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囊教法总义(摘录)
阿旺·云登桑布 著
(多尔吉手稿)
【说明:《觉囊教法总义》为当代觉囊派的法王阿旺·云登桑布上师受班禅大师委托而写的一部着作,撰于一九八七年冬季,曾摘要刊登在西藏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藏文文选》第十五期上,至今尚无汉译本。阿旺·云登桑布的弟子多尔吉喇嘛在藏哇寺修法之余,断断续续将上师这部着作的主要内容译成了汉语,以下为多尔吉喇嘛所译《觉囊教法总义》的摘录。】
前言
极为细致清净似碧空,
非为假有胜义真实有,
毫无散乱离戏任运者,
非为了相智慧无他法。
不变法界威光如日月,
无边庄严境界时刻耀,
佛与菩萨显现如幻化,
无别景象欢喜不断赐。
在此所要叙述诸内容,
究竟显密二教甚深义,
甚深了义中观他空见,
显密二教传承法渊源。
我们伟大的佛陀释迦牟尼依众生不同根器而宣讲的八万四千法门,归根总结于第三转了义分别*轮,并以诸法究竟光明如来藏对中观学说做了透彻阐述。中观又分为中观自空与中观他空两种。世俗与胜义谛二者诸法自性空者为自空;究竟了义法界本性常恒不变但为他法戏论所空者为他空。
大中观他空见思想,为佛教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在整个藏区,觉囊派得此究竟大法最完整的传承。本书拟从显密两方面来介绍这一传承的体系。
第一章 显教的传承
第一节 佛陀的宣讲
《楞伽经》中讲:
好似患有疾病者,
大夫给他配良药,
如是佛陀予众生,
宣讲诸法唯识生。
《中观宝鬘经》中讲:
好似明师教学徒,
文字结构及语法,
如是佛陀予化机,
宣讲如何修忍辱。
如经中所说,佛陀象高明的医生和教师一样,顺应众生不同的根机,讲述了种种不同的修行方法。
最初,佛陀在波罗奈斯的鹿野苑里,为摄授小乘,宣讲了第一转四圣谛*轮,即《别解脱经》、《四部毗奈耶》、《百业经》、《缘起经》、《*轮经》、《义决定经》等五十余部小乘经典。
其次,佛陀在灵鹫山等地,为摄授中根化机,宣讲了第二转无相*轮,后有《广、中、略般若》等十七部经典。
再后,佛陀在毗萨尔广严城等地,为摄授上根化机,宣讲了第三转了义分别*轮,有了《般若五百颂》、《解深密经》、《楞伽经》、《大乘密严经》、《华严经》、《如来藏经》、《胜鬘狮子吼》、《宝积经》、《金光明经》、《人我量功德与智慧经》、《央掘魔罗经》、《大法鼓经》、《大涅般经》、《大寂静三摩地》等二十一部经典。
《大乘密严经》中讲:
日月属性之珠宝,
原本无垢清净相,
日光月光照射下,
自能放射日月光。
如是一切所依慧,
多陀阿伽陀善佛,
无漏好相原本具,
欲想转换舍离家。
上论具有日月属性的宝石在日月光的照射下会放出光泽之说,是用善巧方法,表达了他空见的思想,这也正是释迦牟尼佛的究竟思想,是至高无上的大法。
第二节 后来的发展
释迦牟尼佛三转*轮后不久,大乘诸经被天、龙等迎请到天界,暂时未驻人间。
佛陀涅般后,出现了无数依止小乘经典而修持“沙门四果”的圣聚寺庙,迦叶阿罗汉(钦光)主持的第一次结集,也认为小乘乃是佛陀所讲的必行之法。此后因佛教内部发生大量争论,乃由舍耶阿罗汉为主的七百名阿罗汉举行了第二次结集。再后因小乘又逐渐分离成四部、十八部,一些阿罗汉和三藏大德遂举行了第三次结集,把小乘十八部修改成清净正教,把以前未立于文字的经藏和论藏用文字给予记载,并作出全面核订。
小乘第三次结集后,由阿毗达伽等五百名大德从天、龙等界请回许多大乘经藏,大量讲传,大乘唯识宗由此开头。续后出现龙树论师之师吉祥萨乐合尊者宏扬大乘中观思想。
《楞伽经》中讲:
南方地名艾瓢处,
出现名带龙字者,
又称具德大比丘,
彻底拆除有与无。
大量宏扬大乘教,
我法复回人世间,
为此证得极喜地,
往生极乐大世界。
《文殊根本续》中讲:
再过四百年以后,
出现名带龙字者,
爱好利益我教法,
证得清净极喜地,
寿命长达六百岁。
这位超众大圣人,
修成孔雀大明咒,
证悟无实有之理,
留存许多教法规。
最后遗弃此躯体,
往生极乐大世界,
圆满续承其法者,
称呼法名为佛护。
果如其言,佛陀涅槃四百年后,出现龙树论师,驻世六百岁,为阐述四圣谛教义而着《根本集论》;为阐述无相法教义而着《中观理集论》;为阐述中观他空见思想而着《赞颂集论》。其弟子有圣天、马鸣、具善、佛护、月称等无数大士,弟子中的寂护、智藏、莲花戒三位各着《中观庄严论》、《中观二谛论》、《显中论》三部论典,被称为自续派东方三师。
