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講記(慈能居士)▪P2

  ..續本文上一頁十二年二月十五日。還本生處結加趺坐如入滅定。身紫金色光明豔赫如百千日。上至兜率陀天。其身舍利如鑄金像不動不搖。身圓光中有首楞嚴叁昧般若波羅蜜字義炳然。時諸人天尋即爲起衆寶妙塔供養舍利。』

  這一段,明阿逸多何時舍報,得生天上。

  『時兜率陀天七寶臺內摩尼殿上師子床座忽然化生。于蓮華上結加趺坐。身如閻浮檀金色長十六由旬。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皆悉具足。頂上肉髻發绀琉璃色。釋迦毗楞伽摩尼。百千萬億甄叔迦寶以嚴天冠。其天寶冠有百萬億色。一一色中有無量百千化佛。諸化菩薩以爲侍者。複有他方諸大菩薩。作十八變隨意自在住天冠中。彌勒眉間有白毫相光。流出衆光作百寶色。叁十二相一一相中有五百億寶色。一一好亦有五百億寶色。一一相好豔出八萬四千光明雲。與諸天子各坐花座。晝夜六時常說不退轉地*輪之行。經一時中成就五百億天子。令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如是處兜率陀天晝夜恒說此法。度諸天子。』

  這一段明補處菩薩,處兜率淨土,行度生事業。

  『閻浮提歲數五十六億萬歲。爾乃下生于閻浮提。如彌勒下生經說。佛告優波離。是名彌勒菩薩于閻浮提沒生兜率陀天因緣。佛滅度後我諸弟子。若有精勤修諸功德威儀不缺掃塔塗地。以衆名香妙花供養行衆叁昧深入正受讀誦經典。如是等人應當至心。雖不斷結如得六通。應當系念念佛形像稱彌勒名。如是等輩若一念頃受八戒齋。修諸淨業發弘誓願。命終之後譬如壯士屈申臂頃。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于蓮華上結加趺坐。百千天子作天伎樂。持天曼陀羅花摩诃曼陀羅華。以散其上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于閻浮提廣修福業來生此處。此處名兜率陀天。今此天主名曰彌勒。汝當歸依。應聲即禮禮已。谛觀眉間白毫相光。即得超越九十億劫生死之罪。是時菩薩隨其宿緣爲說妙法。令其堅固不退轉于無上道心。如是等衆生若淨諸業行六事法。必定無疑當得生于兜率天上值遇彌勒亦隨彌勒下閻浮提第一聞法于未來世值遇賢劫一切諸佛于星宿劫亦得值遇諸佛世尊于諸佛前受菩提記。』

  這一段,是佛陀親口宣說的,勸諸弟子,求生兜率淨土。

  『佛告優波離。佛滅度後。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幹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

  羅伽等。是諸大衆。若有得聞彌勒菩薩摩诃薩名者。聞已歡喜恭敬禮拜。此人命終如彈指頃即得往生。如前無異。但得聞是彌勒名者。命終亦不墮黑暗處邊地邪見諸惡律儀。恒生正見眷屬成就不謗叁寶。佛告優波離。若善男子善女人。犯諸禁戒造衆惡業。聞是菩薩大悲名字。五體投地誠心忏悔。是諸惡業速得清淨。未來世中諸衆生等。聞是菩薩大悲名稱。造立形像香花衣服缯蓋幢幡禮拜系念。此人命欲終時。彌勒菩薩放眉間白毫大人相光。與諸天子雨曼陀羅花。來迎此人。此人須臾即得往生。值遇彌勒頭面禮敬。未舉頭頃便得聞法。即于無上道得不退轉。于未來世得值恒河沙等諸佛如來。

  這一段,證往生淨土,乃真實不虛。在釋迦牟尼佛陀涅槃之後,若有得聞彌勒菩薩摩诃薩名者。聞已歡喜,恭敬禮拜。此人命終,易如反掌,即得往生。往生之後,未舉頭頃,便得聞法。于無上道,得不退轉。于未來世,得值恒河沙等諸佛如來。』

  大家看,非常殊勝哦!

