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心假造,从此所生的本尊身也是假造;圆满次第修成本尊身的方法是气脉明点等瑜伽,非由心假造,由此方便所证空性及其所起本尊也非假造”。⑼
修行次序上,先修生起次第,后修圆满次第。生起次第修法时间分四位,第一位修一切仪轨和四喻伽,得智自在;第二位修微细明点。明点瑜伽是于自智菩萨心中标帜上所住的三摩地菩萨,由初发业和得少智位者修炼,其目的不是为了修奢摩他,而是破除修生起次第时所出现的沉掉心不能坚固对象相续而转的过失。第三位修微细明点,它不同于第二位明点瑜伽,是在第二位所修坚固心的基础上继续修行使身心轻安,生起微细曼荼罗诸法。《密宗道次第广论》总结说:“无上部中缘微细明点善持心时,左右二息不向外转于内安住,依止诸界由顶降注,引生大乐,心离沉掉,安住所缘三摩地能久住等”。承事(瑜伽)、近修(随瑜伽)、修(善瑜伽)、大修(大瑜伽)全在第四位修,运用四支和六支瑜伽法修行使曼荼罗轮明现,最终证达空性。
圆满次第是以生起次第为基础,也是运用特殊的方法深化生起次第修。它分父续圆满次第和母续圆满次第。在印度父续圆满次第有不少传规,格鲁派重视其中的龙树传规和佛智足传规。龙树传规采取金刚诵(语寂)、缘自心(心寂)、幻身(世俗谛)、光明(证菩提)、无二智(双运)等五种方法修行,达到身、语、意三寂,并于二谛别修双运,使身、语、意得到圆满。特别是“幻身”受到宗喀巴重视。他认为,“幻身”是三空后由“逆起三心与风,自身现为金刚萨埵之身。”幻身出现在双运之前。因此,在双运之前必须先修得自加持幻身的世俗。《密宗道次第广论》说:
“从生起次第乃至身远离修成本尊身,乃成究竟能诵咒者,即以彼身持诵究竟念诵,于发语风获得自在,即风力而能任持引导界等,故若结合外印然猛利火溶菩提心即能任持不坠灭八十种自性分别,生三空智证得意金刚三摩地,此后乃得生起幻身。由生圆满大空智力,乃能入光明一切空。由大空后唯从风心圆满生起幻身之力,乃能于入一切空后现证双运转身。次由修习双运转义,以彼等流而往佛地”。
这就是龙树传规父续圆满次第法的核心。
佛雷智足所传父续圆满次第法的精髓是“大印如幻本尊与入空性之心,和合不离深显不二之智”。深显不二,实为二谛无别,或空乐无别。认为,生起次第位所证得的本尊身为咒身,圆满次第位所证得的本尊身为智身。智身又分为智与净二身,前者是“略得智自在者所证略清净之幻身”;后者是“清净中有住德相之不欺诳身与如实之果身”。修行次序,如佛智足的《曼殊室利口授记》所说“于心间智慧萨埵行相标帜中央,如前生起次第所说修圆满曼荼罗,从彼主尊心间不坏空点,放诸光明,渐收器界有情及曼荼罗诸尊,后于空点尽力而持。次依收摄次第,渐令明显,修习现品之三摩地。由数修习此二法故,便有地入水等五种相现,此后乃成深显无二智身。次修诸行即得成佛”。⑽
母续圆满次第,分时轮圆满次第和其他圆满次第。时轮派圆满次第倡导空乐无别,认识空乐一体之果是第四灌顶位所说的大乐心与空色身,“二法体性无别尽一切垢之无二智”。它的主要修行方法是六支瑜伽。
其他圆满次第,主要指胜乐金刚圆满次第和喜金刚圆满次第。胜乐圆满次第方面,在印度有三大传规,即鲁俄巴传规,金刚铃传规和黑行者传规,格鲁派非常重视前两种传规。鲁俄巴以音韵判别生圆二次第,提出了先修生起次第以坚固心,后修圆满次第三摩地。金刚铃把胜乐圆满第法摄为五次第。
喜金刚圆满次第把诸法摄为三灌顶道加以修习。另外,昙毗醯鲁迦倡导黑、赤、黄、绿、蓝、白色等六相,修春明点(精液)次第猛厉瑜伽。
总之,圆满次第以《集密》、《胜乐》、《喜金刚》、《时轮》等类经续为主,重修气、脉、明点。宗喀巴说:“吉祥集密与时轮,胜乐轮及喜金刚,圆满次第道修法,总建立规一切说,审观深细诸教理,善能究了诸正见”。就金刚乘密法的修行次序说,先修共道,承事师长,受灌顶律仪及三昧耶,在护守的同时以四座瑜伽修第一次第,成就能生圆满次第胜智的条件,修成圆满次第法后,再修双运智慧身。
二、幻身与光明
宗喀巴提出,对于经藏必须抉择大小二乘之慧学,对于律藏必须多闻深思,成就戒、定二者;通过对论藏的闻习研究,开发通达诸法皆空的智慧。主张多闻,深思,勤修,通过密法修炼加深对显教教义的理解和认识。凡是修炼密法者,首先应该抛弃对世俗事务的执着和追求,了解世间一切非空非有,非常非断;以菩提心作为学习密法的首要条件和成佛的基础;选择品质高尚,熟谙各种密法仪轨、义理的轨范师,传授灌顶,恪守三昧耶及各种律仪,深刻钻研佛法真谛。对于密法要信,对于师长要敬,不能存怀疑与诽谤之心,在上师的指导下,从根本加行位开始修,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密乘法海》指出:
“必须上师口传法实,亲授真谛为最要。若得上师口传心授之真法者,首以良心因果无常为最要。次以持戒清净为最要。次以大慈大悲,大菩提心,切实观之,尤为最要中之最要也。……次则观想无我,与我空、法空,尤为密法修证最要者也”。
格鲁派把修行分为观修和修止(安住修)两种,前者心专注所缘境而不散乱,后者以分别证慧护证,即通过定慧消除烦恼,以定慧双运修证乐空无别。
世俗幻身和胜义光明是格鲁派的两种主要修法,前者属于无上瑜伽部父续法,后者归入瑜伽母续法,两者所修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瑜伽母续,也就是胜义光明法重点修证上降四喜和下固四喜以及大手印俱生的乐空无别,趋入胜义空性,次修世俗幻身。或者说修俱生智慧法身的方便也是乐空无别加行瑜伽。世俗幻身,着重修证四空性和光明五气,它是空性智慧与气息成就身的两种体性为一的瑜伽。胜义光明主修法身,世俗幻身修色身,两者同属于圆满次第法。
幻身,原为古印度所说的一种特殊现象。学术界认为,密教的“幻身”是在古印度“幻影”说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修行结果是体认现象世界的空,犹如幻影。密教兴起后,在继承古印度幻影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以致成为无上瑜伽部的特殊修行法门。密法传入西藏后,幻身法迅速传播,被各宗派仿效修行。格鲁派综合各家之长,选择龙树和佛智足两位论师传下来的“幻身”法为主修法门。龙树在《集密五次第论》中明确指出:“真实与风俱,经三识后,仍生行者身,说彼为幻身”。它如同镜中的影子,或者梦中的意身。修行者把自身作为观想的对象,意想镜中的我身就是佛身或本尊身,心始终处于一种十分寂静的状态。“由镜中影像,应了知幻身,诸色如虹霓,周遍等水月”。幻身,是身、语、意三空后,唯由气、心成就之身,如果未证得三察智,不能入第四空;如果证达三空,而不能修气、心成就身,则于第四空后亦不能成就幻身。这里的“幻身”是龙树所说的第三次第幻身,是用色身的特殊近因修成的,众生所有的极细气、心是修成幻身的基础。
凡生(众生)身分为粗位身和原始身,前者是异熟之源粗身;后者是极微细气、心及其标帜中出现的中有身和梦中身。气、心之气非指根本四气和五支气,而是粗细命气中的细气;心是意识,而非根识;修成幻身的基础原始身是心间不灭的极微细命气。既然幻身是以众生极微细气、心为基础,那么在圆满次第位如何修成幻身呢?由于业及烦恼,普通中有身分粗身和细身。因此,在修幻身过程中,必以修行力分粗细两身,先依金刚诵修成气心本尊身。金刚诵属于龙树圆满五次第的第一次第,也是密乘必修之法。金刚诵令心不散乱,专缘气息,了解气息的远近长短相,最后解开全身脉结,令气入住中脉,尽除业气,引生智慧。通常所诵的咒语是唵、阿、吽三字,修行时,意想本尊额间有“唵”字,发白光融入自身额间,全身白光,清除全身浊气;受宝瓶灌顶,意修白色“唵”成为身金刚;意想喉间“阿”字发红光,融入自身喉间,全身充满红光,净化语气;受秘密灌顶,意修红色“阿”,成就语金刚;意想本尊心间蓝色“吽”字发蓝光,融入自心,全身蓝光,净化意气,受智慧灌顶,成就意金刚。继后,意想本尊身处发射各种光,由毛孔入住自身,清除身语意的烦恼障和智慧障,受第四灌顶,成就智慧金刚。从幻身说,依金刚诵成就的本尊身是分辨粗身的特殊方法。依修内外行风,令气融入中脉,究竟心寂;心作俱缘,用乘喻光明的五光气修,引生幻身。
圆满次第世俗幻身分两种,第一,等持幻身。身心轻安,金刚跏趺坐于厚垫上,脊椎竖直,两眼微闭,自然呼吸,两手仰卧,两拇指相触等持定印,消除心中杂念,不修无,不修空,不修非空,远离能见所见,不修任何,心住于定。当修行达到一定程度时,即现各种形相,地溶人水,如阳焰,具五光;水溶入火,呈现烟相;火溶于风,相如荧火;风融入心,相如灯;心融入心所,相如月光;心所融入无明,相如日,无明融入一切空,相如罗喉。不久,出现倒相,从一切空现无明相,从无明现心所相,从心所现心相,从三心气现幻身,由十二种幻喻表现,观见各种清晰的影像,好象镜中的影子,色如彩虹。这种修炼方法是把自身作为观想的对象,通过意念专注自身,自身仿佛镜中影子。倘若不出现相状,身前供金刚持像,观像而修,形相即刻出现。
第二,后得幻身,分为有幻身、梦幻身及中有幻身。有幻身分不净幻身和净幻身。不净幻身的修行,意取镜中影子置于自己与镜子之间,意观影子融入自身。这时,把境和有境意想成幻化修,认真取舍,证达诸法如同影子,一切有如幻。净幻身,同样意想镜中金刚持形相,心定后,意取镜中形相,置于自己与镜子之间,缓缓融入自身,自己成为本尊,一切有法亦如本尊,虚幻不实。
梦幻身…
《格鲁派的密法辨析与修正(许得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