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格魯派的密法辨析與修正(許得存)▪P3

  ..續本文上一頁心假造,從此所生的本尊身也是假造;圓滿次第修成本尊身的方法是氣脈明點等瑜伽,非由心假造,由此方便所證空性及其所起本尊也非假造”。⑼

  修行次序上,先修生起次第,後修圓滿次第。生起次第修法時間分四位,第一位修一切儀軌和四喻伽,得智自在;第二位修微細明點。明點瑜伽是于自智菩薩心中標幟上所住的叁摩地菩薩,由初發業和得少智位者修煉,其目的不是爲了修奢摩他,而是破除修生起次第時所出現的沈掉心不能堅固對象相續而轉的過失。第叁位修微細明點,它不同于第二位明點瑜伽,是在第二位所修堅固心的基礎上繼續修行使身心輕安,生起微細曼荼羅諸法。《密宗道次第廣論》總結說:“無上部中緣微細明點善持心時,左右二息不向外轉于內安住,依止諸界由頂降注,引生大樂,心離沈掉,安住所緣叁摩地能久住等”。承事(瑜伽)、近修(隨瑜伽)、修(善瑜伽)、大修(大瑜伽)全在第四位修,運用四支和六支瑜伽法修行使曼荼羅輪明現,最終證達空性。

  圓滿次第是以生起次第爲基礎,也是運用特殊的方法深化生起次第修。它分父續圓滿次第和母續圓滿次第。在印度父續圓滿次第有不少傳規,格魯派重視其中的龍樹傳規和佛智足傳規。龍樹傳規采取金剛誦(語寂)、緣自心(心寂)、幻身(世俗谛)、光明(證菩提)、無二智(雙運)等五種方法修行,達到身、語、意叁寂,並于二谛別修雙運,使身、語、意得到圓滿。特別是“幻身”受到宗喀巴重視。他認爲,“幻身”是叁空後由“逆起叁心與風,自身現爲金剛薩埵之身。”幻身出現在雙運之前。因此,在雙運之前必須先修得自加持幻身的世俗。《密宗道次第廣論》說:

  “從生起次第乃至身遠離修成本尊身,乃成究竟能誦咒者,即以彼身持誦究竟念誦,于發語風獲得自在,即風力而能任持引導界等,故若結合外印然猛利火溶菩提心即能任持不墜滅八十種自性分別,生叁空智證得意金剛叁摩地,此後乃得生起幻身。由生圓滿大空智力,乃能入光明一切空。由大空後唯從風心圓滿生起幻身之力,乃能于入一切空後現證雙運轉身。次由修習雙運轉義,以彼等流而往佛地”。

  這就是龍樹傳規父續圓滿次第法的核心。

  佛雷智足所傳父續圓滿次第法的精髓是“大印如幻本尊與入空性之心,和合不離深顯不二之智”。深顯不二,實爲二谛無別,或空樂無別。認爲,生起次第位所證得的本尊身爲咒身,圓滿次第位所證得的本尊身爲智身。智身又分爲智與淨二身,前者是“略得智自在者所證略清淨之幻身”;後者是“清淨中有住德相之不欺诳身與如實之果身”。修行次序,如佛智足的《曼殊室利口授記》所說“于心間智慧薩埵行相標幟中央,如前生起次第所說修圓滿曼荼羅,從彼主尊心間不壞空點,放諸光明,漸收器界有情及曼荼羅諸尊,後于空點盡力而持。次依收攝次第,漸令明顯,修習現品之叁摩地。由數修習此二法故,便有地入水等五種相現,此後乃成深顯無二智身。次修諸行即得成佛”。⑽

  母續圓滿次第,分時輪圓滿次第和其他圓滿次第。時輪派圓滿次第倡導空樂無別,認識空樂一體之果是第四灌頂位所說的大樂心與空色身,“二法體性無別盡一切垢之無二智”。它的主要修行方法是六支瑜伽。

