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成家了,有孩子了。孩子生病死了,就哭啊、哭啊,把枕头都弄湿了,哭醒了才知道是梦。做梦时把梦境视为真有了,所以就烦恼痛苦。有时候又梦见被老虎或被敌人追,快被抓住了,赶紧跑啊,这时突然从梦中醒来,心脏还在剧烈地跳动着,满身虚汗淋漓。因为把梦境视为实有了,所以害怕、紧张了。有时候又梦见自己买彩票中奖了,中了五百万。高兴的不知所措,从梦中醒来了还在那乐呢!
尽管这些梦境都是假的,但是你在梦中的时候,把这些都视为真有了,而被梦境影响了。什么叫执着?你把那些梦境都视为真有了,就受其影响了。不管是高兴、委屈,还是痛苦,都是执着。有什么办法从那个状态中解脱呢?从梦中醒过来,清楚地知道这是梦,不是真的、实有的,你心里才能真正地轻松。
我们现在做的白梦和这些梦境一模一样,有时候高兴得不得了,在那里大笑;有时候又哭天喊地:天塌了、地陷了,我完了。若要从中解脱,就要明白这些都是假相,都不是真的,这叫醒悟。
你醒悟了,开悟了,明心了、见性了,才知道原来都是假相,都不是实有的,只是自己把这些视为真有、实有了。这时你才算从白梦中醒过来了,才解脱了梦中的这些烦恼痛苦。其实,白梦与黑梦是一模一样的。为什么说如幻如梦呢?真正明白了,认识到是无我的、空性的了,就知道现在与梦境是一模一样的了。这个时候你才有真正的轻松、自在,之前不可能解脱烦恼痛苦。所以大家要明白,一切事物与违缘的显现、现象都是幻相与梦境。
这里讲的是胜义谛菩提心,讲得都是无我和空性的智慧。下面讲菩萨的学处。菩萨的学处有很多,但是都可以集中到六度——六波罗蜜多里。学修了六度,实际就是学修了菩萨的一切学处。
第一,布施。
获得菩提身尚舍,何况一切身外物。
故不图报异熟果,慷慨布施佛子行。
布施波罗蜜多,指要获得圆满菩提佛的果位。必要的情况下,要舍掉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舍掉其他的就更不在话下了。一切受用、善根,包括身体,都要舍掉。
舍掉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一切受用都不要了?是不是自己的身体、生命都不要了?是不是自己所积累的善根、福德都不要了?也是,也不是。这里说的舍掉,主要是舍掉贪着,对身体的贪着,对生命的贪着,对善根的贪着。而在行为上、表面上,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来取舍。需要的时候,因缘具足的时候可以舍;不必要,因缘不具足的时候,也可以不舍。
我跟大家讲过,心和行为有时候要一致,有时候不能一致。任何时候都要从内心里舍掉、去掉、放下对身体、生命、善根的贪着,但实际去做的时候,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故不图报异熟果”。做布施的时候,无论是上供还是下施都不能有要求,求回报,不然不是真正的布施。我们现在很多时候都是有要求、求回报的,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想要的回报的时候,心里就烦恼。
做上供下施是为了得到善根、得到福德,这叫求异熟果。连这样的所求都不能有。那是不是没有善根、没有福报了?不是,这样才有善根,才有福报。这是积累善根、积累福德的一种方法。若是你心态没有完全放开,有要求、求回报的话。最终还会烦恼、痛苦。所以,我们去帮助别人,不能讲条件、求回报。无论做慈善还是做义工,都应该无私地奉献,无私地付出,不求回报。这样,过后才不会起任何烦恼,不会造任何恶业。不然,过后一定会起烦恼,造恶业的。这样的供养和布施还不如不做。这里强调的是,没有要求,不求回报。不管做何种善事,只要有这样的缘,有这样的心,就去做就行了,不要想太多。这就是“慷慨布施佛子行”。
