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提出人口爆炸、環境公害、能源缺乏等等的嚴重問題,希望大家能夠防患于未然。爲什麼他們能夠見人所未見,知人所未知呢?經驗使他們具備這種預知未來的能力,這也是一種大神通。
經驗的累積是神通之事,智慧的判斷也是神通,譬如諸葛孔明料事如神,屢出奇兵,爲蜀漢奠定了鼎立于叁國的局面;王陽明畢生用力于“格物、致知”,倡導“知行合一”之說,能夠預知未來;曆史上有許多先知先覺,能夠預測出時代的變遷、潮流的趨勢所歸。他們之以能夠洞察先機,原因是他們擁有過人的睿智,因此說神通也是智慧的表現。譬如我們有困難時,運用智慧,加以巧妙,困難就能迎刃而解,這智慧不就是神通嗎?而經由人類智慧的結合,所拓展的科學文明,如果仔細推考的話,無非是神通。月亮在過去是個充滿神秘、浪漫、淒美,不可高攀的廣寒宮,只有吃了不死靈藥的嫦娥才能跻登;但是今日藉著太空船的助緣,人類可以自由自在的漫步于月球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對于活在二十世紀之前的人們而言,這不是令人驚歎的神通嗎?他如醫學上的神速進步,也是古人無法想像的神異現象。現代人的皮膚壞了,可以用其他部位甚至其他動物的皮膚補上;腎髒、心髒功能故障,可把別人的器官移殖到自己的身上;眼睛視覺出了毛病,換個正常的眼睛,仍然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試管嬰兒的試驗成功,今後人類生命的延續,甚至可以假借科學了,這一切都足以使前人瞠目咋舌、聞所未聞的神通。因此神通並不是神、妖魔等其他法界的衆生才具有,如果我們善加運用智慧,在我們的生活中,也能創造許多的神通,人造雨的發明、飛機輪船的製造,人類不是也能和神仙們一樣呼風喚雨、乘雲破浪無所障礙嗎?
佛教認爲要求得神通並不是困難的事,但是要如何才能求證神通呢?求證神通必須具備什麼條件呢?求證神通必須具備下列四種條件,才能學習神通。
(一)依于慈悲
大智度論說:“菩薩離五欲,得諸禅,有慈悲故,爲衆生取神通,現諸希有奇特之事,令衆生心清淨,何以故?若無希有事,不能令多衆生得度。”菩薩爲了慈愍衆生,雖然自己煩惱已盡,但是卻不像二乘人一樣,證入涅槃,而發大菩提心,求證神通,以救度更多的衆生。爲什麼度化衆生需要神通呢?由于衆生愚癡,對于平常道不覺珍愛,以奇爲貴,所以菩薩要現種種奇特希有的神力,來攝化他們,因此求證神通是菩薩爲了慈悲度衆的方便手段,而不是求道的真正目的。因爲一切的修持如果離開了慈悲,即爲魔薮,缺乏慈悲心的神通,如虎添翼,其危害將更大。如提婆達多仗恃神通來破壞佛教,如修煉成精的妖魔鬼怪,以神通來蠱惑善良百姓,都是神通的不當使用。因此修學神通,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培養慈悲心,慈悲心不具全,不可以輕言求證神通。
(二)住于淨戒
所謂住于淨戒,就是受持淨戒的意思。戒律是叁學之一,身心的依止,受了戒才知道是非善惡,什麼是該做,什麼是不該做,有了守戒的精神,能以戒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爲,就不會依仗神通而胡作非爲,傷害衆生;合乎戒律,有益于大衆的事,才方便以神通去助長。因此要修學神通,必須要持戒謹嚴,否則神通不僅無益,反而成爲外道邪魔害人的妖通。
(叁)安于忍耐
有了神通,還必須具備忍耐的禅定功夫。忍耐的道德不夠,稍微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怒火中燒,以爲有了神通,一切可以隨心所欲,打擊對方。這樣的神通充其量不過是傷人的利器而已。能夠安于忍耐,不到最緊要關頭,絕不輕易濫用神通,即使不得已運用神通,也是爲了維護正義真理,對大衆更有助益時才顯現神通。
(四)用于平常
佛經上說:“平常心是道”,佛法應該提倡生活的淨化、道德的修養,而不是神奇怪異,平常心才能永恒長久,而神通只能用于一時。況且神通並不能去除根本煩惱系縛,獲得生命的圓滿解脫,唯有在平常的生活裏,去體會佛法的真谛,淨化身心,得到大自在,才是真正的神通。
我的外婆十七、八歲就持齋念佛,修行認真,從小我跟隨祖母長大,受她影響至深,種下我日後出家的因緣。記得童年時住在外婆家,經常和她睡在一起,半夜裏往往被她肚子裏發出的翻江倒海的巨響所驚醒,小孩子好奇就問她說:
“奶奶!您肚子爲什麼會發響?”
