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佛教格鲁派传承简介——兼释部分对格鲁派的误解
慈祥 编写
格鲁派是西藏佛教四大教派之一,“格鲁”的意思是“善规”。格鲁派传承的教法以印度大德阿底峡尊者及其弟子所传承的迦当派教授为基本骨架,深受迦当派清净学风影响,故常被称作“新迦当派”。在金刚乘方面,格鲁派依循西藏佛教后弘时期翻译的“新译密续”(佛所传授的金刚乘经典称作“续”Tantra)。格鲁派传承是由西藏历史上最杰出的一位大圣哲“法王宗喀巴”开创的。
一 宗喀巴大师的生平及其广大事业
宗喀巴罗桑扎巴(善慧称)即名闻遐迩的杰仁波且(至尊师宝)。宗喀巴大师,公元1357年诞生于藏东安多的宗喀地区(今青海湟中县)。过去生中,他曾是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向佛陀供养一串水晶珠鬉的男孩,佛陀授记这名男孩将来会成为佛法纯净见修的法主一一瑟茑罗桑扎巴,并对正法的宏扬做出极为卓越的贡献。有关他的种种授记可在佛陀和莲华生大师等历代大师的经教中得见。宗喀巴大师虽然宿根深厚,但幼年时代并未受到象对待佛陀一般的特殊礼遇。他童真出家,弱冠即受教于夏琼寺一位修持获得成就的高僧一一顿珠仁钦(义成宝)门下,为日后的修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年届十六,大师游学卫藏,遍参各派传承的名师,完整学习显密教法。在他所亲近的众多上师中,包括对他影响极大的萨迦派大德的仁达哇.宣努罗追(童慧)等法门龙象。大师以无与伦比的睿智和勤奋很快即于所学通达善巧,并从三十六岁起,舍事专修四年,通达了一切经论皆是教授,从此成为兼具大学者和大瑜伽行者于一身的一代宗师。
宗喀巴大师将其毕生奉献给了住持和宏扬佛法的事业,但是他所强调的始终是学习和实践佛法的重要,而无心于炫耀神通和奇迹。宗喀巴大师以前的西藏大德鉴于众生善根淳厚,往往通过示现神通来显示自身修行的成就,从而教化有缘弟子。但宗喀巴大师深知神通对于祛除众生痛苦的根源一一无明并无大益。鸟类能翱翔于湛蓝的天空,鼠类能畅行于阴暗的地下,然而它们依然愚痴如故,终不能更近解脱半步。在无穷尽的前世中,每个人都曾多次拥有神通,然而无数曾经拥有神通却深陷无明难于自拔的人们,至今仍无法摆脱轮回之苦。在善根日益浇薄的末法时代,当上师向弟子示现他心通、腾空一类神通时,往往不仅不会引发弟子的信心,反而会引起他们内心的猜忌和不安。一旦弟子感到善能察知他人心意的上师也将会洞悉自己深藏内心的隐秘时,他们大多会惶恐不已,而此类惶恐猜疑势必会给师徒双方招至障难。往昔一些示现神通的修行者就曾被认为是播弄巫术而横遭指责,甚至性命难保。
再者示现神通给上师带来的弟子往往是那些仅对神通有兴趣的人。凡此种种导致宗喀巴大师选择了与以前大多数西藏大德强调获得和示现神通相反的噶当派格西们的作法,一反将神通作为大成就者标志的风气,不仅自己不随意示现神通,也鼓励弟子追随自己的榜样,不随意公开示现神通,更不以神通为修持所追求的目标。大师所开创的格鲁派始终保持这一宗风,在格鲁派寺院中,直至今日任何出家人公开示现神通,都将被要求离寺。
然而大师并非象某些人误认的那样,不具备殊胜的实修成就和种种不可思议的神通,仅是位学识渊博的大学者,其实他是位内证功德甚深稀有的大成就者,但他只示现给少数具信弟子,绝不四处宣扬自己是位大成就者。大师通过如法修持,亲见曼殊室利(Maniushri妙吉祥,也译作“文殊师利”)菩萨,并从之听闻了许多殊胜教法,如格鲁派不共的“大手印”教授等。大师能无余证得中观正见,也是与曼殊室利菩萨解释疑难分不开的。但大师并未炫耀这一稀有的证德。在修持金刚乘教法方面,大师生前已证得“集密五次第”的“语远离”究竟证德和“意远离”部分证德。如果大师当时依止事业手印,便能即身成佛。但大师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中有成佛。这完全是为了教导后世学人珍重圣教根本一一别解脱戒,防止未来不具备证德的行者妄加仿效,败坏佛法,根本不是象有些人毁谤的那样,是由于大师修证水平有限,只获得了中等成就,或是由于格鲁派没有即身成佛的教授。后世格鲁派绝少出现借口修习“即身成佛”的密法而肆意妄为的现象,始终维护了显密全部佛法的纯洁和圣僧伽的清净,充分证明了宗喀巴大师高瞻远瞩的正确。大师的抉择也表明大师的一切修持时刻是由使众生获得真实安乐和使众生利乐根本一一佛法长久住世这一大愿所摄持的。
大师是一位真正将闻思佛法、修持佛法与弘扬佛法融为一体的大瑜伽行者。他完全不象某些所谓专务实修者每每借口为迅速成佛要专事修持,就将闻思佛法视为浪费时间,更拒绝为佛法的弘扬尽纤毫之力,在修行中又以同样借口自私地逃避一切责任,随心所欲,不计后果,结果所做的一切只是对佛法的败坏。
