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性起性具(滿謙法師)

  性起性具

  滿謙法師

  《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佛告諸比丘:“爾時王者,則我身是;時仙人者,今提婆達多是。由提婆達多善知識故,令我具足六波羅蜜,慈悲喜舍,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十力、四無所畏、四攝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覺,廣度衆生,皆因提婆達多善知識故。”

  “告諸四衆:“提婆達多卻後過無量劫,當得成佛,號曰天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名天道。””

  讀誦《法華經》這段經文,我們一定會覺得奇怪,爲什麼一個造了五逆重罪的衆生也會蒙佛授記,過無量劫,當得成佛,號曰天王如來。在《法華經》裏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思想,叫“性起性俱”。每一個人的本性具足真心,雖然一時無明犯錯,做惡墮到地獄之後,這時他的本性裏是不是還有成佛的種子在呢?犯下滔天大禍,但只要有一念忏悔的心,還是有得救的機會;相反的,有的人成佛了,成佛之後在本性裏是不是還存著惡的種子呢?

  就以釋迦牟尼佛來講,他已經成佛了,在他本性裏面,是不是已經到達純善呢?成道後的佛陀內心裏面難道沒有一點惡存在嗎?他過去做的壞事,是不是都不見了呢?例如我們大家來道場修行,有一天修行成佛了,但是在修行前,貪欲、嗔恨、愚癡、打人、罵人,總有那許多習氣、罪業,你說通通都消滅了嗎?不能,不能消滅又怎麼能成佛呢?

  釋迦尼牟佛並不掩飾過去一切,不諱言地說我雖成佛了,對于過去的業就是惡業、惡習並沒有完全除了,但是我能成佛,爲什麼呢?因爲佛性裏有一個性俱,俱有惡性不起性,惡事不會再起來,等于在一塊田地裏面,我們種了五榖,由于我們勤勞耕耘,它成長的很大,下面縱有小草,已經不影響我的功德了。所以成佛的人,縱具有惡習、惡性,是性俱已經不性起了。就好像抓起一把鹽放在一杯水裏面,哎呀!好鹹喔!但將同樣的鹽放在一缸水裏面,就不鹹了。放在一湖水裏面,鹽可能完全沒有發生鹹的作用了。因此,只要我們的修行功德如海,廣大無邊,縱有一些罪業,這個鹽在清淨的大海裏面,也不發生作用的。

  這一種思想給予我們每一人都有了希望,什麼希望呢?不要老是計較過去,計較過去沒有用,眼光要看未來,只要你對于未來的生命充滿了希望,未來的行爲合乎真善美的原則,累積慈悲、道德,縱有過去的罪業,不要怕,不要計較,未來在我們的修持、功德、善行之下,每一個人都能圓滿的,都能完成自己,都能成佛作祖,這是一定有希望的。

  “性起性具”,十法界是本來就互相具有的,不獨在人世間如此,在其余九道也是如此。所以,地獄的衆生如果顯現本自具有的佛性,就可以逐漸上升,而成正覺,即使是犯五逆重罪的一闡提(斷善根的人),在本性中還是具有善良的一面,一旦隨緣發善,一樣可以圓滿佛果。反之,已經證悟的佛陀,也本具九界衆生心,在諸世間隨緣示現,教化有情。

  《佛光菜根譚》雲:“一念作惡,鑄成大錯;一念忏悔,起死回生”,又雲:“一善可以消百惡,一念可以超百劫”。一念之慈,萬物皆善;一心之嗔,千般爲惡。只要有願心,一念之差分凡聖,人格高低在己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