  其他圓滿次第,主要指勝樂金剛圓滿次第和喜金剛圓滿次第。勝樂圓滿次第方面,在印度有叁大傳規,即魯俄巴傳規,金剛鈴傳規和黑行者傳規,格魯派非常重視前兩種傳規。魯俄巴以音韻判別生圓二次第,提出了先修生起次第以堅固心,後修圓滿次第叁摩地。金剛鈴把勝樂圓滿第法攝爲五次第。

  喜金剛圓滿次第把諸法攝爲叁灌頂道加以修習。另外,昙毗醯魯迦倡導黑、赤、黃、綠、藍、白色等六相,修春明點(精液)次第猛厲瑜伽。

  總之,圓滿次第以《集密》、《勝樂》、《喜金剛》、《時輪》等類經續爲主,重修氣、脈、明點。宗喀巴說:“吉祥集密與時輪,勝樂輪及喜金剛,圓滿次第道修法,總建立規一切說,審觀深細諸教理,善能究了諸正見”。就金剛乘密法的修行次序說,先修共道,承事師長,受灌頂律儀及叁昧耶,在護守的同時以四座瑜伽修第一次第,成就能生圓滿次第勝智的條件,修成圓滿次第法後,再修雙運智慧身。

  二、幻身與光明

  宗喀巴提出,對于經藏必須抉擇大小二乘之慧學,對于律藏必須多聞深思,成就戒、定二者;通過對論藏的聞習研究,開發通達諸法皆空的智慧。主張多聞,深思,勤修,通過密法修煉加深對顯教教義的理解和認識。凡是修煉密法者,首先應該抛棄對世俗事務的執著和追求,了解世間一切非空非有,非常非斷;以菩提心作爲學習密法的首要條件和成佛的基礎;選擇品質高尚,熟谙各種密法儀軌、義理的軌範師,傳授灌頂,恪守叁昧耶及各種律儀,深刻鑽研佛法真谛。對于密法要信,對于師長要敬,不能存懷疑與誹謗之心,在上師的指導下,從根本加行位開始修,由淺入深,逐步提高。《密乘法海》指出:

  “必須上師口傳法實,親授真谛爲最要。若得上師口傳心授之真法者,首以良心因果無常爲最要。次以持戒清淨爲最要。次以大慈大悲,大菩提心,切實觀之,尤爲最要中之最要也。……次則觀想無我,與我空、法空,尤爲密法修證最要者也”。

  格魯派把修行分爲觀修和修止(安住修)兩種,前者心專注所緣境而不散亂,後者以分別證慧護證,即通過定慧消除煩惱,以定慧雙運修證樂空無別。

  世俗幻身和勝義光明是格魯派的兩種主要修法,前者屬于無上瑜伽部父續法,後者歸入瑜伽母續法,兩者所修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瑜伽母續,也就是勝義光明法重點修證上降四喜和下固四喜以及大手印俱生的樂空無別,趨入勝義空性,次修世俗幻身。或者說修俱生智慧法身的方便也是樂空無別加行瑜伽。世俗幻身,著重修證四空性和光明五氣,它是空性智慧與氣息成就身的兩種體性爲一的瑜伽。勝義光明主修法身,世俗幻身修色身,兩者同屬于圓滿次第法。

  幻身,原爲古印度所說的一種特殊現象。學術界認爲,密教的“幻身”是在古印度“幻影”說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的修行結果是體認現象世界的空,猶如幻影。密教興起後,在繼承古印度幻影說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以致成爲無上瑜伽部的特殊修行法門。密法傳入西藏後,幻身法迅速傳播,被各宗派仿效修行。格魯派綜合各家之長,選擇龍樹和佛智足兩位論師傳下來的“幻身”法爲主修法門。龍樹在《集密五次第論》中明確指出:“真實與風俱,經叁識後,仍生行者身,說彼爲幻身”。它如同鏡中的影子,或者夢中的意身。修行者把自身作爲觀想的對象,意想鏡中的我身就是佛身或本尊身,心始終處于一種十分寂靜的狀態。“由鏡中影像,應了知幻身,諸色如虹霓,周遍等水月”。幻身,是身、語、意叁空後,唯由氣、心成就之身,如果未證得叁察智,不能入第四空;如果證達叁空,而不能修氣、心成就身,則于第四空後亦不能成就幻身。這裏的“幻身”是龍樹所說的第叁次第幻身,是用色身的特殊近因修成的,衆生所有的極細氣、心是修成幻身的基礎。

