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011《佛子行叁十七頌》講記(六)▪P2

  ..續本文上一頁成家了,有孩子了。孩子生病死了,就哭啊、哭啊,把枕頭都弄濕了,哭醒了才知道是夢。做夢時把夢境視爲真有了,所以就煩惱痛苦。有時候又夢見被老虎或被敵人追,快被抓住了,趕緊跑啊,這時突然從夢中醒來,心髒還在劇烈地跳動著,滿身虛汗淋漓。因爲把夢境視爲實有了,所以害怕、緊張了。有時候又夢見自己買彩票中獎了,中了五百萬。高興的不知所措,從夢中醒來了還在那樂呢!

   盡管這些夢境都是假的,但是你在夢中的時候,把這些都視爲真有了,而被夢境影響了。什麼叫執著?你把那些夢境都視爲真有了,就受其影響了。不管是高興、委屈,還是痛苦,都是執著。有什麼辦法從那個狀態中解脫呢?從夢中醒過來,清楚地知道這是夢,不是真的、實有的,你心裏才能真正地輕松。

   我們現在做的白夢和這些夢境一模一樣,有時候高興得不得了,在那裏大笑;有時候又哭天喊地:天塌了、地陷了,我完了。若要從中解脫,就要明白這些都是假相,都不是真的,這叫醒悟。

   你醒悟了,開悟了,明心了、見性了,才知道原來都是假相,都不是實有的,只是自己把這些視爲真有、實有了。這時你才算從白夢中醒過來了,才解脫了夢中的這些煩惱痛苦。其實,白夢與黑夢是一模一樣的。爲什麼說如幻如夢呢?真正明白了,認識到是無我的、空性的了,就知道現在與夢境是一模一樣的了。這個時候你才有真正的輕松、自在,之前不可能解脫煩惱痛苦。所以大家要明白,一切事物與違緣的顯現、現象都是幻相與夢境。

   這裏講的是勝義谛菩提心,講得都是無我和空性的智慧。下面講菩薩的學處。菩薩的學處有很多,但是都可以集中到六度——六波羅蜜多裏。學修了六度,實際就是學修了菩薩的一切學處。

   第一,布施。

   獲得菩提身尚舍,何況一切身外物。

   故不圖報異熟果,慷慨布施佛子行。

   布施波羅蜜多,指要獲得圓滿菩提佛的果位。必要的情況下,要舍掉自己的身體和生命,舍掉其他的就更不在話下了。一切受用、善根,包括身體,都要舍掉。

   舍掉是什麼意思?是不是一切受用都不要了?是不是自己的身體、生命都不要了?是不是自己所積累的善根、福德都不要了?也是,也不是。這裏說的舍掉,主要是舍掉貪著,對身體的貪著,對生命的貪著,對善根的貪著。而在行爲上、表面上,根據具體、實際情況來取舍。需要的時候,因緣具足的時候可以舍;不必要,因緣不具足的時候,也可以不舍。

   我跟大家講過,心和行爲有時候要一致,有時候不能一致。任何時候都要從內心裏舍掉、去掉、放下對身體、生命、善根的貪著,但實際去做的時候,也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

   “故不圖報異熟果”。做布施的時候,無論是上供還是下施都不能有要求,求回報,不然不是真正的布施。我們現在很多時候都是有要求、求回報的,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想要的回報的時候,心裏就煩惱。

   做上供下施是爲了得到善根、得到福德,這叫求異熟果。連這樣的所求都不能有。那是不是沒有善根、沒有福報了?不是,這樣才有善根,才有福報。這是積累善根、積累福德的一種方法。若是你心態沒有完全放開,有要求、求回報的話。最終還會煩惱、痛苦。所以,我們去幫助別人,不能講條件、求回報。無論做慈善還是做義工,都應該無私地奉獻,無私地付出,不求回報。這樣,過後才不會起任何煩惱,不會造任何惡業。不然,過後一定會起煩惱,造惡業的。這樣的供養和布施還不如不做。這裏強調的是,沒有要求,不求回報。不管做何種善事,只要有這樣的緣,有這樣的心,就去做就行了,不要想太多。這就是“慷慨布施佛子行”。

   布施有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財布施能獲得財富,法布施能獲得智慧,無畏布施能獲得健康長壽。但這都是暫時的利益,究竟的利益是解脫成佛。

