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性商品贩售活动,却转换成“善美合一”的高尚氛围,参与者身在其中,莫不感受到无比的法喜和温馨。
再如为筹设南华大学,星云充分运用先前筹建佛光大学的“百万人兴学运动”,以百万“大学委员”每人每月捐资一百元,三年为期,藉此凝聚百万人的心力,连结百万人的善缘,期使百年树人的建校功德得以圆满。此项运动于一九九六年元月正式展开时,旋获得教界四众、社会各阶层人士之翕从响应。星云强调:
每月一百元的捐款,以三年为圆满,并不希望人们一次将三千六百元缴清,而希望藉着每月一次的捐款兴学,促成每一次善念的提起,慈悲喜舍再一次的长养:六度四摄再一次启发我们的良知,让每一个月都有功德欢喜来到心田。这一番诠释,颇能打动人心:
有许多劝募委员,默默奔波于人群间,一遍又t遍向人述说兴校育才的理念:还有许多人,不吝己财,倾囊布施;更有许多人省吃俭用,每日挪出一分一厘,只为了成就这桩千秋伟业。四、委任专才治校
综理一所学校,需要能够引导组织成员共同朝学校教育目标的方向迈进。领导人除了要有法定权威与传统权威之外,尚须兼备人格权威与专业权威,如此才能在情境里发挥人际影响力,统合成员的意志,利用团体的智慧,顺导组织的人力,从而实现学校目标。因此,学校校长的选择、委任,实攸关学校校务发展。在这方面,星云也有他敏锐的眼光。
一向驰骋文学与宗教领域,曾为“最年轻的国家文学博士”,担任过淡江大学的中文系主任、中研所所长、文学院院长,陆委会文教处处长的龚鹏程博士,着作丰富,学养俱佳,为当今学界青年才俊,先后受聘为佛光人文社会学院(佛光大学)、南华大学掌舵。学校校务在他的努力推展下,蒸蒸日上。以佛光人文社会学院(佛光大学)为例,自二〇〇〇年九月至二〇〇二年,短短一年半,已设立了十五个研究所,“不但师资阵容坚强、珍藏图书丰富,而且数学设施新颖、学术格局闳阔,师生倘徉其中,读学论道,蕴育出一股浓厚的人文气息”。
龚校长积二十多年的大学行政经验,曾费心钻研大学革新之道,对大学教育的理念有新颖、独到的见解,以追求优良教育品质的大学为目标。他认为,大学教育要成就其功能,即应调整“大”学的想法,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系因其所敦者为大人之学,系因其学术格局闳阔博大,并非机构庞大便可名之为大学,因此佛光人文社会学院(佛光大学)及南华大学的精致大学政策,正吻合教育原理及当今大学教育的发展趋向。星云与龚校长虽素昧乎生,但他却将实践生平志愿的大任委付龚校长,实是龚先生的年轻有为及学术涵养令人激赏,同时其教育理念正与大师相契之故。
此外,普门中学前后数任校长,包括慈惠法师、慧开法师、王廷二、依淳法师、叶明灿等人,都是富有教育实务经验的学校行政人才。该校甚至礼聘着名教育学者、曾任国立花莲师范学院校长的陈乃臣博士主持校务,借重其专业长才,为学校奠立中远程发展计画。普门中学历年来办学成绩,相当亮丽,曾获得教育部评监优等、教育厅评监“无缺点学校” (观光科)、全省家事类科评监教学项目第一名,以及教育部办学绩优奖。若无有效的学校行政领导,这些成果是不易获得的。
二〇〇三年,星云邀请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杨文贵教授接任宜兰人文小学校长,是星云“委任专才治校”的另一例证。杨氏是教育专家,在中小学课程与数学领域,学养丰宏,是这方面不可多得的杰出人才。杨校长在这所小学的“教学与经营团体”,“秉承”星云“以众生为怀的宗教精神”为立基点,善用公立学校公平、普及的教育优势,辅以民间经营的弹性自主空间,发挥动勉、宽容、关怀、耐心的人文教育精神,来面对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速度、学习风格和学习表现上的个别差异。在他孜孜纥纥的经营下,该校迭获教育当局的肯定与叙奖(详后)。足见星云“用人”确有“过人之处一
五、关怀弱势学生
星云宣称:“教育来自爱心,服务来自发心。”植基在佛教慈悲为怀的信仰之上,他确认道:“兴办教育,/水远是佛教应该坚持的方向,要有办理(同过去)师范学院公费就读的理念,如此才能吸收一些优秀的青年,免于经济窘困、学费无着而不能进入修学。”此一教育理念,弥足珍贵,值得在教育史册记上一笔。
早在一九七五年,星云在佛光山成立的大慈育幼院,即“免费”招收附近村庄之幼童以及一孤苦无依”的贫童,施以学前教育。星云说:“大慈育幼院的院童都是佛光山的小王子、小公主。”院内敦保人员本此理念尽心照顾院童,至今已培育出五百多名身心健全的孩子,他们长大后走入社会,在军、公、教、商、宗教、慈善等各个层面服务,从业务员到经理,从老师到军人,都有良好的表现。目前该校所收养“孤苦无依”之贫童有六十二人,其对象包括:㈠父母双亡,无人抚养者:㈡为国牺性之烈士遗孤,乏人教养者:㈢父母一方死,其生存的一方无养育能力,或父母离婚,负责教养的一方患重病、判刑入狱、残废失去工作能力者:㈣各县市政府转介之儿童保护个案。该院之服务项目不仅提供院童医疗保健,照顾生活起居与身心健康,并兼顾儿童教育及升学辅导等,服务是“全方位”的。就此而言,星云为数育出资出力之办学精神以及富于“教育爱”的特质,在中外教育史上都是不可多得的。
