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四章 观察缘起谈生死 第三节 生死轮回图图说

  佛法的基本知识

  慧法师

  第四章 观察缘起谈生死

  第三节 生死轮回图图说

  前面这幅生死轮回图,在西藏一直被广泛地用来作为讲解佛法基本宇宙观的教学工具。十五年问及此事,我得此图,曾撰图说发表于《菩提树杂志》①(此文发表时间约在民国七十年,杂志期次不复记,手边亦无资料可查。)今据此文,做了相当幅度有修正,置城本课题之后,虽不免与前文有些重复及有充当篇幅之市讥,然用不同体裁的鸟瞰,做点点缀,好像也别成蹊径的。尝考这幅图的来源,据《有部毗奈耶》卷三十四记载,乃佛陀以目干连因缘亲自教作(后附《毗奈耶》记这文供作阅览)。今图乃经藏土诸先德多次增益订发展而成,虽然,并未违背原意。

  这幅图是一个车轮形,寓有旋转不息之意;又像一面镜子,由无常鬼双手抱着,朝向每一个表情,表示让每一有情面对它去做真正的自我反省。

  圆图的里面,除轴心外,画有大小不等的三个圆,连轴心共有四个层面。最外一层,画着象征十二因缘的画面;第二层,画有六个不同的世界,此轮回中的六趣;第三层是业力圈;第四层是烦恼圈。这里的解说,先从里面的第四层开始,最外一层殿后。这样的顺序,是依烦恼、业、苦三道和三道流转因缘之理行的。

  第一项烦恼圈解说——集谛之一

  图的中央的三只动物:一只鸡,一条蛇,一头猪,彼此相互咬着尾巴,这三只动物,它们各代表一种顽强和迫使力量,那就是贪欲、瞋恚和愚痴(以猪嗜睡喻痴)。这股力量,便得人在变化无常缘生无我这种虚幻不实的世界中,始终维持着一个独立不变的自我幻觉,牢不可破。由于这股力量能毒害一切众生,故称三毒;又由于是一切烦恼的根本,散名根本烦恼;又是一切不善法的根源,故称三不善根。从无始以来,它们就彼此互应瞋那不离地给一切众生做毒害,所以,图画中把这三只象征它们的动物,描写成相互追咬着尾巴。

  第二项业力圈解说——集谛之二

  烦恼圈的外层,是极复杂难知的业力圈。不过,这里并没有描写各种业力的画面,只是把这个圆圈用黑白两种颜色分成黑白两个半环。黑的半环象征黑业,白的半环象征白业。有情的死此生彼,中间有一中阴地带,是有情被自己的引业驱使,随业的黑白,上生善趣,下堕恶趣的地带。图中,黑色半环里,画着一些人头向下驰向下方;白色的半环里,画着一些人头向上趋向上方。就这样把众生随逐自己的业力从一趣转入另一趣的现象,用特别简单的画面,写意地勾出了个福善祸淫因果规律的轮廓。

  第三项六趣画面解说——苦谛

  如前所说,业力圈外层的那个层面,所描写的是六道形相。六道是自我表现的六个经验领域。解说这些领域,有时候是以苦、乐相对的方式来进行的。例如解释了最快乐的天道之后,接着要解释的便是最痛苦的地狱道。又,在这六道之中,每一道都画有一帧拿着东西的佛像,这些东西即代表众生在本领域得到解脱或免致堕落到这个领域的特殊方法。

  图中这一层上面的那部分,是快乐的天国领域,也就是天道。生在这里的人们有极美好的生活享受,这包括各种足以令人沉迷的美色好声;虽然这些享受是由过去生正信因果,修持净戒和乐善好施所积集的福行而来,但它毕竟是轮回的一部分,等到福业的力量尽了,自我的其他方面终将显现;到这时,他(她)们会出现死亡前的衰相,不但自知福尽将死,而且还自知要投生到哪一道——地狱、饿鬼、畜生……如是,在无比的怖畏和痛苦的交煎下死去。所以,《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中说①(见《大正》三二·七四六下。):

  五虽受欲天上乐,终还坠没恶趣苦。

  再看这个领域左上角的佛像,手里拿着一件乐器。这表示只有用他(她)们所爱乐的乐声才有将他(她)们从沉迷逸乐中唤醒的可能。如《华严经·贤首品》说②(见《大正》一○·七九上、中。):

  忉利天中有天鼓,从天业报而生得,

  知诸天众放逸时,空中自然出此音——

  一切五欲悉无常,如水聚沫性虚伪,

  诸有如梦如阳焰,亦如浮云水中月……

  三十三天闻此间,悉共来升善法堂,

  帝释为说微妙法,咸令顺寂除贪爱。

  六道圈下面的部分,与快乐的天道正好相反,是最痛苦的领域,叫作地狱。生在这里的人,或受狱卒的斧劈、锯解、杵舂……或受厉狗、毒蛇、恶鸟等的吞噬;或受火烧、冰冻、山压等的逼害,总之,没有一时一刻能离开剧苦的煎熬。这种甚可瞋恶的苦报,主要是种因于过去生自私的瞋心瞋行,若是心地无私慈悲光明,就不会堕落到这里;既堕落到这里,若一念忏悔就会得到佛的慈悲加被,离苦得乐。画中出现在这里的佛拿着火焰,正是象征悲心的炽然。