“這是修道的功夫。”外婆信心十足地回答我。
後來我出家了,我所親近的師父、老師,以及許多有修持的大德,肚子都不曾如此的響叫過,難道他們的功行不及外婆高深嗎?隨著年歲的增長,後來我終于明白其中的道理。大約出家七、八年之後,我二十歲的那年夏天,我回到了離別多年的家鄉,去探望老祖母。記得當時外婆正獨自坐在一棵大樹下乘涼,我挨著她身旁坐下問她:
“奶奶!您的肚子還會叫嗎?”
“那當然,這工夫怎麼可以丟失了呢?”外婆理直氣壯地回答我。
“肚子會叫有什麼用處呢?能夠免除煩惱憂愁、增長道德、了生脫死嗎?”我咄咄逼人的追問她。
外婆被我一問,不覺楞住了,這時恰巧頭上掠過一架飛機,神氣地發出巨大的聲音,劃空而去。我得理不饒人,進一步問她:
“飛機引擎的聲音比您肚子的叫聲還要響,肚子會叫,對人生究竟有何意義呢?”
記憶中外婆聽了我的話,一臉迷惘地站起來,默默不響地走進屋裏去了。事隔幾十年,每一回想起外婆那怅然若失的神情,就增加我內心的深深歉疚,神通雖然不是究竟之法,卻是她幾十年來苦修的功行,又何必逞一時之快,用幾句話而使她失去信心呢?不過我相信她一定能體諒我一心一意引她入平常正道的孺慕之情!
四、佛教對神通的看法
神通是苦難中的希望,是亂世的救星,是度衆的方便,神通要從日常生活中去體會,從自然變化中去察覺。最後我們要談談佛教對于神通究竟有什麼樣的看法?我也分成四點來說明:
(一)神通非究竟之法
根據佛經上記載:距今二千余年前,尚有幾位佛陀的弟子活在世上,其中一位是佛陀的大弟子大迦葉尊者,他現在正雙手捧著佛陀的袈裟,隱居于雞足山,等待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彌勒菩薩降生于世間廣施度化的時候,代替佛陀將像征正法的法衣傳授給彌勒菩薩,以繼續宣揚法音。幾十年前法國的柏克森博士曾見過大迦葉尊者,並且著作《博士界的辯論》這本書,來記載這件盛事,此書在臺灣曾經流通過。
另外一位尚且活在世上的,就是俗稱“長眉羅漢”的頻頭羅頗羅墮尊者。頻頭羅頗羅墮尊者是阿彌陀經中佛陀的十六位大弟子之一,爲證果的阿羅漢。他既爲大阿羅漢,爲什麼色身還活在世上,不能證入無余依涅槃呢?原來他在世時,有一次對信徒大顯神通,贏得信徒們的喝采,尊者一時興起,對信徒們說:
“你們覺得升上天空很神奇嗎?現在我就變化給你們瞧瞧,讓你們開開眼界。”說完縱身一躍,飛騰至空中,施展種種的神通,信徒看得目瞪口呆,發出不絕的贊歎聲。佛陀知道了這件事,對于尊者這種嘩衆取寵的行徑,非常地不高興,派人把尊者叫來,訓誡他說:
“我的佛法是要用道德來感化他人,用慈悲來救護衆生,而不是使用神通來眩惑大衆、迷亂百姓。今天你非法地使用了神通,藉以贏取信徒的尊敬,爲了懲戒你,罰你在世上多受一些煎熬,等到將來積聚更多的功德,忏除了罪業,再讓你涅槃。”由于尊者當時運用神通不當,至今仍然活在世上精進修行,不得入涅槃。神通不但不能增進道德、脫離煩惱,不慎使用,有時反而成爲進趨解脫之道的障礙。神通不是了生死的究竟之法,是不辯而明的,唯有道德才是邁向佛道的穩當、平實之門徑。
(二)神通敵不過業力
在世間上各種的力量之中,最大的力量並不是神通,而是行爲的力量,也就是業的力量。在中國的故事演義之中描寫黃巢作亂,殺人無數時,曾有一句諺語說:“黃巢殺人八百萬,在數在劫命難逃。”傳說黃巢興兵造反,要殺滿八百萬人,兵亂才能平定下來。在小說家的曲折描寫之下,黃巢果然殺了八百萬人,才被剿平。這件事的真實與否,留待曆史去考證,我們要談的是所謂“在數在劫”的問題。什麼叫“在數在劫”呢?就是業報難逃的意思。當時的老百姓由于共業所感,因此才招致如此悲慘的殺身之禍,即使神通也救不了有業障的人。自己所造的業,一定要自己去受報,絲毫也逃避不了。
有一次憍薩彌羅國的琉璃王,大舉興兵來攻打佛陀的祖國迦毗羅城,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自告奮勇地向佛陀禀報說:
“佛陀!讓我以神通救出釋迦種族吧!”
