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星雲的教育領導風格初探(黃文樹)▪P3

  ..續本文上一頁年,立法院叁讀通過《教育基本法》,明訂公立學校得委托民間辦理,並授權地方政府製定相關自治條例管理之。二〇〇一年宜蘭縣通過“所屬國民中小學委托私人辦理自治條例一,並立刻公告將頭城國小拔雅分校公開征求民間參與辦學。經過一番審議程式,星雲主導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在衆多申請參與計畫中脫穎而出,取得辦學權。翌年,全國第一所公辦民營國小——宜蘭縣人文國民小學正式開學,此乃星雲教育實踐的另一指標。該校甫滿二年,即以“混齡班級與適性分組的動態學習”榮獲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推手——標竿一百”敘獎,成爲“以雙軌動態學習組織爲課程核心的創意學校”。第叁年又榮獲宜蘭縣教育局“校務評監特優”,並通過“人文國小轉型爲九年一貫中小學”申設案;該年叁、四、八月,先後以“准博物館式角落學習應用于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之探討”、“幼小銜接創意教學的可能途徑——人文國小一年級准博物館化“角落課程”之研究”、“大手攜小手建構九年一貫課程學習成就評量方案”,分別獲得教育部“中小學科學教育專案補助” (二十萬元)、“行動研究專案補助” (十四萬四千元)、及“九年一貫課程研究專案補助” (十八萬元)。同年更以“國英數學習之動態分組與自主評量”獲得國民學校辦學最高榮譽——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

  再如二〇〇四年,星雲最新創辦的佛光山均頭中小學,亦在南投風光成立了。由于該校屬于“住宿型學校”——來自全省各地的學生多數住于學校宿舍,校方考量學生的需求,乃有“課後輔導課程”與“自主社團課程”之實施。就前者而言,學生白天上完正式課程,留校的時間還很長,需要老師“全時照顧”,因此該校實施了下列課程:一是“日間課後輔導”,于正課結束後,國中部加強國、英、數、理、化、社會等課外補充教材,國小部則設珠心算、書本口IY、美勞、樂器演奏、生活美語、閱讀指導等活動;二是“夜間住宿生學習輔導”,針對學生學習能力之差異,進行各學科之深化教學或補救教學:叁是“住宿生活教育”,國中部加強住宿內務整理及人際互動禮節等,國小部則指導學生盥洗、洗衣、脫水、曬衣、折衣、疊被、打掃、應對進退等日常生活教育。這些課程與活動,對于住宿生來說都是非常“貼心”的作法。

  再者,佛光山均頭中小學還推展學生卓越學習護照、檢驗學習成果等活動。該校擬具學校本位基本學習能力指標,發行學生卓越學習護照,藉由全面品質管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卓越學習護照學習內容,在國中部包括以下項目:閱讀中英文好書至少五十本、英語字彙一千至二幹五百基本能力檢定、數學分級檢定、自製書本一本、至少編輯班刊或校刊一次、自然科學專題研究小論文一篇、電腦操作檢定、活動設計、體適能測試檢定、CPR檢定、公共服務實踐、善行紀錄、特殊優良事迹等。在國小部則包括:閱讀中英文好書至少一百本、經典背誦、珠心算檢定、一項音樂樂器演奏、英語字彙檢定、數學分級檢定、自製繪本書一本、至少編輯班刊一次、電腦操作檢定、活動設計、體適能測試檢定、公共服務實踐、善行紀錄、特殊優良事迹等。

