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佛。這也是過程。
以前給大家講過,剛開始的時候佛在很遠的西方極樂世界,十萬億國土以外,慢慢地,通過消業積福,領悟了這些真理,認識到了,佛就在眼前,上師就是佛。繼續消業積福,通過上師的竅決,最後認識到了自己就是佛。這個時候找到了本具的佛,你才會回歸當初,此時你才有真正的自信。你們有的所謂的自信是傲慢,是傲氣,是一種過患。一到關鍵的時候還會動搖,還會失去信心。凡夫的自信不是真正的信心,不堅定,會退轉。而真正的信心是一種誠信,是一心。誠信與一心是不懷疑、不動搖的。
人都應該有自信,我們學佛的目的就是對自己有自信。說的都好聽:我行、我能。你是行,是能,但問題是你真有不動搖的決心嗎?你真明白了嗎?都沒明白,都是吹牛的。我爲什麼說我是萬能的呢?因爲我的本性是佛,若是我能回歸本性,能讓自己修成佛,我就是萬能的;誰能掌握空性,誰就什麼都能,什麼都行。這是空性的力量,也是本性的力量,佛性的力量,佛的力量。
佛有色身佛和法身佛。色身佛是法身佛的顯現,真正的佛是法身佛,法身佛就是我們的自性、心性,每一個人都是佛,都是本性清淨的佛。如果都是佛,是不是就不用修行了?不是,雖然都是本性清淨的佛,但還不是斷證圓滿的佛,該斷的業還沒有斷,該證的還沒有證,斷證的功德還沒有圓滿,所以本具的佛性還沒有顯現,現在還起不到作用。如同天空是燦爛的,但是被烏雲遮避了,所以顯現不出來,起不到作用。
“美名遠揚衆人敬”,指名氣、榮譽、地位、權力、財産等都有了,很多人都來恭敬。但是也不要傲慢,這是成就最大的障礙。傲慢有兩大特點,其一是不讓你看到自己的缺點和毛病,其二是不讓你發現對方的功德和優點。這樣你將永遠無法改正自己的缺點和毛病,你將永遠學不到他人的優點和功德。你不改正自己的毛病和缺點,不學習他人的優點和功德,就不會有清淨圓滿的時候。
消業就是知錯改錯。有傲慢心就不能知錯,更不能改錯。如果不忏悔,業障消不掉也不會清淨;如果不學習他人的優點和功德,你的福德資糧、智慧資糧就不會圓滿。
“然見世福無實義”,要這樣想:這一切都是顯而無實的,顯現上有但實際上沒有,都是如幻如夢的,然後把心放平。如果實在貢高傲慢、自負的時候,就往上比,拿佛法的鏡子照自己,就能知道自己還有很多毛病、缺點與不足。要這樣想:“雖然我有一點福報,但是和佛菩薩相比,卻是微不足道的。雖然我有一點榮譽、名氣,但是和叁界衆生都知道的佛菩薩卻是無法相比的;我的名氣即使再大,也不能讓南瞻部洲的衆生都知道;我即使再聰明,再有智慧,與佛菩薩的智慧相比,卻是非常可憐的。所以我還要精進,還要努力。”
我們有一句法語:把自己放在最低處,實際上你在最高處;把自己放在最高處,實際上你在最低處。要有智慧,如果你真有功德,真有福報,他人自然就會知道,包括人間或天界的善神護法都會知道。他們都會保護你,幫助你,贊揚你,不用你自己講。如果自己沒有功德、沒有福報,求也沒有用。
有些人總是求,正式修法的時候都沒有太大的興趣,一說要供護法就都有興趣了,都積極參加。真是顛倒!若是你沒福報,善神護法也沒有辦法。
以前給大家講過一個乞丐的故事。有個乞丐每天都能跟單堅護法面對面地講話。他經常向單堅護法求悉地(成就),有一天,單堅護法告訴他,明天可以給他悉地。這個人很高興,一大早帶著很大的希望就出去討飯了。結果一整天也沒得到什麼,晚上回來後,他問單堅護法:“你不是說今天給我悉地嗎?我怎麼什麼也沒得到啊?”單堅護法說:“已經給你了。你今天中午的午飯裏不是有一塊肥肉麼,那就是我給你的悉地。你只有這麼大的福報,再多的我也無法給你。”
努力是一方面,積福德才是最重要的。積累福德是因,努力是緣;首先要有因,不然只有緣也沒用。所以,大家要多種因。沒有因,再怎麼跟護法、跟神求也得不到。
自嗔心敵若未降,降伏外敵反增強,
故以慈悲之軍隊,調伏自心佛子行。
想降伏敵人,就要降伏內在的敵人。內在的敵人就是嗔恨心,它才是傷害我們身體,破壞我們相續的真正敵人。若是你心不動,這些敵人也拿你沒辦法。雖然他們能騙走你的錢,但騙不走你的心;雖然他們能打到你的身,但打不到你的心。心動才是傷害,心不動不是傷害。都是消業還債,都不是無因無緣,不是平白無故的,都是應該的。我們有一句法語:“你真正明白了,真正有修行了,一切都是應該的,都是正常的。”要把一切都看成正常,看成應該,因爲都是因緣果報。這些緣法、顯現,就是這樣的,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和合而滅,該聚時聚,該散時散,該來時來,該去時去,該死時死,該生時生。
