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甯瑪派概要▪P8

  ..續本文上一頁叁有生死:叁有指生有、死有、中有。有幾種解釋:衆生作業受報流轉生死的叁處即叁界,即衆生生死果報的叁個階段,生時有生有,死時有死有,在生死交替之間即爲中有,或譯中陰。

  【79】《六加行》有:收攝、禅定、命勤、持風、隨念、叁摩地等,是密乘《時輪金剛》圓滿次第的六種修法。

  【80】《五次第》:金剛誦、心緣思、幻身、光明、雙運等,是密乘《密集金剛》圓滿次第的五種修法。

  【81】六脈輪:密乘指頂髻、頂心、喉間、心間、臍間和密處共六脈輪。

  【82】燃滴法:拙火上燃化菩提液,下滴引生四喜智,是風脈重要修法之一。

  【83】四喜智慧:喜、極喜、殊勝喜、俱生喜四喜。四喜所生之智慧則謂之四喜智慧。

  【84】《知識總彙》:工珠·永丹喜措著,1982年民族出版社出版。

  【85】界覺無分別智:界指法界或境界,覺指本智或心識,無分別智就是界覺雙融不二智,或境智冥合智。

  【86】有廣行、無廣行:修法繁雜的爲有廣行;簡單扼要的則爲無廣行。

  【87】根、境、識: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覺器官;境,即色、聲、香味、觸、法六種客觀外境;識,即眼、耳、鼻、舌、身、意六心識。根、境、識叁結合而産生的心理活動,則吾人所謂之心。此心是內根等叁者的因緣和合所生,緣散即無,故屬妄心。

  【88】《大圓勝慧》:根桑活佛講授,成都少城佛學社出版。

  【89】《禅宗大意》:正果法師編述,1986年中國佛教協出版。

  【90】自性元成:指心性本具智相光明,不假修造,自然成就六義。

  【91】法身:法性之體名爲法身。法性之體即是空性,雖名爲身,然無色相可睹,故法身無相。

  【92】二種色身:即報化二身。有色相可睹,故名色身。

  【93】色塵:謂有形色物質。言塵,謂其能起垢汙作用,色塵能垢汙人的心靈。

  【94】空性妙色:妙色,非是一般色塵,其色相美妙,不可思議。空性妙色,空性本無色相,然空性有光明,又有色相可睹,故稱空性妙色。

  【95】五光:黃、白、紅、青、藍等五光。其內顯分即爲地、水、火、風、空五大元。

  【96】《實相藏論釋》:隆欽然降巴著(膠印本),郭元興譯。

  【97】叁有:作業受報流轉生死的叁處,即欲界、色界、無色界叁界。

  【98】情、器、輪、涅:情即有情衆生;器即器世間;輪即輪回;涅即涅槃。

  【99】色物心合一論:或稱色(物)心不二論。此非密乘所獨創,而是原來佛教的思想。認爲心和物二者是構成世界的因素,是並有的,稱爲五蘊世間。五蘊中色蘊即物質,其余四蘊爲精神(心)。不過小乘則認定色心二元是各自完全獨立的,大乘顯教才把色心統于一心。密乘認爲色心應當並重。如說生命最初因素爲微細風(物)心,是一物的兩面,不可分割,稱作雙融不二,即心物二者合一論。

  【100】染淨世界:衆生的境界爲染世界,諸佛菩薩的境界爲淨世界。

  【101】十界:具言十法界,天臺家語,即一佛、二菩薩、叁緣覺、四聲聞、五天、六人、七阿修羅、八鬼、九畜牲、十地獄。

  【102】隨緣升沈:隨著善惡業緣牽引,或上升天堂,或下墮地獄。

  【103】真如體:體離虛妄僞真,常住不變爲如,真如即真性,即法身之體。

  【104】業風:衆生造業是由身中有氣鼓動心識而造的,氣即風大。業有染淨,故風亦有智風、業風之分。

  【105】能所:能指心,所指境,即心和境。

  【106】《土觀宗派源流》:土觀羅桑卻桑季尼瑪著(藏文本),1984年甘肅民族出版社出版。

  【107】《壇經》:記載禅宗六祖慧能的事迹和語錄,法海集記,過去大叢林多有木刻版。

  【108】這些說法:指以上所分諸大禅師的話,均見《禅宗大意》。

  【109】離垢:離去煩惱的垢汙,即成佛。

  【110】修止觀人:指依顯教修戒、定、慧、漸修漸悟的人。

  【111】中脈:密乘說人身中有叁條主幹脈,即左右中叁脈。左右二脈爲能所二執之風的通行處。修氣脈人將左右脈的氣息納入中脈,便可現證光明境界。

  【112】蘊、處、界:五蘊,即色、受、想、行、識;十二處,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和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總爲十二處;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再加眼、耳、鼻、舌、身、意六識。

  【113】粗四大色塵:四大即地、水、火、風是構成色法粗分的四大元素,或稱四大種、四大元。

  【114】以光明爲道:即修光明法,藏傳佛教各派有修光明之法,但各有各自教授的特點,不盡相同。

  【115】微細光明:此光明眼不能見,可能已是一種能量。

  【116】所緣:能緣爲心,心識所攀援之境爲所緣,即心識所緣之客觀對象。

  【117】虹體金剛之身:身是心的載體,故密乘是身心並修。修心悟到法性盡地,永不動搖,修身亦要煉成堅如金剛,永不壞滅。然此身亦非有實質,猶如虹霓,乃光明之身。

  【118】自性環鏈身:自性環鏈指觀光到第叁階段所出現之環鏈形狀光。乃自然智慧之所顯發,由此光所成之身,則名爲自性環鏈身。

  【119】法性窮盡之地:或法性盡地,即一切心識所假立之法皆在法性境中完全歸于自滅,入于無言說界之法爾。

  【120】粗重叁業:叁業即身、口、意叁方面的造作或行爲。粗重指凡俗行爲和不如理的行爲。

  【121】微身:身心是互相聯系的,心離不開身,身是心的依托處。密乘認爲絕沒有抽象精神單獨存在。吾人之粗心依托在四大五蘊上,細心依托在精微身上,此精微身,即是微細的風(氣)心,氣心二者是結合在一起的。

  【122】法性究竟邊際:即法性盡地,詳見注。

  【123】觀察修:以智慧分別觀察諸法,即顯教止觀法門中之觀法。

  【124】安住修:心安住所緣而不散亂,即顯教止觀法門中之止法。

  參考書目

  《青史》 迅魯白著

  《大圓勝慧》 根桑澤程講授

  《智者喜筵》 保沃·祖拉逞瓦著

  《土觀宗派源流》 土觀·洛桑卻季尼瑪著

  《降陽欽則文集》 欽則旺布著

  《漢藏史集》 班久桑布著

  《西藏王臣記》 五世達賴著

  《禅宗大意》 正果編述

  《實相藏論釋》 隆欽然绛巴著

  《法界藏論釋》 隆欽然绛巴著

  《知識總彙》 公珠·雲丹嘉措著

  《五部遺教》 邬堅林巴掘出

  

《甯瑪派概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