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的稀有難得
傳喜法師蒙山法會開示
2008年6月25日
今天除了在座的四衆弟子之外,我們同時還有網絡上的很多的學友,大家在慧日寺這方空間,運用我們的智慧超越這個空間。所有的人聯系在一起,不僅是物質上的十方世界,也是四生六道、九幽十類廣義上的空間。而且陰間陽間都聯合在一起,來分享佛法。
首先我們要發菩提心、廣大的心,從我們狹隘的狀態當中跳出來,所以我們蒙山裏面一上來就是四句。這個甘露法門開啓啊非常不容易,這樣超越時空的是不容易的。
世間人考大學,考試分數都是要高,你要去打工要面試也都會表明自己的能力,連競選總統也要承諾自己的能力,自己將要做到什麼,世間人總是盡力的表現自己的能力。
但是一個人的能力高到一定程度之後,恰恰就知道我們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世間上的人都說有能力,知道佛法的不敢說有能力。什麼能力呀?要看清這世界的真相,所謂的力量展現出來是要靠緣起的,一個因緣不到,一個因緣被破壞了,什麼也沒有。所以古代人懂這個的,出家人懂這個的道理,自稱“老朽老朽、貧僧貧僧”。
世間上要成就不容易,爲什麼?爲了要成就大的事情,姿態低一點。甚至佛教裏說做大事情要默默的做,因爲如果有一個人不如法,這個事情就破壞了,越是重要的越是要非常小心謹慎。孔夫子說:君子在這個世間上行爲是什麼,君子本是陽光的向上的,但是正因爲是陽光的向上的,所以要默默的。“君行健如履薄冰”,走在薄冰上面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了,非常不容易,特別達到一定的高度,更加不容易。
我們甘露門這麼好開的啊,有能力的人還裝瘋賣傻呢,沒能力的人才天天說自己有能力。虛雲老和尚快圓寂前還給自己寫:這個老漢緣何出頭啊!在這個時代,在這樣的世界上沒事找事嘛。要救苦救難,這麼多人等著救,你敢說自己有能力啊,很難很難的。
你要想對世間有利益,去做這個了,你既然是奉獻給這個世界了,你不用吵吵的,你默默的奉獻就是了。如果不是這樣,有可能不是想奉獻,還沒有明白奉獻的真正意義。所以實在是不容易。如理如法的一次法會是非常不容易的,自古到今都是如此,一直到未來也是如此。
很多真正會修行能幫助這個世界的人,並不一定爲世人所知,他們靜悄悄地躲在山裏,靜悄悄地躲在人群裏,以廣大的菩提心、以甚深的真谛的力量來幫助世界。這個就是可悲的地方啊,真正對世界有利益的人,真正做對世界有利益的事,卻要偷偷摸摸的做,這是這個世界的悲哀。所以過去的人能明白這個道理,然後才出來承擔。所謂社會有一個道統,文明的社會有一個道統,但是還是顫顫巍巍如履薄冰一樣的。
反過來說這個道統沒有了,所謂這個民族的文化就沒有了。這個文化的根沒有了,就如同衣食禽獸,只知道求吃啊求穿啊,高尚的這些就沒有。不要說解脫,輪回他還求之不得呢!就像有的人說:哦,我能夠得二百萬,讓我少活二十年我也願意,爲了這點錢,他甯願用命來換。
所以這個世界挺而走險的人,賣毒品啊搶劫銀行啊這些,铤而走險。甚至像社會在動亂的時候索性去打天下搶地盤,人類啊越來越往沒落的地方滑,越是這樣聖賢之教就隱沒,聖者隱沒。我們小時候讀書,讀到“不拘一格降人才”,求天公多給世間降點人才啊!降什麼人才啊?肯定是多降一些君子,不是降小人。
否則的話我們又超度誰呢?叁惡道是那麼那麼的多,黑暗的勢力是那麼那麼的大。如果叁惡道衆生沒有了,我們也不用開啓所謂的甘露門,也不需要了。所以這也是一種忏悔,我們替這些叁惡道衆生忏悔。
他們過去生而爲人或者比較高級的動物,也沒有珍惜他自己的機會,所以也可以這麼說我們在世間做這樣的甘露法會,以佛教的角度來看人性,不僅對這些叁惡道衆生,地獄,惡鬼,畜生衆生來忏悔,也爲這個世界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衆生忏悔。
所以蒙山裏面的第一句:“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現在下著小雨,向遠處看去翠綠翠綠的,遠山如黛霧朦朦的,房檐的滴雨淅淅瀝瀝。不管是種地的人來看,還是有學問的人看都蠻陶醉的,以怎麼樣的心態,看這個世界都不一樣的。