不要覺得自己懂得多,都明白了,就認爲自己很有智慧,很有修行。應該拿這個作爲標准來衡量。這些緣法,這些顯現,無論是順境逆境,無論是何種境相,都看成正常,看成應該,這個時候你才是真有智慧,有修行了。之前沒有啊!覺得這個不應該,那個不應該,覺得這個不正常,那個不正常,這是沒有智慧,沒有修行。有看不起的人,說明你沒有慈悲心;有看不慣的事,說明你沒有智慧。有慈悲心就沒有看不起的人,有智慧就沒有看不慣的事。
想降伏敵人,消滅敵人,就要降伏、消滅內在的敵人。也就是降伏、息滅嗔恨心。沒有嗔恨心,就沒有敵人了。外在的敵人,你也降伏不盡,也不一定能降伏得了。即使降伏了將來還會有,欠的債還要還,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比如你認爲這個人對自己不好,傷害了自己,然後再去傷害他,甚至把他殺掉,還要殺光他的子孫後代——但是你要擔因果,將來要還命,殺一條命要還五百條。所以不要去嗔恨、去降伏外在的敵人,這是不合理的,沒完沒了的。
你應該以慈悲作武器,發動慈悲的軍隊,去降伏和消滅內在的嗔恨心,這樣敵人就沒有了。仁者無敵,沒有了嗔恨心,有了慈悲心,就沒有了敵人,這才是智者的做法。若是想學佛,想做智者,就要這樣。其實自己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的嗔恨心。我們經常講的,魔王波旬就是我執。降伏了嗔恨心,就是降伏了敵人;降伏了我執,就降伏了魔王波旬。
一切妙欲如鹽水,愈享受之愈增貪,
今生貪戀諸事物,即刻放棄佛子行。
世人都喜歡物質享受,都願意享受世間的這些福報,而物質享受、世間的快樂,越享受貪心越增長,越享受越不滿足,越不知足。就好像爲了解渴喝鹽水,卻越喝越渴一樣。不是說我們不能享受這些,而是不能貪著這些。否則貪心、欲望會越來越增長。
我們享受福報的同時還要積累福報。我們可以將福報比喻爲一桶水,如果只用卻不往裏添加,很快就會用光的。現在很多人都是不擇手段地享受,吃喝玩樂,這叫消耗福報。
受苦是消業,享受是消福。那我們是不是不能享受啊?現在我們有了可以享受但不消福的辦法,這個辦法就是佛法。以前給大家講過,無論是吃穿用,要先供養叁寶,然後再當成加持品,然後去吃穿用,這樣不但能吃飽、穿暖、用好,還能消業,保護自己。我現在處處強調把佛法融入相續,把修行融入生活;讓自己的相續變成佛法,讓自己的生活變成修行,這樣才能受益,才能圓滿。
有多大福報就享受多大福報,這也是因緣和合而成的,躲是躲不掉的。只要沒有貪著,沒有欲望就行。然後還要積累福報,把一切都轉爲道用。心的作用、心的力量不可思議,大家要發一顆善心,發一顆清淨心,要轉念。念轉才能業消,才能福德圓滿,智慧圓滿。如果不轉念,即使天天刻苦地誦經、念佛也沒有用,業障消不了,智慧也不會圓滿。
大家在生活當中、工作當中都要學會轉念,一切要轉爲道用。我有一句法語:在逆境中消業,在順境中積福。剛才講的,一切吃的、穿的、用的,包括一些好的機緣都是自己修來的福報,不要浪費。你認爲這是公家的、是寺院的、是別人的。但是這些能在你手裏、你可以使用,就是你的福報!如果你浪費了,就是浪費自己的福報。
很多人就是沒有智慧,認爲這是公家的、寺院的、別人的,可以隨便用、隨便花。這些牙膏、香皂是同事的、道友的,我用一用。實際上這是你自己的福報,你在消耗自己的福報。現在的人都想占別人的便宜,都不想被別人占便宜,一旦被別人占便宜了,心裏就想不通,就覺得委屈。其實因果面前人人平等,都是自作自受,誰也占不了誰的便宜,有付出就有回報,欠了就要還。
所以,物質的享受不是真正的享受,表面的快樂不是真正的快樂,不要把苦當成樂。精神的享受才是最大的享受,內心的快樂才是最大的快樂,真正的快樂。我們現在在山上,雖然吃不好住不好,但是大家內心的快樂、輕松、充實、愉悅都是從來沒有過的。爲什麼呢?就是因爲我們學修的是佛法,是正法,就是因爲知足了,少欲了。假如物質超越了精神,精神就無法能夠享受安甯,所以大家不要顛倒。
心胸狹隘的人,目光短淺的人,不是學佛人。什麼叫心胸狹隘?什麼叫目光短淺?只求一時的快樂平安,就是目光短淺。佛也講了,只考慮今生今世、不考慮生生世世的人,就是心胸狹隘的人,就是目光短淺的人。學佛人、修行人要考慮生生世世,要追求永久的快樂。這樣一時的快樂自然就有了;當你去追求永久的幸福時,暫時的幸福自然也就有了。如果真想學佛、真想修行,就不要追求一時的快樂,不要追求暫時的利益。
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2011《佛子行叁十七頌》講記(五)》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