  『佛告優波離。汝今谛聽。是彌勒菩薩于未來世當爲衆生。作大歸依處。若有歸依彌勒菩薩者。當知是人于無上道得不退轉。彌勒菩薩成多陀阿伽度阿羅诃叁藐叁佛陀時。如此行人見佛光明即得授記。佛告優波離。佛滅度後四部弟子天龍鬼神。若有欲生兜率陀天者。當作是觀系念思惟。念兜率陀天持佛禁戒。一日至七日。思念十善行十善道。以此功德回向願生彌勒前者。當作是觀。作是觀者。若見一天人見一蓮花。若一念頃稱彌勒名。此人除卻千二百劫生死之罪。但聞彌勒名合掌恭敬。此人除卻五十劫生死之罪。若有敬禮彌勒者。除卻百億劫生死之罪。設不生天,未來世中龍花菩提樹下亦得值遇。發無上心。

  說是語時。無量大衆即從坐起。頂禮佛足禮彌勒足。繞佛及彌勒菩薩百千匝。未得道者各發誓願。我等天人八部。今于佛前發誠實誓願。于未來世值遇彌勒。舍此身已皆得上生兜率陀天。世尊記曰。汝等及未來世修福持戒。皆當往生彌勒菩薩前爲彌勒菩薩之所攝受。佛告優波離。作是觀者名爲正觀。若他觀者名爲邪觀。』

  這一段,將《上生》、《下生》二經圓融,只要我們發願,並且修諸善行,則于將來世,必然值遇彌勒佛陀。

  『爾時尊者阿難即從座起。叉手長跪白佛言。世尊。善哉世尊。快說彌勒所有功德。亦記未來世修福衆生所得果報。我今隨喜。唯然世尊此法之要雲何受持。當何名此經。佛告阿難。汝持佛語慎勿忘失。爲未來世開生天路示菩提相莫斷佛種。此經名彌勒菩薩般涅槃。亦名觀彌勒菩薩生兜率陀天勸發菩提心如是受持。佛說是語時。他方來會十萬菩薩。得首楞嚴叁昧。八萬億諸天發菩提心。皆願隨從彌勒下生。佛說是語時。四部弟子天龍八部。聞佛所說皆大歡喜禮佛而退。』

  此一段,是結經之序。

  綜上所述,此兜率淨土,與我輩衆生,有甚深因緣;所以還希望廣大信衆,悉發大願,求生彌勒淨土,以此決定不退——于後來世,隨彌勒佛陀一同下生,授菩提記,得大解脫。

  接下來得時間呢,我想和大家談談關于兜率淨土的問題。

  我在近期,關注了幾期普門學報,其中有關于補處菩薩所處之兜率天,是淨土?還是天道?是否有內、外院?對于這些問題,看到了不少意見。在這裏呢,我想給大家說一下。

  首先,補處菩薩所處之兜率天,必然是淨土,這是無疑。因爲我們剛剛學過的《上生經》中,有描寫兜率天之情況,與他方淨土無異。又諸天子,普皆發心;所謂心淨則土淨,則此土爲淨土無疑。

  其次,內院、外院之說,屬曆代大德之方便說法;菩薩所處之兜率天,並不分內外,都是彌勒內宮——兜率淨土。如其它經典所說,在菩薩上生之前,則此兜率陀天,攝于天道,一切天人,父母所生;而如今,補處菩薩上生,感化此天爲淨土,故諸天子,蓮花化生。是故,非是內外有別,而是時過境遷,此一時,彼一時也。

  所以呢,考諸多經典之中,皆無內、外之說。又由諸經典所證,如今之兜率陀天,確乃淨土無疑。以此拙見,前所未見有人提及,還請在座各位,談談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疑問來,我想,我們一起來把這個工作做好,以利益更多有情。

  問:在《大唐西域記》中,有這樣一個傳說:師子覺生于外衆,受種種五欲,退失道心。請問,這個外衆,是否能認定爲是外院呢?

