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在灌頂的時候,你跟著上師念誦的內容一開始是皈依,念皈依文、剪頭發、取一個法名,這些到底有什麼用?你依然有這麼多、或許更多的欲望,有那麼多、就算沒有更多的憤怒,有那麼多的問題,爲什麼?因爲你從來沒有真實而真誠地皈依佛、法、僧叁寶,因爲你從來沒有在快樂的時候想到它,只有在不快樂的時候想到佛法。這表示叁寶是你責怪的對象,而不是皈依的對象。你如果是以這樣的態度皈依,不如不要皈依。一旦你皈依了,不論面對好或不好的處境,你都要想到叁寶。我看到很多人帶著護身符,這多少表示我們還沒有真正皈依叁寶。如果叁寶不能保護我們的話,這些繩子能保護我們嗎?你不相信佛,而相信這些繩子;同時也不相信法和僧。
所以,你們真的皈依過嗎?從心裏真的皈依嗎?好好想想。
傷害別人、不幫助別人,而且也從不認爲別人是清淨的,分別朋友和敵人、分別上師的不同,就算在朋友之中也是有分別心,對於美、醜也有分別心,如果這樣,就不是一個金剛乘行者。金剛乘行者必須對每個人都有「淨觀」。現在有一些金剛乘行者,由於他們的欲望而有所謂的伴侶,他們並不是在修金剛乘的修持,而是在修自己的欲望。如果他們真的是很好的金剛乘行者,就算走在街上遇到一條母狗,都應該可以和母狗修持雙運。這是個例子,問題是如何修持「淨觀」?若要重覆告訴自己衆生都是神聖的,這不僅很難、也是個謊言。你所修持的法本,也一樣不斷告訴自己,大家都是好的、大家都是好的;然而,一旦出了門,你還是覺得大家都是壞的。
像是念「諸法化空咒」,觀想一切衆生都化空,每個人都變成蓮花、佛陀,你這樣騙了自己一個鍾頭,你應該覺得慚愧,尤其在...法王、蓮師、文殊菩薩、佛陀十二相成道圖、以及壇城上的龍等等的面前,你應該覺得慚愧,因爲你對他們說了一小時的謊。你口中念著一切衆生都是好的,但是並沒有從心裏這樣認爲;因爲,當你離開修持的地方、進入你平常生活的環境時,開車、塞車、推擠等等很多人、事、物讓你忌妒、憤怒,這些情緒就算沒有更多的話,也依然在你心理升起。
所以,別再說謊了,我們必須一步一步來,不要想一下子跳到最高深的教授,首先,就算你無法把每個人都看成是清淨的,起碼你對上師要有淨觀。我所要求的是:只對一個人有這樣的想法,只要想「我的上師是好的」就可以了。不管他做了什麼、也許很瘋狂,你們會想:上師好像有點問題,他像我一樣,會吃東西、打哈欠、上廁所、發現漂亮的女孩子也會瞄一下,對於唠叨也會不耐煩等等。你不認爲上師是清淨的,而對上師有淨觀是很重要的。不過,在臺灣有個很大的問題--你們有很多的上師,你們不只需要將成千上百的衆生看成是清淨的,還得將成千上百的上師看成是清淨的,這真有點困難。
也許,在我們把上師看成清淨之前,我們必須先認爲自己是清淨的。認爲自己清淨,並不表示自己是最好的,也不需要認爲自己在任何方面都超越別人,如果這樣想,表示你在和別人比較。在你的裏面有一個東西,在不和別人比較的情況之下,就是好的。
我們在意識中可能不認爲自己是壞的,但潛意識當中,我們總認爲自己缺乏了什麼。你應該思索的是:「自己缺乏了什麼東西」這樣的念頭之所以出現,是因爲你和別人比較的結果。因爲你認爲別人在享受、而我在受苦;別人都很有價值、而自己總有點自卑,所以認爲自己沒什麼用,潛意識裏你是這樣想的。所以不要跟別人比較,不要和社會、曆史、格言、道德等等比較,讓你只是你自己。沒有敵人可以恨、沒有朋友可以愛,如果這個世界只有你一個人,該怎麼辦?試著想想這種情形。
