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去到基層不知道劏房多,這個社會貧苦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雷太:真的很多。所以人手短缺,在醫療界方面真是很大的問題。
雷先生︰醫療方面的問題,本來不是我們管的。但是,唉,我們那天看到,他們好像很多東西都辦不成,所以我們從旁過問了。醫管局那些部門,爲什麼今時今日會面臨這些困境?就是因爲幾年前,平均每年大約有叁百二十個剛畢業的醫生加入。後來減了五十個,只剩二百七十個。
寬運法師︰一年一年地減?這樣醫生當然是不夠了。
雷先生︰而護士方面,好像兩、叁年前,增加了一些,但是都不夠。
還有我們可以看到近年很多大型的私家醫院,如養和、聖德肋撒、聖保羅、聖保祿,每一間都蓋了新的大樓;養和醫院就建了叁十八層。試想想,就算其中十幾層用來做行政,其他的用來做病房,都有二十幾層之多,而一層病房,至少二十個醫護人員都不夠,而且是叁班製的;那麼二十幾層就需要幾百人了;這幾百人是從那裏來的呢?全部都是從政府醫院挖出來的,那政府醫院自然就要叫救命了。聖保祿醫院的情況也是差不多。
寬運法師:社會上這種種的問題,政府方面確實是不容忽視啊。
雷先生︰其實社會上有些人,很多時候只識得袖手旁觀地評論或評擊,但是我覺得,評論或評擊一個人或一件事,如果不知道別人的處境或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這是不公平的。比如說,最近國民教育的推行問題,都是甚具爭議性的,一般來說,都很難客觀地分析,都是主觀地看,所以有時就會表現得過于偏激。
雷太︰所以,我們要團結、要和諧。
寬運法師:對呀。我們必須團結、和諧才能做點事。
雷先生︰說到那一份「國民教育推行計劃」,我認爲是哪裏出錯了呢?實際上,那本小冊子。當天我自己也看過,我作爲一個這麼客觀、持平的人,都覺得這份東西是有問題的。所以,整件事情最後變成這樣,我覺得真是很可惜。由于一些地方沒有處理好就把整個計劃否定了,實在是不值的;就是因爲沒有注意到,將這份小冊子給了其他人去寫。
寬運法師:啊。真的很可惜!
雷先生︰就是這樣累事,真的很可惜。因爲香港向來都是比較自由的社會,民衆從小到大都受西方教育的影響,所以反應自然較爲強烈。其實開始的時候,我都說了,我們應該重視推行公民教育,因爲我們很多香港人連基本應有的公民責任都未做到。
雷太︰別說公民,德育也還沒做到;德育都未做到,如何能說公民教育,乃至于國民教育?
寬運法師:我一直都講,叁樣東西:法製、道德、宗教,這叁個方面,少一樣都不行。
雷先生︰對呀。所以,應該在公民教育方面,大力推行。
雷太︰中學應實施公民教育,而小學則應該注重德育。
寬運法師:對的,沒有錯。
雷先生︰所以,我們最近從臺灣參訪回來,都感到非常之慚愧,真是面目無光。因爲看到他們的環保工作做得那麼好,而我們香港到底做了些什麼呢?就是一個膠袋的處理問題,現在還在紛爭如何分類,怎樣處理;到底是堆填區還是焚化爐?哇。真是問題多多。所以,我們真是應該想一想,我們究竟在做什麼呢?而且更要呼籲一下香港人,環保是我們最基本、最切身的問題,爲什麼我們都不重視,都沒有辦法做好呢?
寬運法師:現在臺灣做得很好,尤其是在環保方面。
雷先生︰所以我們實在非常慚愧。我們香港又不是沒有錢,文明又不是落後,爲什麼總是寸步難行?
