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存心利他的菩提心,這是四加行法的關鍵一法,因爲菩提心是學習一切佛法的根基,根基不固,難以求法。一般修法是,先誦四皈真言叁遍和發菩提心真言叁遍,再結手印觀想空中出現金剛心菩薩端從于蓮座,其心際有百字明咒輪圍繞,放射白光,射入學法者頂門,灌入全身,學者全身隨即現出大光明,將一切惡念、惡業化爲黑氣排出,遍體空明安樂。然後念誦《金剛心百字明咒》二十一遍。念畢,觀想金剛心菩薩化爲一白光明點,進入學者頂竅,入于心際,與學者融合爲一,即學者自身變爲金剛心菩薩。
(叁)修本尊法。
本尊是修學密法者所根本依止的非共同的依怙主尊,指主要崇奉觀想的一位至幾位佛、菩薩或金剛,每一學法弟子雖可修持多法,但一般都選擇一尊比較固定的佛或菩薩作爲本尊。修本尊法就是修該本尊之法,這是修持者初級階段修學的主要同容。本尊分靜、猛兩種形象,是以象征化的方式來表示密宗教理。本尊的選擇完全依修法者的心性和機緣而定,覺囊派僧人的本尊常見的有時輪金剛(或時輪九神)、大威德金剛、大悲觀音、勇猛上師(蓮花生身相之一)、金剛橛、伏魔馬頭明王忿怒十金剛童子、信誓法王、黑色忿怒五天、忿怒金剛力明王、紮宗瑪怙主、靜猛合修明王、白度母、長壽天女、黃白文殊、累痣明王、不動佛、勝樂金剛、帳面護法、六臂怙主等等。修本尊法的核心是把自己觀想成本尊,要求修持者之心化爲蓮花,本尊如拇指大,安住于蓮花座上。繼而本尊逐漸變大,如修持者之體量,刹那間本尊與修持者融合爲一,二者不二不異,即修持者即爲本尊,本尊就是修持者。經過長期觀想,則一閉眼即成本尊之相。這種修法也稱“入我法”,另有“我入法”,是通過觀想將對面虛空的本尊移至自己頭頂,使本尊的中脈和自己的中脈相通。然後觀想自己和本尊之心如蓮花開放,分別有一放射藍光的(hong )字。再將自己心中的(hong)字順中脈上提,進入本尊中脈至心際,與本尊的(hong )字合二爲一,從使修持者與本尊融合爲一,無二無別。
(四)叁密相應
身、口、意“叁密”是密法修煉的主旨和基本要素,一切密法均根據叁密而修,離不開叁密,特別它是瑜伽本尊法修習的宗要。手結密印爲“身密”,口誦真言爲“口密”,心意觀想爲“意密”。修煉時一定要叁密相應,即身與口協,口與意意符,意與身會。
手印,又稱“印契”、“印相”,指用手指和手掌結成種種形狀。各種佛、菩薩、本尊皆有各自的手印,因此手印結法可以說無盡無量。常見的手印結法多達幾千種,均有具體規定,從手型上分主要有陽印、陰印、半陰陽印、陰陽接氣印、金剛掌變印等,從印的類型分主要有加持印、護身印、祈福印、施願印、長壽印、降伏印等。密宗認爲,手印是諸佛、菩薩法德的標志,從小指次第數至姆指,各代表地、水、火、風、空五大,而左手代表“定”,右手代表“慧”,雙手十指外通法界佛性(宇宙本體),內通自身髒六腑,結手印可與法界諸佛、菩薩和身密相應,合爲一體,獲得與諸佛菩薩等同的神通功能。