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佛坐为诸比丘僧比丘尼说。皆是释迦文佛时。诵经者。慈心者。布施者。不瞋恚者。作佛图(注一)寺者。持佛骨着塔中者。烧香者。然灯者。悬缯者。散花者。读经者。是诸比丘尼。皆释迦文佛时人。持戒者。至诚者。于今皆来会是闻。诸比丘所说经处者。皆于龙华树下得道。
【注释】
(注一)佛图:系塔的异称,多以
、石、木材等建造,常为供奉佛舍利之处。
【略述】
弥勒如来坐着为诸比丘僧及比丘尼说:『你们皆是释迦牟尼佛世时,或诵经者、慈心者、布施者、不瞋恚者、建造佛塔、寺庙者、持佛骨置舍利塔中者,或烧香者、燃灯者、悬缯者、散花者、读经者。而你们这些比丘尼皆是释迦牟尼佛世时的人,或持戒严谨,精进不懈,至诚恳切,专修佛道者,方于今日来此会中闻佛说法。弥勒如来为诸比丘僧众说法于龙华菩提树下,而听法的比丘及比丘尼们亦于龙华树下得道解脱。
【经文】
弥勒佛初一会说经时。有九十六亿人。皆得阿罗汉道。第二会说经时。有九十四亿比丘。皆得阿罗汉。第三会说经。九十二亿沙门。皆得阿罗汉。举天上诸天。皆当持花散弥勒身上。
【略述】
弥勒佛陀最初一会演说经法时,共有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道。第二会说经时,有九十四亿比丘得阿罗汉。第三会说法时,有九十二亿的沙门皆得阿罗汉,天道中的天人们,皆持香花散在弥勒如来的身上供养佛陀。
【经文】
弥勒佛当将诸阿罗汉。至鸡头末王所治城。王皆内宫中饭食。举城皆明夜时如昼日。弥勒于宫中坐说经言。语不可不作。道不可不学。经不可不赞。佛说经已。诸比丘及王百官。皆当奉行佛经戒皆得度世。佛说如是。弥勒佛却后六十亿残六十万岁当来下。
【略述】
接着,弥勒佛领诸阿罗汉来到鸡头末城,这个国王以正法治理的城市。于国王内宫中饭食,整座城市皆有明珠柱照耀,让夜晚如同昼日般的光耀。弥勒如来于宫中结跏趺坐演说经要:『说过的话语不可不去实践;解脱生死的八正道不可不学习;能至涅槃寂静的修多罗不可不称赞。』佛说经已。诸比丘及国王、百官,皆当奉行佛陀经戒,将来皆得解脱。最后,释迦牟尼佛说:『弥勒佛将于六十亿零六十万年后下生人间成佛。』
下生成佛经种类
(一)弥勒成佛经(遗失)
一卷,法护译于公元303年。又《三宝记》(一)记出于大安二年,一名《弥勒当来下生经》。又《出三藏记集》(二)认为此经与罗什所译经(见后列第六)为异出本。《静泰录》(二)记为十六纸。这虽然是此种经典型的第一译(见《开元录》之二、《大周录》之四),但因在《开元录》之十四有译无本录中有「弥勒成佛经一卷法护译,右一经前后两译(法护和罗什,一存一失)」的记载,可见此经在唐朝代既已失传。
(二)佛说弥勒下生经(存)
一卷,黄之五,法护译。此经又名《观弥勒下生经》(宋元明藏),在缩印藏经中名为《佛说弥勒下生经》,是所谓的「弥勒六部经」之一。后世将此经归于法护所译,这是完全错误的,此经很明显与《增一阿含经第四十四卷》(昊之三、自三十三纸左至三十三纸右、第四经)的经文内容完全一样,也就是说,此经乃僧伽提婆所译。
(三)弥勒当来生经(遗失)
失译者。《开元录》(十四)、《僧佑录》均列入,《安公录》中记为失译者经,今附于《西晋录》中。别称为第一译。《法经众经目录》(一)中记有《弥勒当来生经》一卷(失译者),被认为与法护译《成佛经》的同本异译。
(四)弥勒作佛时事经(遗失)
一卷,失译者。《开元录》(十四)列入、《僧佑录》中经题没有「事」字,又出自《宝唱录》,八纸,今附于《东晋录》中。此经与前述《弥勒当来生经》是自晋至唐间前后经过六译的所谓《弥勒下生经》的第一、第二译,但在唐代均已失传。
(五)弥勒来时经(存)
一卷,失译者。《开元录》将此经视与罗什所译属同本,为第三译出。
(六)弥勒成佛经(存)
