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年,立法院三读通过《教育基本法》,明订公立学校得委托民间办理,并授权地方政府制定相关自治条例管理之。二〇〇一年宜兰县通过“所属国民中小学委托私人办理自治条例一,并立刻公告将头城国小拔雅分校公开征求民间参与办学。经过一番审议程式,星云主导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在众多申请参与计画中脱颖而出,取得办学权。翌年,全国第一所公办民营国小——宜兰县人文国民小学正式开学,此乃星云教育实践的另一指标。该校甫满二年,即以“混龄班级与适性分组的动态学习”荣获教育部“九年一贯课程推手——标竿一百”叙奖,成为“以双轨动态学习组织为课程核心的创意学校”。第三年又荣获宜兰县教育局“校务评监特优”,并通过“人文国小转型为九年一贯中小学”申设案;该年三、四、八月,先后以“准博物馆式角落学习应用于自然与生活科技领域教学之探讨”、“幼小衔接创意教学的可能途径——人文国小一年级准博物馆化“角落课程”之研究”、“大手携小手建构九年一贯课程学习成就评量方案”,分别获得教育部“中小学科学教育专案补助” (二十万元)、“行动研究专案补助” (十四万四千元)、及“九年一贯课程研究专案补助” (十八万元)。同年更以“国英数学习之动态分组与自主评量”获得国民学校办学最高荣誉——教育部“教学卓越金质奖”。
再如二〇〇四年,星云最新创办的佛光山均头中小学,亦在南投风光成立了。由于该校属于“住宿型学校”——来自全省各地的学生多数住于学校宿舍,校方考量学生的需求,乃有“课后辅导课程”与“自主社团课程”之实施。就前者而言,学生白天上完正式课程,留校的时间还很长,需要老师“全时照顾”,因此该校实施了下列课程:一是“日间课后辅导”,于正课结束后,国中部加强国、英、数、理、化、社会等课外补充教材,国小部则设珠心算、书本口IY、美劳、乐器演奏、生活美语、阅读指导等活动;二是“夜间住宿生学习辅导”,针对学生学习能力之差异,进行各学科之深化教学或补救教学:三是“住宿生活教育”,国中部加强住宿内务整理及人际互动礼节等,国小部则指导学生盥洗、洗衣、脱水、晒衣、折衣、叠被、打扫、应对进退等日常生活教育。这些课程与活动,对于住宿生来说都是非常“贴心”的作法。
再者,佛光山均头中小学还推展学生卓越学习护照、检验学习成果等活动。该校拟具学校本位基本学习能力指标,发行学生卓越学习护照,藉由全面品质管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卓越学习护照学习内容,在国中部包括以下项目:阅读中英文好书至少五十本、英语字汇一千至二干五百基本能力检定、数学分级检定、自制书本一本、至少编辑班刊或校刊一次、自然科学专题研究小论文一篇、电脑操作检定、活动设计、体适能测试检定、CPR检定、公共服务实践、善行纪录、特殊优良事迹等。在国小部则包括:阅读中英文好书至少一百本、经典背诵、珠心算检定、一项音乐乐器演奏、英语字汇检定、数学分级检定、自制绘本书一本、至少编辑班刊一次、电脑操作检定、活动设计、体适能测试检定、公共服务实践、善行纪录、特殊优良事迹等。
七、尊重教师专业
星云兴办的各级学校,均相当尊重教师的专业,其重要的证据是:教师不必兼办繁琐的行政业务。一般而言,中小学教师都要兼办学校行政工作。实际上,由于学校业务干头万绪,只赖少数行政人员推动、负责,很难见其成效。加以中小学“职员”编制相当有限,故教师往往需要协办若千行政业务。举凡教务工作的注册、图书管理、设备管理、奖助学金受理与发放等;学务工作的生活教育、体育活动、卫生保健、安全教育、保防教育及平安保险等;总务工作的文书处理、事务处理、营缮工程、采购验收、出纳及财物管理等,都仰赖教师配合办理。因此,中小学教师经常要分出若千时间来兼办这些行政业务,以致影响到教学工作。这种情况,似乎难以释除。虽然如此,我们却可以在星云创办的中小学发现教师不必分担行政庶务的事实。
南华大学与佛光大学不用说,就连属于“小学”的“宜兰人文小学”的教师也不必兼办行政工作。该校“秉持“行政服务教学”、“行政与教学分立”之概念,让教师专心从事专业自主的教学工作,不兼任何行政事务”。该校前任校长补充说:
任职行政工作的主任们,都是由合格教师出任,如此才能充分了解教师运作课务的需求,提供及时且必要的资源与支援。所以在学校中,只看得到专任教学工作的老师,及偶尔见到支援教学工作的同仁,和专职行政的教师。行政支援教学的学校氛围不只存在于老师与行政之间,也感染到学生群。学生不时会出没于行政办公室,不是因为犯错受罚,而是前来商借文具用品,或是前来找行政老师聊聊天。
上面这个观念与格局,看似简单,要落实并不易。十年前,行政院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在《教育改革总咨议报告书》,针对“维护教师专业自主权”及“落实学校自主经营”,作了许多建议事项,其中一款如下:“专案增设国小专任职员,办理专业行政,减除教师之非教学工作负担。”这个具体建议在十年后的今天,大概只能在星云创办的宜兰人文小学看到。星云的教育行政观念极为进步,他说:“没有新观念,不会有进步:没有大格局,不会有远见。”⑧因有新观念、有大格局,才造就了宜兰人文小学上述诸多佳绩。
另者,南华大学基于尊重教师专业,对教师之待遇有比国立大学更优厚的礼遇与保障。该校专任教师每周基本授课钟点数教授为六小时、副教授及助理教授七小时、讲师八小时,均比国立大学教师减授二至三小时。还有,该校提供教师宿舍,以及各种奖助教师研究之办法,均对于鼓励及提升教师研究水平有很大助益。尤有甚者,在南华大学服务的所有救职员尚享有“佛光津贴”的“额外待遇”——按本俸加学术研究费总额百分之五计算。
八、重建人文学风
近二、三十年来的学校教育取向,呈现理工科技优先、职业训练挂帅的态势;相对的,传统的人文教育或博雅陶冶,却逐渐式微,所谓“边缘课程”、;贝昏科目”便是它的代号。在人文学风被漠视的潮流中,星云“逆向操作”,揭竿而起,重新标举“人文化成”的教育旨趣,堪称“异军特起”。
重建人文学风的诉求,可由星云于一九九四年二月回答媒体记者的一席话中窥见端倪,他佛光大学(含南华大学)是我多年来为国家社会提出的贡献,我着重于人文思想人格道德的培养,主张先行设立人文学院,学校建筑的设计朝精致方面。希望师生彼此间都能叫得出名字,老师都能了解学生的性向、嗜好、缺点、优点,并注重师生伦理关系、多元知识的获得、健全人格的培养,将来才能对于社会有所贡献!
