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佛子行叁十七頌》講記(六)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也是簡單地給大家講一下《佛子行叁十七頌》。在前面主要講了自他平等、自他交換、自輕他重菩提心,今天講勝義谛菩提心。
世俗菩提心中的願、行菩提心,只能去除一些煩惱和不好的習性,但是要徹底斷掉這些,就要靠勝義谛菩提心。勝義谛菩提心主要是無我、空性的見解與智慧,若是沒有這些見解與智慧,不能徹底斷掉煩惱,去掉習性。我們發願行菩提心的目的,也是爲了證悟無我與空性。相似的勝義谛菩提心在凡夫地也有,但一地以上的菩薩才有真正的勝義谛的菩提心。
一切境現唯心造,心性本來離戲邊,
了達此理于二取,皆不作意佛子行。
“一切境現唯心造”,首先,無論是外器世界還是內情衆生,這些境相與顯現都抉擇爲心,都是心的幻化和遊舞,都是自己的心。我們都知道有心,但是沒有找到這個心。科學家、哲學家也研究心,找這個心,但是最後都沒有找到。剛開始說心髒是心,但是把心髒去掉後,人還可以活著,因此心髒不是心。後來又說大腦是心,再後來發現沒有大腦的人也能活,這樣一看大腦也不是心,他們最終也沒有找到心。
佛法裏講這個心到處都有,你往身內找找不到,各個內髒都不是心。那麼心在哪裏呢?心到處都有。前面這個人是心,那面牆也是心,萬事萬物,一切一切都是心。除了這些明明了了的境相以外,根本找不到心。所以講心是相連的,你的心的顯現也是我的心的顯現,即萬法一體,最終都是一顆心,沒有別的。
一切一切都是心的顯現和遊舞,就像大海和波浪。大海和波浪看起來是兩個,實際上是一體的。所以心和心的顯現與遊舞實際上也是一體的。波浪來自大海,最後歸處也是大海,它始終離不開大海。同樣這些萬法,這些外器世界、內情衆生,這些形形色色的一切緣法,都是心的幻化和遊舞,都離不開心。它當初是從心裏顯現的,最後也是回歸心中,所以就是一顆心。你真正找到了心,自在了心的時候,我們可以心心相通,不用再通過這些外在的手段。萬法一體也是這個意思。
那這面牆到底是我的心還是你的心?你的顯現就是你的心,我的顯現就是我的心,我們兩個都有這樣心的相續,也可以說在阿賴耶識中都有這樣的串習,所以我們倆在同一位置、同一時間顯現有一道牆。這是由于我們有一個共同的串習,阿賴耶識中有這樣的種子,並成熟了這樣的種子。
親人和仇人也是,若是從外在物質的角度,真有個親人與敵人的話,那他永遠都是親人、敵人,誰看都是親人、敵人。然而不是,今天的親人到了明天就變成仇人了,這也是自己心的一種概念,是自己想的。你把他當成親人的時候,他就是你的親人;你把他當成仇人的時候,他就是你的仇人,就是自己的心。今天很喜歡,然後跟他結婚了,這個時候是親人;過幾天離婚了,這個時候他就變成仇人了。可見,親仇也是自己的心,是一種概念。
幹淨和不幹淨也是。自己覺得幹淨就是幹淨,覺得不幹淨就是不幹淨,就是心的分別,就是自己的執著,心其實是不垢不淨的。人民幣是最不幹淨的,但是我們從來沒有覺得它不幹淨。都怕傳染,但是人民幣爲什麼從來沒有傳染過呢?人民幣經過那麼多人的手,那麼多的環境,怎麼會沒有細菌呢?主要是我們太喜歡人民幣了,所以它不傳染。如果都不喜歡人民幣,它肯定會傳染。
作爲修行人不要顧慮太多,把握好自己的心,把心態調整好,一切都是清淨的,一切都是好的。“唯心所造,唯識所變。”都是自己的心。你要去認識自己的心,把握、看住自己的心。你看住心了,實際上就看住一切了;你把握住自己的心了,實際上就把握一切了。所以想改變命運,想改變一切,功夫要下在心地上。心的作用不可思議,心的力量不可思議。大家以後不要太注重行爲,不要太在乎、太執著結果,主要是去把握自己的心,調整自己的心態,一切都會好的。
佛在經中講,你爲了走路不紮腳,把整個大地都鋪上牛皮,就能解決問題,但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也是沒有必要的。還有更好的辦法,很容易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弄一塊牛皮,做一雙鞋穿上,就圓滿了。同樣道理,我們爲了滿足自己的欲望和需求,想這想那,用這個方法那個方法,都是徒勞無益的,因爲根本的問題是心。
我們講過,把心放平了,一切都會風平浪靜;把心放正了,一切都會一帆風順。你想風平浪靜,就把心放平;你想一帆風順,就把心放正。抓根本是智慧。給整個大地都鋪上牛皮,那是愚者的做法,比喻爲凡夫;做一雙鞋穿上行走,這是智者,比喻爲佛。一個是愚者,一個是智者;凡夫是愚者,佛是智者,就這麼個區別。