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财布施能获得财富,法布施能获得智慧,无畏布施能获得健康长寿。但这都是暂时的利益,究竟的利益是解脱成佛。
第二,持戒。
无戒自利尚不成,欲成他利诚可笑,
故于三有无希求,守护净戒佛子行。
“守护净戒佛子行”。断一切恶行一切善,饶益一切众生,这是戒律。戒律很重要,大乘行者有三条戒,总的来说就是以正知正见守护自己的三门,三门清净就是戒。
若是三门不清净,没有时刻以正知正见守护自己的三门,不用说利益他人,连利益自己都无法做到。大家既然都想自度度他,尤其想利益众生,帮助他人,那么,受持戒律是根本。“想帮助他人,利益众生吗?”“想!我已经掌握了很多理论,会讲很多佛理,我现在可以帮助他人,利益众生了吧?”不一定!即使你掌握的理论再多,再能讲,若是戒律不清净,若是三门不清净,也利益不了众生,帮助不了他人。
现在的社会上有很多人这样的人,想去帮助他人,想去做贡献,结果是害己害他,自己烦恼,他人也烦恼了;自己受伤害,他人也受伤害了。这就是没有戒律,三门不清净的结果。佛是怎么利益众生的,那些大德高僧是怎么利益众生的?就是利他利己,最终自己快乐,他人也快乐;自己得到利益了,他人也得到利益了。这就是自觉觉他、自度度他。
想做到只有利益没有伤害,只快乐不痛苦,就要受持戒律,三门清净是最重要的。这里已经讲了,戒律是根本,“无戒”,就是如果没有清净的戒律;“自利尚不成”,连自己的身口意都把握不住,连利益自己都难,连自己都度不了;“欲成他利诚可笑,”想利益他人、度他人,想改变他人太可笑了!
戒律有很多,三戒也是有程序、有次第的,先是别解脱戒,然后是菩萨戒,最后是密乘戒。别解脱戒是有出离心的摄持,“于三有无希求”,三有就是三界,就是指不希求三界、善趣、人天的福报与安乐,有出离心的基础,有出离心的摄持。
对轮回、对世间没有丝毫的贪恋,日日夜夜求解脱这是出离心。在出离心的基础上,再受持这些戒。比如说别解脱戒,有居士的戒,如优婆夷、优婆塞都是在家居士的戒;比丘、比丘尼是出家人的戒。佛的四众弟子指在家的两种和出家的两种。优婆夷、优婆塞受持的是居士圆满戒,也就是五戒。比丘和比丘尼受持的是出家圆满戒,出家的还有沙弥、沙弥尼,他们受持的戒律不是圆满的。
比丘、比丘尼、优婆夷、优婆塞是佛的四众弟子,都具有别解脱戒。在别解脱戒的基础上再受菩萨戒,有菩萨戒的基础上再受密乘戒。别解脱戒要有出离心,否则就不是别解脱戒了。
大家若是真想利益他人,自己先好好修,先度自己然后再去度他人。现在内地这样的状况很普遍,所以我在这里再次强调。有些居士只是了解了一点点的佛理,了解了一点点的藏传佛教,就开始收弟子,给他人讲解佛法,这就是以盲引盲,最后是害己害他,最终要一起下地狱。所以先把自己修好,机缘到的时候,不用自己操心,善神护法就给你安排了。在这一点上我有真切的感受和深深的体会,善神护法的护持不可思议,他们的安排连自己都想不到,有时候还纳闷呢!
到时候都会有,不要着急。着急将影响自己的学业,影响自己的成就,先把自己的两只脚站稳,然后再去扶别人。连自己都没有站稳,就想去扶别人,真的很危险!自己站稳了,看见旁边有这么多人快要倒了,自然就会去扶了。所以要等机缘,都会有的,上师三宝会给你安排,善神护法会给你安排的。
你想利他,这是伟大的发心,这是好事,但是不要着急,为了这个愿望与目标,你要好好地积累善根,积累资粮,好好地守护三门,受持戒律,先成就自己,到时候都会有的。
第三,安忍。
于求妙果之佛子,一切损害如宝藏,
故于诸众无怨恨,修持安忍佛子行。
若是想解脱,尤其是想成佛,这些艰难困苦、严寒酷暑、坎坷磨难、违缘障碍都是如意藏,这是成就成佛的根本,修自轻他重菩提心,磨练自己的习性!
