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七世聞解脫--普賢王如來祈禱能顯自然智根本願文▪P2

  ..續本文上一頁理,或者說是光明性和空性。由于這兩條路,就有兩個結果,屬于法身和有形象的身。所謂智慧,就是法身的一種表現。我希望以這個祈禱詞,令一切衆生達到究竟的覺悟,安住在神聖的法界裏。希望一切的衆生回到本來應該安住的地方,安住在那裏。希望一切衆生都能夠覺悟,他最本然的基礎,就是《如來藏》。什麼是《如來藏》呢?

  根元本無爲,自然不可說,無世出世名,了此即成佛,

  無明而流轉,願叁界有情,皆了無說義。

   一切法、一切現象的基礎是什麼呢?是不生的。不生不被製造出來,但是它會自然地生起,不可思議,不可以用意識或者是語言的方式表達出來。但是很奇怪,今天晚上我設法用意識語言表達,你們設法用意識語言接受。因爲在佛性裏,根本連所謂涅槃、輪回的名字都沒有。如果你瞭解了這樣的佛性,那就叫覺悟了。如果你不瞭解,這個狀態就是輪回。我祈禱一切衆生都能夠理解這種不可以用語言表達的《如來藏》。

  我是大普賢,無因緣因義,了此自然悟,無內外增長,

   第叁段,意義有一點類似普賢如來講自己的成功。普賢如來說,《如來藏》的基礎是沒有因和任何條件。但是在《如來藏》中,很自然地生起具生的智慧,而沒有産生所謂二元性的想法,所謂的內外,沒有這種想法。普賢如來自己說,我沒有在《如來藏》裏給予任何事物、任何標記、任何名字。

  無念無暗垢,故自無過染,自證原安住,世壞亦無畏,

  不著五濁塵,無別自然智,無色無五毒,明瞭未嘗滅,

  我也從來不曾被意念的錯誤迷惑。普賢如來說,所以我的觀念、見地裏沒有錯誤。就是因爲我的覺性經常在本來的位置上,沒有動搖,即使叁千世界都毀滅了,我也不會懼怕。這好像是在講他自己的成就。就是因爲他的覺性經常在本來的位置上,所以他對于種種物欲沒有欲望。因爲這種智慧不是基于意識而起的智慧,是一種具生的智慧,所以所謂物質的形象和五毒等等,都不存在,所以,也沒有任何東西能夠阻礙這種智慧的光芒。現在講的這些東西,是屬于佛教裏最高的見,飛到外太空去,這是很高的見,普通的人沒有辦法搭乘這種飛機。

  一性有五智,于五智成熟,出初佛五部,于此智漸廣,

  生四十二佛,由運五智力,生六十雄猛,

   剛才解釋的佛性本質裏,包含五種智慧。由于這五種智慧的成熟,于是顯現了五金剛佛。五金剛佛就是佛性五種性質的反射,所以五金剛佛跟佛性沒有什麼差別。由于超越了智慧上的界限,于是乎另外42尊佛就生起了。由于這五種智慧光明的緣故,或者是力量像放射的光明一樣,于是産生了60尊的飲血尊。現在解釋一下飲血尊。血代表愚癡,有些學者認爲,真正的佛應該是憤怒相的佛。特別講起來,真正由法身化現出來的佛,應該是憤怒相。因爲這種佛的威力的確比寂靜相的佛要大。意義上類似是這樣的,工作的能力比較大。爲什麼這樣講呢?這個意義可以用一個比喻來講,就像我們要馴服一個比較乖的小孩,如果能馴服好當然很好。但是總比馴服調皮搗蛋的小孩好。馴服調皮搗蛋的小孩是比較難的。這種憤怒像的佛就是要馴服比較難馴服的。說起來,我們大家都比較憤怒相,因爲我們都是比較愚癡,因爲大部分的人都是憤怒相,比較愚癡。所以,寂靜尊只有42尊,而憤怒尊有60尊。

  根本明無迷,故爲本初佛,由我發此願,

  叁界諸有情,了知自然覺,大智得增上。

   所以,這種智慧的根本,或者是覺性的本質,是從來不被染汙的。因爲我是所謂的本初佛,就是普賢佛,由于我的祈禱,我希望叁千世界的衆生都由輪回的痛苦中得到解脫,能夠了達俱生智,達到最後所謂大智慧的境界。這個祈禱詞裏面的主講--祈禱的人,可以說是普賢佛,也可以說是我們自己。

  我化身無間,分化百俱胝,如應種種現,由我悲願力,

  叁界諸有情,解脫六趣處。

  下一段,我以無量的化身,永遠不會間斷的化身,化爲無量、不可數的化身,不可思議這麼多的化身。然後以一切可能的教法來教化、調服適合這種教法的衆生,令在輪回中的叁千世界的所有衆生,能夠由六道中解脫。