他理想中的大学,是“一所注重人文教育的精致大学;追求优良教学品质的内涵大学;提供山林优游环境的森林大学;像古代书院那样,师生能充分互动,彼此认识关爱,不以知识传授为限,更注重学生人格的发展”。这些说明了星云重视人文陶冶的教育主张。
佛光大学是兰阳地区第一所大学,也是第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教育核心的大学,一九九三年由星云创办。该校位于风景优美的礁溪林美村山上,校园的山川灵气,洋溢古书院之氛围。校地面积达五十七公顷,采全区整体规画、逐步开发之方式。在建校初期,先成立人文与社会两学院,后来又相继成立理工学院与佛教研修院,而社会学院也更名为社会科学暨管理学院,其中于二〇〇六年成立的佛教研修学院是“私立学校法”修订后,第一所经教育部核准成立的宗教研修院。人文学院则设有文学系、所,哲学系、所,宗教学系、所,历史学系、所,人类学系,外国语言与文化学系、所,艺术学研究所,生命学研究所,语言教育中心:社会科学暨管理学院有未来学系、所,政治学系、所,经济学系、所,社会学系、所,公共事务学系、所,学习与数位科技学系、所,传播学系、所,管理学系、所,社会教育学研究所:理工学院有资讯学系、所,心理学系、所·值得注意的是,佛光创校,是从研究所开始,先有硕士班、博士班,再有大学部,这在台湾的教育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先进作法。该校之教育目标在“发展人文精神”,以培育“儒雅君子”为鹄的,采取“人文化成”为主轴。不仅有古朴的教室设备,还实施小班教学制度,有号称全国最佳的师生比例(一:七·二)。本校期望在现代大学的架构上,仍能体现宋明“书院的优质人文传统学风”。
发展人文精神作为学校教育目标,源自星云所谓的“净化人心,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变化气质,是读书的最大受用”。奠定在这一基础上,佛光大学定位其教育内涵为:在于提升人的品质,使人了解人的存在状态,了解人的价值、意义与责任,了解人与外在环境的关系,而不只是一些狭隘的技术与干枯的知识系统。
相较于时下“商品化”、沦为“经济附庸”或“职业训练所”的高等教育,佛光人文社会学院的宗旨,已然是一新的教育方向。
至于星云二〇〇四年八月在南投创办“佛光山均头中小学”,标志着他建立完整教育体系的宏愿益为实现了。据该校之说明,“均头”原是佛陀时代一小沙弥,勇猛精进,堪为所有沙弥学习的典范,创办人星云特意将学校命名为“均头”,意在期许学生效法之。此外,星云亦表示,“均头”蕴含“人人“均”能出气头乙天”:其所抱持的教育精神是“坚持带好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我肯定,并出人头地”·该校秉持星云强调的“佛教慈悲喜舍的宗教情怀”作为办学最高指导原则,其教育哲学观有三:多元智慧、完全学习、全人发展:而教学理念则突显“营造以人文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之取向,实有其特色。
结语
上面这些林林总总之大学、中学、小学及幼稚园等普通教育机构,分担、肩负了政府办理教育的重大任务:所培育之人才,服务社会,造福人群,成绩斐然。其中南华大学、佛光大学所开办的未来学、生死学、生命学、自然医学、美学与艺术管理学,以及宗教学等系所,教学与研究的领域都与生命课题、现代思潮及未来趋势有密切的关系,提供了青年学生们更多元、更人文的教育机会,这对于青年朋友素质的提升,自是不言可喻。
无可否认的,星云积极参与民间兴学,戮力“作育英才”,“质量并重”,令人刮目相看。其教育行谊,直可媲美清朝的武训(一八三八—一八九六) 、瑞士的裴斯塔洛齐(Pestahzzi,1746—1827)等人,甚至有过之无不及。他在教育领导上,确有值得参考借镜的风格:本诸人间佛教,此其一:体现教育热忱,此其二:善筹建校资金,此其三;委任专才治校,此其四;关怀弱势学生,此其五;勇于教学创新,此其六;尊重教师专业,此其七;重建人文学风,此其八。这些特质,均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启示作用。
摘自《普门学报》第四十期
《星云的教育领导风格初探(黄文树)》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