一卷,黄之五。后秦鸠摩罗什译于公元401年。《三宝记》(八)、《内典录》(三)和《开元录》(四)中均记为第二译,弘始四年(安帝隆安五年)所出。《出三藏记集》(三)又说与法护所译《成佛经》共为「一经二人异出」本。《法经目录》(一)及《静泰目录》(二)也将此二经视为同本异译。《三宝记》则认为二经大同小异,《内典录》以后均沿用此说。《大周目录》记有十九纸。此经是所谓的「弥勒六部经」之一。
(七)弥勒下生经(存)
一卷,闰之九,后秦鸠摩罗什译。《三宝记》(八)中亦云《弥勒受决经》;《法经目录》(一)记为罗什所译之《弥勒决疑经》,又一名《下生经》;《静泰目录》中又一名《授决经》;《开元录》(四)中,此经首是大智舍利佛,与《弥勒来时经》同本,为第四出;《静泰目录》(二)记有六纸、而《大周目录》(四)则为七纸。
此经也是所谓的「弥勒六部经」之一。
(八)弥勒菩萨本愿待时成佛经(遗失)
一卷,后秦鸠摩罗什译。《三宝记》(八)以及《内典录》(三)之罗什条下都列有此经,在其注的末尾记有「见于别录,乃什之重译」。但是《出三藏记集》(四)将此经列入失译者杂经录中,并在注中加上了一个「抄」字。
(九)弥勒下生经(遗失)
一卷,失译者。此经出自《出三藏记集》(四),记为异出本。所谓的异出本,因与罗什所译的同名经典不一样之义吧。因今失其传,无法知道它究竟是什么样的一部经。
(十)观弥勒成佛经(遗失)
一卷,释道标译,道政改删于公元480--500年。《三宝记》(十一)、《大周目录》(四)、《内典录》(四)中又称《下生经》。
(十一)弥勒下生经(遗失)
一卷,陈真谛译于公元554年。《三宝记》(十一)、《内典录》(四)认为此经是真谛于承露三年在豫章的宾田寺所译,是第二译;《大周目录》(四)记为三纸。《开元录》(六)里也有上述记载,但已订正为第五译出,并说此经与罗什等人所译经同本。《开元录》(十四)将此经列入「三存三缺」经的「缺」部中。
(十二)弥勒下生成佛经(存)
一卷,黄之五,唐义净译于公元703年。《开元录》(九)记为第六出,与罗什的《弥勒下生经》等同本;又记:大足元年(中宗二十年)九月二十三日译于东都大福先寺。该经也是所谓的「弥勒六部经」之一。
除了以上十二种下生经系列的经典外,还有各种目录中被视为伪经而收录的著述,列举如下:
(一)弥勒成佛本起经
十七卷。
(二)弥勒下生观世音施珠宝经
一卷。
(三)弥勒成佛伏魔经
一卷。
(四)弥勒下教经
一卷。
上述四经出于《法经目录》,向来诸家目录均将其列入「众经伪妄」之中。由此可知,隋朝以前关于弥勒的种种伪经曾风行于世,亦可见弥勒法门兴盛于彼时。
(五)弥勒经
一卷,《静泰目录》(五)记为欠本,在过去的目录中作为有名无本之物而与《弥勒当来生经》一起收载。经名只有弥勒经三字。
(六)佛说弥勒下生救度苦厄经
一卷,《大周目录》(十五)将上经列入伪经之中。
弥勒下生的经典由上得知,有十二种不同的译本,大致上只分为两类:一是以舍利弗为代表的,一是以阿难为当机者的。以舍利弗为代表者,从《开元录》卷十二与十四中的记载,共有六种:一、《弥勒当来生经》,二、《弥勒作佛时事经》,三、《弥勒来时经》,四、《弥勒下生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亦云《弥勒受决经》),五、《弥勒下生经》(陈真谛译),六、《弥勒下生成佛经》(唐义净译)。以阿难为代表的是西晋竺法护(应该是僧伽提婆所译)译的《佛说弥勒下生经》。
除了汉译的十二种《下生经》外,还有西藏译本、于阗语本、以及回鹘文字写的土耳古语本。西藏译本与义净本相符,于阗本于1919年由Leumann译成德文本。
由版本的不同可知,释迦牟尼佛一生中不只一次宣说弥勒成佛的事情,如本经舍利弗云:「佛常言,佛去后当有弥勒来。」可见释迦佛对将来弥勒成佛的重视,因为释迦如来将祂未能度尽的众生都交给了弥勒世尊。也因此有了殷切的企盼,而多次宣讲未来佛及未来人间净土的事情,祈愿每位众生都能结上因缘,龙华会上都得以解脱。
二OO三年八月七日
《佛说弥勒来时经略述》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