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必须自心依于贫穷,贫穷一直到死亡。假设能生起这样的意念,那么,天、人、鬼三者必定不会使其为难。”若有了舍弃一切的心态,即使我们修行中出现违缘,也定会逢凶化吉。历史可以证明,真正的修行人,没有一个人饿死,也没有一个人冻死。试想,倘若是个世间人,放弃工作很可能会饿死,但修行人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依靠护法神的护佑,就像米拉日巴尊者一样,只要坚定地修行,衣食不但不成问题,最后还会获得无上成就。
◎ 米拉日巴尊者如何修出世间法
米拉日巴尊者在山洞里唱过一首道歌:
“我病无人问,若死无人哭,能死此山中,瑜伽心意足。”
意思是,我在这里修行,生病时无人探问,死亡时无人哭泣,能死在这个山洞里,瑜伽士我真是心满意足。
可现在人的想法完全相反,病时若无人问津,就特别难过;死时不能得到妥善处理,也会死不瞑目。尤其是孩子已出家的父母,因为不信佛法,更是特别伤心。伤心什么呢?“孩子出家了,我以后生病怎么办?死的时候怎么办?”其实生死有命,该活就活,该死就死,而且死了神识就走了,尸体处不处理都可以,这样一想,心也就豁达了。不过,世间人很难真正想得开,尤其像尊者这样的境界,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
“门外无人迹,室内无血迹,能死此山中,瑜伽心意足。”
意思是,我的门外没有往来客人的足迹,洞内没有积累财产的“血迹”,能死在这个山里,瑜伽士我心满意足。
但现在的世间人,分别念多,家里来来往往的人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多,老鼠也多。不像米拉日巴尊者,一心只是修行,洞内洞外干干净净。有一天,半夜三更来了个小偷,进他的洞里摸索,这时尊者放声大笑。小偷问:“你笑什么?”他说:“我白天都找不到任何东西,你黑乎乎的怎么找得到呢?”
传记中还记载,对于尊者的苦行,他妹妹见了忍不住大哭,结果尊者在欢笑,两种声音在山洞里交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所以,真有如是境界的人,不论遇到什么,即使是死在山里,也依然是快乐的。
“何去无人问,此去无定处,能死此山中,瑜伽心意足。”
意思是,我住在这个山洞里,想去哪里无人过问,去处也不必固定,能死在山里,瑜伽士我心意已足。
谁都喜欢不受约束的生活,想走就走,没有领导,也不用说妄语请假。但对我们闻思修行的人来说,在尚未达到一定境界之前,最好不要脱离群体。
我们有些发心人员,也想像尊者那样,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听说其他上师好,就自行离开,去追求向往的修行之路。但离开以后,好多事情也未必如你所愿,到头来只好到处漂泊,想进其他寺院,进不去;回家,家人不理,居无定所。这样过了几年以后,只有眼泪洒向大地了……
“腐尸为虫食,血脉为蚊吸,能死此山中,瑜伽心意足。”
意思是,当我死了以后,腐烂的尸体为蛆虫所食,血脉为蚊虫所吸,能死在山里,瑜伽士我心满意足。
尊者的确是上等修行人,他的境界无人能及。我们尽管现在达不到,但也不必灰心,应该随分随力地修行。像在这次研讨会上,从很多佛教徒的发言来看,大家都有利他心,有向往修行的心,这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只要在有生之年努力闻思,或者每天修一个小时的法,或者尽己之力去缓解一个众生的痛苦,这些都值得我们努力,这也是佛教的精神。
虽然严格来讲,必须放下对现世的贪著,不畏一切艰难地修行正法,但我们也要分析自己的具体情况。若是力所能及的,就应该努力行持;至于眼前做不到的,也可以发愿并祈祷在将来实现。
庚三、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
当听到甚深的空性实相,尤其是远离勤作自性大圆满实相的精要,超越善恶因果的十二金刚大笑、稀有八句[5]等法语时,切切不可生起邪见,而应千方百计、毫不颠倒地受持其密意。
甚深法义,一般人是很难接受的。有些道理一讲出来,的确令人生怖。比如,地狱众生的心与普贤如来的智慧无别;地狱与天堂无别……其实,禅宗的很多教言也是如此,像《圆觉经》、《楞严经》里对空性的描述,从未闻思过的人一听,立即会引发内心的恐惧。但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生邪见,更不要去诽谤它,否则就会造下舍法罪,无数劫不能从地狱中解脱。所以,乔美仁波切说:“纵闻善德与恶过,地狱痛苦寿量等,以为非真起邪见,此罪胜过五无间,无解脱罪发露忏。”
往昔,两位秉持十二头陀行[6]的印度比丘,来到阿底峡尊者面前求法。尊者宣说人无我时,他们二人满怀欢喜。但讲到法无我时,二人惊恐万分,说:“太可怕了,请您切莫如此宣讲!”也许尊者是故意的,又给他们念《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听到这些词句,二人双手捂着耳朵跑掉了。
那两位比丘走了以后,阿底峡尊者十分伤感地说:“如果没有以慈悲心、菩提心修炼自心,对甚深法义不起诚信,仅仅靠护持一分清净戒律,是不能获得任何成就的!”
