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个人心的模型。在跳神广场上旋转一周半之后,也坐在通往长长的大殿的入口处。在饰演五宝藏虎头蜂山神的喇嘛表演的同时,一匹备有马鞍、披着华丽马具的浅栗色的马被一位身穿节日盛装的侍从牵到舞者的身边,它表示是山神的坐骑,这匹马一直被喂养在王家马厩里的,从未被人骑用过。同样,当雅布堆山神饰者跳舞时,一匹四蹄皆白的黑马也被牵到舞蹈者的身边。第三匹是备有马鞍,披有马具,白鬃毛、白尾巴的米色马。它在跳神期间,是在附近喂养的。后一匹马是奉献给念青唐古拉山神的。然而,这个山神在舞蹈中并没有被模拟成人。
当代表五宝藏虎头峰山神和雅布堆山神的舞者端坐在大殿入口处之后,舞剑者向这两位山神表示敬意。然后饰演五宝藏虎头蜂山神的喇嘛开始跳舞。两个主要的片断称做“彩虹的智慧”和“鹅步”。后一种舞步显然与传说有关。传说认为大僧王在去锡金的途中与山神五宝藏虎头峰相通,山神是以白鹅王的样子显现的。这个舞一结束,代表山神的祭司就退回寺院。接着雅布堆山神表演几个舞蹈动作,然后也退下场。他的舞蹈主要片断叫“三角”。此时,勇士们表演的两个舞蹈,叫做“甲娃”和“气果”(向左转绕),他们在王家侍卫队和扛着旗子、牵着供牵给山神的三匹马的侍从们陪伴下,绕寺庙三周。当他们环绕前进时,舞者们唱着战歌。勇士们再次在寺庙前表演剑舞。这个舞的第一个片断叫“九周旋转”,结束跳神的最后片断叫“喜旋珠”,即:珠宝――幸福――旋转。
每年在甘托克表演的新年舞蹈与上面描述的在布达拉宫举行的跳神中出场的许多主要人物是相似的。当为祭祀山神而跳神时,这个舞蹈再次在王家寺院前表演,且持续两天。在其它的日子里,要为举行跳神做如下的准备工作:将跳神广场中央,平时插着锡金国旗的旗杆底座改成一张铺着红布的桌子,它的附近的地上插着两面宝幢(象征胜利的幢),每一面幢的顶端有一个戟。一张盖有方格图案僧布的桌子放在一间低矮殿堂中间入口处,寺院的僧人吹奏队将要坐在那里。桌子上陈放着装满供品的盘子和碗。中间隔开的帷帐紧拴着,可以遮住整个长廊,人们i穿过它才能进入殿堂。在跳神表演过程中,舞者们上场或退场时,有两名身穿不丹人服装,戴着头盔的人来拉幕或合幕。最后,几个巨型的多玛被放进了寺庙。它们是供奉给跳神中的主要神灵的。它们在舞蹈开始的宗教仪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跳神是以僧人吹奏队的音乐舞蹈作为开始。吹奏队环绕广场敲击着钹和鼓,而后坐在面对大殿主要入口处低矮的殿堂里。不久,第一批带着面具的舞者上场,他们代表着地位较低的兽头神灵。主要是带着鹿头及各种鸟头面具的人物,他们都佩带着剑,接着是由黑帽僧领舞者率领的黑帽僧舞蹈者表演了一个长舞。这个领舞者最后在低矮的殿堂前面找到了位置,从这里他能够看到其他黑帽僧的舞蹈。黑帽僧舞蹈的两个主要片断,被四个带着从坟中挖出的骷髅面具的舞者的上场所打断。他们从寺院跑出去,围着放在中央旗杆前的“岭噶”跳跃着,他们进场时受到喊声和尖利哨声的欢迎。
在他们跳舞的过程中,黑帽僧捧着稻耙制成的塑像及“神钦”,然后他们用一只铜杯换下颅器和金刚撅。圣徒和游方僧们,将它注满清茶。盛满茶的容器被放在旗杆台上备用。两名六孔竖笛(rgyaglin8)的吹奏者站在寺院入口处。他们的吹奏音乐预告了舞蹈的中心人物即将出场,出场的是一些地位较高的神和女神,所有这些神灵都属于猛相神佛,他们都戴着有五个骷髅的i王冠,三只眼睛的面具,这是符合他们身份的装束。一名头戴鹿头面具的舞者刺杀“岭噶”,即把舞蹈推向高潮。
第二天进行的舞蹈又是以吹奏队的音乐舞蹈作为开始。接下来是锡金贵族们表演的剑舞。一大群头戴兽头面具的人物接着上场。其中有几个戴着鹿头、牦牛头和鸟头面具。随后黑帽僧立场了。剑手们接着表演了战舞。头戴兽头的舞蹈者也表演了一个舞蹈。这两个舞蹈都是作为这一天跳神中主要神灵玛哈噶拉入场的序幕。他在寺院门口受到竖笛手及手捧香炉的喇嘛的欢迎。同时,为雅布堆山神准备的马也被牵出了王家马厩,进入舞蹈圈子中。根据我们的记忆,雅布堆只是玛哈噶拉的化身。这时,焚烧一张四方纸片,把舞蹈推向高潮。这张纸的中央画着人体的轮廓,四周的边缘画着各种神奇的图案。舞者的国外点起了火,将盛了油的壶放在火上,跳剑舞者、黑帽僧和戴面具的舞者在油壶边围成一圈。上面提到的那张纸被系在一根木叉上,侍僧们将它举起放在油壶上。几根长绳使纸保持水平位置,这时将颅器中的一些东西倾倒在油壶里,油开始僻啪作响。当火苗一烧到那张纸,油壶就被打翻,火被扑灭了。之后,玛哈噶拉和其它舞蹈者都先后退场了。