身密除了結手印外,還有身印和氣、脈、明點的修法,身印是要求有一定的入坐姿勢,諸如頭正平、身正直、全身放松、結跏跌坐、大椎與尾椎垂直、口齒微閉、舌抵上腭、雙目垂簾等、氣脈、明點是密宗認爲構成人的身體的主要物質成分,氣是人身中肉眼看不見的一種生命能量,人的生命與氣同時存在,有氣存則活,無氣則死,氣若錯亂阻滯,必生疾病。脈爲氣所循行的通道,無上瑜伽說人身共有七萬二千脈,遍布周身,各有所司,最重要者爲左中右叁脈,尤以中脈爲最,稱之爲“命脈”,以中脈爲中軸,叁脈于頂喉、心、臍、會陰五處纏結有脈結,如車輪,分別輻射出八至六十四支脈,這五輪是煉氣的關鍵部位。明點是人身中生命能量的凝聚點及水液,是生命,精神之精華,亦譯作“真精”、“真水”。明點又分離戲明點、不壞明點、物明點等。離戲明點,是一種不可言說的風心之體,精神精華;不壞明點,是來自父母精血的生命本源,常住中脈,其中來自父精的白菩提心位于頂輪,來自母血的紅菩提心位于心輪;物明點,是指飲食所化水液,淨者爲精血津液,濁者爲汗、涕、小便等。人體是整個空觀宇宙中的一個小宇宙,人體的明點稱內明點,空觀宇宙也有明點存在,稱之爲外明點。修煉到高級階段,讓宇宙“明點”隨意進入自身,或讓自身“明點”進入宇宙,實現內外“明點”相接,使人體與周圍的宇宙彼此相通。修煉者通過氣、脈、明點的修持,聚集修行資糧。
修口密的真言,又譯“咒”、“神咒”、“密咒”、“明咒”、“咒陀羅尼”等。密宗認爲,真言爲佛、菩薩、金剛或諸天在定中所說的密語,總攝佛、菩薩等的功德、誓願及佛法之深奧哲理,故名“總持”。真言是修持者溝通諸佛、菩薩、本尊、諸天的信息碼,虔誠持誦,可喚起佛,菩薩所成就的誓願和功德,加被于修持者,使修持者自身本來具有的自性功德顯現,從而起到息(息災避鍋)、增(增福添壽)、懷(懷柔神天人鬼,增廣事業功績)、誅(伏敵降魔)的作用。真言有長有短,長者數千字,短者僅一字,多爲梵語,內容有對本尊的贊頌、祈禱,佛菩薩的梵語名號,表示本尊的誓願及所成就的功德,或表示佛教的哲理等。對各種真言解釋多不一致,許多無法解釋,修持者並不注重真言本具的含義,至關重要的是對真言的堅信不二和熟練念誦。各種真言成千上萬,無可數計,一般說,每一佛菩薩,乃致每一金剛上師皆有其咒。其中以(嗡)、(阿)、(hong)叁字明爲總持咒,有總概括、總指令、總密碼之意。這叁字代表諸佛的化身、報身和法身,是宇宙最高的信息碼,念誦時通過觀想分別從頂、喉、心輪發出聲音,同時觀想頂輪“嗡”字放射白光,喉輪“阿”字放射紅光,心輪“hong”字放射藍光,並與宇宙元氣共振,使修持者入于定中。
意密的要害是意觀想,這叁密中最主要的一環。因爲身、口、意叁密,都是通過觀想來實現的。觀想的總內容,一般有觀想字、事、法、人四種。因字起觀者,如觀梵、藏文字;因事起觀者,如觀月輪、蓮花等;因法起觀者,如觀慈悲、喜舍、叁千等;因人起觀者,如觀上師和本尊形象等等。觀想的總要求是,首先以念止念,將所有複雜的妄念收攝成一空;其次觀空融合,將自己身心放空,一切皆空,將小我(自己)與大我(宇宙)融合爲一;第叁是叁密清淨。觀想的具體內容;則隨所修法門之不同而異不一而足。從深層次講,意也指本身的“淨菩提心”,本尊及衆生的一切身、口、意活動均從同一個平等真實的“淨菩提心”中流出,意觀本尊亦即觀自己的淨菩提心。如此觀修,自己的身口意叁業(活動)即與本尊的身口意叁密相應,與本尊無別,得到本尊的護念加持,引本尊所修成的功德入于自身中,從而達到“自身成佛”。
