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敬的能海上師審定。從此開始較爲系統地學習修持密宗。
不久,隆蓮被聘爲昌圓法師創建並擔任院長的四川蓮宗院(院址在成都武勝街十方堂)尼衆部教務長。民國叁十叁年(1943)春,漢藏教理院代理院長法尊法師應邀來少城佛學社主講《唯識叁十頌》、《入中論》。叁十四歲的隆蓮每日必由城北到城南親聆法音,並作了長篇筆記。《唯識叁十頌》筆記“文化大革命”中被毀,《入中論》筆記則得以幸存,連載于1984年一至五期《法音》雜志上。年底,她應王恩洋居士之邀,爲其校對《新人生哲學》、《〈金剛經〉釋論》,此二書次年(1944)由東方文教研究院出版發行。王恩洋居士稱贊她“以顯了之筆,述精深之義。入能達聖言,出能喻初學。”
民國叁十四年(1945),能海法師見隆蓮潛心學佛並很有悟性,遂在近慈寺將《大威德生圓次第》傳授給她,于是隆蓮成了得到能海法師真傳的唯一女弟子。
民國叁十六年(1947)夏,隆蓮隨能海法師去彭縣海窩子太平寺安居,聽講經。
民國叁十八年(1949)夏,隆蓮隨能海法師去峨眉山慈聖庵安居,聽講經,這是她第一次登峨眉,時年四十歲。
這兩次安居聽經,隆蓮收獲很大,學到了許多藏傳佛教的知識。後來,她將筆記整理成書,有《太平寺安居講錄》等八種。她稱這兩次安居聽經,是其平生最愉快的時期。
1949年秋,隆蓮奉能海法師之命去成都南郊十公裏的鐵像寺(始建于明萬曆十八年),組織該寺和愛道堂尼衆,由寶光寺方丈貫一老和尚傳授正學女戒儀軌作法,傳新戒正學女十余人。
1950年春,能海法師命隆蓮將傑操大師的《〈入菩薩行論〉廣解》十卷本由藏文翻譯成漢文。次年翻譯完畢,能海法師審閱後很滿意。但當時無條件印行,直到叁十四年後的1985年,才根據隆蓮手稿複印出若幹部,作爲四川尼衆佛學院的教材。後又送呈趙樸初先生審閱,趙樸老閱後,認爲很有價值,欣然爲之作序,並將書稿交給金陵刻經處,請他們刻印成書,收入續藏之中。
1951年春,四川大學文科研究所所長、《藏漢大辭典》主編張怡荪教授(1893-1983年)聘請隆蓮法師參加中國第一部《藏漢大辭典》的編寫工作。並許諾說:如果隆蓮願意還俗,他馬上可以給她一個副教授的職位。但隆蓮絕對不願還俗,而是以出家人的身份參加了編寫工作。這部巨著約叁百五十萬字,收入辭目五萬叁千多條,是一部供人們閱讀藏文典籍,了解藏族語言和日常生活,研究西藏文化的大型綜合性工具書。收詞範圍廣泛,解釋詳略得當,學術價值和使用價值都很高。該書遲至1985年7月才由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但張怡荪教授沒有等到這一天,不幸于1983年9月1日病逝于成都,令人惋惜!《藏漢大辭典》出版後,隆蓮法師撫摸著這部巨著,回憶與張怡荪居士共事的時光,不禁悲從中來,揮筆書一七絕,憑吊張先生。詩雲:
“邏娑遠讀會盟文,豔說搜奇郭景純。
惆怅曲終人不見,鴻篇高映雪山曛。”
邏娑爲拉薩古名,會盟文,即唐蕃會盟碑。郭景純,即東晉郭璞。雪山,指雪域西藏。
《藏漢大辭典》出版後,隆蓮收到二百元稿費,她將這筆錢捐給了四川省殘疾人基金會,並賦詩一首。詩雲:
“薄參藏典貢微勞,寵荷人民皕貝褒。
移饋杏林培寸壤,扶傷猶願獻刍荛。”
1953年春,四十四歲的隆蓮法師被聘爲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從事杜甫詩歌研究。
1955年,錫蘭(今斯裏蘭卡)佛教徒爲紀念釋迦牟尼涅槃二千五百周年,發起編纂英文佛教百科全書,籲請各國佛教學者給予支持和合作。中國是佛教的第二故鄉,周恩來總理接受了錫蘭總理的請托,指示中國佛教協會撰寫有關中國部分的條目。中國佛教協會立即成立了“中國佛教百科全書編纂委員會,”聘請國內著名佛教學者呂澂、法尊、黃忏華、巨贊、周叔迦、石鳴珂、喜饒嘉措、持松、明真、隆蓮等人擔任撰述、編輯和英譯工作。內容分爲中國佛教史略、中外佛教關系史略,中國佛教宗派源流、著名人物、儀軌製度、主要經籍、教理共九類。隆蓮法師應邀赴京、住通教寺。撰寫了“中國佛教人物”中的“圓測”、“懷素”、“窺基”、“普光”、“慧沼”、“智周”、“智旭”。“中國佛教經籍”中的《普賢行願品》、《菩薩戒本》、《四分律》、《僧律》、《四分律行事鈔》、《比丘尼傳》、《造像量度經》、《百喻經》、《賢愚經》、《四十二章經》。“中國佛教教理”中的“別解脫戒”。這些文章的英譯稿已被斯裏蘭卡《世界佛教百科全書》所采用,並于六十年代出版發行。漢文原稿則由中國知識出版社編入《中國佛教》第二、叁、四輯中,于1982年8月至1989年5月出版發行。至今已重印四次,印數近叁萬套。
此外,隆蓮還參加了《大百科全書·宗教卷》的編寫工作,撰寫了十二條目,近萬字,如《律經》、《支婁迦谶》等。該書已于1988年出版發行。
1957年3月,在中國佛教協會第二屆代表會議上,四十八歲的隆蓮法師被選爲常務理事。
1958年,隆蓮首次朝禮五臺山,聆聽時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的能海法師講《上師供》及《現觀莊嚴論》,並作了詳盡筆記。
