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唯說念佛 正講 第六條「彌陀本願」之文▪P2

  ..續本文上一頁不可能發第一無叁惡道願,第二不更叁惡道願,所有這些願他不會發。他是爲讓我們往生極樂淨土,要往生這麼好的極樂世界,要把衆生接引到極樂淨土去成佛,所以才發第一、第二,乃至第四十八願。這就是目的,這就是核心。如果沒有了這一條願,四十八願就枯萎了,萎縮了。就好像我們剛才講的,沒有移民,這一切都沒有意義,你做好之後是一個死城,沒人來,有什麼用啊?極樂世界如果建好了,第十八願獨獨漏掉了,沒有人去往生,那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在那裏就寂寞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大家要懂得:這第十八願叫核心,叫根本。

   我們在世間辦事也是一樣的,像你們各位都是五、六十歲了,有的嫁過閨女,有的娶過媳婦,你看你們辦這個事的時候,都有個宗旨,比如說娶媳婦吧,你首先要發願,我首先要給兒子蓋棟新房,這是第一願。第二願,我要置辦嫁妝。第叁願,我要選擇日期。第四願……你最後的目的是什麼?你做了這麼多,就是忘了把媳婦接回來,說明你這個腦筋有點不正常了:通通作好了,結果接人這件事忘了,儀仗隊也准備好了,家人都來了,幹啥?

   阿彌陀佛第十九願就是儀仗隊,他說:「臨命終時,我不與大衆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他來幹什麼?接你到極樂世界。所以第十九願還是要歸到第十八願,如果不讓你往生極樂世界,來看你一下就走了,那也不行啊。所以,你做了這麼多准備工作,你的目的就是要把人接回來。阿彌陀佛發了這麼多的誓願,這麼艱苦地修行准備,目的只有一個:讓我們罪障凡夫容易往生極樂淨土。所以,第十八願「念佛往生願」稱爲本願。

   而現在有人誤解善導大師的本願思想,說本願叫人不行善,本願叫人不念佛,就叫念一句,說信了就行了……這個人就錯誤地理解了。

   他錯誤理解了,我們應該正確理解,他錯誤地宣傳,我們應該正確地弘揚。不能因爲他錯誤的理解,你就不來了解,那你就太吃虧了。

   像李洪志,他破壞佛教,他也講佛,你就不講佛啦?他把佛的道理講錯了,我們更要把佛法的正確教義弘揚開來。要以正克邪。你不講,人家都以爲他講的正確,都跟他學*輪功去了,那怎麼樣?衆生就受苦了。

   所以,阿彌陀佛的本願是淨土法門的核心、根本和來源,每一個佛弟子都應該正確地了解、正確地落實、正確地弘揚。如果遇見有邪說、邪解之人,我們應該自己了解,來糾正他。你也不了解,而讓他去說,那損失就大了。所以,大家應該有個正確認識。

   還有必要再說明一點,就是說:阿彌陀佛爲什麼單獨選擇名號來作爲往生本願呢?這一點也是需要探究的。有人會說:「我最喜歡打坐,你把打坐作爲本願不是剛好嗎?我就不用改了,多好啊!」「我最喜歡讀經,你把讀經作爲本願不是剛好嗎?」這是站在我們每個人自己的立場。

   下面依據祖師的解釋,從兩點來說明,彌陀如來唯以名號作爲往生本願。第一點,叫做勝;第二點,叫做易。「勝」就是殊勝,「易」就是容易。

  

   什麼叫「勝」呢?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經過曆劫修行而成就正覺南無阿彌陀佛,把他所修行的一切內證功德、外用功德,所謂一切智慧、慈悲、神通、光明等等,所有功德,都收攝在六字當中,所謂六字名號,就是總功德,含攝一切,無有不足,最爲殊勝。

   打一個比喻說,六字名號的功德就像一座房子。你說房子,就包括屋頂、牆壁、門窗、家具,通通包含在內。而其它修行善法之功德,如同此房子當中的一部分。比如,說牆,就漏掉屋頂,說窗,又漏掉門,等等。比如說布施,有布施功德,但是持戒就不含在內,其它也不含在內,這些所有功德,都是菩薩因地所修的功德。而六字名號的功德,乃是阿彌陀佛成佛之後的功德,所以,一切一切的功德,都含在六字名號當中。那麼,你修行其它的法門,是其中的一個部份;而六字名號,是法藏比丘經過兆載永劫的修行,是他的功德結晶,是總體的功德,所以殊勝。而我們知道,這六字名號裏面如果沒有布施的功德的話,他就不可能成佛。法藏比丘兆載永劫布施頭目腦髓,所謂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叁輪體空,直至圓滿成就佛果,所有布施功德,含在六字當中。那我們現在行小小的布施,能比得上法藏比丘當年的布施嗎?比不上啊!