(五)生圓次弟。
生圓次第是修無上瑜伽密金剛大法的兩個階段,一是生起次第,一是圓滿次第。生起次第藏語稱“傑仁”,指觀想本尊形象的階段,這一階段是觀想成就的開始,于所修本尊的曼荼羅(壇場)前做生起次第的施食儀軌等後,先觀想本尊的形象,觀想得了了分明,如實現于前,並在脈輪上觀想本尊真言即念誦,再把內外境界攝歸于自心咒輪,咒字漸次收攝而終歸于空,定心于空寂境。通過觀想淨治自身四處之習氣,解脫凡庸見、聞、覺、知之束縛,以現見本尊智慧本性。圓滿次第藏語稱作“佐仁”,是在生起次第基礎上進行的最後、最高的修習次第。通過修風脈、明點,由所謂空、大空、極空、一切空等四寶引出光明,由所謂喜、勝喜、殊喜和俱生喜等四喜引出俱生智,並將觀想到的東西返還于“性空自在”,做到“止觀雙運”,“空有雙融”,證悟“勝義有”和“畢竟空”的真理,從而成爲中道觀的法門。生圓次第一修習要在上師的具體指導下進行,必須次第不亂,循序漸進。
(六)六支加行。
六支加行,亦稱“六支瑜伽”,指修無上瑜伽時輪金剛圓滿次第時,于所緣境上進行的收攝、禅定、運氣、持風、隨念和叁摩地等六種修煉方法,是《時輪根本續》所說的主要密法之一爲覺囊派最有代表性的密法修煉。它一般在金剛上師的指導下在禅院集體修煉,修煉期多爲3年。修習者稱之爲“覺周哇”,覺囊派有所有高僧都經過六支加行的修煉,在他們的傳記中有不少修證的體會。但此法均由金剛上師向弟子面傳心授,心照不宣,故具體修法非親身修煉者不能領悟。修煉者在修前必受時輪灌頂,于每日淩晨、上午、下午、黃昏四法座修持。修煉時不許外人窺視,修行者一律不准外出,飲食一般自備糌粑、酥油,由寺院供給茶水,3年內不剃發、不更換衣服,恪守密教戒規。若3年時間修不成,可增加時間。有關高僧傳記介紹修六支加行的修煉方法時說,修六支加行奧道,首先身遠離繁雜,心遠離邪惡妄想,意遠離凡庸執著,做到“叁寂”。(編者:覺囊派稱爲“穩乘”與他派叁遠離不同)正式修煉時先以收攝法現起空色,空色生起無量門,以光明神通察知許多隱秘之義,遍生從未有過的八種現象;再以禅定法顯見自心法性,空色與心性變得寥無分別;繼以運氣法運起風之精氣,束風于中脈,風與空色融爲一體,滌淨色身,本尊則自天而降;複以持風法決斷明點光明,空色變爲大樂,一心專注于人法無我空性,自身無所觸及,無礙顫動;後在隨念法使自身變爲清淨光明,空色變爲色身,明點成爲幻輪,于根本上師之脈道或頭頂出現印度大成就者或香拔拉國法王之身形,爲弟子教授一切幻輪手印,糾正手印及修行謬誤,並解釋關輩幻輪修法導引文之句義;最後叁摩地法任意現證不變大樂,不變大樂覺受更爲明顯,進一步如前輩大德一樣修持六支辦行法,通過六支加行修煉,更生殊勝覺受,獲得風心自在、神通等無漏功德和法界勝樂大輪進入修煉者之身,成爲清淨莊嚴的無邊大輪,最終達到現證生圓二第道的最高境界。
