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一百零八節課▪P3

  ..續本文上一頁,必須自心依于貧窮,貧窮一直到死亡。假設能生起這樣的意念,那麼,天、人、鬼叁者必定不會使其爲難。”若有了舍棄一切的心態,即使我們修行中出現違緣,也定會逢凶化吉。曆史可以證明,真正的修行人,沒有一個人餓死,也沒有一個人凍死。試想,倘若是個世間人,放棄工作很可能會餓死,但修行人依靠上師叁寶的加持、依靠護法神的護佑,就像米拉日巴尊者一樣,只要堅定地修行,衣食不但不成問題,最後還會獲得無上成就。

  ◎ 米拉日巴尊者如何修出世間法

  米拉日巴尊者在山洞裏唱過一首道歌:

  “我病無人問,若死無人哭,能死此山中,瑜伽心意足。”

  意思是,我在這裏修行,生病時無人探問,死亡時無人哭泣,能死在這個山洞裏,瑜伽士我真是心滿意足。

  可現在人的想法完全相反,病時若無人問津,就特別難過;死時不能得到妥善處理,也會死不瞑目。尤其是孩子已出家的父母,因爲不信佛法,更是特別傷心。傷心什麼呢?“孩子出家了,我以後生病怎麼辦?死的時候怎麼辦?”其實生死有命,該活就活,該死就死,而且死了神識就走了,屍體處不處理都可以,這樣一想,心也就豁達了。不過,世間人很難真正想得開,尤其像尊者這樣的境界,並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

  

  “門外無人迹,室內無血迹,能死此山中,瑜伽心意足。”

  意思是,我的門外沒有往來客人的足迹,洞內沒有積累財産的“血迹”,能死在這個山裏,瑜伽士我心滿意足。

  但現在的世間人,分別念多,家裏來來往往的人多,亂七八糟的東西多,老鼠也多。不像米拉日巴尊者,一心只是修行,洞內洞外幹幹淨淨。有一天,半夜叁更來了個小偷,進他的洞裏摸索,這時尊者放聲大笑。小偷問:“你笑什麼?”他說:“我白天都找不到任何東西,你黑乎乎的怎麼找得到呢?”

  傳記中還記載,對于尊者的苦行,他妹妹見了忍不住大哭,結果尊者在歡笑,兩種聲音在山洞裏交織,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所以,真有如是境界的人,不論遇到什麼,即使是死在山裏,也依然是快樂的。

  

  “何去無人問,此去無定處,能死此山中,瑜伽心意足。”

  意思是,我住在這個山洞裏,想去哪裏無人過問,去處也不必固定,能死在山裏,瑜伽士我心意已足。

  誰都喜歡不受約束的生活,想走就走,沒有領導,也不用說妄語請假。但對我們聞思修行的人來說,在尚未達到一定境界之前,最好不要脫離群體。

  我們有些發心人員,也想像尊者那樣,過自由自在的生活,聽說其他上師好,就自行離開,去追求向往的修行之路。但離開以後,好多事情也未必如你所願,到頭來只好到處漂泊,想進其他寺院,進不去;回家,家人不理,居無定所。這樣過了幾年以後,只有眼淚灑向大地了……

  

  “腐屍爲蟲食,血脈爲蚊吸,能死此山中,瑜伽心意足。”

  意思是,當我死了以後,腐爛的屍體爲蛆蟲所食,血脈爲蚊蟲所吸,能死在山裏,瑜伽士我心滿意足。

  尊者的確是上等修行人,他的境界無人能及。我們盡管現在達不到,但也不必灰心,應該隨分隨力地修行。像在這次研討會上,從很多佛教徒的發言來看,大家都有利他心,有向往修行的心,這是難能可貴的。所以,只要在有生之年努力聞思,或者每天修一個小時的法,或者盡己之力去緩解一個衆生的痛苦,這些都值得我們努力,這也是佛教的精神。

  雖然嚴格來講,必須放下對現世的貪著,不畏一切艱難地修行正法,但我們也要分析自己的具體情況。若是力所能及的,就應該努力行持;至于眼前做不到的,也可以發願並祈禱在將來實現。

  庚叁、不畏甚深法義之安忍:

  當聽到甚深的空性實相,尤其是遠離勤作自性大圓滿實相的精要,超越善惡因果的十二金剛大笑、稀有八句[5]等法語時,切切不可生起邪見,而應千方百計、毫不顛倒地受持其密意。

  甚深法義,一般人是很難接受的。有些道理一講出來,的確令人生怖。比如,地獄衆生的心與普賢如來的智慧無別;地獄與天堂無別……其實,禅宗的很多教言也是如此,像《圓覺經》、《楞嚴經》裏對空性的描述,從未聞思過的人一聽,立即會引發內心的恐懼。但在這個時候,千萬不要生邪見,更不要去誹謗它,否則就會造下舍法罪,無數劫不能從地獄中解脫。所以,喬美仁波切說:“縱聞善德與惡過,地獄痛苦壽量等,以爲非真起邪見,此罪勝過五無間,無解脫罪發露忏。”

  往昔,兩位秉持十二頭陀行[6]的印度比丘,來到阿底峽尊者面前求法。尊者宣說人無我時,他們二人滿懷歡喜。但講到法無我時,二人驚恐萬分,說:“太可怕了,請您切莫如此宣講!”也許尊者是故意的,又給他們念《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聽到這些詞句,二人雙手捂著耳朵跑掉了。

  那兩位比丘走了以後,阿底峽尊者十分傷感地說:“如果沒有以慈悲心、菩提心修煉自心,對甚深法義不起誠信,僅僅靠護持一分清淨戒律,是不能獲得任何成就的!”

