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藏地的“論語”——薩迦格言▪P5

  ..續本文上一頁不去沾染,若去沾染就是傻瓜。

  周密思考之事,一定不會做錯;眼睛看著走路,怎會掉下懸崖。

  學習對己對人都有益的知識,這是聰明人的標志;學會某些知識好比工匠造箭,掌握以後卻叫高貴者害怕。

  要想使用權自己享有盛名,先做對人有益的事情;要想修飾自己的面容,先去把鏡子擦試幹淨。

  要想降服敵人,先要成就學問;要想殺傷敵人,先要練好武藝。

  狡猾的人說得再好聽,也要細心思量莫輕信;上了當再說“我是老實人”,這樣的自我誇獎有何用。

  對狡猾的人要機警,對老實的人要赤誠,對動搖的人要堅定,這是曆來的訓誡。

  智者對自己的敵人,如能像親人一樣友善;即使不能完全和解,仇恨也會逐漸消除。

  出口不要狂言,否則就達不到目的;要想實現自己的願望,就需與衆和悅相聚。

  只要是對人對己有益的事情,無論你怎麼去做都可以;善于采取巧妙的辦法,絕不會有人說你狡猾。

  爲了得到最終的利益,即使眼前受苦也要求教智者;當長者因衰老而苦痛時,只有把學問傳教給兒子。

  過分奢侈的富人,離衰敗就很近了;灌得太滿的池塘,離決口就不遠了。

  對某些人有益的事,對另一些人可能有害;野蒜對傷風有療效,有膽病的人吃了就中毒。

  和膽小的人交朋友,會使自己經常受累;把酥油放在箱子裏,連箱子都會被老鼠啃掉。

  倘若依靠了壞人,他的惡習會侵害你;依賴渠水生活的魚,都被擱置在幹田裏。

  邪惡的人來找你,給點好處把他支走;家裏出現了凶兆,花錢念咒把它驅跑。

  高尚的人無論走到何處,也會受到尊敬和供養;寶貝雖然離開了海洋,人們還是把它看作吉祥。

  對壞人太誇獎了,會引起對自己的輕蔑;把類便撒向天空,首先會落到自己頭上。

  侮辱了高尚的人,會給自己帶來不幸;將火把朝下低垂,會燒傷自己的手臂。

  凡物都有它自己的位置,決不能隨意亂放;頭飾決不會戴在腳上,腳飾也決不會戴在頭上。

  要完成一件大的事業,一定得依靠朋友幫助;火在燃燒森林的時間,一定得借助風的威力。充滿慈愛和仁義的言語,最容易取得人們的歡心;想用錢財買得別人的尊敬,今生今世也不會得到滿足。

  貧困了不要煩惱,豪富也不要誇耀;命運的安排難測,喜怒哀樂都會遇到。

  第九章觀察教法品

  拯救衆生的佛還在世上,卻要去朝拜別的祖師;明明身在恒河畔,卻要去挖苦水井。

  無論對任何事物,熟練了就不困難;正如工匠學習技術,神聖的教法也不難掌握。

  能夠心寡欲律己的人,便有享受不盡的樂趣;不知滿足的貪欲者,痛苦就像春雨連綿。

  佛說只有慷慨布施的人,才有取之不盡的財富;密蜂釀就了蜂糖,總會被人們割去。

  在這個世上放債生息,不一定能使自己致富;如能給乞者小小布施,即可得到成倍的收益。

  吝啬不可能致富,布施絕不會變窮;因此吝啬者反倒像知足,布施者反倒像貪財。

  擔心布施會變窮,守財奴才一文不舍;智者懂得貧窮是由于吝啬,所以得到一點也要布施。

  存放不會使財富增值,商人才把貨物到處推銷;積財不用不會成富翁,智者才把錢財到處布施。

  庫藏的財物成千上萬,而不願意布施的人,是世上最貧窮者,很多人都這樣說過。

  心狹者唯恐家業衰敗,點滴的收入也要積攢;聰明人爲了家族興盛,甘願把全部財産施盡。

  爲了後代的榮華富貴,把自己賣了也要供養兒子;不肖子背棄父親的意願,耗盡錢財像野狗一樣遊蕩。

  無論父母如何疼愛孩子,孩子不會同樣對待父母;父母一生辛勤撫育子女,衰老時卻要受子女欺侮。

  靠吝啬發財的富人,和慷慨布施的富人,他們和他們的後代,來生禍福完全不同。

  被世俗驅使的人們,終日爲錢財奔忙;寡欲者即使得到財物,也要如數布施給別人。

  把財産布施給別人,如果惱怒便要努力修忍;如果滿足就算有了慈悲心,因此布施是佛法之上法。

  身體是痛苦的根源,就像是自己的敵人,倘若能夠很好的駕駛,身體也能成爲謀福之本。

  即使立刻就要死去,積善的功德也能長存;被風吹散的檀香,飄到遠方也能使人歡喜。

  始終沈溺在福樂之中,就最害怕離開人世;不可抗拒的死別之苦,時刻有備則容易過去。

  身邊圍聚著無數親友,敏銳的眼神已漸漸失去,臨終仍不知何去何從,此時再想積善還有何意義。

  叁惡趣之痛苦,應當預先防患;等到霹雳臨頭,忏悔又有何用。

  明知就要離別親友,明知到時候就要死去,仍然能夠安然入睡,這人心裏想的是什麼?