修煉六支加行法,必須有上師指導。先由上師灌頂加持,講授修煉法要,然後方可實際修持。修煉上師隨時指導,糾正失誤以防出偏,直至最後圓滿結束。修煉過程中修持者因根器、基礎、用功程度等之不同,個人的覺證感受亦不相同。壤塘藏哇寺第四任金剛上師阿旺群覺嘉措(1846-1910)早年依止藏哇比丘阿旺群佩(1788-1865)修煉六支加行法的情況比較典型,茲按其傳記擇譯如下:
阿旺群覺嘉措聽完叁遠離教授後修持時,十種征相光明圓滿,出現青黃二明,當上師加持時,原先之十種征相更加明顯,依次曆曆升起,最後從微小明點現見叁有色形,禅定時升起無量空色,其內諸天充滿,作交合狀,如此延續了18年晝夜。運氣時,全身顫動,真氣進入中脈,身體下部白光明亮上達喉部,體內中脈等脈道有紅白明點運行,覺受光明。持風時,經常出現續部無量具足主便智慧的白黃紅黑諸天。隨念時,看見許多方便智慧天神,體態安適,使明點升降移動。叁摩地時,原先之覺受更爲明顯,繼爾適識往赴上師身邊,一晝夜之內,身本如同僵死未得上師教敕不能蘇醒。如此修持六支加行法4年。
一般來說,六支加行是覺囊派僧人修煉的高層次密法,整個修煉過程是對修者意志的磨煉和考驗,如甘德縣隆什加等寺院的帳房僧于寒冬3個月內,每晚靜坐從1至2個小時,修者脫光衣服,將所穿皮襖疊成方塊,墊于座下,作爲“蒲團”,用叁方白布蘸水圍裹在自己身上,直待白布水幹時起座。因此,若無虔誠信仰和堅強毅力,則不能完成修煉,故達到這一級修煉的禅僧只占寺僧的極小數。據《覺囊教法史補遺》載,本世紀50年代壤塘藏哇寺全寺僧人多達千人,而正規的“覺周哇”1950年只有年尼活佛等15人,1951年有上師紮巴和衮噶俄賽等19人,1952年有克旺囊等14人,1953年有藏哇活佛晉美多傑、上師柔卓等20人,1954年有丹巴達吉、桑傑仁欽等22人,1955年有夏朱曲仁等20人,1956年有藏哇活佛索南巴丹·喬列南傑、晉美鄂色等20人,1957年有上師根丹、索南堅贊等28人,1958年僅有華桑、丹增紮巴等6人。但從許多覺囊派僧人的學法生涯看初出家的僧人,首先要坐經3年,主要學習時輪金剛六支加行法,亦稱之爲“覺周哇”。當經師講經時集中聽講念經,平時則分別在自己的僧舍或禅院坐經。3年結束後,具有了初步的六支加行知識和修持體受,方能成爲正式僧人。然後參師求學各種經典和密法,不少僧人往往學無定址,常遊學于各寺,廣參名師,或擇地靜修。待到一定時候,再次進行六支加行修煉。因此,僧人一生中多次修持六支加行,以求達到最高境界。六支加行的修期各地不盡相同,如甘德縣隆什加寺的初修期限爲3個月,修禅在帳房內進行,嚴禁其他人進入帳房。坐經3年後,告假3月,可以回家或從事其它活動。假滿後返寺,規定一年之內不得離開寺院。修煉的具體方法和內容各寺也不盡相同,隆什加寺原來分整個修煉過程爲五個層閃:第一是“門康”,只限于地位較高的活佛,修期88天,在修期間,禁止與家人和其他僧人接觸;第二是“沖科”,意爲幻輪修法,共修3年半;第叁是“恩卓”,意爲先行修法,以頭上能插入吉祥草爲期,一般3至4周;第四是“雜龍”,意爲風脈修法,最爲艱苦,即使冬日,亦赤身用布蘸水圍身;第五是“佐欽”,即大圓滿修法。
《覺囊派寺廟組織及修學製度》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