  ◎ 切莫誹謗甚深法義

  其實,那兩位比丘的行爲,就是對甚深法的怖畏。現在人都喜歡福報、慈善、和平之類的話題,一聽這些就覺得佛教很好,可是一講空性般若的意義,他們就“不和平”了,這也是畏懼甚深法義。

  當然,接受不了是正常的,但若去誹謗就造大罪了。臺灣有個法師引用《阿含經》、《別解脫經》的教證,在網上宣揚密宗的咒語非佛說,很多言論特別可怕。我看過他講的道理,大多是斷章取義。比如,六群比丘給施主念咒消災來化緣,釋迦牟尼佛就製止他們,並規定比丘不可持咒來迷惑他人。這位法師便把這段話拿來否定密咒,卻不看佛講這段話的前因後果。然後,他就以這些似是而非的理由,認定楞嚴咒等咒語也是後人所造,並非佛陀親口所說。不然的話,佛陀就會自相矛盾,自打嘴巴。

  所以,智慧尚未成熟的人,無論是佛教徒、非佛教徒,很容易造下謗法的可怕罪業。其實關于大乘佛法,一般凡夫俗子是無法測度的。就像個一年級的小學生,從未學過量子力學,卻站起來要推翻它,能不能成功呢?絕對不可能,反而會讓懂的人覺得可笑。因此,對大乘佛教一無所知的人,不要隨意誹謗,否則決定趣入惡道。誠如《入大乘論》所言:“誹謗大乘法,決定趣惡道。”

  現在很多世間人及小乘行人,從未真正研究過大乘佛教,口口聲聲說這個地方不對,那個地方不對,釋迦牟尼佛怎麼怎麼……說實話,真讓他學一品《中觀根本慧論》,他恐怕也學不懂。但這些人特別傲慢,這種傲慢是愚癡的傲慢,並不是真有功德。他們對佛教一知半解,想指出大乘佛法的過失,是絕對不可能的,肆意誹謗也只是自己造業而已。他真有依據的話,可以找一些格西、堪布辯論,但我想不用叁分鍾,他的思想就被推翻了。這種人不要說今生失敗,來世也只有一個結果:墮落。往昔佛陀在世時就有許多增上慢比丘,聽佛講甚深空性時,生起邪見,口吐鮮血而亡,並墮入地獄。

  所以,希望任何人都不要誹謗大乘,誰誹謗了,就肯定只有墮落。這種因果關系,就像在化學實驗中,H與O結合會産生水(H2O)一樣,當你誹謗的O原子,與自身惡意的H原子都具足時,墮落是毋庸置疑的。

  當然,反過來也一樣,假如我們轉變自心,也可依靠相應的因緣而成辦快樂。有人懷疑叁寶的加持,其實當你具足信心和祈禱,再加上叁寶的加持,有些事情就會看似巧合地成功。但爲什麼有人祈禱了,事情卻並未成功呢?這還是因緣不圓滿,有些方面具足,有些方面可能不具足。比如,我爲成辦一件事而祈禱叁寶,叁寶加持的元素肯定存在,但因爲我業力深重,受到過去因緣的製約,事情並不會成功。所以,在因果方面,用這些道理思索一下就會明白。

  總而言之,我們應當對甚深正法,以及宣講空性法門的人,從內心深處生起恭敬誠信。倘若因爲智慧淺薄,實在生不起信心,盡力斷除誹謗也格外重要。否則,佛法雖對每個衆生都有利,可若倒入被染汙的法器中,良藥也會變成劇毒。如《大乘密嚴經》雲:“空性隨應說,不應演非處,若演于非處,甘露即爲毒。”

  不過,有些人雖然接受不了妙法,但也不誹謗:“反正你學你的,我不懂也不說什麼。”有個居士的丈夫,就是這個態度,你學你的佛,我抽我的煙、喝我的酒。盡管抽煙喝酒也是造業,但畢竟沒有誹謗佛法,所以也算明智的選擇。最可憐的,就是那些稍有智慧、但智慧又很淺薄的人,他們最愛說佛法的是非、看出家人的過失。其實沒必要造這種口業,這種業是很可怕的,還是應該盡量斷除。

  

總之,學法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而應當落實在行爲上,竭盡全力製止惡行,尤其是千萬不要誹謗大乘佛法!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叁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爲得普賢殊勝行

  


  [1] 禿鹫在斷法中被視爲空行母的化身。

  [2] 《太子瑞應本起經》中講述了整個過程。

  [3] 金剛鏡:又名梅龍多吉,是無垢光尊者的一位上師。他的傳記在《上師心滴·曆史寶鬘論》中有。

  [4] 拉刻是一種樹,藏地很多地方有,它的樹皮吃起來不傷喉嚨。

  [5] 十二金剛大笑、稀有八句:在《七寶藏》之《句義寶藏論》,以及法王晉美彭措的《直斷要訣釋》中有明釋。

  [6] 十二頭陀行:十二杜多功德。即:持糞掃衣、但持叁衣、但持毳衣、但一座食、次第乞食、不作余食、處阿蘭若、常住樹下、常露地坐、常住冢間、長期端坐、隨處而坐。如此十二種苦行,佛家用以針對修治貪著衣食居住,抖擻煩惱之行,名頭陀行。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一百零八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