  即使不能勤奮修善,也不要附入惡道;英雄即使不去殺敵,難道會殘害自己人?

  忍受暫時的痛苦,是爲了長遠的幸福;用針灸消除病根,用名醫常用的方法。

  倘苦別人富貴美滿,自己就嫉妒難忍,如同毀掉自己的財産,實際是自己嫉妒自己。

  要想消滅自己的敵人,先要製服自己的嗔怒;嗔怒自古循環不已,帶來的危害無窮無盡。

  想要消滅全部敵人,砍殺決絕不能使之窮盡;如能克製自己的嗔怒,所有的敵人都會消失。

  對有能力而無修養者,嗔怒對他特別有害;對高尚而又溫和的人,怎麼也不會使他嗔怒。

  一棵樹上的葉子,被風吹往四方,一起出生的人們,被命運抛向各處。

  未曾相見就已相識,倉促相會複又離去;此人和我若有天緣,一旦死去我更悲痛。

  想爲自己謀福利,先要爲他人謀福利;只爲自己打算的人,自己的願望也不能實現。

  專爲他人辦事的人,實際上是爲自己辦事;專爲自己辦事的人,實際上是在爲別人效勞。

  智者要善其一生,修法才能真正圓滿;高尚的人與強盜,圓滿的途徑各不相同。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被死一樣的睡覺占去了一半;在另一半時間裏,又爲衰老疾病等苦鬧得不安。

  在芸芸衆生的面前,閻王如果真的出現;不用說其他事情,連吃飯都沒有力氣。

  閻王隨時都能要你的命,絕不會等你把事情做完;因此,必須要做的一切,今天就該努力去做。

  我的事情未做完,今天暫且緩一緩;流著眼淚苦哀求,閻王決不肯寬恕。

  離開紅塵便是幸福,否則須與賢者爲友;喂養毒蛇絕不會有益,已經養了要勤念咒。

  放蕩不定的人,難以得道成佛;如能謹守寂靜,得道便爲期不遠。

  善于思慮所緣,禅定調服心性;苦學神聖教法,那是獲取知識之徑。

  蠢人把學習看作羞恥,智者把不學習看作羞恥,因此智者即使年邁,還要爲來世勤奮學習。

  蠢人所以愚昧,因爲不愛學習;既然沒有智慧,就該更加努力。

  因爲前世沒有學習,今生才成了傻瓜;爲了來世不再愚蠢,學習再難也要努力。

  “修行無需經教”,這是蠢人的邪說;不聆聽經教而修行,再努力也是畜生的辦法。

  因果沒有任何欺诳,智者博學緣在于此,倘若不學能知一切,因果就不會是真理。

  沒有經教的修煉,暫有所成也會消失;熔化得再好的金銀,一旦離火也會凝固。

  用智慧檢查自己的心性,舍棄罪孽才能修定;僅僅拭去身體表面汙垢,修成的佛法還會失去。

  沒有殊勝的緣法,即使通達無我也不能成佛;不用盡最好的辦法修行,即使見曉真谛也不是阿羅漢。

  能夠精通各種教法,無私無我專心修行;抛棄一切罪惡習氣,這樣就能得道成佛。

  對于沒有智慧的人,再好的經典也無用;珠寶首飾再漂亮,黃牛決不會理睬。

  學者們的教誨,雖然都是真理;如果不去實行,即使精通又有何用。

  自己所需要的經典,必須天天逐句犯銘記;如螞蟻築巢釀蜜,久而久之必成學者。

  要想修成高尚的品德,就要聽從聖者的教誨,那怕要危及生命,也要始終信守不渝。

  一心一意鑽研經典,誠誠懇懇向智者求教,幫助你的人也會盡力,將來自然會有收益。

  過去遵循此法而興盛,如今修行又見成果;這樣殊勝的教法,一定能使你圓滿。

  聰明人即使有了學問,仍然要拜讀對者的典章;即使是最稀有的寶貝,出售之前也沒有價值。

  茂密的森林雖然很多,一長檀香聖地卻很少;淵博的學者雖然很多,能著述格言的卻很少。

  是否駿馬在奔馳時才能知道,是否真金在熔煉時才能知道,是否猛獸在戰鬥中才能知道,是否學者在著書立說時才能知道。

  誰要想使自己的一生,成爲世人效法的典範;就要研究這本格言的精義,堅持不懈地信守和履行。

  只有通曉世間的一切,才能實施神聖的教法;因此實施教法,是菩薩的天職。

  

《藏地的“論語”——薩迦格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