   第二,持戒。

   無戒自利尚不成,欲成他利誠可笑,

   故于叁有無希求,守護淨戒佛子行。

   “守護淨戒佛子行”。斷一切惡行一切善,饒益一切衆生,這是戒律。戒律很重要,大乘行者有叁條戒,總的來說就是以正知正見守護自己的叁門,叁門清淨就是戒。

   若是叁門不清淨,沒有時刻以正知正見守護自己的叁門,不用說利益他人,連利益自己都無法做到。大家既然都想自度度他,尤其想利益衆生,幫助他人,那麼,受持戒律是根本。“想幫助他人,利益衆生嗎?”“想!我已經掌握了很多理論,會講很多佛理,我現在可以幫助他人,利益衆生了吧?”不一定!即使你掌握的理論再多,再能講,若是戒律不清淨,若是叁門不清淨,也利益不了衆生,幫助不了他人。

   現在的社會上有很多人這樣的人,想去幫助他人,想去做貢獻,結果是害己害他,自己煩惱,他人也煩惱了;自己受傷害,他人也受傷害了。這就是沒有戒律,叁門不清淨的結果。佛是怎麼利益衆生的,那些大德高僧是怎麼利益衆生的?就是利他利己,最終自己快樂,他人也快樂;自己得到利益了,他人也得到利益了。這就是自覺覺他、自度度他。

   想做到只有利益沒有傷害,只快樂不痛苦,就要受持戒律,叁門清淨是最重要的。這裏已經講了,戒律是根本,“無戒”,就是如果沒有清淨的戒律;“自利尚不成”,連自己的身口意都把握不住,連利益自己都難,連自己都度不了;“欲成他利誠可笑,”想利益他人、度他人,想改變他人太可笑了!

   戒律有很多,叁戒也是有程序、有次第的,先是別解脫戒,然後是菩薩戒,最後是密乘戒。別解脫戒是有出離心的攝持,“于叁有無希求”,叁有就是叁界,就是指不希求叁界、善趣、人天的福報與安樂,有出離心的基礎,有出離心的攝持。

   對輪回、對世間沒有絲毫的貪戀,日日夜夜求解脫這是出離心。在出離心的基礎上,再受持這些戒。比如說別解脫戒,有居士的戒,如優婆夷、優婆塞都是在家居士的戒;比丘、比丘尼是出家人的戒。佛的四衆弟子指在家的兩種和出家的兩種。優婆夷、優婆塞受持的是居士圓滿戒,也就是五戒。比丘和比丘尼受持的是出家圓滿戒,出家的還有沙彌、沙彌尼,他們受持的戒律不是圓滿的。

   比丘、比丘尼、優婆夷、優婆塞是佛的四衆弟子,都具有別解脫戒。在別解脫戒的基礎上再受菩薩戒,有菩薩戒的基礎上再受密乘戒。別解脫戒要有出離心,否則就不是別解脫戒了。

   大家若是真想利益他人,自己先好好修,先度自己然後再去度他人。現在內地這樣的狀況很普遍,所以我在這裏再次強調。有些居士只是了解了一點點的佛理,了解了一點點的藏傳佛教,就開始收弟子,給他人講解佛法,這就是以盲引盲,最後是害己害他,最終要一起下地獄。所以先把自己修好,機緣到的時候,不用自己操心,善神護法就給你安排了。在這一點上我有真切的感受和深深的體會,善神護法的護持不可思議,他們的安排連自己都想不到,有時候還納悶呢!

   到時候都會有,不要著急。著急將影響自己的學業,影響自己的成就,先把自己的兩只腳站穩,然後再去扶別人。連自己都沒有站穩,就想去扶別人,真的很危險!自己站穩了,看見旁邊有這麼多人快要倒了,自然就會去扶了。所以要等機緣,都會有的,上師叁寶會給你安排,善神護法會給你安排的。

   你想利他,這是偉大的發心,這是好事,但是不要著急,爲了這個願望與目標,你要好好地積累善根,積累資糧,好好地守護叁門,受持戒律,先成就自己,到時候都會有的。

   第叁,安忍。

   于求妙果之佛子,一切損害如寶藏,

   故于諸衆無怨恨,修持安忍佛子行。

   若是想解脫,尤其是想成佛,這些艱難困苦、嚴寒酷暑、坎坷磨難、違緣障礙都是如意藏,這是成就成佛的根本,修自輕他重菩提心,磨練自己的習性!