随后,出现了证悟大菩萨境界的无着圣者。《文殊根本续》中对无着圣者有如下授记:
名无着大比丘,
精通经论之义,
阐释了义契经,
以及无数经论。
世间无上明师,
一生大着论典,
其修无上精明,
号称婆罗女仆,
诵持此咒功德,
速生无上智慧。
佛法住世宗旨,
总括经藏要义,
寿命百余五十,
其间去至天界,
轮回之中循转,
逐渐生起快乐,
而后成为大士,
最后证悟菩提。
如授记所言,无着圣者的母亲为一婆罗门,父亲为帝王族人,他本人通达大量经藏,曾在鸡足山一个洞穴里闭关苦修十二年,见到了弥勒佛的显身,并随佛到兜率天闻习了一切大乘佛法。着有《阿毗达摩集论》、《自性定量论》、《摄大乘论》、《五部地论》等多部论典。
无着的同母异父弟弟世亲,为宏扬中观他空见为主的大乘教法,也着有《慈氏五论释》、《三摄颂》、《八品论》等许多论典。
第三节 在藏区的发展
悉译师噶哇多吉把从龙树、无着圣者连续相传到萨奢奢那的了义中观思想译成藏文,传授于智美喜饶。其后的传承依次为:
纳堆哇·达玛宗哲
笃巴拈·益西迥尼
嘉敦·绛曲加
宣奴·绛曲
觉敦巴·曼朗楚臣
柔贝拉智·吉敦巴
更钦·笃布巴
第二章 密教的传承
第一节 佛陀的宣讲
《文殊名号赞》中讲:
无始初佛无因缘,
自然所在智慧身,
第一殊胜持三身,
五种佛身之主宰。
《时轮根本续》中讲:
清净无垢殊胜法,
原本解脱如来藏,
普贤如来一切主,
菩提萨垛我成就。
…………
不变大乐大手印,
不变之中诞生身,
敬顶时轮金刚尊,
遍知一切智慧身。
…………
佛于耆奢崛山中,
宣讲般若显经时,
庄严聚米佛塔中,
宣讲了义密乘法。
如是,伟大的人天导师释迦牟尼佛,在证得圆满觉悟的次年三月十五日,在印度灵鹫山宣讲般若显教的同时,应处于悉达河之北密宗国(香巴拉)月贤国王的祈求,在南印度功德山附近的庄严聚米宝塔里,宣讲了佛密续部。佛陀自身化现为上、中、下三层坛城,即下面为《略续》中所讲的法界语自在及时轮身、口、意圆满坛城,布七百二十尊佛;中间为金刚界坛城;上面为《时轮根本续》中讲的吉祥星宿坛城,布一千六百二十尊佛。
无数佛、菩萨、勇士、空行及天龙、夜叉、部多等聚集于此,月贤国王为首的香巴拉九十六千万个城的眷属也纷纷来到这里,接受殊胜了义密法。
佛陀为他们作了时轮金刚灌顶,用赞颂与汇集的方式宣讲了《时轮根本续》一万二千颂,宣讲了无始初佛的所有续部,其中有《密集金刚续》二万五千颂,《幻化网》、《四座金刚》、《佛颅续》、《金刚甘露续》各一万二千颂,《玛哈玛呀》一万六千颂,《瑜伽明智续》三万六千颂,《喜金刚续》一万六千颂等。
当时所在的人与非人都得到了自己所愿望的悉地。
第二节 后来的发展传播
一.在香巴拉的发展与传播
月贤国王(法王)把佛陀所讲的密乘续部请回香巴拉后,用文字记载下来,并自着了《时轮根本续六万品释》。次年,月贤法王在“玛拉伊”花园中用五彩宝石建造了一座周长为四百肘的时轮金刚立体坛城,而后,把一切授权给王子,自己融归法界。
月贤法王之后的传承依次为:
地藏王菩萨化身帝释法王
阎王化身威武法王
除盖障菩萨化身月灵法王
忿怒雾行王化身大自在法王
不动明王化身杂观法王
虚空藏菩萨化身自在法王
妙金刚化身妙吉祥法王
当传至妙金刚化身妙吉祥法王时,这位法王在他任座百年之际,发现香巴拉九十六千万个城里的四种五千万梵种仙人行为不轨,若不制服,将有后患。他以法力将众梵仙人在睡眠状态中集中到“玛拉伊”花园中,待他们醒来后,在智慧坛城里为他们进行了无始初佛灌顶,并把《时轮根本续》中的一千零三十个颂传授给了他们。众梵仙人后来都证悟了无别智慧身,香巴拉的九十六千万个城从此统一为一个种族。
妙吉祥法王因着他的这一功绩,而被称为统一整个香巴拉的具种法胤。
在他之后的第二十五代法胤也称勇武轮王,任座满百年时,将用神通显化无数勇猛善战的天兵天将,镇服南瞻部洲等四大部洲八小洲的一切边陲异教。勇武轮王有两位王子,长子梵天法胤将统治四大部洲八小洲一千年,次子自在天法胤之子饮光法胤等将统治八百年,在这一千八百年里,四大部洲八小洲的一切就象现在的人间净土香巴拉国一样,人人都能即生成佛。一千八百年后,则进入似现在的大浊世界。
二.复回印度圣地
香巴拉第十一代难胜法胤任座时,印度一位名叫堆夏钦波的瑜伽行者,在定中得到难胜法胤化身的时轮灌顶及生圆次第传承,苦修六个月后,达到殊胜悉地,以神通直接到达香巴拉国,向难胜法胤求得《时轮根本续》等一切密续的灌顶传承。
堆夏钦波从香巴拉把密法带回印度后…
《觉囊教法总义--摘录(阿旺·云登桑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