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音法會開示六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晚上我們再談談怎樣在生活中修學佛法。其實,生活和佛法是不能分開的,我們要把佛法和生活結合起來。把佛法、佛講的這些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用佛法來活著,用佛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用佛法來面對生活中的事情,這就是修行,這樣我們才能得到解脫。

  我們要爲衆生,要饒益衆生。我們真正能夠爲衆生的時候,才能得到解脫;我們真正能夠饒益衆生的時候,才能得到自在。我們沒有自私自利,沒有要求、不求回報地去關心照顧他人,這就是爲衆生,就是饒益衆生。

  饒益衆生才能得到解脫,但是一定要從家人做起。沒有要求、不要回報地去關心他們、照顧他們、伺候他們,爲他們付出,這就是修行。家人和周圍的人,是與你最有緣分的衆生,最需要你的衆生,一定要從他們做起,然後慢慢擴大範圍。從父母、兒女,慢慢擴大到親朋好友,慢慢擴大到鄰裏同事,然後再擴大到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最後擴大到所有的衆生,不是一下子要做到。

  先把家裏內部的關系搞好。連這個都沒有搞好,連最有緣分、離你最近、最了解你的衆生都沒有度化,還想去度其他的衆生,還想去度無量無邊的衆生,是不可能的。第一個事情沒有做好,第二個事情能做好嗎?

  對家人,我們也關心,也照顧,也爲他們付出,但都是有要求的、求回報的。沒有要求、不求回報,那就是菩薩了。完全爲衆生、饒益衆生的是菩薩啊!我們有要求、求回報,都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的過患我在前面講過。如果這樣自私自利地去對待衆生,我們永遠得不到解脫。

  寂天菩薩的《入行論》裏主要講菩提心、菩薩行,其中也講了,發心的時候要慢慢擴大範圍,尤其是實際行動的時候更要按次第,從自己身邊的有緣衆生做起,無緣的衆生你想度也度不了,想幫也幫不了。“我對外人挺好,但是我對家人不行。對其他人我有慈悲心,但是我對家人始終發不出來慈悲心。”這就說明了你就是不行!那些外人你不經常接觸,他也不太了解你,也不怎麼需要你,所以沒有什麼矛盾和沖突。家人不一樣,天天接觸,互相太了解了,太熟悉了,你那麼自私地,互相很難相處。其實你跟家人在一起的心態,才是你真正的心態,真正的面目!對外人都是裝的。對外人樂樂呵呵的,挺祥和的,這都是假的、裝的麼,時間長了也不行。

  所以從家人做起,好好地過日子,這就是修行啊!你周圍的人,你的家人,這些都是衆生啊,你一邊傷害他們,讓他們起煩惱,一邊供佛拜佛念佛,佛菩薩能高興嗎?不可能的。所以必須要從家人做起。沒有條件地、不求回報地去關心他們、照顧他們,爲他們付出,他們不可能不感動,一定會對你五體投地,一定會跟隨你,跟你學,跟你修,這不就度化了麼!你表法沒有表好,他知道你學佛學成這樣,連人都做不好,還能被你感化嗎?還能跟隨你嗎?不可能的!

  你要自己轉變。你自己一轉變,所有的都會轉變。有些人學佛修行以後真轉變了,所以周圍的人也轉變了,身體也健康了,家庭也和睦了,工作也順利了,一切吉祥了。你完全是爲他好,完全是饒益他的,不自私,不自利,發清淨心,他自然而然就會隨你,清淨心有這個力量!你一轉他也轉,家庭就好了麼!

  我們爲了衆生怎麼都行,自私自利地可不行啊!昨天講過,你爲了自己吃的好一點,穿的好一點,住的好一點,去做任何事情都不行,都有罪過!我們修的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裏講,爲自己就是惡,爲衆生就是善。爲衆生怎麼都行,不是爲了自己吃、穿、住的好一點,不是爲了自己得到好處,而是爲了有緣的衆生,爲了需要你的衆生,你去做任何事情都有功德。

  我們是大乘修行者,尤其我們是修大乘密法的,方便法門很多。先把“我”忘掉,不能自私自利,然後我們爲了有緣衆生,怎麼都行!你不念佛也行,不誦經也行,好好地照顧他們,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家裏這些活都搶著幹,幹好。消業積福啊!讓他們幹,這是消福、造業,欠人家的啊!欠人家的你得還。

  有的人雖然不願意幹家務,但是不幹不行,不樂意也得幹,自己覺得受了委屈,挺難過。這是前世欠的,現在你正在還。還有的人在那邊挺得意似的,“我不用幹”!這是在消耗福報,在欠債啊!欠債的時候好欠,還債的時候不好還,你要增倍的還啊!

