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的基本知識 第四章 觀察緣起談生死 第叁節 生死輪回圖圖說▪P2

  ..續本文上一頁是西藏無著喇嘛撰,釋如石譯《入菩薩行譯注》附錄收之,見書之第二叁○頁。):

  五欲品質如鹽鹵,任幾受用渴轉增,

  于諸能生貪著物,頓時舍是佛子行!

  又次一畫面,是一男一女,男坐女立,女的向男的殷勤奉酒示好,即以此象征愛支。酒色總表境界——五欲境界之任一,奪人慧命,都是如此。然人們于彼,往往渴求無餍。渴求即是貪愛,也是無餍之意。此之貪愛,乃爲後身因緣而立。如經說:“愛因緣取,乃至大苦蘊聚集”。又說:“比丘應深思惟,所有諸苦,何由而有?當知皆以身爲因緣,而身因于愛。”

  又次一畫面,是象征取的。取者四取,取四取時,造身、語、意業,因之而起後生罪、福。畫中有一株果實累累的樹,和一位忙著采集果實的人。這人盡情地把果子采進他的簍子,准備回家慢慢地受用。這意味著造作諸業,取爲後生受用異熟、境界二果之因。

  再次一畫面,是描寫有的。現生所積集的業,能牽引有情死後再于六道中受生及能與罪、福果報的,說名爲有,也好比前一畫面的人,把果子采收回家,享受豐收的有。不過,這幅畫面,則是一對夫婦交會,象征它是生支之緣。經說:胎生有情,爲引業所引,于其當生之處,因見父母交會,生起貪愛,即便入胎,結生相續。雖然,應知中陰所見父母交會境相,是其父母精、卵子結合時的幻見,不是實事。由是精、卵子結合時的幻見,故不違現代胎生學的知識和試管嬰兒的實驗成功。

  再次一畫面,是描寫生的。畫中有一位母親臨盆生産。這幅畫面,是具體的寫真,不必多所解說。

   最後一個畫面,是描寫老死的。畫中,由一位伛偻的老人,背著一具屍體,向准備火葬的火堆送去。而死屍由老人背送火化,象征老死相連,顯示老死爲什麼合爲一支之意。

  經說,死能與無明作生起因,這是以死苦爲因,令已滅的無明煩惱生起;煩惱爲因,令業生起;業又生苦,成就後相續的苦果。于此苦果中,又起新的煩惱,造新的業,再生後苦。如是,在煩惱、業、苦遞次爲因之下,有情衆生隨生死輪回周而複始,無始無終,流轉不已。不于佛法中得叁乘道果,永不得脫;世間外學是沒有解脫道的!

  附錄:佛陀教作生死輪回圖因緣

  ——鈔自《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叁十四①(注釋:見《大正》二叁·八一○下至八一一中。)

  爾時,薄伽梵在正舍城羯蘭铎迦池竹林園中。

   時具壽大目幹連于時時中,常往捺落迦、傍生、餓鬼、人、天諸趣,慈愍觀察。于捺落迦中,見諸有情備受刀劍斬斫其身,屍糞煻煨,猛焰爐炭燒煮等苦。于傍生中,見其互相食啖等苦。于餓鬼處,見爲種種饑渴所逼等苦。于諸天處,見將墜墮愛別離苦。于人趣中,見有種種艱辛求覓資生衣食(及)殺罰等苦。既見是已,于四衆中普皆宣告:諸人當知!如我所見五趣差別,苦樂之報,皆悉不虛,汝應信,勿致疑惑。受苦報者,惡業所招,謂殺、盜、邪淫乃至邪見,不敬叁寶,欺慢尊親,無慈愍心,不持禁戒,由斯惡行得苦異熟。受樂報者,善業所感,謂不殺、盜乃至不邪見,崇信叁寶,敬重尊親,具慈愍心,奉持禁戒,由斯善行得樂異熟。

  諸人聞已,歎未曾有!悉皆舉手,高聲唱言:“善哉聖者!能爲我等盲冥之輩,但見現在,不睹未來,親于五趣,觀善惡事,還來相告。我等始知報應影響,必不唐捐。從今已去,改惡修福,希生善道,不墮惡趣。”

  是時,四衆既自聞已,皆作是念:“我之男女或弟子等,常爲惡業,不勤修習清淨梵行。欲令棄舍諸惡業故,悉皆將至聖者大目幹連處,令其聽法,既聞法已,冀修善行,免墮惡趣,證殊勝果。”當爾之時,四衆雲集,來聽法要,人衆喧囂。

  世尊知而故問具壽阿難陀曰:“何故大目幹連處四衆雲集?”

  時阿難陀白佛言:“世尊!具壽大目幹連遊行五趣,見諸苦惱,于四衆中,具說其事,由此諸人爲聽法故,皆來集會。”

  爾時,世尊告阿難陀:“非一切時處,常有大目幹連,如是之輩,頗亦難得。是故,我今敕諸苾刍,于寺門屋下畫生死輪。 時諸苾刍不知畫法,世尊告鞭辟入裏曰:“應隨大小圓作輪形,處中安毂;次安五輻,表五趣之相。當毂之下,畫捺洛迦,于其二邊,畫傍生、餓鬼;次于其上,可畫人天。于人趣中,應作四洲:東毗提诃,南贍部洲,西瞿陀尼,北拘盧洲。

  “于其毂處,作圓白色,中畫佛像;于佛像前應畫叁種形:初作鴿形,表多貪染;次作蛇形,表多瞋恚;後作豬形,表多愚癡。

  “于其辋處,應作灌溉輪像,多安水罐,畫作有情生死之像,生者于罐中出頭,死者于罐中出足,于五趣處,各像其形。

  “周圓複畫十二緣生生滅之相,所謂無明緣行乃至老死。無明支應作羅刹像,行支應作瓦輪像,識支應作猕猴像,名色支應作乘船人像,六處支應作六根像,觸支應作男女相摩觸像,受支應作男女受苦樂像,愛支應作女人抱男像,取支應作丈夫持瓶取水像,有支應作大梵天像,生支應作女人誕孕像,老支應作男女衰老像,病支應作男女帶病像,死支應作輿死人像,憂應作男女憂戚像,悲應作男女啼哭像,苦應作男女受苦之像,惱應作男子挽雞調駱駝像。于其輪上,應作無常大鬼,蓬發張口,長舒兩臂,抱生死輪,于鬼頭兩畔書二伽他曰:

  汝當求出離,于佛教勤修,降伏生死軍,

   如象摧草舍。

   于此法律中,常修不放逸,能竭煩惱海,

   當盡苦邊際。

  “次于無常鬼上應作白圓壇,以表涅槃圓淨之像。”

  如佛所教,于門屋下,應作生死輪者,時諸苾刍奉教而作。

  

《佛法的基本知識 第四章 觀察緣起談生死 第叁節 生死輪回圖圖說》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