“目犍連!釋迦種族宿世業障,不知忏悔,今日要受到此報,雖然是我的族人,神通也是救度不了的呀!”佛陀慈祥的臉上帶著無限的傷感回答說。
目犍連不信佛陀的話,以神通飛入被軍隊圍得水泄不通的城內,挑選了五百位優秀的釋迦種族,把他們一一盛放在缽內,飛出了城牆,滿心歡喜地來到了佛陀的面前說:
“佛陀!我已救出了一部份的釋迦種族。”說完打開缽一看,大驚失色,原來五百位釋迦種族變成了一灘血水。雖然是神通第一的目犍連也無法扭轉業報的力量,而目犍連尊者本身雖然神通廣大,飛行自在,曾經深入到地獄拯救母親,但是自己最後卻被外道用石頭擊斃。這麼一位具足大神通力的長者,如此容易地被外道用一塊石頭就打死了,弟子們百思不解之余,更感到憤憤不平。佛陀告訴弟子們說:
“神通敵不過業力,目犍連的業報注定要被外道打死,大家不要懷疑神通的無用,而應該用心于叁業的淨化工夫。”
俗話說:“打死會拳的,淹死會水的。”不要以爲神通是萬能的,有了神通就可以萬事無恐。在業力之前,神通也派不上用場,一味依賴神通,弄巧成拙,反而會喪身斃命。
(叁)神通比不上道德
初學佛法的人往往對一些神奇怪異的事情,興趣特別濃厚,看到某人閉關有境界,修持有感應,就趨之若鹜,而忽略了平日更重要的道德修養,因爲智慧的顯發要透過甚深的禅定工夫,而禅定工夫的培養,有賴平日持戒的嚴謹,因此各位如果想學佛,應該從根本的道德入門,而不要輕言學習神通。
事實上有了神通的日子就惬意快樂嗎?沒有他心通時,朋友心中討厭我、詈罵我,眼不見爲淨,心不知不煩,日子照樣過得很愉快。假如有了他心通,這個人的壞心眼一肚子,那個人的鬼主意一籮筐,不想知道卻不能,這個人也討厭,那個人也看不順眼,日子就難挨了。再譬如假如我們沒有宿命通,雖然明天就會壽終正寢,但是今天仍然活得逍遙自在;但是我們有了宿命通,知道自己二十年後即將離開世間,從今天起死亡的陰影就開始啃齧我們的心,度日如年了。假如我們有天眼通,看到自己心愛的人正和其他的異性做出不當的行爲,妒火中燒,一刻也無法安甯,沒有了天眼通,不知道反而是一種幸福。如果有了天耳通,聽到自己推心置腹的朋友居然在背後惡意地批評自己、毀謗自己,一定氣憤填膺,忍不下這口氣;沒有了天耳通,落得耳根清淨。因此具有神通並不一定擁有幸福,只有道德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道德沒有完成時,不能成就神通,德化的人生比神通更爲崇高。
(四)神通及不上空無
神通是在有形有相上求,而佛法般若的空理無所不遍、無所不在,只要在生活中有經驗,經驗就是神通;生活中有智慧,智慧就是神通;生活中具備許多的能力,能力就是神通;生活中具足空無的真理,空無的真理就是神通。空無的道理非常深奧,非一般人常識中一切皆空空如也的幻滅、虛空。空無之中有無限的妙用,能夠生成萬法。譬如:有 國父紀念館這個空間,因此才能容納大家,順利地舉辦“佛學講座”。如果我們的心胸能擴大如虛空一樣,就能包融一切的諸法。因此空無才能成其大,神通也比不上它的無盡無窮。
道樹禅師在道觀旁蓋了一間寺院,帶領徒衆修行。道士們很討厭,想辦法要趕走禅師。于是顯現神通,裝神作怪,把一些膽小的沙彌們嚇跑了,但是十年、二十年過去了,禅師仍然如如不動地安居于此,最後道士只好知難而退。有人問禅師說:
“你憑什麼戰勝了那些法術高強的道士呢?”
“我不憑借什麼,憑一個空無而折服了他們。道士們有神通法術,有即有窮、有盡、有限、有量;我沒有神通,無即無窮、無盡、無限、無量,因此無能克有,無比有更廣、更大、更殊勝。”禅師不厭其煩地開示他。
在佛法中以無爲有,無的力量比神通更爲廣大,無的智慧比神通更爲高遠,神通比不上空無的道理,因此與其求取神通的力量,不如求證空無的真理,更爲急切可貴!
今天是我們佛學講座的第二天,明天是最後一天,我們要和各位談的是“佛教對知見的看法”,最後我們仍然和過去一樣,爲大家誦經祈求平安,明天再見!謝謝!
《佛教對神通的看法》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