寬運法師:對呀,這麼多東西沒有辦法做。
雷太︰比如說,他們的膠水樽就處理得很好,我們真的很慚愧呀。
雷先生︰我們都不好意思跟他們說,我們是香港人。
寬運法師:其實佛教的力量非常之大。現在臺灣佛教提倡的環保理念及所做的環保工作,實在做得非常之好。
雷太︰就是因爲人心團結呀。
雷生︰比如說慈濟,就有七萬個退休人士來做義工呀。我們有多少?真的不能相比。我們香港很多人退休以後,都是沒事幹,都是比較無聊的,這些人通常都是自由自在,去旅遊、去遊山玩水;爲什麼他們不去做些義務工作?他們又不是沒有能力,而是沒人有來發起、來推動。
雷太︰我在臺北看到慈濟有一間很大的鐵皮屋,裏面都是些公公婆婆,他們都是退休人士,他們在做什麼?原來是在做膠袋、膠樽的分類。把不同顔色的紙張排放在不同的位置,然後把它剪、剪、剪,因爲白色和有油黑的紙張價錢不一樣。那些膠樽、膠袋,不同顔色的,分成一袋一袋;膠樽底下都有號碼的,不同號碼的又分一類,原來把它們打碎之後可以織成布。
寬運法師:對呀、對呀!這就是資源循環再用。
雷太:鐵皮屋內雖然開了很多風扇,但雖然是這麼熱,卻沒有人出聲,大家就是這麼做。
寬運法師:所以香港其實很多事情可以做。
雷太︰現在我們香港人喝完的膠樽隨手就扔。
寬運法師:所以,這個公民教育實在是很重要!
雷先生︰沒有人帶頭很難。我等你,你等我;我看看你,你看看我。每個人都在等。結果就大家都不出聲了。
寬運法師:是呀。我們將來一定要改變呀。我們大家一起來推動。
雷先生︰其實香港有多很有心的人。
寬運法師︰我們剛才都說到,佛光山凝聚了很多佛教徒和義工;所以我覺得,最好能聚集一些有心人,大家有空的時候,一起來這裏吃吃齋、聊聊天,討論一下我們應該關心的社會問題。比如說潘宗光校長、李焯芬校長等,他們都很有心;我們聚在一起,可以談談身邊的問題、自然環保的問題。其實,香港有心人真的很多。
雷先生︰雖然有心、有錢的人很多,但是彼此互不相幹,各自爲政;大家都少了一個對香港長遠的發展的使命。
寬運法師︰「使命」這兩個字很重要。我們永惺老和尚常常說:「我們不是有力,而是有心。」我們有了這一份心,就能毫不計較地付出。
雷先生︰我只是一個香港公民,有緣有幸和法師及各位相識。多謝法師的指教和分享。
寬運法師︰多謝雷生、雷太發表了這麼多的寶貴意見、多謝你們!
交談完畢,一行即移步至菩提護理安老院參觀訪問,受到院長許麗兒女士及院內職工同仁之熱情歡迎;許院長並詳細爲來賓介紹院內情況,雷生、雷太熱心地詢問了院內及安老服務的各種問題,然後由許院長及助手帶領至各樓層參觀,與院內老人親切會面,並與個別老人合影留念。雷先生表示,下次時間充裕,再去探訪「東林護理安老院」,可見確實是位有心人。是次訪問約于下午五時圓滿結束。
【附錄】
香港菩提學會主辦
佛教菩提護理安老院簡介
香港菩提會會長永惺長老鑒于香港人口近年日趨老化,許多老人無依無靠且缺乏照顧,因此本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于八零年代發願策劃在本會西方寺後山, 興建菩提護理安老院。幾經艱巨籌備,並承蒙政府大力支持,撥款資助,終于一九九一年夏天舉行動土奠基儀式,並于一九九九年叁月正式投入服務。
該院爲政府資助院舍,占地一千六百零叁點八八平方米,樓高叁層,可以容納一百五十名有需要的長者入住,使他們可以棲身有所,獲得全面護理照顧,安渡晚年。
服務宗旨
該院致力爲院內長者提供優質及持續照顧院舍服務,按照他們不同的健康狀況及自理能力,提供不同程度及適切的服務;透過社工、護理人員及不同的專業協作,爲有需要的長者提供身、心、靈的全面院護照顧服務,以滿足及超越長者對服務的要求及期望,使他們在院內備受尊重及安享一個豐盛而愉快的晚年。
《我們不是有力 而是有心(寬運法師等人-閑談社會時事與人生)》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