   那諾巴在沒有依止帝洛巴之前就是著名的法師,是難陀寺一位精通叁藏的班智達,有一定的成就。印度的難陀寺特別大,一共有五百多名班智達,有東南西北四大門,有守護四門的四大班智達。因爲當時的外道特別多,那些外道大師也很精通理論,很難對付,所以專門有守門的班智達。四大班智達是從中特意挑選出來,是最有智慧、最有辯才的。那諾巴是守護南門的班智達。

   那諾巴依止上師帝洛巴的時候,帝洛巴上師特意給他設置了很多的對境、違緣。表面上看上師沒有讓他做太多的正事,都是讓他偷東西、做壞事。那諾巴經曆了二十多個大苦行,二十多個小苦行,就是爲了訓練他,磨練他的習性,讓他放下對善的執著,對佛的執著,讓他成就。

   密勒日巴依止上師瑪爾巴時也是這樣,上師天天打他、罵他,讓他反複蓋房子。那都不是上師瑪爾巴需要的,就是特意給他設置對境,爲他消業、磨練他的習性!人都放不下自我,放不下面子,都受不了!現在讓有些人去做正事都很難服從,還找很多理由:“今天頭痛,明天腰疼。”換作密勒日巴會怎麼辦?要積累資糧,磨練習性,就要靠這些。就要修安忍。

   第四,精進。

   唯成自利小乘士,勤如撲滅燃頭火,

   饒益衆生功德源,具足精進佛子行。

   說的是聲聞、緣覺僅僅是爲了自己的解脫都特別精進。好似頭上燃火了會立即撲滅。他們爲了成就,每時每刻,分秒必爭、全力以赴,利用一切機會精進地修持正法,一點點也不懈怠、不懶惰。何況我們爲了成就佛果,爲了自度度他,更應該精進了。

   要明白什麼是精進。精進就是喜歡善,喜歡聞法修法。現在有的人就是不喜歡聞法修法,這就是不精進。沒有希求正法的心就沒有意樂圓滿,沒有意樂圓滿就不是暇滿人身,不是暇滿人身就不能解脫成佛。有的人還行,聞法修法都挺積極、挺用心、挺專心的,滿懷喜悅,法喜充滿。這是意樂圓滿,這叫精進。

   大家在法喜充滿地修法,有的人在打瞌睡,這是內收;大家在滿懷喜悅地谛聽上師講法,接受甘露妙法的滋潤,有的人卻愁眉苦臉的,心有時候跑了,到家裏看看,到單位看看……這叫外散。身在聞法的行列中,心卻不在。爲什麼有些人不是著魔就是中邪?這樣能不中邪,能不著魔嗎?若是心不散亂,不可能中邪,不可能著魔,沒有機會啊!心散亂、跑了,就剩一個空殼了,然後它們就有機會進來了。有時候內收、昏沈,在那邊打瞌睡、做夢。這幾天有點辛苦,吃的也不好,就夢見有很多很多好吃的,就去吃啊吃,最後吃多了吐了,醒了,這叫內收。有的人總看表,心裏想,“怎麼還不結束啊?話怎麼這麼多啊?這個內容上師昨天不是講過了嗎?怎麼又講。”然後腿痛、腰痛、背痛、心跳,實在是地獄啊!沒辦法,每個人內心的感受不一樣。現在很多人都在極樂世界,極少數人卻在地獄裏,真可憐。

   精進就是喜歡。就像饑餓的牦牛吃草一般,你們可能沒看過饑餓的牦牛吃草,那才叫專注、用心呢!前一口還沒有吃完就盯著下一口。我們修行也應該這樣,前一個法還沒修完,就計劃著修下一個,“我要怎麼學啊?我要再修什麼內容啊?”

   修法的時候,應該像懦夫懷鑽蛇一般。懦夫膽小,有一天懷裏突然鑽進蛇了,他不可能等待吧?“挺好玩的,等一會兒再跑……”他肯定會撥腿就跑,根本不可能考慮其它。

   又如美女頭上燃火,美女本來就在乎自己的容貌,頭上突然燃火了,“挺好玩的,讓它燃一會兒。”不可能,她會立即把火撲滅。修行就要這樣,抓緊時間,分秒必爭,這才是精進波羅蜜。

   這都是菩薩的學處。因爲時間原因,這次講的內容不是很多。六波羅蜜多,若仔細講還有很多內容。這些以前也講過,我認爲這次抓的都是重點,大家應該好好地學修。

   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2011《佛子行叁十七頌》講記(六)》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