  天道的右边是阿修罗道,有时候也简称修罗道。因为这个领域跟天邻接,城阙宫殿皆同于天,只是被劫波如意树把它跟天隔开。树的根部生长在这个领域之内,开花结果却在天国,为天人享受。这件事,使修罗极其气恼,常常聚众与天人战争,虽饱尝屡战屡败之苦,但无改其好斗之性,仍然用兵不休。佛在这里拿着剑出现,意味着当舍去权力争夺之战,仗智能之剑以破轮回枷锁。

  表示畜生道的部分,刚好跟阿修罗道相邻。这个领域的众生,或受人豢养供作劳役和馔食,或为人所捕猎杀害,或是同类相残,弱肉强食,备受其屈服于本能和欲求之苦。它们不能分别善恶是非,完全受愚痴的驱使,为盲目的冲动;故说凡是不信因果的邪见邪行等愚痴之辈,都会堕落到这个领域。所以,这里的佛是手里拿着经书,象征远离愚痴的正知正见。

  在天道的左边是人道。这个经验领域里,有快乐的一面;也有苦痛的一面,最容易让人觉察的苦事,如图画中所描绘的生、老、病、死等,因此,也最能激发人的出世觉心。又,由于人特别具有勤勇心、忆念力和修梵行的能力,所以能舍俗出家,依佛的正法教,修习行持证得解脱。画中有二位禅者在树下习定,就是这种写真。这里的佛,持杖托钵,正示人以出家行道之解脱相。

  跟人道相邻的是饿鬼道。他(她)们那鼓起的大腹,干瘪的四肢和针般的颈项,表示他(她)们有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和贪婪。贪婪的恶性循环,在这里表示出来的是当他(她)们接近水,水则变成火,接近花果,花果则变成枯枝,遇饮食则有甲士围逐,于是,益感饥渴难忍。由于这种贪苦,是种因于过去生的贪业,非如地狱因瞋业所感瞋果之坚强不转;故有的饿鬼亦能时而一得观音菩萨之甘露略解饥渴。佛在这里手执如意宝,是布施救苦之象征,也是布施离贪不堕此道之象征。

  图中地狱道的上端坐着死神阎罗法王。据西藏密教传说,人死经过二七的实相中阴以后,从第三七的第一天开始,便是投生中阴时期。这时期将经过冥界审判的一关,所以,绕着阎罗王的一条道路,两头都和业力圈的中阴地带相连。中阴到了阎罗法王的跟前,可以从他手中那面圆圆的业镜里,丝毫不爽地看到自己生前所造诸业,应趣何处,受何果报。所以,这个判决,不是由阎罗王宣布,而是由死者本人借着阎罗王手中的业镜宣布的。由此可见,佛法看罪、福果报,是自作自受论,不是神权支配论;现生的经验世界,是累积过去生的行为经验的效应,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故不论受苦或享乐,都是自作自受。

  第四项十二因缘图说

  十二因缘图,是轮回图的最外一层。在这一层里,把像车轮的外围分成十二分;每一分中,各画着一幅不同的画面,以象征各支的意义。

  图的上方,画着两个瞎子,后者牵着前者的腰带,彼此摸着前进。这是无明的象征。凡夫本为无明烦恼所盲,再加上恶知识的盲导,致无始以来,浮沉于无边生死苦海中,受无量苦,不得解脱。

  上图右旋,次一画面,是一位陶人用陶土在旋转的轮盘上制作陶器。这轮盘就是制作陶器用来范土的车子,陶人只要把陶土捏成粗坯,置于轮盘之上,大力转动轮盘,轮盘在转动后的惯性推力下,手转虽已早停,仍能自动旋转,成为完成陶器之因。这比喻宿生所作的善、恶业,虽已谢灭多时,仍是成就现在罪、福果报之因。所以,这幅画面,就象征行的意义。颂曰:

  以无明行故,周回三界中,如彼陶家轮,轮转无穷已。

  又次一画面,是一只猴子,从一间空屋跳向另一间空屋。象征有情从此处舍生,无间生起的中阴识,在业力猛风牵引之下,恰像一个性急的猴子,急着寻求他的当生之处,驰往受生。这是识支的象征。故阿毗达磨论师皆共许此识是中阴。

  又次一画面,是一个划着船在急流中行驶,象征名色。中阴识及其共生心所受等,亦即所谓“名”的,在入胎时,与父母的精、卵子,亦即所谓“色”的,二者和合成为胚胎,直至出生前六根未满的胎儿时期,在这一时期的五蕴,因为还没有增长乃至圆满为六处,故但名“名色”。画中的划船人喻胎儿,船于急流中疾驶,喻胎儿在母腹中的快速成长,并象征其正独自渡向即将面临的新世界。

  又次一画面,是一栋独立的空房子。这栋空房应该开有六个窗户,象征六处。眼等六内处是施设补特伽罗的依处,也是识客的窟宅;不过,识是要在内六处和外六境的相互对待因缘下才得生起,离开六境的对待,识便不生。画中的这栋空房,应开的六个窗户,却未开出又次一画面,是男女触身拥抱之相,这是触支的象征。触的生起,是内六处与外六境二和合生六识及根、境、识三和合的因缘而生。此中,虽说有二和合识、三和合触的次第,但从因到果都在一刹那中成就。男女拥抱,两身相触,正是三和合触的写照。

  又次一画面,画一个人被一枝箭插入眼中,人的眼睛是人身上最脆弱的部位。眼睛中箭,比身上任何部位中箭的苦受,要剧烈得多,所以,用来象征受支。箭是五欲的比喻,即此,而有欲箭之说,欲箭伤人,甚于洪水猛兽。眼睛中箭,即是喻此;同时,也是诸有漏受皆苦之喻。有颂曰①(此颂…

《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四章 观察缘起谈生死 第三节 生死轮回图图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