那诺巴在没有依止帝洛巴之前就是著名的法师,是难陀寺一位精通三藏的班智达,有一定的成就。印度的难陀寺特别大,一共有五百多名班智达,有东南西北四大门,有守护四门的四大班智达。因为当时的外道特别多,那些外道大师也很精通理论,很难对付,所以专门有守门的班智达。四大班智达是从中特意挑选出来,是最有智慧、最有辩才的。那诺巴是守护南门的班智达。
那诺巴依止上师帝洛巴的时候,帝洛巴上师特意给他设置了很多的对境、违缘。表面上看上师没有让他做太多的正事,都是让他偷东西、做坏事。那诺巴经历了二十多个大苦行,二十多个小苦行,就是为了训练他,磨练他的习性,让他放下对善的执着,对佛的执着,让他成就。
密勒日巴依止上师玛尔巴时也是这样,上师天天打他、骂他,让他反复盖房子。那都不是上师玛尔巴需要的,就是特意给他设置对境,为他消业、磨练他的习性!人都放不下自我,放不下面子,都受不了!现在让有些人去做正事都很难服从,还找很多理由:“今天头痛,明天腰疼。”换作密勒日巴会怎么办?要积累资粮,磨练习性,就要靠这些。就要修安忍。
第四,精进。
唯成自利小乘士,勤如扑灭燃头火,
饶益众生功德源,具足精进佛子行。
说的是声闻、缘觉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解脱都特别精进。好似头上燃火了会立即扑灭。他们为了成就,每时每刻,分秒必争、全力以赴,利用一切机会精进地修持正法,一点点也不懈怠、不懒惰。何况我们为了成就佛果,为了自度度他,更应该精进了。
要明白什么是精进。精进就是喜欢善,喜欢闻法修法。现在有的人就是不喜欢闻法修法,这就是不精进。没有希求正法的心就没有意乐圆满,没有意乐圆满就不是暇满人身,不是暇满人身就不能解脱成佛。有的人还行,闻法修法都挺积极、挺用心、挺专心的,满怀喜悦,法喜充满。这是意乐圆满,这叫精进。
大家在法喜充满地修法,有的人在打瞌睡,这是内收;大家在满怀喜悦地谛听上师讲法,接受甘露妙法的滋润,有的人却愁眉苦脸的,心有时候跑了,到家里看看,到单位看看……这叫外散。身在闻法的行列中,心却不在。为什么有些人不是着魔就是中邪?这样能不中邪,能不着魔吗?若是心不散乱,不可能中邪,不可能着魔,没有机会啊!心散乱、跑了,就剩一个空壳了,然后它们就有机会进来了。有时候内收、昏沉,在那边打瞌睡、做梦。这几天有点辛苦,吃的也不好,就梦见有很多很多好吃的,就去吃啊吃,最后吃多了吐了,醒了,这叫内收。有的人总看表,心里想,“怎么还不结束啊?话怎么这么多啊?这个内容上师昨天不是讲过了吗?怎么又讲。”然后腿痛、腰痛、背痛、心跳,实在是地狱啊!没办法,每个人内心的感受不一样。现在很多人都在极乐世界,极少数人却在地狱里,真可怜。
精进就是喜欢。就像饥饿的牦牛吃草一般,你们可能没看过饥饿的牦牛吃草,那才叫专注、用心呢!前一口还没有吃完就盯着下一口。我们修行也应该这样,前一个法还没修完,就计划着修下一个,“我要怎么学啊?我要再修什么内容啊?”
修法的时候,应该像懦夫怀钻蛇一般。懦夫胆小,有一天怀里突然钻进蛇了,他不可能等待吧?“挺好玩的,等一会儿再跑……”他肯定会拨腿就跑,根本不可能考虑其它。
又如美女头上燃火,美女本来就在乎自己的容貌,头上突然燃火了,“挺好玩的,让它燃一会儿。”不可能,她会立即把火扑灭。修行就要这样,抓紧时间,分秒必争,这才是精进波罗蜜。
这都是菩萨的学处。因为时间原因,这次讲的内容不是很多。六波罗蜜多,若仔细讲还有很多内容。这些以前也讲过,我认为这次抓的都是重点,大家应该好好地学修。
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2011《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六)》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