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唯说念佛 正讲 第一条「圣净分判」之文

  【正讲】

  

第一条「圣净分判」之文

   下面我们来看第一条文:

  道绰禅师立圣道、净土二门,判一代圣教,而舍圣道、正归净土之文。

   每一条文都有标题和引文。标题就是把所引用的文的提纲、眼目点示出来。

   道绰禅师立圣道、净土二门,来分判释迦牟尼佛所说一代佛法,目的在于搁舍圣道门修行,完全归依净土法门。下面就是所引之文:

  《安乐集》云:

  问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远劫以来,应值多佛,

  何因至今仍自轮回生死,不出火宅?

  答曰: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种胜法以排生死,

  是以不出火宅,何者为二?

  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

  其圣道一种,今时难证,

  一由去大圣遥远,二由理深解微。

  是故,《大集月藏经》云:

  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

  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是故,《大经》云:

  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

  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又复,一切众生都不自量,

  若据大乘,真如实相,第一义空,未曾措心。

  若论小乘,修入见谛修道,

  乃至那含、罗汉,断五下、除五上,无问道俗,未有其分。

  纵有人天果报,皆为五戒十善能招此报,然持得者甚稀。

  若论起恶造罪,何异暴风驶雨!

  是以诸佛大慈,劝归净土。

  纵使一形造恶,但能系意专精,常能念佛,

  一切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

  何不思量,都无去心也!

   这段文分成两部分。先,从开始直到「不取正觉」,用问答的形式,说明圣道不可证,净土唯可通。为什么圣道不可证?所谓「二由一证」──二点理由,一个经证。为什么净土可通?举出《大经》第十八愿。底下,从「又复」直到最后,承接上面问答的内容,进一步说明圣道修行已经不能适合当今末法时代众生的根机,只有净土法门「可通入路」,而举诸佛之劝,劝我们应该选归净土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道绰禅师

   道绰禅师是什么人物呢?刚才问大家,最早把净土门独立出来的是哪一位祖师,就是这一位道绰禅师。道绰禅师是善导大师的师父(善导大师人人都知道,是弥陀示现,口称一声弥陀名号,即出一道光明,他二十几岁来到道绰禅师门下,道绰禅师入灭之后就离开了),我们现在念佛用的念珠,就是道绰禅师发明的。是这样一位祖师,他当时在山西太原玄中寺弘扬净土,教化众生,当地七岁以上的儿童个个都会念「南无阿弥陀佛」,大师的德望可以说声震天下,连当时的皇帝、皇太后都亲自前往参拜。道绰禅师原来修学《涅槃经》,后来专门修学净土法门,一生讲解《观无量寿经》两百遍,每天念佛七万声,他的经典著作就是《安乐集》。他的功行、道德、学识──《安乐集》当中引用了五六十部经律论释,来证明净土法门是末法时代凡夫唯一可行之道,这也是我们净土宗的一部重要的教典──是这样一位祖师。

  何因仍自轮回生死

   下面依文解释。

   「问曰」,大师为了利益众生,先自己设问,然后又自己回答。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是大乘佛法所盛说的,像蛇虫蚂蚁、飞禽走兽都有佛性,既然有佛性,自然就推出下面的结果。

   「远劫以来」,无始劫以来。「远」是久远,「劫」是时间名词,是非常非常遥远的时间。我们众生既然有佛性,佛性是不生不灭、亘古亘今,并不是今生突然才有的,那么,必然的,我们乘此而生存,又迷此而轮回,不是一次两次,是无量亿万次了,甚至无量亿万也不足以说明的,是「无始劫来」就在轮回了,所以说「远劫以来」。

   「应值多佛」,「应」是应该,这是推断,「值」是遇到、值遇,「多佛」,不止一尊佛。既然我们有佛性,而迷背佛性又无量千万亿次的轮转,也有无量千万亿次的成为人;既然成为人,诸佛番番出世,教化众生,那么,我们想一想,我们难道是今生今世才遇到佛法的吗?肯定不止了,对不对?一定前生前世也遇到过佛法;我们今生今世没有遇见佛,但是,这么久远的时间,一定是多次遇见过佛。大家都在佛的教化下修学,别人已经修行成佛了,我们还在六道轮回,这是为什么呢?所以底下讲:

   「何因至今仍自轮回生死,不出火宅?」既然有佛性,又遇到诸佛的教法,应当可以成佛了,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到现在「仍自轮回生死」呢?「自」是每一个人自己,我们问问自己:为什么我还在轮回生死?「火宅」就是火烧的房子,《法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用火宅譬喻我们所居住的娑婆世界。