   同樣的,這六字名號當中,也包含持戒、忍辱、精進等等的六度萬行的功德。如果這六字名號裏面沒有持戒功德,法藏比丘怎麼成佛啊?一切小乘戒、大乘戒、菩薩戒通通包括在內,無不清淨,沒有一點染汙。而莊嚴成就了不可思議的功德名號。所以,叁學,六度,一切經典,一切神咒,莫不包含在內。

   在《佛說阿彌陀根本秘密神咒經》當中,有這麼四句偈說:

  阿字十方叁世佛,彌字一切諸菩薩,

  陀字八萬諸聖教,叁字之中是具足。

   說阿彌陀佛這個「阿」字,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的功德都包含在內了,「彌」這個字,一切菩薩功德都包含在內了。「陀」這個字,一切聖教,一切經典:《華嚴經》、《法華經》、《金剛經》,所有經典功德,以及所有密咒,一切陀羅尼總持法門,通通包含在內。所以說「叁字之中是具足」,這叁個字當中,一切佛法僧功德,完全包括,一切出世、世間功德完全包括。無有不足,最爲殊勝。所以《大經》中說:「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爲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一念具足無上功德,此是六字名號不可思議。

   法藏比丘所發四十八願當中,說到與名號有關的,大概有叁分之一,「聞我名者」如何如何,「聞我名者」如何如何,可見得名號所占的份量,尤其是法藏比丘專門發了一條願叫做「諸佛稱名願」:

  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

  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十七條願的內容,「我若成佛的時候,十方無量無邊的諸佛世界,一切諸佛世尊,都要來稱揚贊歎我的名號,若不如此,我則不取正覺。」連十方諸佛都要稱揚贊歎阿彌陀佛的名號,可見得這句名號的功德是如何的不可思議。

   阿彌陀佛沒有單獨發願說:「你還要稱我光明,十方諸佛贊歎我的光明,贊歎我的壽命,贊歎我的慈悲智慧……」都沒有說。爲什麼?因爲這一切都包含在六字名號當中。贊歎名號,光明也贊歎了,智慧、慈悲都有了。所以,在《無量壽經》裏面,諸佛也贊歎說:「阿彌陀佛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沒有列這條贊歎光明願,這是因爲名號本身包含了這樣的功能,所以名號功德最爲殊勝。

  

   第二點叫做易,「易」就是容易,名號最容易受持,所以選爲本願,不論男女老少、出家在家、有智無智,乃至鹦鹉畜生之類,都可以念阿彌陀佛。能念阿彌陀佛,都可以往生極樂世界,這叫容易。

   別的法門就沒有這麼容易了。比如說誦經,在公共汽車上你就誦不了;在汽車上面,你照樣可以念佛。誦經來說,你不識字就誦不了;你不識字,照樣可以念佛。你看大街上有些人,你教他念經,他不大可能會念,但是教他念佛,他就會念,叁歲小孩也會念佛,所以最容易。

   在《觀經》中,釋迦佛咐囑念佛,而不咐囑觀佛。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贊》裏說:「極樂世界境細心粗,凡夫識神飛揚,觀難成就。」極樂世界很微細、很微妙,我們的心很粗,粗的心就不能看細的境,就好像我們的肉眼很粗,就看不到細菌,必須拿放大鏡才看得到。極樂世界那麼微妙,用我們的心觀不了。我們的心東跑西跑,像猿猴一樣,像野馬一樣,「心猿意馬」,怎麼能觀得成就呢?觀不成極樂世界。而念佛,只要相續稱名,決定往生,你只要「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隨忙隨閑,有空就念佛,不懷疑,仰仗這尊佛的誓願,無不往生淨土。

   「正由稱名易故」,正因爲稱名容易的緣故,所以選擇作爲本願。大家現在身體還健康的時候,或許還會雜行雜修,誦這個經那個經啊,有的人是這樣的。但即使是這樣的人,問他:「某某老居士,你要臨命終的時候,我們念什麼送你啊?」他肯定會說:「你念阿彌陀佛。」他不會說「我就喜歡念《金剛經》,那個時候,你們給我念《金剛經》吧」。一部《金剛經》沒念完,沒有氣兒了。你念的時候,他也聽不懂。所以,在最關鍵的時候,他就知道什麼東西最重要了。人往往是這樣的,時間長了,不知道哪個最重要,在最短的時間,你一定選擇最重要的事情來辦,俗話說「急中生智」,馬上要死了,平時念再多的經,這個時候一句也不記得了,慌亂,恐怖,一句也用不上,你會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那何必平時不專念名號呢?所以,稱名容易。

   讓我們做一個推論:法藏比丘當時在世自在王佛的座下考察了二百一十億諸佛淨土,舍粗取精,舍惡取善,選擇一切諸佛淨土當中的精華,而成就極樂淨土。那麼,往生的方法是最重要的。這二百一十億諸佛淨土裏邊,每一淨土都有往生的方法,而法藏比丘誓願唯選擇名號,作爲十方衆生往生極樂淨土的方法。可是如果以布施作爲往生的本願,那麼貧窮的人沒有布施,吝啬的人不願布施,像這些人,他們就不能往生淨土了。能布施的少,不能布施的多,乞丐就更不能往生了;如果以讀經作爲往生本願,那只有識字的人才有資格往生,不識字的人就不能往生了,那大學教授有份了,我們就完了;如果以打坐作爲往生本願,你不會盤腿,不會打坐,不會入靜,那就不能往生了…

《唯說念佛 正講 第六條「彌陀本願」之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