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唯说念佛 正讲 第六条「弥陀本愿」之文▪P2

  ..续本文上一页不可能发第一无三恶道愿,第二不更三恶道愿,所有这些愿他不会发。他是为让我们往生极乐净土,要往生这么好的极乐世界,要把众生接引到极乐净土去成佛,所以才发第一、第二,乃至第四十八愿。这就是目的,这就是核心。如果没有了这一条愿,四十八愿就枯萎了,萎缩了。就好像我们刚才讲的,没有移民,这一切都没有意义,你做好之后是一个死城,没人来,有什么用啊?极乐世界如果建好了,第十八愿独独漏掉了,没有人去往生,那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那里就寂寞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大家要懂得:这第十八愿叫核心,叫根本。

   我们在世间办事也是一样的,像你们各位都是五、六十岁了,有的嫁过闺女,有的娶过媳妇,你看你们办这个事的时候,都有个宗旨,比如说娶媳妇吧,你首先要发愿,我首先要给儿子盖栋新房,这是第一愿。第二愿,我要置办嫁妆。第三愿,我要选择日期。第四愿……你最后的目的是什么?你做了这么多,就是忘了把媳妇接回来,说明你这个脑筋有点不正常了:通通作好了,结果接人这件事忘了,仪仗队也准备好了,家人都来了,干啥?

   阿弥陀佛第十九愿就是仪仗队,他说:「临命终时,我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他来干什么?接你到极乐世界。所以第十九愿还是要归到第十八愿,如果不让你往生极乐世界,来看你一下就走了,那也不行啊。所以,你做了这么多准备工作,你的目的就是要把人接回来。阿弥陀佛发了这么多的誓愿,这么艰苦地修行准备,目的只有一个:让我们罪障凡夫容易往生极乐净土。所以,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称为本愿。

   而现在有人误解善导大师的本愿思想,说本愿叫人不行善,本愿叫人不念佛,就叫念一句,说信了就行了……这个人就错误地理解了。

   他错误理解了,我们应该正确理解,他错误地宣传,我们应该正确地弘扬。不能因为他错误的理解,你就不来了解,那你就太吃亏了。

   像李洪志,他破坏佛教,他也讲佛,你就不讲佛啦?他把佛的道理讲错了,我们更要把佛法的正确教义弘扬开来。要以正克邪。你不讲,人家都以为他讲的正确,都跟他学*轮功去了,那怎么样?众生就受苦了。

   所以,阿弥陀佛的本愿是净土法门的核心、根本和来源,每一个佛弟子都应该正确地了解、正确地落实、正确地弘扬。如果遇见有邪说、邪解之人,我们应该自己了解,来纠正他。你也不了解,而让他去说,那损失就大了。所以,大家应该有个正确认识。

   还有必要再说明一点,就是说:阿弥陀佛为什么单独选择名号来作为往生本愿呢?这一点也是需要探究的。有人会说:「我最喜欢打坐,你把打坐作为本愿不是刚好吗?我就不用改了,多好啊!」「我最喜欢读经,你把读经作为本愿不是刚好吗?」这是站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立场。

   下面依据祖师的解释,从两点来说明,弥陀如来唯以名号作为往生本愿。第一点,叫做胜;第二点,叫做易。「胜」就是殊胜,「易」就是容易。

  

   什么叫「胜」呢?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经过历劫修行而成就正觉南无阿弥陀佛,把他所修行的一切内证功德、外用功德,所谓一切智慧、慈悲、神通、光明等等,所有功德,都收摄在六字当中,所谓六字名号,就是总功德,含摄一切,无有不足,最为殊胜。

   打一个比喻说,六字名号的功德就像一座房子。你说房子,就包括屋顶、墙壁、门窗、家具,通通包含在内。而其它修行善法之功德,如同此房子当中的一部分。比如,说墙,就漏掉屋顶,说窗,又漏掉门,等等。比如说布施,有布施功德,但是持戒就不含在内,其它也不含在内,这些所有功德,都是菩萨因地所修的功德。而六字名号的功德,乃是阿弥陀佛成佛之后的功德,所以,一切一切的功德,都含在六字名号当中。那么,你修行其它的法门,是其中的一个部份;而六字名号,是法藏比丘经过兆载永劫的修行,是他的功德结晶,是总体的功德,所以殊胜。而我们知道,这六字名号里面如果没有布施的功德的话,他就不可能成佛。法藏比丘兆载永劫布施头目脑髓,所谓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轮体空,直至圆满成就佛果,所有布施功德,含在六字当中。那我们现在行小小的布施,能比得上法藏比丘当年的布施吗?比不上啊!

