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藏佛教格魯派傳承簡介——兼釋部分對格魯派的誤解

  西藏佛教格魯派傳承簡介——兼釋部分對格魯派的誤解

  慈祥 編寫

  格魯派是西藏佛教四大教派之一,“格魯”的意思是“善規”。格魯派傳承的教法以印度大德阿底峽尊者及其弟子所傳承的迦當派教授爲基本骨架,深受迦當派清淨學風影響,故常被稱作“新迦當派”。在金剛乘方面,格魯派依循西藏佛教後弘時期翻譯的“新譯密續”(佛所傳授的金剛乘經典稱作“續”Tantra)。格魯派傳承是由西藏曆史上最傑出的一位大聖哲“法王宗喀巴”開創的。

  一 宗喀巴大師的生平及其廣大事業

  宗喀巴羅桑紮巴(善慧稱)即名聞遐迩的傑仁波且(至尊師寶)。宗喀巴大師,公元1357年誕生于藏東安多的宗喀地區(今青海湟中縣)。過去生中,他曾是釋迦牟尼佛住世時向佛陀供養一串水晶珠鬉的男孩,佛陀授記這名男孩將來會成爲佛法純淨見修的法主一一瑟茑羅桑紮巴,並對正法的宏揚做出極爲卓越的貢獻。有關他的種種授記可在佛陀和蓮華生大師等曆代大師的經教中得見。宗喀巴大師雖然宿根深厚,但幼年時代並未受到象對待佛陀一般的特殊禮遇。他童真出家,弱冠即受教于夏瓊寺一位修持獲得成就的高僧一一頓珠仁欽(義成寶)門下,爲日後的修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年屆十六,大師遊學衛藏,遍參各派傳承的名師,完整學習顯密教法。在他所親近的衆多上師中,包括對他影響極大的薩迦派大德的仁達哇.宣努羅追(童慧)等法門龍象。大師以無與倫比的睿智和勤奮很快即于所學通達善巧,並從叁十六歲起,舍事專修四年,通達了一切經論皆是教授,從此成爲兼具大學者和大瑜伽行者于一身的一代宗師。

  宗喀巴大師將其畢生奉獻給了住持和宏揚佛法的事業,但是他所強調的始終是學習和實踐佛法的重要,而無心于炫耀神通和奇迹。宗喀巴大師以前的西藏大德鑒于衆生善根淳厚,往往通過示現神通來顯示自身修行的成就,從而教化有緣弟子。但宗喀巴大師深知神通對于祛除衆生痛苦的根源一一無明並無大益。鳥類能翺翔于湛藍的天空,鼠類能暢行于陰暗的地下,然而它們依然愚癡如故,終不能更近解脫半步。在無窮盡的前世中,每個人都曾多次擁有神通,然而無數曾經擁有神通卻深陷無明難于自拔的人們,至今仍無法擺脫輪回之苦。在善根日益澆薄的末法時代,當上師向弟子示現他心通、騰空一類神通時,往往不僅不會引發弟子的信心,反而會引起他們內心的猜忌和不安。一旦弟子感到善能察知他人心意的上師也將會洞悉自己深藏內心的隱秘時,他們大多會惶恐不已,而此類惶恐猜疑勢必會給師徒雙方招至障難。往昔一些示現神通的修行者就曾被認爲是播弄巫術而橫遭指責,甚至性命難保。

  再者示現神通給上師帶來的弟子往往是那些僅對神通有興趣的人。凡此種種導致宗喀巴大師選擇了與以前大多數西藏大德強調獲得和示現神通相反的噶當派格西們的作法,一反將神通作爲大成就者標志的風氣,不僅自己不隨意示現神通,也鼓勵弟子追隨自己的榜樣,不隨意公開示現神通,更不以神通爲修持所追求的目標。大師所開創的格魯派始終保持這一宗風,在格魯派寺院中,直至今日任何出家人公開示現神通,都將被要求離寺。

