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囊教法總義(摘錄)
阿旺·雲登桑布 著
(多爾吉手稿)
【說明:《覺囊教法總義》爲當代覺囊派的法王阿旺·雲登桑布上師受班禅大師委托而寫的一部著作,撰于一九八七年冬季,曾摘要刊登在西藏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的《藏文文選》第十五期上,至今尚無漢譯本。阿旺·雲登桑布的弟子多爾吉喇嘛在藏哇寺修法之余,斷斷續續將上師這部著作的主要內容譯成了漢語,以下爲多爾吉喇嘛所譯《覺囊教法總義》的摘錄。】
前言
極爲細致清淨似碧空,
非爲假有勝義真實有,
毫無散亂離戲任運者,
非爲了相智慧無他法。
不變法界威光如日月,
無邊莊嚴境界時刻耀,
佛與菩薩顯現如幻化,
無別景象歡喜不斷賜。
在此所要敘述諸內容,
究竟顯密二教甚深義,
甚深了義中觀他空見,
顯密二教傳承法淵源。
我們偉大的佛陀釋迦牟尼依衆生不同根器而宣講的八萬四千法門,歸根總結于第叁轉了義分別*輪,並以諸法究竟光明如來藏對中觀學說做了透徹闡述。中觀又分爲中觀自空與中觀他空兩種。世俗與勝義谛二者諸法自性空者爲自空;究竟了義法界本性常恒不變但爲他法戲論所空者爲他空。
大中觀他空見思想,爲佛教最重要的理論之一,在整個藏區,覺囊派得此究竟大法最完整的傳承。本書擬從顯密兩方面來介紹這一傳承的體系。
第一章 顯教的傳承
第一節 佛陀的宣講
《楞伽經》中講:
好似患有疾病者,
大夫給他配良藥,
如是佛陀予衆生,
宣講諸法唯識生。
《中觀寶鬘經》中講:
好似明師教學徒,
文字結構及語法,
如是佛陀予化機,
宣講如何修忍辱。
如經中所說,佛陀象高明的醫生和教師一樣,順應衆生不同的根機,講述了種種不同的修行方法。
最初,佛陀在波羅奈斯的鹿野苑裏,爲攝授小乘,宣講了第一轉四聖谛*輪,即《別解脫經》、《四部毗奈耶》、《百業經》、《緣起經》、《*輪經》、《義決定經》等五十余部小乘經典。
其次,佛陀在靈鹫山等地,爲攝授中根化機,宣講了第二轉無相*輪,後有《廣、中、略般若》等十七部經典。
再後,佛陀在毗薩爾廣嚴城等地,爲攝授上根化機,宣講了第叁轉了義分別*輪,有了《般若五百頌》、《解深密經》、《楞伽經》、《大乘密嚴經》、《華嚴經》、《如來藏經》、《勝鬘獅子吼》、《寶積經》、《金光明經》、《人我量功德與智慧經》、《央掘魔羅經》、《大法鼓經》、《大涅般經》、《大寂靜叁摩地》等二十一部經典。
《大乘密嚴經》中講:
日月屬性之珠寶,
原本無垢清淨相,
日光月光照射下,
自能放射日月光。
如是一切所依慧,
多陀阿伽陀善佛,
無漏好相原本具,
欲想轉換舍離家。
上論具有日月屬性的寶石在日月光的照射下會放出光澤之說,是用善巧方法,表達了他空見的思想,這也正是釋迦牟尼佛的究竟思想,是至高無上的大法。
第二節 後來的發展
釋迦牟尼佛叁轉*輪後不久,大乘諸經被天、龍等迎請到天界,暫時未駐人間。
佛陀涅般後,出現了無數依止小乘經典而修持“沙門四果”的聖聚寺廟,迦葉阿羅漢(欽光)主持的第一次結集,也認爲小乘乃是佛陀所講的必行之法。此後因佛教內部發生大量爭論,乃由舍耶阿羅漢爲主的七百名阿羅漢舉行了第二次結集。再後因小乘又逐漸分離成四部、十八部,一些阿羅漢和叁藏大德遂舉行了第叁次結集,把小乘十八部修改成清淨正教,把以前未立于文字的經藏和論藏用文字給予記載,並作出全面核訂。
小乘第叁次結集後,由阿毗達伽等五百名大德從天、龍等界請回許多大乘經藏,大量講傳,大乘唯識宗由此開頭。續後出現龍樹論師之師吉祥薩樂合尊者宏揚大乘中觀思想。
《楞伽經》中講:
南方地名艾瓢處,
出現名帶龍字者,
又稱具德大比丘,
徹底拆除有與無。
大量宏揚大乘教,
我法複回人世間,
爲此證得極喜地,
往生極樂大世界。
《文殊根本續》中講:
再過四百年以後,
出現名帶龍字者,
愛好利益我教法,
證得清淨極喜地,
壽命長達六百歲。
這位超衆大聖人,
修成孔雀大明咒,
證悟無實有之理,
留存許多教法規。
最後遺棄此軀體,
往生極樂大世界,
圓滿續承其法者,
稱呼法名爲佛護。
果如其言,佛陀涅槃四百年後,出現龍樹論師,駐世六百歲,爲闡述四聖谛教義而著《根本集論》;爲闡述無相法教義而著《中觀理集論》;爲闡述中觀他空見思想而著《贊頌集論》。其弟子有聖天、馬鳴、具善、佛護、月稱等無數大士,弟子中的寂護、智藏、蓮花戒叁位各著《中觀莊嚴論》、《中觀二谛論》、《顯中論》叁部論典,被稱爲自續派東方叁師。