普门中学则有具体关怀学生的“奖助学金”制度。该校颁发国一新生每人第一学期“入学奖金一五千元,第二学期起颁发品学兼优生每学期“奖励金”五千元;参加该校学艺竞赛前三十名者,“三年学杂费全免”。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这些之外,普门中学对于“弱势学生”另有特别的奖助办法:其一是“原住民奖助学金”——每学期每名给(一万一千元二局中职)、一万二千六百元(国中部);其二是“原住民住宿减免”—:住宿费用半价优待;其三足“残障奖助学金” (具残障子女或残障学生申请)——每学期重度二万六干元,中度一万九干元、轻度一万元;其四是“低收入户奖助学金” (持低收入户证明者申请)——每学期约二万六千元。⑥这些奖助学金制度,对于弱势学生实有莫大之帮助。
创于一九九六年的南华大学,以南华管理学院立案招生,是由星云宏愿兴学,并为发展高深学术研究,培育高级专门人才,服务国家社会,造福人群所创办。一九九九年,该校获教育部核准改名“南华大学”,计有管理学院、人文学院、社会学院,后来在陈淼胜校长手中增设科技学院与艺术学院,并将社会学院更名为社会科学院,同时增设了许多系所。迄今,管理学院有管理科学研究所,环境管理研究所,出版与文化事业管理研究所,财务金融学系暨财务管理研究所,旅游事业经营学系暨旅游事业管理研究所,非营利事业管理研究所,企业管理学系,会计资讯学系,管理经济学系暨经济学研究所:人文学院有哲学系、所,文学系、所,生死学系、所,宗教学研究所,幼儿教育系所,外国语文学系,通识教学中心,语文数学中心,体育教学中心,师资培育中心,佛学研究中心,巴利学研究中心,世界禅学研究中心,敦煌学研究中心,台湾文学研究中心;社会科学院有社会学研究所,亚太研究所,公共行政与政策研究所,欧洲研究所,教育社会学研究所,国际暨大陆事务学系,应用社会学系,传播管理学系:科技学院有资讯管理学系暨资讯管理学研究所,电子商务管理学系,资讯工程学系;自然生物科技学系;自然医学研究所:艺术学院有视觉艺术学系,应用艺术与设计学系、所,建筑与景观学系,环境与艺术研究所,美学与艺术管理研究所,民族音乐学系,艺术文化研究中心。本校有四大特色为数育界所称许:一是创校之初“四年不收学杂费”;二是大一、大二不分系,“重视通识教育”:三是全国首创之“经典教育”,学生必修四门中、西经典,以受文明精华之洗礼;四是“全国最高师生比”——一:三,此乃一般国立大学难以企及的高标准。其中第一项特色,即星云“公费就学”理念的实践。
南华大学初期“四年不收学杂费”的制度,系建构在星云“慈悲服务”的建校理念之上。此项制度的教育学理至少有二:一是“不收学杂费”有助于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并可扭转目前大学生“消费者意识”之偏差心态,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之态度:二是鼓励学生组织自治会,自行管理宿舍、水电等收费问题,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及学校认同精神。也就是说,该校一不在学杂费上竞争,旨在给予更多青年受教育的平等机会,与大众广结善缘并着力于优良师资之敦聘、学生自治能力及健全观念之培养”。“免收学杂费”,立意佳,实施所需经费在佛光山支持下亦未见问题。特别是这项制度对于清寒学生而言,意义尤大;而它对于“教育机会均等”理想的落实,更是功不啻捐。
六、勇于教学创新
前述南华大学有四大特色,其中第二项“重视通识教育”与第三项“经典教育一都是该校创新的课程与教学设计。该校大学部有所谓“兀”字型课程规画:横轴代表通识博雅教育,两个纵轴一个代表专业学术教育,另一个代表第二专长训练(即辅系),学生只要缴一份学费,可以同时修习二种专业。兀字型的课程方针,表示南华大学的学生必须同时接受通识教育二局达四十学分)的人文熏陶以及专业知识的学术养成。另为加强文化洗礼,该校规定大学部学生至少需修读中西着名经典四部以上。其次,该校亦建立了全新的导师制:专任教师排定每周六小时固定时间辅导学生,且全校专任教师皆为导师(导师生比不超过一比三十),以增进师生互动。还有,该校采取精致教学取向,大学部课程选修人数达十人、研究所选修达三人即开课。这种“不惜成本”的作法,在国内私立大学无出其右者,即令国立大学亦难望其项背。
一九九九…
《星云的教育领导风格初探(黄文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