  最初衆生迷,由不了(悟)本明,無知昏暗住,此即無明因,

  從此悶絕中,忽起恐懼想,生自他貪嗔,習氣漸增長,遂流轉生死,

   從下面一段開始,要講意識的心是怎麼樣演化出來的。如果你要問爲什麼第一念無明會産生,這個問題要解答的話非常困難。這只有靠自己去做禅修,達到覺悟,才能夠理解。在內心染汙的衆生心裏,他的根本智慧是不會生起的。對于這種衆生來講,在他們的心裏有所謂失念,心不能警覺,這種失念就葬送了他們的感官。因爲這個原因,于是造成了所謂的不覺和染汙。這就是所謂的無明。在這種情況下,産生感覺很吃驚的心,這種心漸漸擴大,變成一種恐懼。于是乎,由于這樣的作用,衆生以後就會感到恐懼。由于這樣的關系,我們以後就有你、我、彼此之分,就有所謂的親疏、敵友之分。有這樣的分別以後,更多的習氣渲染發生了,于是就造成了輪回。

  五毒惑熾盛,五毒業無間,故衆生迷基,

  即無知無明,由佛發願力,皆自知自心。

   在這個輪回裏,産生了所謂的五毒。所謂的五毒,實際上不只是五毒,它是無量的,無量的煩惱就生起了。因此,我們經過上面的推理,我們曉得一切輪回衆生的迷惑是怎麼樣産生的,就是由于最初一念的不覺。所以由于這個祈禱詞,我希望一切的衆生都能夠覺悟他們根本的、光明的智慧。

  其俱生無明,是無知險處,其分別無明,即自他二執,

  俱別二無明,俱衆生迷基,由佛發願力,生死諸有情,

  無知黑暗消,二執妄識淨,了悟自心性,

   下面講根本無明。無明有兩種,第一種是根本無明,這種根本無明就是一念不覺和內心感覺動搖的,這種最初的一念動搖,就是根本無明。另外一種,就是由根本無明引發出來的無明。這種演變出來的無明,我們叫後得的無明。這種後得的無明,就是一種執著于你我相對之間的無明。這兩種無明,就是造成所有輪回衆生的根本原因。希望經由我的祈禱詞,希望一切衆生的染汙,內心不覺的染汙、黑暗,統統被清除、清淨,而且把相對的二元性的觀念也統統清除。然後希望一切衆生都能夠覺悟到自己本來光明的智慧。

  談到這兒,我開始講所謂的二元。二元性的特性是什麼呢?就是所謂的疑和疑心。怎麼講呢?所謂二元性的心,比如我們看到山、桌子、水、茶杯種種的境界,只要我們有分別感覺的時候,這裏就包含有疑的性質在裏面。因爲,我前天講到見的時候,當你看到一個物件的時候,有某種見,這種見的意思就是某種的認同或者你去考核它。

  二執心猶豫,略起貪著時,習氣漸增長,于衣食財處,五欲及親眷,

  發生悅意貪,此令世間迷,二取(能所)業無盡,由貪果成熟,

  生于餓鬼中,常受饑渴苦,

   面一句,由于相對的心,二元之見,于是發生了疑。由于相對的二元的心,産生了對欲望的追求。這種對欲望的追求的習慣越來越大以後,于是我們對于食物、財富、衣服、房屋、朋友、愛人還有種種感官上的五欲,産生很強的追求,于是我們就受苦了。于是,這個世界就被我們誤解了,我們拼命在執著、追尋物質的物件。當這種追求物欲的果報成熟了以後,你就會被轉世到餓鬼道裏去,所謂的餓鬼道也就是你的貪欲。我們的貪欲、貪求就是餓鬼。當然,你有了二元的心,又開始追求種種的物欲,這個果報成熟,你會墮落到餓鬼道。餓道的衆生受到很大的痛苦。

  由佛發願力,令貪心有情,欲念不須斷,貪著亦勿取,

  內心自舒緩,任持覺悟地,轉分別成智。

  由普賢王如來的祈禱詞,我祈禱一切有貪欲的衆生,既不要壓製貪欲,或者是特別做作地拋棄貪欲,即是不要去接受這種貪欲,不拒也不取。你所要做的就是安置在本來的地方。如果你安在本來的地方,你會見到心的真相。如果能看到的話,希望一切衆生都能夠恢複到心的本然,然後智慧能夠再自然地生起,最後都能夠得到妙觀察智。