  七、尊重教師專業

  星雲興辦的各級學校,均相當尊重教師的專業,其重要的證據是:教師不必兼辦繁瑣的行政業務。一般而言,中小學教師都要兼辦學校行政工作。實際上,由于學校業務幹頭萬緒,只賴少數行政人員推動、負責,很難見其成效。加以中小學“職員”編製相當有限,故教師往往需要協辦若千行政業務。舉凡教務工作的注冊、圖書管理、設備管理、獎助學金受理與發放等;學務工作的生活教育、體育活動、衛生保健、安全教育、保防教育及平安保險等;總務工作的文書處理、事務處理、營繕工程、采購驗收、出納及財物管理等,都仰賴教師配合辦理。因此,中小學教師經常要分出若千時間來兼辦這些行政業務,以致影響到教學工作。這種情況,似乎難以釋除。雖然如此,我們卻可以在星雲創辦的中小學發現教師不必分擔行政庶務的事實。

  南華大學與佛光大學不用說,就連屬于“小學”的“宜蘭人文小學”的教師也不必兼辦行政工作。該校“秉持“行政服務教學”、“行政與教學分立”之概念,讓教師專心從事專業自主的教學工作,不兼任何行政事務”。該校前任校長補充說:

  任職行政工作的主任們,都是由合格教師出任,如此才能充分了解教師運作課務的需求,提供及時且必要的資源與支援。所以在學校中,只看得到專任教學工作的老師,及偶爾見到支援教學工作的同仁,和專職行政的教師。行政支援教學的學校氛圍不只存在于老師與行政之間,也感染到學生群。學生不時會出沒于行政辦公室,不是因爲犯錯受罰,而是前來商借文具用品,或是前來找行政老師聊聊天。

  上面這個觀念與格局,看似簡單,要落實並不易。十年前,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在《教育改革總咨議報告書》,針對“維護教師專業自主權”及“落實學校自主經營”,作了許多建議事項,其中一款如下:“專案增設國小專任職員,辦理專業行政,減除教師之非教學工作負擔。”這個具體建議在十年後的今天,大概只能在星雲創辦的宜蘭人文小學看到。星雲的教育行政觀念極爲進步,他說:“沒有新觀念,不會有進步:沒有大格局,不會有遠見。”⑧因有新觀念、有大格局,才造就了宜蘭人文小學上述諸多佳績。

  另者,南華大學基于尊重教師專業,對教師之待遇有比國立大學更優厚的禮遇與保障。該校專任教師每周基本授課鍾點數教授爲六小時、副教授及助理教授七小時、講師八小時,均比國立大學教師減授二至叁小時。還有,該校提供教師宿舍,以及各種獎助教師研究之辦法,均對于鼓勵及提升教師研究水平有很大助益。尤有甚者,在南華大學服務的所有救職員尚享有“佛光津貼”的“額外待遇”——按本俸加學術研究費總額百分之五計算。

  八、重建人文學風

  近二、叁十年來的學校教育取向,呈現理工科技優先、職業訓練挂帥的態勢;相對的,傳統的人文教育或博雅陶冶,卻逐漸式微,所謂“邊緣課程”、;貝昏科目”便是它的代號。在人文學風被漠視的潮流中,星雲“逆向操作”,揭竿而起,重新標舉“人文化成”的教育旨趣,堪稱“異軍特起”。

  重建人文學風的訴求,可由星雲于一九九四年二月回答媒體記者的一席話中窺見端倪,他佛光大學(含南華大學)是我多年來爲國家社會提出的貢獻,我著重于人文思想人格道德的培養,主張先行設立人文學院,學校建築的設計朝精致方面。希望師生彼此間都能叫得出名字,老師都能了解學生的性向、嗜好、缺點、優點,並注重師生倫理關系、多元知識的獲得、健全人格的培養,將來才能對于社會有所貢獻!

