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唯說念佛 正講 第一條「聖淨分判」之文▪P2

  ..續本文上一頁道綽禅師離現在有一千叁四百年,在一千多年以前,大師就說「今時難證」了,何況現在!人的根機更加淺陋。那個時候都難證,現在就難上加難。「今時難證」,這就給出結論。相反,往生就很容易,《無量壽經》說:「其國不逆違,自然之所牽。」若論往生,很容易;若論證果,就很難。

   或許有人不同意,「只要有根機,我也可以修行,也可以開悟,也可以證果」。道綽禅師舉了「二由一證」:兩點理由、一個經證。兩點理由是從道理上推斷,聖道門難以修證;一個經證是以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講的經典爲依據(既然是佛弟子,應當信順佛教),來證明說:末法時代,聖道難修難證。

   哪兩個理由呢?「一由去大聖遙遠」,離開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時代很遙遠。釋迦牟尼佛已經涅槃兩千五百多年了,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我們如果能夠隨順釋迦佛的教導來學佛法,那當然,有佛的加持──佛在經典裏講,一堂法座下來,多少人得阿那含,多少人得阿羅漢,多少人證無生法忍,等等,好像證悟聖果易如反掌;現在哪有一堂法座下來證果的?一個沒有,講經的法師也沒有。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爲離開釋迦牟尼佛的時代太遙遠了,一方面衆生能夠直接蒙受的佛力加持漸漸微弱了,一方面衆生的煩惱越來越厚重了。

   就好像太陽落山,太陽剛落山,西邊的天空還是有亮光,還是一片晚霞;再過一個小時,就漸漸暗淡了,再過一會兒就什麼也看不見了。

   同樣,釋迦牟尼佛入滅後五百年,稱爲正法時代;其後是像法時代,再過後就是末法時代。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我們現在的時代離道綽禅師一千叁四百年了,離釋迦牟尼佛就更遙遠了,真是值得悲歎啊!

   「二由理深解微」,聖道法門,若有釋迦牟尼佛加持,當然容易修證;若根機猛利,也容易修證。現在離開釋迦牟尼佛遙遠了,根機淺陋了,就不容易修證。同時,聖道法門所講的教理,比如說「真如實相」等等萬法之理體,深玄微妙,非常幽深,我們凡夫的心探知不到,不能開悟,這叫「理深」;「解」是領解,「解微」,幾乎不能理解。比如《金剛經》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又有一句話,「忍辱波羅蜜,即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聽起來「釋迦牟尼佛在講什麼?好像繞口令,翻來覆去地講?」「是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是衆生,即非衆生,是名衆生……」「衆生不是衆生?又是衆生?」你聽起來都不能理解;又說「無人相、無我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你聽到後能理解到哪個程度?「無人相」,不是有人嗎?「無我相」,不是有我嗎?「無衆生相」,不是有衆生嗎?所以叫「理深解微」,你很難理解。就是講經的法師,他依據經教,可以講出來,他也只是名詞的理解,他內心裏邊並沒有相應,如果相應了,就能破我法二執,那就證阿羅漢、證菩薩無生法忍了,所以,「理深解微」。

   聖道修行法門是什麼樣的原則呢?叫做「解、行、證」,首先對佛法講的大乘甚深教理能夠理解,能夠開悟,然後依據自己所理解的來修行,如果連理解都不理解,你怎麼修行啊?所以說「悟後起修」,如果沒有開悟,你在那裏是盲修瞎練,你悟都沒有悟,後面就談不上了。「依解起行,依行證果」,好,你如法修行,一切煩惱漸次消融,然後,真心佛性完全顯露,這才叫做得證聖果。你第一步──理解都達不到,修行就談不上了,那證果就更不用說了,所以才說「理深解微」、「今時難證」,「難證」,難到什麼程度?難到沒有。

   各位也都讀過《心經》,《心經》裏面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然後說「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你們都會背了,請你們來講解講解,來修行修行……「色不異空」,這面牆就是色,「色不異空」當然有很深的道理,簡單講,如果有人能穿牆無礙,或許能講一點點,因爲「色不異空」,這面牆雖然是「色」,色法是物質的、障礙性質的,「空」就是沒有障礙的,你能夠穿過去,或許能講一點點,「你看,我就是色不異空,跟空沒有區別。」你能做到嗎?能做到,那還是一般的神通,還有甚深的道理。所以,聖道門修行不是那麼容易的,非常不容易。「不增不減」、「不生不滅」都會講,什麼叫「不生不滅」呢?我看個個都在生滅,人生在世,生老病死,就滅了,煩惱來了,就生起來了;煩惱一去了,又滅了。「不增不減」,工資增加了,高興壞了;工資減少了,下崗了,可憐了。我們都落在「增減」、「生滅」、「淨穢」當中。