  我們是相信因果的,因果不會有浪費,不會有差錯的。他今天對你笑了一下,你沒有對他笑,欠了!你以後得對著他笑,他不會對著你笑的,你現在欠的是一次,你還的時候是500次啊!一樣,你在家裏不幹活,讓他幹,自己在那邊舒舒服服的坐著,欠了!互相欠互相還。如果他有修行,就不是欠的。他幹活的時候心裏不舒服,但是不幹不行,這是他前世欠你的,正在還你;他還的同時,你也正在欠他。輪回就是這麼輪嗎!今天你欠他,明天他還你,後天又欠他了,又還他………這麼輪。輪回有很多種,大輪回,小輪回,這也是一種輪回。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我們積累的這些債啊,業障啊,如果是個物質,有個形狀的話,整個虛空也容納不了!互相欠的,互相造的業,都是成倍的增加。因果不可思議啊!那怎麼辦?我們要付出,但是別求回報。多幹點!你一轉,他也能轉,相互都是真心的,互相都是高高興興、快快樂樂的,這不是欠,這是修。互相都不欠,緣就了了,慢慢就不受因果了。你從心裏不轉這個念的話,他也轉不了,這樣的話互相欠啊還啊欠啊還啊……業障又增倍了。我們通過修法也可以消除這些業障。

  我們應該用真心去感化他。有的人問,“我也發心了,也發願了,但是沒有用,感化不了他!”因爲你發心不清淨,不是真心。如果你是真心,你心裏沒有絲毫的要求,不求回報,沒有絲毫自私自利念,你就成爲菩薩了。菩薩不可能感化不了他,你一定能把他感動,這樣他也會從心裏服你,自然而然就會隨你,這些逆緣都變成順緣了。然後你們互相幫助,母子也好,夫妻也好,這樣的關系就都是清淨的關系,只有幫助沒有傷害,互相都能讓對方解脫,而不是輪回,這都特別重要啊!修就這麼修。

  什麼也不懂,整天念,也不顧家、不管孩子,工作也不要了,那麼馬馬虎虎的活著。這就修偏了!越修越糊塗,越修越有壓力。學了修了很多年了,滿腦子都是矛盾和沖突,煩惱、痛苦的不得了。學佛修行不可能是這樣的。佛法是解決煩惱的方法,佛法是脫離痛苦的方法,佛法一定會讓你輕松自在,不可能讓你那麼痛苦。都修偏了,不用說了!說明你沒有佛法了,沒有修行了,都是盲修瞎煉。

  我們就是要修身體,修家庭,修工作。學佛的人、真有修行的人,心情能不好嗎?能有想不開、想不通的事嗎?能有那麼多煩惱嗎?心情一好,身體一定能好。學佛的人不自私,那麼關心照顧對方,家庭能不和睦嗎?他的思想、見解那麼正,那麼聰明,那麼有智慧,工作能不順利嗎?

  有些人,從佛法的角度說,有業障,沒有福報。按世間法來說,該想的想不到,腦子裏想的都是不該想的,做事情也做不好,這樣就不能成功。你想的都是該想的,而且想得特別到位;能付出,能吃苦,做得特別完美。其實也不是苦,他不覺得苦。現在我們做事情也是,自己覺得好,自己願意了,不覺得累,也不可能不成功。我們在生活中、工作中解脫了,沒有那麼多矛盾沖突,沒有任何的壓力,這叫解脫。

  我講過,佛法就是活法,有佛法就有辦法。有辦法了,遇到問題就能解決了!沒有佛法就沒有辦法,沒有佛法就沒有活法,一定會活得累,活得痛苦。不懂佛理,什麼也不明白,還信佛學修,這叫迷信,這叫盲修瞎煉,沒有任何的意義啊!

  

  學佛首先要明理。我們是要學佛的,不是要學魔的。如果你是迷,那就是魔。你迷著做事情,這就是學魔。佛是什麼意思?佛就是覺,你覺了,這叫學佛。明理特別重要,我們講“聞思修”,沒有聞,怎麼思惟啊?沒有思惟,什麼也不明白,怎麼修啊?你先多聽聞,多看,多學,多了解。你也聽明白了,想明白了,然後照樣去做,這叫修行,這樣才能解脫。

  都要覺!什麼也不懂就信,這叫迷信。我們現在都信觀音菩薩,都念觀音菩薩,你不明理的話也可能是一種迷信。都好好地觀察自己,你對觀音菩薩怎麼信的?現在很多人也不知道什麼是觀音,別人一說“觀音菩薩是救苦救難的”,就動心了,知道自己苦、自己活得累,“哎呦,是救苦救難的,正好是我需要的”,就開始喜歡了,趕緊去請觀音到家裏供上,拜,在觀音面前求,求平安求健康,還求世間其他的事,打麻將贏錢這些。求求求了半天,然後打麻將去了,沒有贏,輸了。完了,開始懷疑了,不靈啊?是不是不慈悲啊?就開始不供了,開始扔了,就這樣信。這都不是信心啊!這樣信觀音、供觀音、念觀音,都是一種迷信,不是真正的信心,你無法得到觀音菩薩的加持和保佑。

  什麼是信心?信心有清淨信心、欲樂信心、勝解信心。什麼叫清淨信心?你知道觀音到底是怎麼回事,觀音菩薩是大慈大悲、大徹大悟,有無漏的功德,不可思議的功德。你知道觀音菩薩的功德,就生起信心了,特別喜歡觀音。你爲什麼喜歡他?不是因爲他有錢、有權,也不是因爲他相貌莊嚴,而是因爲他有很多無漏的功德,所以你才喜歡他,願意請觀音,願意念觀音。這裏沒有我執我愛,沒有自私自利,完全是清淨,這叫清淨信心。

  第二是欲樂信心。觀音菩薩有那麼多無漏的、凡夫人所沒有的不可思議的功德,你想自己也能像觀音菩薩那樣,想得到這些功德,這叫欲樂信心。

  第叁是勝解信心。觀音菩薩大徹大悟、大慈大悲,他有很多無漏的功德,他能救度我們這些衆生。他有這個願,他有這個能力。你對觀音菩薩的這些無漏的、不可思議的…

《觀音法會開示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觀音法會開示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