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觉囊派寺庙组织及修学制度▪P4

  ..续本文上一页律学主要以大译师达玛师利的释本为基本教材,兼学本寺有关教规,如不准伤生、斗殴、赌博、奸淫、偷盗、抢动、吸烟、饮酒、妄语、敛财,不许忤师、迟到早退、偷懒、渎神等等。

  壤塘藏哇寺僧人除在本经院学习外,还一般去德格的八蚌寺和竹钦寺、拉萨的甘丹寺、后藏的达丹彭措林寺、甘南的拉卜楞寺学经。但返回本寺讲经,主要讲授德格八蚌寺和佐钦寺的教程,其它寺院的教程则一般禁止讲授。阿坝赛贡巴寺经院亦设6个班级,但无时轮班级,6个班级分别是:①因明初级“卡多”班,主要内容是辨红白颜色等,仅学习1至2个月;②堆扎班,系统学习因明,学3年;③般若班,原学4年,现学1年;④中观班,学期2年;⑤俱舍班,学期3年;⑥戒律班,学期1年。学完全部课程,成绩优秀者授予“格西学位。经院的僧人,每日一般凌晨4时即起床,集体上殿,东西相对而坐诵经。饮食以糌粑、茶水为主,生活极为清苦。一些小寺院,并无正规的讲听学经制度,除专修六支加行的“觉周哇”住寺修持外,其他一般僧人则平时多居家自修经文,只是在举行集体的法事活动时才到寺院集中,或冬季农闲时去寺院念经。在家期间,和家庭的成员一样,也从事放牧和耕作等生产劳动,与俗家关系极为密切。这种出家不离家的特点,有效地缓和了宗教与生产的矛盾,但使寺院本身在组织上日趋松散和淡化。

  三、密法修炼

  密法修炼是藏传教的重要内容。密宗称为“金刚乘”,意为依于方便智慧无二分别之金刚道而现证三门金刚(佛的化身),觉悟成佛。因修习密宗多依止秘密真言,故藏语一般称之为“桑俄”。公元6-7世纪,印度佛教吸收印度教和民间信仰,结合佛教的教义和理论,逐渐形成密宗。公元8世纪,传入我国藏区,以后为藏传教各派所接受。各派在吸收印度密宗的过程逐渐形了自派具有代表性的最高大法,如宁玛派的“大圆满法”、噶举派的“大手印法”、萨迦派的“大圆胜慧法”、格鲁派的“大威德金刚法”和“时轮金刚法”等。觉派尤其重视密法修炼,具有浓厚的神秘信仰。该派以修无上瑜伽续的“时轮金刚法”为主要特征,修持者通过禅定思维达到与佛陀完全无二的境界。另有多种密修法门,所涉及到的秘密真言、灌顶、坛场、仪轨和各种神格信仰名类繁多,在设坛、供养、诵咒、灌顶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但因修学原则是无师不修、秘不外传,故具体内容神秘莫测。密宗认为地、水、火、风、空、识形成情器世间,这种“六大”为宇宙万有,是大日如来的法身。从体性上说,佛与众生相同,凡有生命的一切均具圆满平等的妙智实相境,只因无明障蔽,不能了知本来面目和实相之境,只有能过经典的学习和修炼的功夫,二者结合除去无明,使本身原具有的光明自现。因此,“非有般若之功,证得空性,不易深明秘密之理”,故真正的密宗是建立在显宗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实践。僧人修密前须对显宗因明、中观、俱舍、般若、戒律等五部大论熟读于心,并通过集场辩论,通达无碍后方可学密,这样才不是“漏器”,也才能真正领悟密法要旨,取得修行成就。特别是传授密法的金刚上师,必须妙谙五明,显密俱通。学僧在具有扎实的显宗学习的基础上,选择自己的金刚上师,由上师作入密门灌顶仪式,然后在金刚上师指导下,择地于密室修炼或入禅院集体密修。具体有以下一些程序和方法:

  (一)灌顶为驱散、注入之意,谓驱散烦恼、所知二障,洗净身心,于净器中注入智力。它是修学密法不可少的一种必先进行的仪式。不经入坛灌顶不得听闻受学密法,更不可自己去翻阅密宗经典,否则有“盗法”之罪,即使依法修习也不可能成就。弟子修学某一法门,必须由金刚上师传授修习方法,于密乘坛中作入密灌顶。经过灌顶,弟子才有权听闻、讲说和修习密法,除非其法不需灌顶。觉囊派重密法传承,严格遵守密无师承不可滥学的原则,作为主持灌顶仪式的金刚上师,必须受某种法门的传承,并且自身修炼有成就。灌顶如同打开弟子学法的开关电钮,由上师灌入灵力和法流,有助于修炼。灌顶类型主要有结缘灌顶和传法灌顶,结缘灌顶是对一般初学密法入密门者所授,仪式简单,至多传一咒一印,受此灌顶后,即可学修密法;传法灌顶又称“金刚阿奢梨灌顶”,为学修密法有相当基础者所授,仪式较为复杂,一般传以某种法门的修持方法。弟子只有受此灌顶,经上师允许,方可为他人灌、传法。传法灌中的法门又极为繁多,具体方法有摩顶灌顶、放光灌顶、甘露灌顶、智印灌顶、法器灌顶、种子灌顶等等。最普通的灌顶法是金刚上师持灌顶宝瓶,观想虚空中飞来四龙,吐水入瓶,象征四大海的水。然后上师将此水倒灌弟子之顶,使弟子身心清净无垢,与佛相互感应,合为一体。无上瑜伽续的灌顶分四级:1、宝瓶灌顶,简称“瓶灌”包括水、冠、杵、铃灌顶及金刚阿奢梨灌顶等内容,受此灌顶可修“生起次第”;2、秘密灌顶,简称“密灌”,传授修气、脉、明点的方法及“乐空双运”的修法,受此灌顶可修“圆满次第”;3、智慧灌顶,简称“智灌”,教授指示依止“双运道”,认识“俱生智”;4、名词灌顶,简称“词灌”,向修“圆满次第”达到一定阶段者指示“光明”(心性)。灌顶过程中,上师先要自观成本尊,观想五方佛(大日、阿?佛、宝生、弥陀、不空)与本宗历代祖师以五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加持受灌者。通过灌顶加持,弟子修习密法时,方能与本尊及本派历代祖师接通所谓的血缘关系,获得加持。觉囊派传法灌法门多达数百种,常见的有时轮金刚灌顶、时轮九神灌顶、金刚曼四十八坛灌顶、大圆加行灌顶、象鼻天毗那夜迦灌顶、忿怒五天灌顶、无量胜乐灌顶、马头明王灌顶、扎宗玛怙主灌顶、不动明王灌顶、嘿噜迦百字明灌顶、阎摩敌灌顶、牟扎百法灌顶、自落三法灌顶、大威德起尸八法灌顶、胜乐五神普明灌顶、瑜伽母灌顶、珠嘉学派长寿灌顶、萨迦派普明灌顶、勇猛上师(莲花生)燃智灌顶、然达所说金刚橛灌顶、大智灌顶、三身仪轨灌顶、七金刚橛摧破上下二业灌顶、静猛灌顶、大悲观音莲曼灌顶、能断法启开天门灌、热派起尸八法灌顶、大时轮主金刚上师灌顶,宝生修行法灌顶、金刚持灌顶、金刚橛金刚曼灌顶、十忿怒怙主随许灌顶、尼古六法灌顶、无量续部灌顶等等。以上灌顶法门中,有些又分若干具体灌顶,如无量续部灌顶内又有阎摩敌、十三红阎罗、十三黑阎罗、大威德十三尊、十九支金刚心、卢支那三派胜乐、空行海、密集金刚、护乐佛、和合佛、四金刚座、五真实,欢喜金刚、摩诃摩衍、金刚童子、金刚心、时轮俱生、忿怒金刚橛、净续十二法、阎罗七坛、八十成就者等灌顶法。上师为弟子每传授一法,须作相应灌顶因此不少人一生接受灌顶多达数十次,至于受何种灌顶,则视机缘、一般由上师按弟子根器而定。

  (二)四加行法。

  加行,也作“先行”、“前行”,是修法的预备工作。四加行法是修一切密法的必修先行法、准备法,是学密的基础,按密宗规定,弟子修满四加行法各十万遍后,才有资格进修本尊法。四加行法包括四皈依法、供养法、礼拜法、金刚心法。

  四皈依,即“皈依金刚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目的在于进一步坚定对金刚上师和三宝敬信,其中对皈依金刚上师尤为强调,修法者须以所谓“九种心”恭敬依止上师,“视师如佛”。修四皈依法时,合掌用梵语念诵四皈依真言,观想上师容貌,上师两眉间(顶轮)之(翁)字、喉际(喉轮)(阿)字、心际(hong )字分别迸现白、红、蓝光,并分别射入学者两眉间、喉际和心际。观想空中出现上师及三宝诸尊,融为五色光明灌入学法者顶窍,注满全身,自觉自身不净恶障顺各毛孔排除,身心轻安。

  供养法,是通过弟子对上师和三宝的供养,增强敬信,获得上师和三宝的加持法力,从而与师相应,取得好的修炼效果。供养的方法很多,有:①财物供养法,以香花、净水、熏香、香灯、食物等供养上师、三宝,各一份者为“五供”各百份者为“百供”,各千份者为“千供”,供养之物还有八种、十种之说。②曼荼罗藏语称作“金科尔”,意为“坛场”,实际是诸佛菩萨的图像和附于图像上的咒语。密宗认为,曼荼罗是大日如来加持三昧(即教化众生之意)之相,修法者礼曼荼罗,即可接受如来“神力加持”,“拂去烦恼罪障之支翳”。曼荼罗有内、外、秘、真如四种曼荼罗,有字、事、法、人四种曼荼罗,有大、三昧、种子、羯磨四种曼荼罗等多种分法。各种曼荼罗均有固定色彩、格式和尺寸,以描绘出佛、菩萨形象。用青、黄、赤、白、黑五色表示“五大”,描绘宝珠、刀剑、*轮、手式等,象征佛、菩佛的“器杖”,和“印契”,以本尊名号之梵文首字代表本尊。曼荼罗除绘画在布面上外,还用雕、塑、铸等办法制成立体坛城,表示诸尊集会,形象更加具体、直观。③修行供养,通过结手印、念真言、观想等修行方式来行供养,供养手印和真言有具体规定,结印后念诵供养咒语,观想自己手中有七珍八宝,充满须弥山及东南西北四天,再观想将这一切珍宝全部奉献给了诸佛菩萨。同时观想所献之物一一化现,由一变多,重复无尽,结束时手触两眉中间散印。

  礼拜法,即五体投地磕长头。行礼时,先观想上师诸佛显于前,自己双手合十依次置顶际、喉际、心际三顿,同时分别观想上师诸佛两眉间、喉际、心际分别迸现白、红、蓝三色,分别射入自己额际、喉和心际。然后手印回顶上一触散印,身体下弯,双手平伸,向前一推,全身俯于地上,随即起身。这种礼拜法也可没有动作,完全用观想完成。其目的表示学法虔诚,防止我慢。它也是一种健身运动。

  金刚心法,也称“金刚菩萨法”,通过诵咒、结印、观想,巩固自己发心学法、…

《觉囊派寺庙组织及修学制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