◎ 切莫诽谤甚深法义
其实,那两位比丘的行为,就是对甚深法的怖畏。现在人都喜欢福报、慈善、和平之类的话题,一听这些就觉得佛教很好,可是一讲空性般若的意义,他们就“不和平”了,这也是畏惧甚深法义。
当然,接受不了是正常的,但若去诽谤就造大罪了。台湾有个法师引用《阿含经》、《别解脱经》的教证,在网上宣扬密宗的咒语非佛说,很多言论特别可怕。我看过他讲的道理,大多是断章取义。比如,六群比丘给施主念咒消灾来化缘,释迦牟尼佛就制止他们,并规定比丘不可持咒来迷惑他人。这位法师便把这段话拿来否定密咒,却不看佛讲这段话的前因后果。然后,他就以这些似是而非的理由,认定楞严咒等咒语也是后人所造,并非佛陀亲口所说。不然的话,佛陀就会自相矛盾,自打嘴巴。
所以,智慧尚未成熟的人,无论是佛教徒、非佛教徒,很容易造下谤法的可怕罪业。其实关于大乘佛法,一般凡夫俗子是无法测度的。就像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从未学过量子力学,却站起来要推翻它,能不能成功呢?绝对不可能,反而会让懂的人觉得可笑。因此,对大乘佛教一无所知的人,不要随意诽谤,否则决定趣入恶道。诚如《入大乘论》所言:“诽谤大乘法,决定趣恶道。”
现在很多世间人及小乘行人,从未真正研究过大乘佛教,口口声声说这个地方不对,那个地方不对,释迦牟尼佛怎么怎么……说实话,真让他学一品《中观根本慧论》,他恐怕也学不懂。但这些人特别傲慢,这种傲慢是愚痴的傲慢,并不是真有功德。他们对佛教一知半解,想指出大乘佛法的过失,是绝对不可能的,肆意诽谤也只是自己造业而已。他真有依据的话,可以找一些格西、堪布辩论,但我想不用三分钟,他的思想就被推翻了。这种人不要说今生失败,来世也只有一个结果:堕落。往昔佛陀在世时就有许多增上慢比丘,听佛讲甚深空性时,生起邪见,口吐鲜血而亡,并堕入地狱。
所以,希望任何人都不要诽谤大乘,谁诽谤了,就肯定只有堕落。这种因果关系,就像在化学实验中,H与O结合会产生水(H2O)一样,当你诽谤的O原子,与自身恶意的H原子都具足时,堕落是毋庸置疑的。
当然,反过来也一样,假如我们转变自心,也可依靠相应的因缘而成办快乐。有人怀疑三宝的加持,其实当你具足信心和祈祷,再加上三宝的加持,有些事情就会看似巧合地成功。但为什么有人祈祷了,事情却并未成功呢?这还是因缘不圆满,有些方面具足,有些方面可能不具足。比如,我为成办一件事而祈祷三宝,三宝加持的元素肯定存在,但因为我业力深重,受到过去因缘的制约,事情并不会成功。所以,在因果方面,用这些道理思索一下就会明白。
总而言之,我们应当对甚深正法,以及宣讲空性法门的人,从内心深处生起恭敬诚信。倘若因为智慧浅薄,实在生不起信心,尽力断除诽谤也格外重要。否则,佛法虽对每个众生都有利,可若倒入被染污的法器中,良药也会变成剧毒。如《大乘密严经》云:“空性随应说,不应演非处,若演于非处,甘露即为毒。”
不过,有些人虽然接受不了妙法,但也不诽谤:“反正你学你的,我不懂也不说什么。”有个居士的丈夫,就是这个态度,你学你的佛,我抽我的烟、喝我的酒。尽管抽烟喝酒也是造业,但毕竟没有诽谤佛法,所以也算明智的选择。最可怜的,就是那些稍有智慧、但智慧又很浅薄的人,他们最爱说佛法的是非、看出家人的过失。其实没必要造这种口业,这种业是很可怕的,还是应该尽量断除。
总之,学法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而应当落实在行为上,竭尽全力制止恶行,尤其是千万不要诽谤大乘佛法!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1] 秃鹫在断法中被视为空行母的化身。
[2] 《太子瑞应本起经》中讲述了整个过程。
[3] 金刚镜:又名梅龙多吉,是无垢光尊者的一位上师。他的传记在《上师心滴·历史宝鬘论》中有。
[4] 拉刻是一种树,藏地很多地方有,它的树皮吃起来不伤喉咙。
[5] 十二金刚大笑、稀有八句:在《七宝藏》之《句义宝藏论》,以及法王晋美彭措的《直断要诀释》中有明释。
[6] 十二头陀行:十二杜多功德。即:持粪扫衣、但持三衣、但持毳衣、但一座食、次第乞食、不作余食、处阿兰若、常住树下、常露地坐、常住冢间、长期端坐、随处而坐。如此十二种苦行,佛家用以针对修治贪著衣食居住,抖擞烦恼之行,名头陀行。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零八节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