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甯瑪派及大圓滿派舞蹈▪P4

  ..續本文上一頁度人面孔的特征,他們的頭盔上插著巨大的旗子。而後,8名(或更多的)遊方僧和代表女巫的婦女上場了。有時,這後一組還要加上作爲首領的第九個人。每組8個人代表著l08個神靈。根據一些傳說,比哈爾神的隨從就是由各個組組成的。還有幾個戴著鹿頭面具的人物、兩種戴骷髅面具的舞蹈者分別叫做“屍林主”、“守護田”和“推廊尕日”(頭蓋骨白色顱頂),還有兩個舞者叫做“貝劄”(似吉祥),這些都與貴族舞蹈相似,他們的穿著打扮也與乃瓊寺的神使相同。

  在上面談到的一組組舞蹈結束之後,政府神使離開了寺院的主殿堂,在門口有一位喇嘛恭候他,此喇嘛提醒附著在巫師身上的護法神要更加倍守保護佛教的誓言。 接下來是儀式的最後部分,喇嘛們環繞乃瓊寺行進。在這群人中間,人們用轎子拾著一尊蓮花生大師的塑像。政府神使尾隨其後,仍然處于神迷狀態。

  據向我提供資料的西藏人說,在乃瓊寺和拉薩西北部的廊莫隆寺,每一個火猴年的10月都要舉行一次特殊的跳神。這個舞蹈是爲祭祀蓮花生大師而演出的,于是舞蹈者就代表著蓮花生大師,他的妻子空行母智海王、曼陀羅夫人和赤松德贊法王等其他曆史人物也出現在這個舞蹈中。上面談到的蓮花生故茹八大名號的跳神中出現的大部分人物也出現在這個舞蹈中。如果說我從向我提供資料的西藏人那裏得來的資料是准確無誤的話,那麼黑帽僧是不出現在這個跳神中的。

  我們上面提到的甯瑪派寺院蔡公堂的喇嘛們,除了參加乃瓊寺跳神演出外,在藏曆4月15日也參加本寺院的跳神演出,這個舞蹈俗稱爲“公堂花供”,爲數衆多的黑帽僧和一名神使參加這個舞蹈,這名神使是由比哈爾護法神附著在身的。

  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東郊著名的菩提那斯塔也舉行面具舞。這座神殿對于北部佛教衆信徒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朝聖地。降德甯瑪派的一位代理人管理著這座神殿。目前僅有兩篇記錄材料描述菩提那斯舉行的一種舞蹈,它們看來是可信的。這與其他部分寺院遵奉的習俗相反,這裏的跳神是在晚上6點鍾才開始,一直持續到半夜,舞蹈者圍著跳舞的地方是一個方形的人工堆砌的小土丘,四角上各插著一根竹杆,在土丘的下面放著盛著供品的盤子。跳神是以“其尼”喇嘛入場作爲開始。他是喇嘛階層中管理佛塔的代理人,他繞著小丘跳舞,一邊敲著小钹一邊跳,當他第二次繞著小丘跳舞時,下面的八名舞者陪伴著他:兩名穿著女式裝束的舞蹈者,其中一名穿著五片(五佛)的袍子。戴面具的舞蹈者代表著蓮花生的一種化身,叫做“獅子吼”。戴著紅色面具的舞蹈者,代表著忿怒金剛,是蓮花生大師的另一個化身。身穿禮儀長袍的黑帽僧舞蹈者。代表惡魔的兩名舞蹈者。

  第一個片斷大約要演一個小時。而後舞蹈者排成一隊,由僧人吹奏隊及幾位搶著供品的人率領著,再次繞塔行走。而後走到通往神殿的主要道路上,一些舍利(或者多瑪)被埋在路邊的洞穴裏。它們會給過往的香客帶來益處。這個儀式之後,這一行人回到佛塔前,在這裏舞蹈者演完跳神的其余部分。

  據我從“其尼”喇嘛那裏獲得的資料,在菩提那斯表演的兩種跳神是稍有差異的。這兩種跳神都是來源于“金剛跳神”這個基本形式。其中一個舞蹈與開光儀軟的儀式有關。另一個舞蹈每隔3年才表演一次,要待西藏政府定期派到菩提那斯的代表團到達之後才表演。有人告訴我,這個舞蹈是以暗殺朗達瑪王的故事爲素材,它的主要意思是代表壓製邪惡的意思。

  根據“其尼”喇嘛的說法,舞蹈中的人數及出場的順序如下:首先上場的是兩個人,有時是四個人,除了纏腰布外全身赤裸。他們的臉用煙灰塗黑,巨型的牦牛毛製成的假發套在他們頭上。每個人右手拿著一把胫骨號角,左手拿著一個多瑪,他們的任務是祛除製造種種障礙的惡魔,清除其他邪惡勢力盤據的地方。隨後,舞蹈中的主要人物上場了。兩名舞蹈者代表著四只手的瑪哈噶拉的化身;兩名代表著六只手的瑪哈噶拉的化身。而後,上場的是兩位女神,她們屬于五藏空行母。充當角色的舞蹈者都佩戴著華麗的珊瑚、松耳石等裝飾品。他們不戴面具,每個舞蹈者都帶著“五部佛”的頭飾,穿著五片式的裙子,每片上面綴有一個佛陀像,在這個舞蹈中的第叁個女性是吉祥女祥頭帶王冠的侍從。

  在赫木的夏爾巴人地區,“其尼”喇嘛居住的主要村子美拉木切裏每年都要舉行同樣的舞蹈。爲了舉行這次舞蹈的演出,菩提那斯的舞蹈服裝都要帶到美拉木切村來。在此處,與跳神有關的幾個宗教舞蹈也同時表演。跳神與藏戲都要在美拉木切的兩座寺院前的平地上演出。這兩座寺院是舊的無量光佛寺和新的禁食齋戒寺。整個節日持續3天。

  同樣,在美拉木切村對面峽谷的夏爾巴人的塔爾克央(Tarkegyang)村中,跳神活動在藏曆4月29日舉行,它是由這個村的央日寺(妙音山寺)的喇嘛們表演的。據說這個舞蹈是金剛撅跳神,但與在菩提那斯演出的跳神在形式上稍有不同。它有八九個人參加這個跳神,其中也有黑帽僧的舞蹈者。

  最後,我們應該提到一個非常有趣的大圓滿舞,它是本世紀初葉才開始創立的,在位于西藏東部的德格地區這一教派的一個大寺院裏演出這個舞蹈。根據向我提供資料的西藏人的說法,它的創作者是當代白瑪仁增活佛的上一輩,他是這一教派地位最高的人。然而,向我提供資料的另一些人卻認爲是一名叫做覺米彭的喇嘛所創。據我所知,這是唯一的,由傳奇人物格薩爾王、侍從以及他的對手都出場的跳神。在專門描述格薩爾王傳說的這一段舞蹈中,一般有30名舞蹈者上場。但是,如果舞蹈演出規模很大時,出場的人數可以增加到80人。據說這些人主要扮演英雄人物。在這個舞蹈中不常見的人物是“風馬”旗(一種象征運氣的小旗子)及各種在藏族占星術中起著重要作用的神話動物。爲了表示是“風馬”,兩名舞蹈者戴著馬的模型,代表附近山神的戴鹿頭面具的鹿頭土地神化身,也在這個跳神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甯瑪派及大圓滿派舞蹈》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甯瑪派的傳承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