傍晚时分,跳神刚一结束,庙前就组成了一支队伍,这支队伍由王室家族的武装侍从率领,他们举着一个挑在杆子上的卷轴神像,而后,队伍又由两名不丹门卫带领,每人都扛着一面原来插在跳神广场中间的宝幢。一支由雷布查人组成的王家卫队及其它卫队、剑舞的舞者、僧人吹奏队尾随其后。在这种场合里吹奏师们穿着僧人袈裟。黑帽僧舞者和喇嘛们抬着装饰华丽的多玛,队伍仅移动几百码就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由黑帽僧的领舞者在那里主持分撤多玛的仪式,最后以焚烧多玛而告终。不久,在寺院的主要入口处再举行同样的仪式。但后一个仪式应该是由真正的苯教巫师来主持。仪式结束时,剑舞的舞者绕寺院三周。
在西藏,作为国家级“传神言者”(神使)的驻地,拉萨附近的乃琼寺可能每隔12年才偶尔举行一次简短的跳神活动。这座寺院虽然与邻近的黄帽系哲蚌寺有密切的联系,但它却属于宁玛派。我们谈到的这个舞蹈是在正月初三举行的,与所谓的“每年的祭祀”仪式有关。在举行仪式的这一天,摄政王或所谓达赖喇嘛的代表,在四位大臣和为数众多的官员陪同下,清晨离开拉萨。这一行人早上八、九点钟抵达乃琼寺,官员们坐在寺院四周的拱廊里。在有些场合,这个仪式是以持续约一个小时的跳神作为开始的,令人遗憾的是对于这个跳神我们仅有非常简单的报道,出现在跳神中的人物如下:黑帽僧舞蹈者,他们穿着通常的装束,八个人物中两人是由成年人扮演,其余的都是儿童。他们头上戴着有宽帽沿的涂漆的帽子,他们的僧服外面罩着一件袈裟。另一组是戴着骷髅面具的舞者,他们的服装上有红、黄、绿、蓝相间的方格,此外,所有的人都穿着黑色的服装。
接下来的仪式,无论是否由上面提到的跳神作为开始,通常都是以同样的方式举行的。作为国家级的神使,他身穿参加仪式的长袍处于神迷状态,出现在寺院门口,在一般情况下,这位降神者应该受到“金刚具名”的邀请,它是护法神比哈尔的助手。在这种情况下,比哈尔护法神本身应该附着在神使的身上。当神使进入院子之前,长号从寺院屋顶上吹起来,神使一出现在门口、号声就骤然停止。接着几名乐师开始吹奏竖笛。神使走进院子里,助手们递给他一把剑和一支没有弦的弓。他开始跳起缓慢而优雅的舞,他在铃、小钹柔和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在表演过程中,三次向摄政王鞠躬致意。他的头鞠得很低。头盔上的旗子几乎触到地面。这个神使的独舞称做“献福德”。舞蹈一结束,人们就递给神使一杯用金杯盛着的清茶。他走到摄政王面前,摄政王呷一口茶后又把杯子还给这个神使。神使喝完他剩下的茶,然后屈身向前,发出了神秘的预言,这些预言只能说给摄政王听。然后,神使才对来年发生的事件公开预言,由他的秘书记录下来。神使在一个宝座上落座,政府官员们按照级别的高低顺序向他敬献哈达,以示尊崇。在这段时间里,显然已将公开的预言记录完毕,最后加盖官方大印。
在乃琼寺要举行一次非常有趣的跳神。它与所有藏族神使最大的每年一度的节日有关。这个节日叫做“世界烟祭节”(dzamglingspyid俗称林卡节),在其它地方是藏历5月15日举行这个庆祝活动。但在乃琼寺却是在5月10日举行。所跳的舞蹈通常俗称为“神赛”,与之有关的仪式被称为“乃琼寺润月初十”,与上面提到的“恩赐”仪式截然不同的是,这个仪式没有政府正式代表参加,在“乃琼寺润月初十”的场合里,乐东(喜面)神使和十二个女护法神附身的女神使都来到乃琼寺。在节日的清晨,政府的神使在主要大殿后面安放的银座上落座,然后进入神密状态。在主要大殿右面的神殿里为乐东神使安放了宝座,为女护法神神使安放的宝座在主要大殿的左边。当护法神承东在神使身上附体时,这个神使即起身、走到政府神使宝座前面、向在这位神使身上附体的更高一级的神致意。与此同时,女神使也被女护法神中的一位女神附了体。在神迷过程中,这位女神使依然坐在她的座位上。因为附着在她身上的女神通常是不向比哈尔神致意的,因为她认为自己比这个护法神的地位更高。一旦女神离开了她的身体,女神使就要改换成俗人的装束,让地位较低的护法神“巴窝”(英雄)附体。然后站起身,像前面的乐东一样,走去向政府神使致意。最后,这两位仍入于神迷状态、地位较低的巫师走进了寺院院子里。
与此同时,六七名地位较低,居住在哲蚌寺的祭司已经在院子周围的拱廊里聚集起来,并且也进入了神迷状态。护法神尕东和女护法神的神使一入场,跳神立即开始。要有108名喇嘛参加这个跳神演出。大部分人代表着比哈尔神的侍从。舞蹈者是来自蔡公堂的僧人,据说在五世达赖喇嘛统治期间,他迁移到乃琼寺之前,这个宁玛派的寺院曾是比哈尔神的活动场所。舞蹈者们一组组地入场,他们当中最主要的人物是8名黑帽僧及8名武士。他们都不戴面具,八个凡夫(孩童)拿着金刚撅和颅器,身穿短裙,戴着不同颜色的面具,这些面具显然带有印…
《宁玛派及大圆满派舞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