  關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引原文來看一下:「無著曰:“爾來何暮今名何謂。”對曰:“從此舍壽命往睹史多天。慈氏內衆蓮華中生。蓮華才開慈氏贊曰。善來廣慧。善來廣慧。旋繞才周即來報命。”無著菩薩曰:“師子覺者今何所在。曰我旋繞時。見師子覺在外衆中耽著欲樂。無暇相顧讵能來報。”」從這一段,我們就可以清楚得認定,此處所說的外衆,非是兜率陀天淨土,而是其它天道。而文中所謂的「慈氏內衆」,就是菩薩上生之後,生于此天的一切天子。這一點,我們從《上生》一經中,可以找到證言。

  問:極樂淨土和兜率淨土,哪個好呢?是否可以先去極樂,再返兜率呢?

  這個問題,真是諸多爭鬥之源。我們弘揚某一個法門,爲什麼非要去對比其它呢?如果說淨土,則一切淨土,無二無別,同樣殊勝。至于我們是求生哪一個淨土呢,這就看我們自己的發願和我們的因緣了。

  關于是否可以先去極樂,後返兜率;這一點,我表示懷疑。爲什麼呢,因爲就經典所說的事相,我們可以粗略抉擇一下,我們往生極樂淨土,除非是上品上生,那麼當時即得蓮開聞法;其它的八等品位,都要很久很久,蓮花才開,而此世界,龍華叁會,早就錯過,所以不可能再有「後返兜率」一說。

  問:彌勒淨土和慈宗的關系?

  哦,慈宗是在1936年,由太虛大師所首度提出。屬于「淨土法門」之一支。和諸多淨土法門沒有太大區別,只是彼此求生的目的不同。慈宗弟子,求生兜率淨土,以當來彌勒爲大皈依處。

  問:你如此說法,是否會引起爭鬥呢?一方面,推翻了,曆代大德內院外院的說法,另一方面,又似乎在針對極樂淨土,如果引起鬥爭,或者如果有人挑起事端,該怎麼辦?

  該怎麼辦,就怎麼辦了。

  記得《壇經》中有一首偈子:「言下若相應,與共論法義,言下不相應,合掌另歡喜。」所以,如果有人對于這種說法,不能信受,那就不要多說,也不要強迫。免得其口舌鬥爭,這樣頗有害處。

  首先我所說的任何話,都是依據經典,不會信口開河了。關于內院與外院的說法,始見于《西域記》,並由後世諸大德所引用。在經典中,卻沒有這樣的說法。所以,這些都是諸大德的方便說法。我們大可不必執著于此,因爲我們的目的,是求生淨土,親聞法教;卻不是要比較個好壞優劣。

  記得有一個寓言,說一頭騾子,看到左右兩堆稻草,然後它就非常疑惑,到底哪一捆好哪?最終它始終無法抉擇出一個結果來,所以只能餓在那裏。大家會不會覺得,這個騾子很傻呢?同樣,我們大可不必把這些東西作比較,因爲沒有意義。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因緣和心願,取一種法門,深入下去,那麼這才是正道。不然,徒然費力,又增加許多鬥爭,總是不該。

  所以,如果有人非要拿極樂淨土來壓倒兜率淨土。那我們大可以采取默擯的方法,不予理睬,我們只要問心無愧,將法義平等無乖地講出來,讓更多的有緣人聽到就可以了,不用去在乎別人說什麼。正如我們的偉大導師——弟子們的楷模,本師釋迦牟尼佛陀,在面對著許多非議的時候,他什麼也不予爭辯,因爲事實將說明一切。

  所以,我們在弘揚佛法的時候,特別是在弘揚某一個宗派的時候,千萬要注意一點。就是可以自贊,但不能毀他。正如一段經文所記載的,曾有一位婆羅門請教佛陀,應該怎麼護持佛法?佛陀回答道:「如人有信仰,而他說這是我的信仰,這樣可說是護法了。但這樣說過之後,他卻不可進一步的得出一個絕對的結論:只有這才是真理,余法皆假。換言之,誰都可以相信他所喜愛的。也可以說“我相信這個”。到此爲止,他仍是尊重真理的。但是由于他的信仰,他卻不能說惟有他所相信的才是真理,而其它的一切都是假的。」

  希望大家能夠本著和合的態度,如果遇到需要討論的問題,也要本著就事不對人的宗旨。所謂家和萬事興,若整天鬥爭堅固,則佛法必然會受到影響。

  2003年6月23日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講記(慈能居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