  然而大師並非象某些人誤認的那樣,不具備殊勝的實修成就和種種不可思議的神通,僅是位學識淵博的大學者,其實他是位內證功德甚深稀有的大成就者,但他只示現給少數具信弟子,絕不四處宣揚自己是位大成就者。大師通過如法修持,親見曼殊室利(Maniushri妙吉祥,也譯作“文殊師利”)菩薩,並從之聽聞了許多殊勝教法,如格魯派不共的“大手印”教授等。大師能無余證得中觀正見,也是與曼殊室利菩薩解釋疑難分不開的。但大師並未炫耀這一稀有的證德。在修持金剛乘教法方面,大師生前已證得“集密五次第”的“語遠離”究竟證德和“意遠離”部分證德。如果大師當時依止事業手印,便能即身成佛。但大師沒有這樣做,而是選擇了中有成佛。這完全是爲了教導後世學人珍重聖教根本一一別解脫戒,防止未來不具備證德的行者妄加仿效,敗壞佛法,根本不是象有些人毀謗的那樣,是由于大師修證水平有限,只獲得了中等成就,或是由于格魯派沒有即身成佛的教授。後世格魯派絕少出現借口修習“即身成佛”的密法而肆意妄爲的現象,始終維護了顯密全部佛法的純潔和聖僧伽的清淨,充分證明了宗喀巴大師高瞻遠矚的正確。大師的抉擇也表明大師的一切修持時刻是由使衆生獲得真實安樂和使衆生利樂根本一一佛法長久住世這一大願所攝持的。

  大師是一位真正將聞思佛法、修持佛法與弘揚佛法融爲一體的大瑜伽行者。他完全不象某些所謂專務實修者每每借口爲迅速成佛要專事修持,就將聞思佛法視爲浪費時間,更拒絕爲佛法的弘揚盡纖毫之力,在修行中又以同樣借口自私地逃避一切責任,隨心所欲,不計後果,結果所做的一切只是對佛法的敗壞。

  宗喀巴大師不公開示現神通,而傾其一生所致力的主要工作是:通過聞思學習佛法、身體力行實踐佛法以成爲衆生楷模並向衆生傳播深廣明晰的教法一一如何建立菩提道的基礎,如何依止上師學習全部顯密教法,如何將所學全部用于實修以及如何圓滿菩提道。大師清楚地意識到智慧的增廣是引導衆生從痛苦中解脫的唯一適宜途徑。因爲衆生智慧越強,無明就越弱,痛苦就越少。因而大師深知唯有建立純正、圓滿的佛法才是幫助衆生獲得智慧、祛除無明的良方。如果大師不是給予這些清晰而深廣的教授並做出一個良好的榜樣,相反僅是示現神通來展現自己的證德,那麼我們將得到極爲有限的利益。因爲我們所需要的是一個清晰、可資仿效的榜樣使我們步人無誤之道,圓滿安穩地實踐她,最終成功地走完她。而在這一無誤之道上,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智慧。在解決我們日常生活中面臨的種種問題方面,獲得智慧、對治煩惱是遠較神通更爲直接、現實的方法。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大師無盡的大悲和深廣、獨到的智慧。

  大師的一生學修可以用他自己的一個頌子來概括:“最初多求廣大聞,中現經教皆教授,後盡日夜遍薰修,爲弘正法皆回向”。應當說大師的一生就是他畢生所倡導的學修並重的菩提道次第教授最好的注釋和範例。大師在聞思佛法時,不盲從前人,唯依據正理,認真分析抉擇,務求找出清淨的經論依據,從而糾正了許多長期存在的謬見。在前面提到的那次四年閉關中,大師異常精進地完成了大禮拜、供曼紮等忏罪積福的修法,用親身實踐說明了基礎加行修持的重要。在宗喀巴大師的教法中,強調清淨戒律是修行基礎堪稱一大特色。在大師以前存在許多對金剛乘的邪見和有誤的修持,致使有人認爲密法的修持與守護清淨的別解脫戒如水火般相互矛盾。大師破斥了此類邪見。