  末法時代

   佛法裏有正法時代、像法時代、末法時代。正法時代有教、有行、有證,有證果的聖人;像法時代呢,沒有證果的聖人了,「相似于正法」,叫「像法時代」,看上去佛法很興盛,也有人依法修行,有教、有行,但是沒有證果的,所以叫「像法時代」;末法時代就只有教,沒有行、沒有證了。什麼是教?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經典,教典還存在,還保留著,我們還讀誦,但是,已經不能依教做真實的修行了,這叫無行;不能修行,當然不能證果了,所以無證,這才稱爲末法。末法就是說:靠自己修行想得證聖果,成爲得道聖人,不可能了,人們也不能按照聖人的法則去如法修行了,這是值得悲愍的末法時代。

  淨土法門大放異彩

   正法、像法、末法時代是相對于聖道門講的,不是對淨土門講的,爲什麼呢?淨土法門在末法時代正好大放異彩,不要說末法時代,就是法滅時代──《無量壽經》說:「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末法時代有一萬年,末法時代之後是法滅時代,首先是《楞嚴經》滅掉,然後其它大乘經典漸漸滅沒,最後只剩下一部《無量壽經》念佛法門留在世間,衆生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即使在法滅時代,也無不往生極樂淨土,所以,淨土法門超越正、像、末、滅,是常住不變的教法,它是沒有正法、像法、末法、法滅的區別,是貫穿性質的。

  時節因緣

   聖道法門就有這樣區別了。我們來到今天這個時代,如果對自己的根機了解不透徹,非要修學不能夠修學的聖道法門,這就好像來到冬天你非要逞強悍穿單衣一樣,所以印光大師講「冬裘夏葛」,冬天就要穿裘皮大衣,夏天當然就穿襯衫,時節就是這樣子的。我們來到末法時代,種種煩惱惡業就像冬天的寒流一樣,凍得我們夠嗆,你要硬撐,不行的。

   那麼,在末法時代,應該選擇哪個教法呢?道綽禅師在這裏明確告訴我們:應當選擇淨土門。

  聖道關閉

   下面說到經證,「是故,《大集月藏經》雲:我末法時中,億億衆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

   《大集月藏經》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在末法時代,無量無邊、億億的衆生想按照聖道法門來修行,沒有一個可以證悟聖果。印光大師在《文鈔》裏也講:這個時代,找一個開悟的都找不到,不要講得證聖果了,開悟的都沒有了,何況證悟的?開悟了還是凡夫,「悟後起修」,慢慢修證,才能夠證果。

   看到這句話,我們內心實在感到悲怆,億億人都沒得道,難道我們能超過他們?如果我們認爲自己可以修行聖道、得證聖果,那我們就是億億人裏挑出的一個了。所以,聖道法門修行非常難,這個難的程度,龍樹菩薩說:比如有人,欲手舉叁千大千世界。一個人能夠把叁千大千世界舉起來!一張桌子都不一定舉得起來,一座房子、一座山、整個地球還不算,叁千大千世界!多難啊!爲什麼呢?因爲修行聖道要發廣大菩提心,不光解決自己一個人的問題,還要承擔一切衆生的罪業,度脫一切衆生,所謂「衆生無邊誓願度」,衆生罪業的重量超過叁千大千世界,他們所有的煩惱、業障,你都要把它們排除,要有這樣的菩提心和菩提行。

   這一段文叫取意之文,根據經典的意思表達出來,並不是引用經中的原文。

   通過這「二由一證」,我們就知道:到末法時代,聖道門已經關閉了,是不是?「去大聖遙遠」、「理深解微」、「罕一得道」,等于是關閉了,不是釋迦牟尼佛把它關了,是我們的根機過不去呀!

  淨土── 希望之門

   下面只剩下一道門:淨土門。如果沒有淨土門,我們今天在座的各位就絕望了。好啦,今天打開希望之門──來看淨土門:「當今末法,現是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

   當今時代正是末法時代,衆生煩惱厚重,邪師種種,無善知識隨身,不能修行種種殊勝法門──我們也不想要貪瞋癡,哪個想要貪瞋癡?在家裏邊,妻子和丈夫發脾氣,妻子說:「我也不願發脾氣,可是它要發脾氣。」「它」是誰呢?煩心事一來,就發脾氣了,所以這是根機不堪。一發脾氣,就會血壓升高,甚至可能會腦溢血。好像有一股力量,想控製也控製不住。

   我們所處的時間是末法時代,所處的地點是五濁惡世,「五濁」在《阿彌陀經》裏講是「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是惡世界、惡煩惱、惡環境、惡人、惡知識、惡邪,有外惡、有內惡,種種之惡纏繞我們、包裹我們,所以,要在五濁惡世自己修行出去,太不容易!確實不容易。

   「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雖然前面講二種勝法,可實際上,只剩下淨土一門了,聖道門關閉了,不堪修行了,只有淨土一門可以通往極樂世界。「入路」,入涅槃之城,得成佛道。

  惡人的往生

   下面是引用《無量壽經》來說明爲什麼末…

《唯說念佛 正講 第一條「聖淨分判」之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