或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你會知道,如果不依賴上師,就不可能成佛。所以把上師看成是清淨的,並且有虔誠心是很重要的事情。但要小心你的虔誠心,通常我們只會對言行舉止符合我們期待的人有虔誠心。你會喜歡的上師就是那種你所喜歡的人,而非你所需要的人。你所需要的人,才更重要。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我希望別人照我所希望的去做,我希望別人向我頂禮,你或許希望別人跟你握手,他或許希望別人照他想做的去做。我們對待上師也是一樣,我們希望他們能照我們需要的做,這樣想是不好的。我們應該去做他們要我們做的事,而不是我們希望他去做我們想要他做的事。我看到很多這樣的邏輯,像是一種賄賂的行爲,學生賄賂上師、上師賄賂學生,很多這樣的情形。純正的金剛乘行者不是這樣,這不是淨觀。
如何成爲一個「大手印」行者的生意人?你不需要改變什麼,而需要具備叁種特質。身爲一個小乘行者,能夠不傷害別人;身爲一個大乘行者,能夠不傷害他人並幫助他;身爲一個金剛乘行者,需要知道什麼是淨觀,同時具有這叁種特質。這跟之前提到「把每個人都看成是清淨的」很相似,只不過是不同的路徑。從字義上來說,你必須知道的是,每件事情都是一味。「大手印」提到每樣東西都是同樣的味道,而不是素食或非素食。現在這個品嘗的人,不是只用舌頭嘗味道,而是用六識品嘗味道。爲什麼我們用「味道」來做比喻?因爲每一件事情都是來自經驗與感受。所有這些感受與經驗,不論是好的、壞的,都是「心」製造出來的。你只有一個心,而它有六種不同的仆人。假設你從來沒有眼睛的話,你會有視覺嗎?如果你從來沒有眼睛,你就看不到東西,那還會有所謂美、醜的分別嗎?
同樣地,如果你沒有耳朵的話,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呢?有聲音存在嗎?所以一個接一個地,你把這些所有都摧毀掉了,然後你什麼都沒有了,所有的東西都只是存在那裏,美麗的物體、醜陋的物體,美麗的聲音、吵雜的聲音,都只是在那裏。因爲你有這些感官存在,然後你認爲這是好的、那是不好的;因爲你有這個「心」,於是你製造了這些美醜。因此,同樣的東西對某些人而言是好的、對另一些人而言則是不好的,好和壞並沒有真的存在,是由不同的人所捏造出來的。這些捏造又是從何而來的?是從習慣來的。
故而,身爲一個大手印行者的生意人,需要不去分別好壞、美醜。這樣的哲理很好聽,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難修持,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也很簡單。我們需要做的是減少極端的想法,這是很重要、但又很難簡單說明的。舉例來說,很抱歉拿這裏的住持來解釋,如果他很喜歡這個佛堂的地板,而我把水滴到地板上了,他或許會生氣,這便是個極端的想法。也許他站起來,而把所有的水倒在地上了,由於是他自己做的,所以他沒生氣,這也是個極端的想法。我們要減少這些極端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思量這個道理--比如說,有個蚊子在咬你,而你反手就打,這是非常不好的。蚊子又不認識你,它只是認爲這裏有一大塊食物,它是爲了早餐而來的,這麼一個小東西能夠拿走你多少血?可能也是一點點而已。你用這麼大的手打下去、還帶著這些毛發,取了它的生命,像這個就是極端的念頭。