宗喀巴大师不公开示现神通,而倾其一生所致力的主要工作是:通过闻思学习佛法、身体力行实践佛法以成为众生楷模并向众生传播深广明晰的教法一一如何建立菩提道的基础,如何依止上师学习全部显密教法,如何将所学全部用于实修以及如何圆满菩提道。大师清楚地意识到智慧的增广是引导众生从痛苦中解脱的唯一适宜途径。因为众生智慧越强,无明就越弱,痛苦就越少。因而大师深知唯有建立纯正、圆满的佛法才是帮助众生获得智慧、祛除无明的良方。如果大师不是给予这些清晰而深广的教授并做出一个良好的榜样,相反仅是示现神通来展现自己的证德,那么我们将得到极为有限的利益。因为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清晰、可资仿效的榜样使我们步人无误之道,圆满安稳地实践她,最终成功地走完她。而在这一无误之道上,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在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面临的种种问题方面,获得智慧、对治烦恼是远较神通更为直接、现实的方法。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大师无尽的大悲和深广、独到的智慧。
大师的一生学修可以用他自己的一个颂子来概括:“最初多求广大闻,中现经教皆教授,后尽日夜遍薰修,为弘正法皆回向”。应当说大师的一生就是他毕生所倡导的学修并重的菩提道次第教授最好的注释和范例。大师在闻思佛法时,不盲从前人,唯依据正理,认真分析抉择,务求找出清净的经论依据,从而纠正了许多长期存在的谬见。在前面提到的那次四年闭关中,大师异常精进地完成了大礼拜、供曼扎等忏罪积福的修法,用亲身实践说明了基础加行修持的重要。在宗喀巴大师的教法中,强调清净戒律是修行基础堪称一大特色。在大师以前存在许多对金刚乘的邪见和有误的修持,致使有人认为密法的修持与守护清净的别解脱戒如水火般相互矛盾。大师破斥了此类邪见。
不仅自己严持戒律,还对戒律做出了非常清晰和详尽的阐释,并为表明对根本戒律一一别解脱戒的尊重,特别选戴黄帽,因为黄色象征着戒律与增长。因此格鲁派也被称为“黄帽派”
或“黄教”。而格鲁派的兴盛又用事实说明了只有严格遵守佛陀亲制的戒律才能带来佛法真正的兴盛。至尊宗喀巴强调修行应结合显密诸道,特别是要将无上瑜伽部密法的修持同修习出离心、菩提心、清净见相结合。 “外持声闻律,内怀菩提心,密修二次第”,宗大师正是如此以自身的修持示现必须大小乘、显密教合修。从而为信众树立了一个注重实践的风仪典范,也说明了佛陀全部显密教法之间并没有矛盾,是一个相互增长、有序的整体。佛陀曾在《曼殊室利根本续》中授记大师为十方诸佛智慧合一的曼殊室利菩萨的化身。对此我们既可以理解为大师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圣者的化身,也可以视大师在出生时是和我们一样的凡夫,但以后由于他励力如法精进修持,最终成为与曼殊室利菩萨无二无别的圣者。大师用自身的实践验证了佛经中关于他是曼殊室利菩萨化身的授记,也说明了任何人只要如法修持,都可以知前所未知,证前所未证。
应当说大师降生人间的最重要意义就是住持和弘扬佛法,其功在千秋毋庸置疑,但某些现代学者赞誉宗喀巴大师为“东方的马丁.路德”确属牵强。因为宗喀巴大师从未改革过如来圣教,一切智一一佛陀开启的传承本身是最究竟圆满的,没有必要改革,也不可能被改革得更圆满殊胜了。其实大师从事的事业并非宗教改革,而是一项返本还原的工作,即将佛法从由于遭到破坏和掺杂呈现的支离破碎、不纯净状态通过如法整合、剔除不净重新恢复回释迦牟尼佛直至印藏诸清净大德所传承的圆满、纯正的本来面目。如同慈母训育独子,大师细致人微地教导众生修行的每一方面,清晰而全面地阐明了修行次第一一循序渐进地从最初步人佛法大门直至最终圆满佛果。例如在《菩提道次第论》中,大师将佛陀的一切经教根据阿底峡尊者的教授并参考多种经论融汇成一严密而系统的闻、思、修阶梯,圆满无误地阐释了一切众生的成佛之道,这不啻是一把开启佛法宝库的钥匙。菩提道次第的教授虽来自佛陀。
但直接阅读佛经,由于佛经内容的广大甚深,人们往往难于领悟佛陀本怀。而阿底峡尊者为开示菩提道次第所作的《菩提道灯论》仅有不多的几页,成佛之道的种种甚深意趣及全部修行次第被高度浓缩在极其洗炼的语言中,一般众生很难依之修证。正是由于宗大师的慈悲开示,后世众生才得以学习并修证殊胜的菩提道次第教授。此外,宗大师的智慧绝不仅限于学修方面,非凡的组织才能使他在恢复和开创道场、造就僧才、推动佛事活动等利生事业方面的功业同样不可思议。大师于公元1409年在拉萨发起了新年传召祈愿大法会,恢复了久已废驰的善规。同年他创建了格鲁派的根本道场一一甘丹寺。他的追随者们也因该寺的寺名而最初被称为甘丹派,以后才被称作格鲁派。虽然宗喀巴大师象普通僧人一样谦逊,过着少欲知足的简朴生活,但其作为佛教导师…
《西藏佛教格鲁派传承简介——兼释部分对格鲁派的误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