
(注三)贪淫瞋恚愚痴:简称贪、瞋、痴,是为脑害有情的「三毒」,消灭三毒即成四果罗汉。
【略述】
佛陀说:「将来弥勒佛出世的时候,南阎浮提内,所有地上的高山、大树、草木等不平之物全部焦枯殆尽。而今日南阎浮提的土地,周匝只有六十万里,当弥勒佛出世的时候,南阎浮提的土地东西长有四十万里,南北广有三十二万里。大地上皆能生产出五种的果蓏,并且四海之内无有山陵和溪谷,地面平坦如磨石,树木都长的非常高大。弥勒佛世时的人民很少有贪图淫欲、瞋恚斗争、愚痴迷信者。
【经文】
人民众多聚落家居。鸡鸣展转相闻。人民皆寿八万四千岁(注一)。女人五百岁乃行嫁。人民无病痛者。尽天下人有三病。一者意欲有所得。二者饥渴。三者年老。人民面目皆桃花色。人民皆敬重。有城名鸡头末。鸡头末城者当王国治。城周匝四百八十里。以土筑城。复以板着城。复以金银琉璃水精珍宝着城。四面各十二门。门皆刻镂。复以金银琉璃水精珍宝着之。
【注释】
(注一)八万四千岁:人寿最高是八万四千岁,其后每百年减少一岁,减至平均年龄十岁;再每百年增加一岁,直至八万四千岁为止,如此一减一增,即为一「小劫」。二十小劫即为一「中劫」,合成住坏空四个中劫为一「大劫」。
释迦牟尼佛是在第九小劫人寿一百岁时出世,而弥勒佛要到第十小劫的减劫,人寿八万岁时才降生人间继承释迦佛位。因此,若以一增一减的推断方式看,弥勒将于八百多万年后降生人间成佛。
【略述】
在弥勒佛时代里,人民非常众多,各各聚集的村庄部落和家居宅院,不论远近,鸡鸣辗转都能互相听闻。人们的寿命都具足八万四千岁,女人要到五百岁才会出嫁。当时的人们完全没有病痛的折磨,但天下间的一切人有三种病的苦恼:一者意欲有所得;二者有饥渴;三者会随岁月而年老。每一个人民的面目都如同桃花色般的庄严,人民彼此也都相互敬重。那个时候有座城市名字叫鸡头末,鸡头末城有国王以国法来治理。此城周匝有四百八十里,是以土、板、金、银、琉璃、水精、珍宝等所筑成的一座七宝城市。它的四面各有十二座城门,门上皆雕刻各种的镂版,并用金、银、琉璃、水精等珍宝着成。
【经文】
国王名僧罗。四海内皆属僧罗。行即飞行。所可行处。人民鬼神皆倾侧。城有四宝。一者金。有龙守之。龙名倪掾/虫]锋。主护金。龙所居山地名犍陀。二者银。其国中复有守龙名幡头。三者明月珠。所生地处名须渐。守珍龙名宾竭。四者琉璃。所生城名泛罗那夷。
【略述】
那时的国王名为僧罗,四大部洲皆属僧罗王所统辖。国王欲行至何处,即刻能飞行前往,所到之处,人民鬼神皆恭敬拥戴。此城之中有四种宝物:一者金,有大龙守护,龙之名为倪掾/虫]锋,主要任务是护守此金,此龙所居住的山名为犍陀。二者银,其国中也同样有守护的龙将,名叫幡头;三者明月珠,此珠所生之地名为须渐,守此珍宝之龙名宾竭;四者琉璃,产生此珍宝之城名为泛罗那夷。
【经文】
有一婆罗门名须凡。当为弥勒作父。弥勒母名摩诃越题。弥勒当为作子。弥勒者种当作婆罗门。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长十六丈。弥勒生堕城地。目彻视万里内。头中日光照四千里。弥勒得道为佛时。于龙华树(注一)下坐。树高四十里。广亦四十里。弥勒得佛时。有八万四千婆罗门(注二)。皆往到弥勒所师事之。则弃家作沙门。弥勒到树下坐。用四月八日明星出时得佛道。
【注释】