  不僅自己嚴持戒律,還對戒律做出了非常清晰和詳盡的闡釋,並爲表明對根本戒律一一別解脫戒的尊重,特別選戴黃帽,因爲黃色象征著戒律與增長。因此格魯派也被稱爲“黃帽派”

  或“黃教”。而格魯派的興盛又用事實說明了只有嚴格遵守佛陀親製的戒律才能帶來佛法真正的興盛。至尊宗喀巴強調修行應結合顯密諸道,特別是要將無上瑜伽部密法的修持同修習出離心、菩提心、清淨見相結合。 “外持聲聞律,內懷菩提心,密修二次第”,宗大師正是如此以自身的修持示現必須大小乘、顯密教合修。從而爲信衆樹立了一個注重實踐的風儀典範,也說明了佛陀全部顯密教法之間並沒有矛盾,是一個相互增長、有序的整體。佛陀曾在《曼殊室利根本續》中授記大師爲十方諸佛智慧合一的曼殊室利菩薩的化身。對此我們既可以理解爲大師從誕生之日起就是聖者的化身,也可以視大師在出生時是和我們一樣的凡夫,但以後由于他勵力如法精進修持,最終成爲與曼殊室利菩薩無二無別的聖者。大師用自身的實踐驗證了佛經中關于他是曼殊室利菩薩化身的授記,也說明了任何人只要如法修持,都可以知前所未知,證前所未證。

  應當說大師降生人間的最重要意義就是住持和弘揚佛法,其功在千秋毋庸置疑,但某些現代學者贊譽宗喀巴大師爲“東方的馬丁.路德”確屬牽強。因爲宗喀巴大師從未改革過如來聖教,一切智一一佛陀開啓的傳承本身是最究竟圓滿的,沒有必要改革,也不可能被改革得更圓滿殊勝了。其實大師從事的事業並非宗教改革,而是一項返本還原的工作,即將佛法從由于遭到破壞和摻雜呈現的支離破碎、不純淨狀態通過如法整合、剔除不淨重新恢複回釋迦牟尼佛直至印藏諸清淨大德所傳承的圓滿、純正的本來面目。如同慈母訓育獨子,大師細致人微地教導衆生修行的每一方面,清晰而全面地闡明了修行次第一一循序漸進地從最初步人佛法大門直至最終圓滿佛果。例如在《菩提道次第論》中,大師將佛陀的一切經教根據阿底峽尊者的教授並參考多種經論融彙成一嚴密而系統的聞、思、修階梯,圓滿無誤地闡釋了一切衆生的成佛之道,這不啻是一把開啓佛法寶庫的鑰匙。菩提道次第的教授雖來自佛陀。

  但直接閱讀佛經,由于佛經內容的廣大甚深,人們往往難于領悟佛陀本懷。而阿底峽尊者爲開示菩提道次第所作的《菩提道燈論》僅有不多的幾頁,成佛之道的種種甚深意趣及全部修行次第被高度濃縮在極其洗煉的語言中,一般衆生很難依之修證。正是由于宗大師的慈悲開示,後世衆生才得以學習並修證殊勝的菩提道次第教授。此外,宗大師的智慧絕不僅限于學修方面,非凡的組織才能使他在恢複和開創道場、造就僧才、推動佛事活動等利生事業方面的功業同樣不可思議。大師于公元1409年在拉薩發起了新年傳召祈願大法會,恢複了久已廢馳的善規。同年他創建了格魯派的根本道場一一甘丹寺。他的追隨者們也因該寺的寺名而最初被稱爲甘丹派,以後才被稱作格魯派。雖然宗喀巴大師象普通僧人一樣謙遜,過著少欲知足的簡樸生活,但其作爲佛教導師…

《西藏佛教格魯派傳承簡介——兼釋部分對格魯派的誤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