減少這樣極端的念頭吧,慢慢地減少,你會逐漸習慣這樣的狀況。以喝酒來說,當你出生的時候,並沒有帶著酒瓶、酒杯,那你是如何開始喝酒的?首先,你從會喝酒的老師那兒學到喝酒的方法,而你第一次喝酒的經驗並不好、很熱,這就是四加行。然後你越喝越多,變得很擅長喝酒、是一個很好的學生。之後你再也不需要老師,而且可以教學生。像這樣,一個人可以越來越習慣一些事情,所以,要減少極端的想法,然後對於好壞的分別心便會逐漸減少。
很抱歉這麼說,對於西藏人而言,臺灣人有太多的迷信。如果在修法的時候下了雨,有時候也許是好的,很多人很高興地認爲這是個加持;若是另一個仁波切在別的地方修法,或許他們則會認爲下雨是障礙。如果看到彩虹,會認爲是很吉祥的事;或者晚上夢到你的上師來到你面前,你會認爲很好。這些都是極端的想法,減少它們,不要在意,不要太去想它們。就算釋迦牟尼佛走進來,把手放在你頭上,你也不要動;就算你真的動了,之後也別去在意,這樣子你就成爲「大手印」行者了。因爲不管是什麼來了,佛來了也好、魔來了也好,都是你的眼睛、你的耳朵、你的舌頭所感受到的,不過如此。由於你們是噶舉派行者,所以我從我的觀點來談了「大手印」。
剛剛我是用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說明,就像你可以買到的英文範本、數學範本一樣,這是一個佛學範本。
問:如果我們修持一個本尊很久,也很誠懇、專注,有一天本尊真的來到面前,我們是不是應該跟他說,你都是我眼睛的幻現,快走吧?
仁波切:你什麼都不要說,甚至連想都不要想第二遍,更不要想該如何處理?如果你一旦想說該怎麼辦,就表示你有期待與恐懼。這樣的話,就不能成爲很好的戰士,如果你聽過「覺悟戰士」的開示就知道,你會因此失掉你的戰場。
問:可是通常當我們做事的時候,如果沒有動機的話,就會變成盲目地做。
仁波切:我並沒有談到不要有動機,而是說你不要去捏造一些東西。
問:可不可再說明一下「捏造」?
仁波切:就是去認爲什麼是好的、壞的。
問:何謂「淨觀」?
仁波切:這是個好問題,意義很多,表示某種可以給你加持的東西,什麼樣的加持呢?不要把淨觀看成是會給你灌一些甘露等等的東西,這不是所謂的「加持」。你認爲某個杯子是壞的、是個極端;而那個是好的、是個極端,所以我想要那個、不想要這個。試著這麼想,每樣東西都無所謂好壞,認爲它們都是清淨的、不好也不壞,接著你就不會因爲它壞所以想推開它、也不會因爲它好所以想擁有它,於是你就不會痛苦。這就是加持,獨特的加持。你認爲把手放在頭上就是加持嗎?其實不是的。然而以DB法王、薩迦法王、頂果欽哲法王來說,如果他們把手放在你頭上,則是五方佛的加持。不過以我們這種人來說,(把手放在你頭上)只是一種按摩而已,並不會讓你沒有痛苦。甚至在公衆場合來說,這樣做讓我覺得更不好意思,好像自己是耶稣基督。我覺得握手或許加持更大,可以有很多感覺,也可以彼此按摩一下。
問:如果我們不能把人認爲是清淨的,是不是可以認爲他們的心是清淨的?
仁波切:這很好,是第一步。不要去想這是中國人、那是美國人、這是西藏人、那是非洲人,大家都是人,如果你能這樣想,真的會幫助你。廣東人、福建人、臺灣人等等,不要去想這些東西,就能夠幫助你;道教、佛教、基督教、印度教,如果你能夠不這樣想的話,就能夠幫助你;大乘、小乘、金剛乘,不要再想了,大家都是佛教徒;各大宗派的想法也都可以放下了,你可以有很多方法去想大家都是清淨的。
或許剩下的以後再說吧,講了這麼多罵人的話,下次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來了。(笑)你們很幸運,因爲這裏有喇嘛、寺廟,可以做很多事,可以修很多東西。
《如何同時成爲一位修行者與生意人?》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