(注一)龙华树:又名那伽树,此树枝干如龙,花似龙头,故名龙华树。弥勒于此树下
明星而成佛。
(注二)婆罗门:婆罗贺摩拿的简称,为印度四姓之一。华译外意、净行、净志、静志等,是奉事大梵天王而修净行的种族。
【略述】
有一婆罗门名叫须凡,当作为弥勒佛的父亲,而弥勒如来母亲的名字叫摩诃越题,弥勒世尊当出世作为他们的儿子。弥勒出生为婆罗门种姓,一出世便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长有十六丈之高。弥勒刚生堕于翅头城之地,其目即能彻视于万里之内的一切事务,而头中日光能照曜四千里远。弥勒得道成佛时,于龙华树下盘坐,此树高四十里,广亦有四十里。弥勒成佛时,有八万四千位婆罗门,皆来到弥勒如来之处师事于佛,并放弃家庭出家作沙门。四月八日的夜晚,弥勒至龙华树下坐,因睹明星而顿悟成佛。
【经文】
国王僧罗闻弥勒得佛。则将八十四王。皆弃国捐王以国付太子。共到弥勒佛所。皆除须发为沙门。复有千八百婆罗门。皆到弥勒佛所作沙门。弥勒父母亦在其中。复有圣婆罗门千八十四人。皆复到弥勒佛所作沙门。国有大豪贤者。名须檀。人呼须达(注一)。复呼人民。以黄金持与弥勒佛及诸沙门。名声日布方远。须达复将贤善人万四千人。到弥勒佛所作沙门。复有兄弟二人。兄名鼓达。弟名扶兰(注二)。兄弟皆言。我曹何为是世间。宁可俱到佛所求作沙门耶。兄弟皆言。我善便到弥勒佛所作沙门。复有小女人辈八万四千人。身皆着好衣白珠金银璎珞。俱到弥勒佛所。皆脱着身珍宝以着地。白佛言。我曹欲持是上佛及诸沙门。我欲从佛作比丘尼。佛即令作比丘尼。
【注释】
(注一)须达:此须达即是释迦牟尼佛世时的给孤独(须达),他是一位乐善好施的大慈善家,他喜欢救济贫穷的人,常常布施他们衣食物品,在舍卫城的全境内,不分男女老幼,只要是困苦的人去求他,他都很乐意的帮助他们,因此,大家又称他「给孤独长者」。于弥勒佛世时,他依旧是一位大富长者。
(注二)鼓达、扶兰:二人于释迦牟尼佛时代亦是兄弟,共同于彼时的舍卫国波斯匿王朝中担任大臣。兄名梨师达多,弟名富兰那。今共同生于弥勒佛世,亦是亲兄弟。
【略述】
国王僧罗闻弥勒成佛,便与其它八十四国的国王们共议依弥勒如来出家修行,获得大众认同,八十四王皆捐弃王位,并将国家交付给太子,共同到弥勒佛所,剃除须发而成为沙门。
另外也有一千八百位婆罗门,皆到弥勒佛所求作沙门,而弥勒如来的父母也在其中。
更有圣婆罗门一千零八十四人,共同来到弥勒佛所出家。当时国内有一位大富豪的贤能之人,名字叫须檀,人们称呼他为须达,他也呼吁人民以黄金供养弥勒佛及诸沙门,因此他的名声日渐远布。须达长者亦率领贤善之人共一万四千人到弥勒佛所出家修行。
还有兄弟二人,兄名鼓达,弟名扶兰,两兄弟皆说:「我兄弟俩亦不愿于此世间享受那无常的荣华富贵,宁愿一同到佛所求作沙门,出家修行。」又说:「我等即刻到弥勒佛所出家作沙门。」另外有小女人辈八万四千人,身皆穿著上好衣服,佩戴白珠、金、银、璎珞等装饰,都一同到弥勒佛所,脱掉穿在身上的珍宝衣,放置于地上,禀白佛说:「我等欲持此众宝供养佛陀及诸沙门,我们欲从佛出家作比丘尼。」弥勒佛陀即准许彼等作比丘尼。
【经文】
弥勒…
《佛说弥勒来时经略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