1959年,隆蓮再上五臺山,跟能海法師學塑佛像,並撰成《〈造像度量經〉所說佛像尺度彙釋》一書,至今仍在佛教界流傳。八十年代初,隆蓮還在愛道堂親手塑了兩尊佛像,今尚存。
1960年,隆蓮師因身體衰弱,失眠,頭痛,腸胃不適,回到成都養病近一年。次年參加《四川省志·宗教志·佛教卷》的編寫工作。
1962年2月,中國佛教協會第叁屆代表會議在北京舉行,隆蓮法師當選爲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趙樸初居士是秘書長)。9月,四川省佛教協會在成都文殊院成立,隆蓮法師當選爲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
1966年,“文化大革命”浩劫聿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被粗暴踐踏,各級佛教協會均被迫停止活動,寺廟被封閉,經像法器橫遭破壞,佛教徒被當作“專政對象”,大量冤假錯案層出不窮。隆蓮法師因患重病,幾瀕于死,加之一些宗教界人士暗中保護,略蒙造反派寬宥,幸免批鬥監禁,但經籍、文稿多被損毀,令人惋惜!她居住的愛道堂禅院也成了街道生産組的工場,機器聲不絕于耳,再也沒有了往日的靜谧。
魔氛摧伏之後,1977年1月8日,是敬愛的周恩來總理逝世一周年,隆蓮特作五律一首以悼,詩雲:
“零雨東山濕,浮雲掩太清。
九州潛涕淚,四海惜英靈。
此日忠奸白,他年史冊青。
春風新宿草,遺愛遍人心。”
1980年12月,在中國佛教協會第四屆代表會議上,隆蓮法師繼續當選爲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並被聘爲中國佛教協會刊物——《法音》編輯委員會委員。12月24日,她在北京法源寺參加“法尊法師追悼會”。
1981年10月,四川省佛教協會第叁屆代表會議在成都舉行,隆蓮法師當選爲會長,成爲西南地區省級佛教協會中的第一位女會長。次年3月,又被增選爲第四屆四川省政協委員。
1982年1月,隆蓮法師和通願法師(1908-1990年)共同擔任尼和尚,在成都文殊院爲八名女尼傳授了二部僧戒。這是“文化大革命”之後,我國首次傳授二部僧戒。
隆蓮法師一貫重視尼衆教育。八十年代初,七十余歲的她見國內佛教界“叢林秋晚,老成凋謝”,不禁深爲法門悲歎!乃不顧年老體衰,倡辦“四川尼衆佛學院”,以解決當前尼才青黃不接的迫切問題。這一倡議,很快得到了政府有關部門和中國佛教協會的支持。1985年1月15日,中國第一所培養女學僧的高等學府——“四川尼衆佛學院”在成都南郊鐵像寺正式挂牌開學。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擔任名譽院長,隆蓮法師任院長,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遍能法師(1906-1997年)任教務長,中國佛協常務理事賈題韬居士(1909-1995年)任教務主任。該院學製叁年,開設佛學、佛教史、佛教修持、古代漢語、英語、藏語文、曆史、地理、書法等課程。旨在培養具有較高佛教專業知識、畢業後能從事寺院管理、佛教教學和佛學研究的尼衆人才。學員來自全國各省已開放的尼衆寺院,年齡在18歲至30歲之間,具有高中畢業文化程度,並具備一定的佛學基礎知識,經考試擇優錄取,每屆招生四十名左右。隆蓮法師雖然教內教外事務繁忙,仍擠出時間,每周定期到尼衆佛學院授課十二小時,講解佛教教理、戒律等課程。循循善誘,誨人不倦,栽培後進,培養尼才,並在佛學院爲學尼傳二部僧戒,得戒弟子遍及楚水吳山,大江南北。春風化雨,桃李盈門,如今,佛學院已畢業了十屆學生,約四百人。她們有的在各省、市佛教協會擔任要職,有的在地方佛學院或培訓班任教,有的在寺院擔任主持、監院,有的留校任教,爲老法師分憂釋勞。在校學生也積極精進,鑽研佛法。看著這一切,隆蓮法師的臉上綻出了欣慰的微笑。
法師常對她的學生說:“我們這一代人已是強弩之末,要不了十幾年就會消失,而弘揚如來正法的重擔就落在你們身上,要勇于承當啊!”寥寥數語,既是法師的肺腑之言,也是她對後學的殷切希望。凡聞之者,無不爲之動容!
1985年,隆蓮法師當選爲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日本佛教傳道協會授予趙樸初先生和她“傳道功勞獎”。
1987的3月,在中國佛教協會第五屆代表會議上,隆蓮法師被選爲副會長。6月,四川省佛教協會第四屆代表會議在成都文殊院舉行,隆蓮法師當選爲名譽會長,並作《四川省佛教協會第叁屆理事會工作報告》。同年4月23日,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在北京廣濟寺成立,法師被聘爲高級研究員。同時,她還被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聘爲理事。
1988年,法師連任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屆…
《當今中國第一尼——隆蓮法師(李豫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