   同样的,这六字名号当中,也包含持戒、忍辱、精进等等的六度万行的功德。如果这六字名号里面没有持戒功德,法藏比丘怎么成佛啊?一切小乘戒、大乘戒、菩萨戒通通包括在内,无不清净,没有一点染污。而庄严成就了不可思议的功德名号。所以,三学,六度,一切经典,一切神咒,莫不包含在内。

   在《佛说阿弥陀根本秘密神咒经》当中,有这么四句偈说:

  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

  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

   说阿弥陀佛这个「阿」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功德都包含在内了,「弥」这个字,一切菩萨功德都包含在内了。「陀」这个字,一切圣教,一切经典:《华严经》、《法华经》、《金刚经》,所有经典功德,以及所有密咒,一切陀罗尼总持法门,通通包含在内。所以说「三字之中是具足」,这三个字当中,一切佛法僧功德,完全包括,一切出世、世间功德完全包括。无有不足,最为殊胜。所以《大经》中说:「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一念具足无上功德,此是六字名号不可思议。

   法藏比丘所发四十八愿当中,说到与名号有关的,大概有三分之一,「闻我名者」如何如何,「闻我名者」如何如何,可见得名号所占的份量,尤其是法藏比丘专门发了一条愿叫做「诸佛称名愿」: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

  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十七条愿的内容,「我若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世界,一切诸佛世尊,都要来称扬赞叹我的名号,若不如此,我则不取正觉。」连十方诸佛都要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的名号,可见得这句名号的功德是如何的不可思议。

   阿弥陀佛没有单独发愿说:「你还要称我光明,十方诸佛赞叹我的光明,赞叹我的寿命,赞叹我的慈悲智慧……」都没有说。为什么?因为这一切都包含在六字名号当中。赞叹名号,光明也赞叹了,智慧、慈悲都有了。所以,在《无量寿经》里面,诸佛也赞叹说:「阿弥陀佛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没有列这条赞叹光明愿,这是因为名号本身包含了这样的功能,所以名号功德最为殊胜。

  

   第二点叫做易,「易」就是容易,名号最容易受持,所以选为本愿,不论男女老少、出家在家、有智无智,乃至鹦鹉畜生之类,都可以念阿弥陀佛。能念阿弥陀佛,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叫容易。

   别的法门就没有这么容易了。比如说诵经,在公共汽车上你就诵不了;在汽车上面,你照样可以念佛。诵经来说,你不识字就诵不了;你不识字,照样可以念佛。你看大街上有些人,你教他念经,他不大可能会念,但是教他念佛,他就会念,三岁小孩也会念佛,所以最容易。

   在《观经》中,释迦佛咐嘱念佛,而不咐嘱观佛。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里说:「极乐世界境细心粗,凡夫识神飞扬,观难成就。」极乐世界很微细、很微妙,我们的心很粗,粗的心就不能看细的境,就好像我们的肉眼很粗,就看不到细菌,必须拿放大镜才看得到。极乐世界那么微妙,用我们的心观不了。我们的心东跑西跑,像猿猴一样,像野马一样,「心猿意马」,怎么能观得成就呢?观不成极乐世界。而念佛,只要相续称名,决定往生,你只要「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随忙随闲,有空就念佛,不怀疑,仰仗这尊佛的誓愿,无不往生净土。

   「正由称名易故」,正因为称名容易的缘故,所以选择作为本愿。大家现在身体还健康的时候,或许还会杂行杂修,诵这个经那个经啊,有的人是这样的。但即使是这样的人,问他:「某某老居士,你要临命终的时候,我们念什么送你啊?」他肯定会说:「你念阿弥陀佛。」他不会说「我就喜欢念《金刚经》,那个时候,你们给我念《金刚经》吧」。一部《金刚经》没念完,没有气儿了。你念的时候,他也听不懂。所以,在最关键的时候,他就知道什么东西最重要了。人往往是这样的,时间长了,不知道哪个最重要,在最短的时间,你一定选择最重要的事情来办,俗话说「急中生智」,马上要死了,平时念再多的经,这个时候一句也不记得了,慌乱,恐怖,一句也用不上,你会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那何必平时不专念名号呢?所以,称名容易。

   让我们做一个推论:法藏比丘当时在世自在王佛的座下考察了二百一十亿诸佛净土,舍粗取精,舍恶取善,选择一切诸佛净土当中的精华,而成就极乐净土。那么,往生的方法是最重要的。这二百一十亿诸佛净土里边,每一净土都有往生的方法,而法藏比丘誓愿唯选择名号,作为十方众生往生极乐净土的方法。可是如果以布施作为往生的本愿,那么贫穷的人没有布施,吝啬的人不愿布施,像这些人,他们就不能往生净土了。能布施的少,不能布施的多,乞丐就更不能往生了;如果以读经作为往生本愿,那只有识字的人才有资格往生,不识字的人就不能往生了,那大学教授有份了,我们就完了;如果以打坐作为往生本愿,你不会盘腿,不会打坐,不会入静,那就不能往生了…

《唯说念佛 正讲 第六条「弥陀本愿」之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