  他理想中的大學,是“一所注重人文教育的精致大學;追求優良教學品質的內涵大學;提供山林優遊環境的森林大學;像古代書院那樣,師生能充分互動,彼此認識關愛,不以知識傳授爲限,更注重學生人格的發展”。這些說明了星雲重視人文陶冶的教育主張。

  佛光大學是蘭陽地區第一所大學,也是第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爲教育核心的大學,一九九叁年由星雲創辦。該校位于風景優美的礁溪林美村山上,校園的山川靈氣,洋溢古書院之氛圍。校地面積達五十七公頃,采全區整體規畫、逐步開發之方式。在建校初期,先成立人文與社會兩學院,後來又相繼成立理工學院與佛教研修院,而社會學院也更名爲社會科學暨管理學院,其中于二〇〇六年成立的佛教研修學院是“私立學校法”修訂後,第一所經教育部核准成立的宗教研修院。人文學院則設有文學系、所,哲學系、所,宗教學系、所,曆史學系、所,人類學系,外國語言與文化學系、所,藝術學研究所,生命學研究所,語言教育中心:社會科學暨管理學院有未來學系、所,政治學系、所,經濟學系、所,社會學系、所,公共事務學系、所,學習與數位科技學系、所,傳播學系、所,管理學系、所,社會教育學研究所:理工學院有資訊學系、所,心理學系、所·值得注意的是,佛光創校,是從研究所開始,先有碩士班、博士班,再有大學部,這在臺灣的教育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先進作法。該校之教育目標在“發展人文精神”,以培育“儒雅君子”爲鹄的,采取“人文化成”爲主軸。不僅有古樸的教室設備,還實施小班教學製度,有號稱全國最佳的師生比例(一:七·二)。本校期望在現代大學的架構上,仍能體現宋明“書院的優質人文傳統學風”。

  發展人文精神作爲學校教育目標,源自星雲所謂的“淨化人心,是教育的根本目標;變化氣質,是讀書的最大受用”。奠定在這一基礎上,佛光大學定位其教育內涵爲:在于提升人的品質,使人了解人的存在狀態,了解人的價值、意義與責任,了解人與外在環境的關系,而不只是一些狹隘的技術與幹枯的知識系統。

  相較于時下“商品化”、淪爲“經濟附庸”或“職業訓練所”的高等教育,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的宗旨,已然是一新的教育方向。

  至于星雲二〇〇四年八月在南投創辦“佛光山均頭中小學”,標志著他建立完整教育體系的宏願益爲實現了。據該校之說明,“均頭”原是佛陀時代一小沙彌,勇猛精進,堪爲所有沙彌學習的典範,創辦人星雲特意將學校命名爲“均頭”,意在期許學生效法之。此外,星雲亦表示,“均頭”蘊含“人人“均”能出氣頭乙天”:其所抱持的教育精神是“堅持帶好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自我肯定,並出人頭地”·該校秉持星雲強調的“佛教慈悲喜舍的宗教情懷”作爲辦學最高指導原則,其教育哲學觀有叁:多元智慧、完全學習、全人發展:而教學理念則突顯“營造以人文爲核心的學校文化”之取向,實有其特色。

  結語

  上面這些林林總總之大學、中學、小學及幼稚園等普通教育機構,分擔、肩負了政府辦理教育的重大任務:所培育之人才,服務社會,造福人群,成績斐然。其中南華大學、佛光大學所開辦的未來學、生死學、生命學、自然醫學、美學與藝術管理學,以及宗教學等系所,教學與研究的領域都與生命課題、現代思潮及未來趨勢有密切的關系,提供了青年學生們更多元、更人文的教育機會,這對于青年朋友素質的提升,自是不言可喻。

  無可否認的,星雲積極參與民間興學,戮力“作育英才”,“質量並重”,令人刮目相看。其教育行誼,直可媲美清朝的武訓(一八叁八—一八九六) 、瑞士的裴斯塔洛齊(Pestahzzi,1746—1827)等人,甚至有過之無不及。他在教育領導上,確有值得參考借鏡的風格:本諸人間佛教,此其一:體現教育熱忱,此其二:善籌建校資金,此其叁;委任專才治校,此其四;關懷弱勢學生,此其五;勇于教學創新,此其六;尊重教師專業,此其七;重建人文學風,此其八。這些特質,均具有一定的價值和啓示作用。

  摘自《普門學報》第四十期

  

《星雲的教育領導風格初探(黃文樹)》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悼法舫法師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