  若于諸境顯,生微細怖畏,即長嗔習氣,起殺害等心,

  嗔果成熟時,地獄煎熬苦,由佛發願力,六趣諸衆生,

  嗔恚猛生時,放緩莫取舍,若能持自心(悟),即得明瞭智。

   當我們看到有外境和對待的外境存在的時候,首先會産生很輕微的懼怕感。當這種懼怕感由于習氣的執著漸漸長大,這時候就産生了敵人的觀念。有了敵人以後就開始鬥爭了,當所謂憎恨、鬥爭行爲的果報成熟了以後,就會墮落到地獄道受苦。所以說我們的憤怒,我們的瞋心就是地獄。當然因爲這種憤怒、瞋心,使很多衆生墮落到地獄道裏。由普賢如來的祈禱詞,希望所有具瞋心的衆生,既不要拋棄瞋,也不要瞋,不取不舍,安置在原來的位置上,希望他們能夠見到實相。最後希望他們都得到大光明的智慧。

  由自心高舉,于他心謗毀,由起猛慢心,自他欺淩苦,

  業果成熟時,死墜天生中,

  另外一個煩惱,當我們的心變得很傲慢的時候,傲慢的心經常有和別人競爭的意向。你總想和別人競爭、比賽,當這種競爭的心生起、漸漸長大,于是産生了傲慢,于是又開始爭鬥,有了這種煩惱以後,我們總希望比別人好,于是開始了爭鬥。當鬥爭、嫉妒心的果報成熟了以後,我執、自我傲慢的果報成熟了以後,于是你轉世在天道,在那兒受苦。他們的確是有一點很大的力量。天道的毛病,因爲天道的環境很快樂、娛樂,因此他享受著快樂,沒有警覺自己的危險。當他臨死七天以前,他會看到他下一世要轉世的地方。當他看到下一世要轉世投胎的地方時,他會感覺極大的痛苦,這種痛苦要比地獄的苦大七倍。

  由佛發願力,令慢心有情,自心自然住,任持覺悟地,平等原智得

  經由普賢如來的祈禱,希望所有具傲慢心的衆生,既不取也不舍傲慢,安住在本來的地方,希望他們都能正到實相,證到平等性智。

  由二取習氣,自贊毀他苦,增鬥爭較心,殺戮非天生,

  果墜泥犁處,由佛發願力,令鬥爭有情,不起怨仇心,

  任持覺悟地,得無礙業智。

   還是從剛才講的二元性相對的心,由這種心生起自贊毀他的做法。有了這種想法,于是産生了嫉妒,又開始鬥爭,于是你又希望你比別人都要好。當這種心、煩惱的果報成熟以後,你就會墮落到阿修羅道,最後還是墮落到地獄道。因爲阿修羅道的衆生充滿了嫉妒,因此他經常和天道在鬥爭。經由普賢如來的祈禱,希望有嫉妒心的衆生,安住在智慧的本然,讓他本然的智慧再生起,希望他們都證得成熟。

  無知舍散亂,覆惛及忘念,喪失菩提心,悶絕懈怠癡,

  果感旁生中,由佛發願力,令諸癡暗者,現了明瞭念,

  得無分別智。

  失念、心散亂、不能集中、心不注意,一種心很黑暗的狀態,失念、妄念,一種很懈怠、懶惰,很愚癡、愚笨,當這一類的思想成熟了以後,就會轉世到畜生道。經由普賢如來的祈禱,希望這些被愚癡所覆蓋的衆生,能夠被不失念心的光明所覺醒,最後都能證到法身智。

  叁界諸有情,根本與佛等,由無知迷亂,造諸無義業,

  六業如作夢,我是最初佛,爲教化六趣,以普賢大願,

  令一切有情,于法界成佛。

  最後一段,在叁界裏輪回的一切衆生和普賢如來都是一樣的,因爲他們忘失了自己的本性,沈入迷惑之中,毫無目標的徘徊、遊蕩。這六種業都好像是夢幻一樣,我是所謂的本初佛,第一尊佛,因爲一切衆生都要經由普賢佛的化身來調伏、救度。我希望一切衆生都能夠成佛,證得法身。

  阿吙

  茲以瑜珈力,無明(勿迷)心自明,由發此大願,聞持諸衆生,

  叁生即成佛,或于日月蝕,或于地動時,冬夏至年節,

  自修爲普賢,于衆誦此願,叁界諸有情,由我行者願,

  其苦自減少,究竟得成佛。

  如果我們讀誦這個祈禱詞,會産生很大的威力。當我們以一種很清淨沒有染的心來讀誦的時候,一切衆生都會得到覺悟。在西藏,這個祈禱詞是使你不得不開悟的祈禱詞。在所謂日月食或者是春秋分這種特殊的時候,我們都應該做這種祈禱。

  祈禱一切衆生,逐漸由痛苦解脫,最後成佛道。

  

  

《七世聞解脫--普賢王如來祈禱能顯自然智根本願文》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北大開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