隨後,出現了證悟大菩薩境界的無著聖者。《文殊根本續》中對無著聖者有如下授記:
名無著大比丘,
精通經論之義,
闡釋了義契經,
以及無數經論。
世間無上明師,
一生大著論典,
其修無上精明,
號稱婆羅女仆,
誦持此咒功德,
速生無上智慧。
佛法住世宗旨,
總括經藏要義,
壽命百余五十,
其間去至天界,
輪回之中循轉,
逐漸生起快樂,
而後成爲大士,
最後證悟菩提。
如授記所言,無著聖者的母親爲一婆羅門,父親爲帝王族人,他本人通達大量經藏,曾在雞足山一個洞穴裏閉關苦修十二年,見到了彌勒佛的顯身,並隨佛到兜率天聞習了一切大乘佛法。著有《阿毗達摩集論》、《自性定量論》、《攝大乘論》、《五部地論》等多部論典。
無著的同母異父弟弟世親,爲宏揚中觀他空見爲主的大乘教法,也著有《慈氏五論釋》、《叁攝頌》、《八品論》等許多論典。
第叁節 在藏區的發展
悉譯師噶哇多吉把從龍樹、無著聖者連續相傳到薩奢奢那的了義中觀思想譯成藏文,傳授于智美喜饒。其後的傳承依次爲:
納堆哇·達瑪宗哲
笃巴拈·益西迥尼
嘉敦·绛曲加
宣奴·绛曲
覺敦巴·曼朗楚臣
柔貝拉智·吉敦巴
更欽·笃布巴
第二章 密教的傳承
第一節 佛陀的宣講
《文殊名號贊》中講:
無始初佛無因緣,
自然所在智慧身,
第一殊勝持叁身,
五種佛身之主宰。
《時輪根本續》中講:
清淨無垢殊勝法,
原本解脫如來藏,
普賢如來一切主,
菩提薩垛我成就。
…………
不變大樂大手印,
不變之中誕生身,
敬頂時輪金剛尊,
遍知一切智慧身。
…………
佛于耆奢崛山中,
宣講般若顯經時,
莊嚴聚米佛塔中,
宣講了義密乘法。
如是,偉大的人天導師釋迦牟尼佛,在證得圓滿覺悟的次年叁月十五日,在印度靈鹫山宣講般若顯教的同時,應處于悉達河之北密宗國(香巴拉)月賢國王的祈求,在南印度功德山附近的莊嚴聚米寶塔裏,宣講了佛密續部。佛陀自身化現爲上、中、下叁層壇城,即下面爲《略續》中所講的法界語自在及時輪身、口、意圓滿壇城,布七百二十尊佛;中間爲金剛界壇城;上面爲《時輪根本續》中講的吉祥星宿壇城,布一千六百二十尊佛。
無數佛、菩薩、勇士、空行及天龍、夜叉、部多等聚集于此,月賢國王爲首的香巴拉九十六千萬個城的眷屬也紛紛來到這裏,接受殊勝了義密法。
佛陀爲他們作了時輪金剛灌頂,用贊頌與彙集的方式宣講了《時輪根本續》一萬二千頌,宣講了無始初佛的所有續部,其中有《密集金剛續》二萬五千頌,《幻化網》、《四座金剛》、《佛顱續》、《金剛甘露續》各一萬二千頌,《瑪哈瑪呀》一萬六千頌,《瑜伽明智續》叁萬六千頌,《喜金剛續》一萬六千頌等。
當時所在的人與非人都得到了自己所願望的悉地。
第二節 後來的發展傳播
一.在香巴拉的發展與傳播
月賢國王(法王)把佛陀所講的密乘續部請回香巴拉後,用文字記載下來,並自著了《時輪根本續六萬品釋》。次年,月賢法王在“瑪拉伊”花園中用五彩寶石建造了一座周長爲四百肘的時輪金剛立體壇城,而後,把一切授權給王子,自己融歸法界。
月賢法王之後的傳承依次爲:
地藏王菩薩化身帝釋法王
閻王化身威武法王
除蓋障菩薩化身月靈法王
忿怒霧行王化身大自在法王
不動明王化身雜觀法王
虛空藏菩薩化身自在法王
妙金剛化身妙吉祥法王
當傳至妙金剛化身妙吉祥法王時,這位法王在他任座百年之際,發現香巴拉九十六千萬個城裏的四種五千萬梵種仙人行爲不軌,若不製服,將有後患。他以法力將衆梵仙人在睡眠狀態中集中到“瑪拉伊”花園中,待他們醒來後,在智慧壇城裏爲他們進行了無始初佛灌頂,並把《時輪根本續》中的一千零叁十個頌傳授給了他們。衆梵仙人後來都證悟了無別智慧身,香巴拉的九十六千萬個城從此統一爲一個種族。
妙吉祥法王因著他的這一功績,而被稱爲統一整個香巴拉的具種法胤。
在他之後的第二十五代法胤也稱勇武輪王,任座滿百年時,將用神通顯化無數勇猛善戰的天兵天將,鎮服南瞻部洲等四大部洲八小洲的一切邊陲異教。勇武輪王有兩位王子,長子梵天法胤將統治四大部洲八小洲一千年,次子自在天法胤之子飲光法胤等將統治八百年,在這一千八百年裏,四大部洲八小洲的一切就象現在的人間淨土香巴拉國一樣,人人都能即生成佛。一千八百年後,則進入似現在的大濁世界。
二.複回印度聖地
香巴拉第十一代難勝法胤任座時,印度一位名叫堆夏欽波的瑜伽行者,在定中得到難勝法胤化身的時輪灌頂及生圓次第傳承,苦修六個月後,達到殊勝悉地,以神通直接到達香巴拉國,向難勝法胤求得《時輪根本續》等一切密續的灌頂傳承。
堆夏欽波從香巴拉把密法帶回印度後…
《覺囊教法總義--摘錄(阿旺·雲登桑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