過去唐太宗的時候,下面有一位宰相,這個宰相是唐太宗最喜歡的一個臣子,但是很多人都到唐太宗這裏打小報告,說這個大臣不好,說他的過錯。一天唐太宗跟這位愛卿在一起的時候,就問他:“你這麼忠心,不管是忠心程度還是能力我都沒有話說,但爲什麼還有人說你壞呢?”這個宰相禀報皇上:“春雨如油啊,春雨下下來,對農民來說是最喜歡的甘霖,對于行路人來說會嫌它泥濘。”行路人就覺得不方便,過去沒有柏油路,大多數都是泥路,行人嫌其泥濘。“月光皎潔戀人是最喜歡的,小偷就會嫌它太亮了”。
過去有一個阿婆,看到下雨天哭,看到天晴也哭。別人就問他:下雨天你爲什麼哭呢?她說:哎呀!你不知道我的大女兒是磨面的,下雨就沒生意,磨完了沒法曬,所以我一看下雨就難受,一家老小怎麼過日子啊!那晴天的時候啊她也哭。別人又問她了:阿婆啊!那你晴天爲什麼也哭呢?她說:“哎呀!你不知道我的二女兒是賣雨傘的,天晴沒人買雨傘啊,二女兒家裏怎麼過日子啊,想到這裏我就很傷心。”她的心啊就是這樣的。
結果有一次遇到她師父了,她就把這個煩惱告訴了師父,師父就跟她講,下次啊看到下雨的時候,你就想二女兒賣傘的生意特別好,是不是呢?她想是啊,下雨了我二女兒賣傘的生意好,她越想越開心。然後天晴的時候就想磨面的生意肯定好,想著就很開心。從此以後這個老太太天天樂,看到下雨也樂,晴天也樂。以前是下雨也哭,晴天也哭。轉換一個思維方式,都變成快樂的因了。
所以說一切唯心造,這個心很重要,像我們人生也是這樣,看看這個世界。有很多弟子跟我說:師父啊現在要通貨膨脹了,要經濟危機了,想想多愁啊,這個也愁那個也愁,有錢以後通貨膨脹一百塊變五十塊也要愁;有東西也愁,以後通貨膨脹這個錢不值錢了,我這個賣給誰?也愁,翻來覆去也睡不著,有錢的也愁沒錢的也愁。
我們學佛要看破放下,這個時候恰恰可以用佛法來看待,佛法說的這些話就是這樣子,如果這個社會上沒有變化沒有這些無常,那我們貪戀的這個世界哪裏還有想求出離的啊?出離的心哪有!只是想著佛保佑賺錢,保佑長命百歲,佛說的人生是苦啊,我們就沒有機會去思維。
如果一個小小的經濟危機,一個小小的通貨膨脹就讓你考慮到世間的無常,這個金銀財寶外在物質都不是你可以依靠的,乃至你的感情,身心世界都是無常,原來不是可以依靠的。
你要有智慧你早這麼想,你早把這個生命放在佛法當中,你已經用你寶貴的生命、寶貴時間建立起了不生不滅的精神世界。念阿彌陀佛能夠念茲在茲,能夠打成一片了,行住坐臥不離其中了。這樣這世界任何人也不能跟你比啊,你已經跳出生死了。雖然身在生死,但是自己道業已經超越生死了,心是那樣的安穩。不要說什麼經濟風暴了,再大的難,甚至刀架在脖子上心也不動的,這是何等的自在啊!所謂的成就、大成就。
否則的話佛教也變成這個社會的一個附庸的産品。學習學習佛教好像很時髦一樣,附庸風雅的一個産品。佛教有它真實的意義啊,是這個世界嶄新的一個人生觀、世界觀。這是大家需要深深去思維的。
很多人通過各種渠道來問問題,有的一學佛就來問很甚深的:實相啊、不二啊、明心見性啊、即身成佛啊這些。我說你世間有看破多少啊?過去老祖師也常常說——酒色財氣四堵牆,多少好漢圍中央。
真是這個樣子啊,有的人來問高深的佛理,我問他你吃素了沒有?(回答):“沒有”。甚至有的連叁皈依都沒有就來問,五戒都還沒受,還貪執著美味。沒有想到美味的另一面是那樣子的殘忍,對苦都沒有認識,對佛怎麼認識啊!我們是以種種苦說法的,極樂世界是以樂說法的,娑婆世界是以苦說法的,叁苦八苦,無量諸苦,都是苦。
娑婆世界連快樂也是苦,叫變異之苦,現在很快樂,但是不得長久,轉眼即逝,叫變異之苦,娑婆苦娑婆苦,娑婆之苦誰能數?數也數不過來啊。娑婆這個地方連一絲之樂都沒有,跟極樂世界恰恰相反。極樂世界叁惡道的名字都聽不到,一點苦也沒有,但受諸樂所以叫極樂。這個世界你找,哪一點是樂?一轉眼就成空,所以叫變異之苦,連快樂的本性也是苦的。你看這些思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業果是不虛的,業果的根源是我們的念頭、心念,這是生命的道理,生命最主要的原理。從心念能把握對,然後行爲語言能夠對,這樣我們這條道已經走向佛菩薩這條道了。雖然同一個世界卻是不同的方向,最後也是不同的結果,如是因如是果,怎樣的因就怎樣的果,所以一定要下定決心要戒惡修善。
改變命運的人不要跟世間人去看齊,完全不是一條路上的人。南無阿彌陀佛——南無、皈依、投靠或者學習,我要求願往生,那條道在哪裏呢?不僅僅是物質上來說去此向西的一個世界,它更是無時無刻的存在于我們內心,超越時空的精神世界。
我們在坐的佛教徒,當今世界上、廣袤的大地上、學習佛教的無數的人當中,真正得到佛法利益的人可以說是很少的,所以大家要很努力很努力才是。
得到之後還需…
《菩提心的稀有難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