  凡生(衆生)身分爲粗位身和原始身,前者是異熟之源粗身;後者是極微細氣、心及其標幟中出現的中有身和夢中身。氣、心之氣非指根本四氣和五支氣,而是粗細命氣中的細氣;心是意識,而非根識;修成幻身的基礎原始身是心間不滅的極微細命氣。既然幻身是以衆生極微細氣、心爲基礎,那麼在圓滿次第位如何修成幻身呢?由于業及煩惱,普通中有身分粗身和細身。因此,在修幻身過程中,必以修行力分粗細兩身,先依金剛誦修成氣心本尊身。金剛誦屬于龍樹圓滿五次第的第一次第,也是密乘必修之法。金剛誦令心不散亂,專緣氣息,了解氣息的遠近長短相,最後解開全身脈結,令氣入住中脈,盡除業氣,引生智慧。通常所誦的咒語是唵、阿、吽叁字,修行時,意想本尊額間有“唵”字,發白光融入自身額間,全身白光,清除全身濁氣;受寶瓶灌頂,意修白色“唵”成爲身金剛;意想喉間“阿”字發紅光,融入自身喉間,全身充滿紅光,淨化語氣;受秘密灌頂,意修紅色“阿”,成就語金剛;意想本尊心間藍色“吽”字發藍光,融入自心,全身藍光,淨化意氣,受智慧灌頂,成就意金剛。繼後,意想本尊身處發射各種光,由毛孔入住自身,清除身語意的煩惱障和智慧障,受第四灌頂,成就智慧金剛。從幻身說,依金剛誦成就的本尊身是分辨粗身的特殊方法。依修內外行風,令氣融入中脈,究竟心寂;心作俱緣,用乘喻光明的五光氣修,引生幻身。

  圓滿次第世俗幻身分兩種,第一,等持幻身。身心輕安,金剛跏趺坐于厚墊上,脊椎豎直,兩眼微閉,自然呼吸,兩手仰臥,兩拇指相觸等持定印,消除心中雜念,不修無,不修空,不修非空,遠離能見所見,不修任何,心住于定。當修行達到一定程度時,即現各種形相,地溶人水,如陽焰,具五光;水溶入火,呈現煙相;火溶于風,相如熒火;風融入心,相如燈;心融入心所,相如月光;心所融入無明,相如日,無明融入一切空,相如羅喉。不久,出現倒相,從一切空現無明相,從無明現心所相,從心所現心相,從叁心氣現幻身,由十二種幻喻表現,觀見各種清晰的影像,好象鏡中的影子,色如彩虹。這種修煉方法是把自身作爲觀想的對象,通過意念專注自身,自身仿佛鏡中影子。倘若不出現相狀,身前供金剛持像,觀像而修,形相即刻出現。

  第二,後得幻身,分爲有幻身、夢幻身及中有幻身。有幻身分不淨幻身和淨幻身。不淨幻身的修行,意取鏡中影子置于自己與鏡子之間,意觀影子融入自身。這時,把境和有境意想成幻化修,認真取舍,證達諸法如同影子,一切有如幻。淨幻身,同樣意想鏡中金剛持形相,心定後,意取鏡中形相,置于自己與鏡子之間,緩緩融入自身,自己成爲本尊,一切有法亦如本尊,虛幻不實。

  夢幻身…

《格魯派的密法辨析與修正(許得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