   各位,我们要好好地问问自己:我们也有佛性,我们也一定遇到过很多佛,别人遇到佛已经修行成佛了,为什么我们还在这里做凡夫呢?这难道不值得深思吗?过去的修行,难道没有一生超过今生的修行吗?或许在座的各位过去世都是出家人,可是,一轮转过来,成了在家居士,那你作为出家师父的时候尚且没有出离生死,怎么保证今生作为在家居士能出离呢?这样的问题问起来,不免让我们心中有所不安。

   提出这样的问题,是让我们思惟自己的出离之道。

  圣净分判

   大师自问自答:依据大乘佛教,是因为没有得到二种殊胜的法门,用来排除我们的生死轮回,所以,直到今天还没有出离三界火宅。

   是哪二种殊胜法门呢?这个地方,就把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代佛教大分为二,「二种胜法」,一种叫圣道法门,另一种叫净土法门。这二种都是殊胜的法门,都是释迦牟尼佛所说,若能依教奉行,个个都能解脱生死,故而称为「殊胜的法门」。殊胜的法门,细说有八万四千,再细说有无量无边;道绰禅师在这里分为二种,除了净土法门之外的,都叫做圣道法门。

   圣道法门这个名词是什么含义呢?「圣道」,圣人所行之道路,圣人所修之道,非凡夫根器所堪,称为「圣道」;圣和凡相对,六道轮回是凡道,出离生死是圣道,圣道也就是从凡入圣之道,要超凡入圣。比较而言,圣道法门不求往生,要在此土得证圣果。

   就好像外面的马路,这一条是人行道,那就是人走的;那一条是机动道,那就是车走的。圣道,就是圣人堪行之道,可是我们都不是圣人根器,对于我们这样的凡夫,有什么法门呢?不堪修行圣道,有第二条道路,叫「往生净土」,净土法门的特点就是:不堪修持圣道法门的(你能够修持圣道法门,今生已经得道证果了,已经脱离三界、出离火宅,不必求生净土了),我们自觉在此土不能得证圣果,所以要靠佛的愿力到净土去,在那里,有诸佛菩萨神力加持,有种种依正庄严的环境,自然成就佛道。可知,所谓「净土法门」的全称应该是「往生净土法门」。

  得到

   这二种法门,随便得到一种,你都可以解脱生死。什么叫「得到」呢?并不是说拿到一本经书就叫「得到」了。法要入心。你看到圣道的经书,能够依法修行,证得圣果,这叫「得到圣道的胜法」,如果不能依教修行,就没有得到。

   比如《心经》,我们经常读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心经》读了多少遍,你也没有「照见五蕴皆空」,也没有「度一切苦厄」,所以我们等于没得到,不懂得什么是「深般若波罗蜜多」,也不知道怎么「照见五蕴皆空」。《金刚经》六祖大师一听就开悟了,那就得到了;我们读了一千遍,也没有开悟,所以,得等于没有得。

   那净土门呢?听说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啊,我也愿意去」,但是找不到方法,在那里东抓西抓,那等于没有得到。所以,能够依教修行才为「得到」。

  应机之法

   圣道和净土,这二种法门是不是劝大家都来修学呢?道绰禅师的意思不是的,他是净土门的祖师,他所分析的结果是:圣道法门我们修行不了,只有净土法门适合这个时代,适合我们的根机。修学佛法,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根机的法门,「法不应机,枉费心机」,不应你的根机,你不是枉费心机吗?找人做衣服还要「量体裁衣」对不对?那衣服是漂亮,高价的名牌,但是你穿不上,或者太窄,或者太宽,那就不适应你了;老师教书还要「因材施教」;佛讲法叫「应机施法」。释迦牟尼佛讲了那么多的法门,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法门都修,比如说讲《金刚经》,乃是对解空第一须菩提所说,他就能修;讲《华严经》,乃是对善才童子五十三参所说诸大菩萨的教法。种种教法,对不同的根机,如果是对菩萨的教法,你一定要拿来修学,你不是那个根机,就不行了。

   比如说父母养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年轻力壮,小儿子才两岁,幼小无力;父母吩咐到井里挑水,一担水一百五十斤,小儿子听到了,他敢去挑吗?这是对大儿子讲的,大儿子马上去挑水了。

   佛对众生也一样,对凡夫众生所讲的教法,则是净土门,所以,各位,这个地方要分别清楚,不然的话,「哎!都是佛所讲的,都很好啊!」当然都很好,都很好,你来学不一定好。

  圣道难证

   下面先讲圣道,「圣道一种,今时难证」,…

《唯说念佛 正讲 第一条「圣净分判」之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