如果你想解決問題,想滿足需求,就去找心,去把握心。找到心了,這是一切的根本;把握住心了,一切就都把握了。想改變命運就要改變心態,一切現象都抉擇爲心,都是由心來製造的,都是心。
心的本性是什麼?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遠離八邊戲論的大空性。萬物抉擇爲心,心抉擇爲空。心是有還是無?也不是有,也不是無。心是是,還是非?不是是,也不是非。心是恒常的,還是不是恒常的?都不是。
“萬物抉擇爲心”,這是大乘的初步見解,是唯識宗的一種見地。“心抉擇爲空”,這才達到中觀的見解了,最後都是遠離八邊戲論的大空性。但這是大中觀的境界,還沒有達到密宗大光明和大圓滿的境界。
“空抉擇爲光明”,空也不是什麼也沒有,空也離不開顯現。就是一切色相都是佛身,一切音聲都是佛語,一切起心動念都是佛的圓滿智慧。這一切顯現都是清淨圓滿的,這是大光明的境界,但還不是最究竟的大圓滿的境界。自然放松,自然安住,保持自自然然的狀態,那才是大圓滿,才是真正的最終的境界。剛才講的大空性是顯宗最高的境界,大圓滿的境界已經超越了顯宗,是密宗裏最高的境界。
“了達此理于二取,皆不作意佛子行。”“二取”指能取所取。“皆不作意”指對任何法,無論是能取還是所取,都沒有絲毫的分別執著,這就是勝義谛的菩提心。有這樣的見地,這樣的智慧,才能去除我執。去除了我執才沒有煩惱,沒有煩惱才不造業,不造業才沒有輪回。這是從根本上解決。因爲無我的見解,空性的見解,與我執、人執、法執有抵觸、有沖突,所以可以直接斷掉、去掉。
逢遇悅意對境時,視如夏季之彩虹,
雖顯美妙然無實,斷除貪執佛子行。
“悅意對境”,世間的福報,名聞利養就像夏季的彩虹,顯現上有,也挺有特色,挺漂亮的,但是去找,要拿在手裏,就找不到、拿不到了。同樣,世間的名聞利養,沒有終止、沒有圓滿的時候,人都貪得無厭,越有越覺得窮,條件越好心裏煩惱越多。
現在有些人雖然物質條件挺好,可以享受豐富的物質生活,但是內心仍然是空虛的。內心的煩惱、痛苦更多、更嚴重了。這樣的人,看似很好,實際上就是夏季的彩虹。我們現在去追求這些世間的福報、暫時的利益,去享受物質的生活、表面的快樂,就像那些去追尋夏季彩虹的小孩子,他們覺得好玩,想得到就去追,可追不到,然後就在那邊痛苦,哭、喊。我們也是這樣,始終在追求表面的快樂,追求不到就痛苦、煩惱。
在佛菩薩面前,在這些大德面前,我們就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有時候就是一群瘋子!沒有什麼可高興的,卻在那邊高興的不得了;沒有什麼可傷心的,又在那邊傷心得不得了。像是一群小孩子堆沙子蓋房子,蓋好了,塌了,在那邊傷心、哭叫。又像一群小孩子玩遊戲,扮演結婚、生孩子,孩子突然有病死了,在一邊哭、喊。旁邊有一個智慧的老人看著會怎麼想,會跟他們樂,跟他們哭嗎?他們的所作所爲有意思嗎?一個覺者、智者看我們這些凡夫就這樣。所以我們現在不能和那些小孩一樣,不能和那些瘋子一樣。
佛菩薩、大德高僧們爲什麼這麼悲憫衆生呢?就是因爲在他們眼裏,我們這些凡夫就是一群瘋子,給自己找麻煩,讓自己痛苦。正如一個正常人看到身邊有一個瘋子,在自我傷害,這個人若是有同情心,他會不會悲憫瘋子,會不會去幫助瘋子?一定會的。同樣,佛菩薩、大德高僧,爲什麼這麼心急如焚的悲憫、利益衆生呢?就是因爲看見身邊有這麼多的瘋子,不能見死不救啊!
真的不要再瘋了!你認爲自己有權力、有錢財就了不起了?這都是煩惱、苦的根。這都是扔石頭砸自己的頭,小孩子玩耍時把石頭扔到頭上了,掉下來砸到自己的頭時才知道疼、才知道哭。你們現在就是無明、愚癡、顛倒地去結婚、生孩子、賺錢、發財。這都是扔石頭砸自己的頭,爲了幸福快樂而結婚、生孩子,結果麻煩更多了,煩惱更多了,痛苦更多了,壓力更大了。你們回顧回顧自己所做的一切,好好地想一想,哪一個是快樂的因,哪一個是幸福的因?佛講這叫愚癡顛倒。
不要再愚癡、再顛倒、再瘋了,不要再耍小孩子脾氣了。應該長大了,應該清醒了!不要再成爲父母的負擔,再成爲社會的負擔,再成爲佛菩薩的悲憫處了。應該去悲憫他人,不應該被他人悲憫。就是說應該把握自己的命運,做自己的主宰,不要再被業力牽著走,當煩惱的奴才。
諸苦如同夢子死,迷現執實誠疲憊,
是故遭遇違緣時,視爲幻相佛子行。
晚上做的夢是黑夢,白天做的夢是白夢,我們現在正在做白夢。晚上睡覺時夢見自己…
《2011《佛子行叁十七頌》講記(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