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淨法師講演集二 再度沈淪──大年初叁談話

  

  ──大年初叁談話

  

   各位同修:南無阿彌陀佛!

   今天晚上還是跟大家討論《念佛感應錄》(一)。

  極樂聖衆

   今天是大年初叁,年就快過了,每過一年,我們是增加了一歲,還是減少一歲呢?有一句話說:「過年是通往地獄、接近地獄的一個裏程碑。」這句話對于沒有學佛、念佛的人確實是如此。人自從出生下來,過了一天,生命等于減少一天,也就接近地獄一天;可是如果是念佛人,他的生命固然減少了,但卻是一天一天的接近極樂世界。因爲念佛人,必定往生極樂世界,雖然肉體還在這裏,可是已經是極樂世界的聖衆,是淨土的眷屬,而不是閻羅王的眷屬,他的壽命已經不能用過去、現在、未來一般叁世的概念來形容了。就像我們每天所誦念的《阿彌陀經》中說的:

  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阿彌陀佛及極樂世界之人民的壽命,同樣是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不能以數目年歲來形容它。「及其人民」是指極樂世界的聖衆,只要往生到極樂世界都和阿彌陀佛一樣,所以是極樂聖衆。「及其人民」有二種:一種是以前念佛願生極樂世界,而且已經往生到極樂世界去的;另一種是現在願生極樂世界,但是壽命未到,壽命一到就必定往生極樂世界。這一種衆生也是極樂世界的聖衆,也是「及其人民」之一。所以念佛人的壽命可說是不增不減的。

  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還要困難

   《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是泯叁心空四相,是證悟者的境界,他證悟了不生不滅,而且內心的貪瞋癡叁毒也都斷了,就像阿羅漢一樣。所謂阿羅漢就是「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因爲阿羅漢他應該守的戒律都守了,應該修的功行也完成了,他是「我生已盡」,萬古以來生生世世的生死輪回,到這一輩子已畫下休止符,不受後有。念佛的衆生,雖然沒有阿羅漢那樣的證悟和斷惑,可是果位比阿羅漢更高超殊勝。印光大師說:

  來生作人,比臨終往生(淨土)還難;

  不生西方,必墮惡道。

   又說:

  生西利益,比得道利益更大。

   這幾句話雖然簡短,卻很有震撼力。大家都以爲往生淨土很困難,所以希望下一輩子能轉世爲人,再學佛修行,這是大錯大誤的。因爲下輩子即使轉世爲人,但有把握還能夠學佛嗎?能遇到解脫的法門嗎?來生要能轉世爲人必須持守「五戒」,但五戒具足很困難。而往生呢?往生是靠阿彌陀佛的力量,阿彌陀佛的力量是現成的,而且是白白送給我們的,所以淨土法門是一條易行之道,任何人只要願意,都可以輕裝上路。我們今生今世已得人身,已經遇到可以解脫的法門了,而且是當生成就的法門。往生極樂世界一定跟阿彌陀佛一樣成佛,所以說比阿羅漢境界還高。

   大家翻開第21頁第一行:

  若不念佛,願生極樂,則雖位高權重,猶是閻王眷屬,日日接近地獄。如牛赴市,步步近死;一旦命終,悔懼交至。

  鬼卒帶走之路,流淚獨行;

  閻王呵責之庭,屈膝孤悲。

   人生像什麼呢?如牛赴市,步步近死,即使位高權重還是難以避免閻王的審判,一旦命終的時候,則悔懼交至。《無量壽經》說:

  大命將終,悔懼交至。

   什麼叫「悔懼交至」?「悔」,就是懊悔。懊悔什麼呢?懊悔已生而爲人且遇到佛法,卻沒有努力修行,不畏懼因果而造惡多端,但已經來不及了。甚至有的人在有生之年,只是爲了家庭、兒女在造業,從來沒有爲自己的未來著想過,直到臨終才懊悔。「懼」,就是懼怕。將死之時,如果見到地獄之火、牛頭馬面,當然是非常的懼怕;即使還沒見到,人也會懼怕不安,因想到死了以後生命到底是繼續存在還是斷滅?如果繼續存在,到底是向苦的地方去,還是向樂的地方去?總之,不明、不知就會不安。我們之所以會造業、痛苦、不安,都是因爲二個字──「無知」。無知所以造業,造業所以痛苦;也由于無知才不安,若清清楚楚的知道,怎麼會不安呢?

   書上接下來有二句《大經》的話:

  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

   又言:

  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身自當之,無有代者。

   這是真實的寫照,昨天曾談到「陽盜鄰雞,陰簿立記」,在陽間偷了隔壁的一只雞,其實也還不算偷,可是陰間就把它當作欠債,立刻記載下來。到底是誰去記載的?將錢還對方時,文字就立刻消失了,到底是誰消除的呢?可能有人會想,這件事是虛構的還是真實的呢?這件事情應是真實不虛、實實在在的,因爲記載這篇典故的是淨土宗的一位高僧藕益大師,他守戒精嚴,是不會故意犯戒的。而且以佛法來解釋,確實也是如此,套一句上師(編按:現代禅李元松老師,末後現出家相,法名釋淨嵩)所說的,那是「法界不可思議的神秘力量」在運作。「法界不可思議的神秘力量」是指什麼呢?在這裏不是指上帝的審判懲罰,也不是指阿彌陀佛的力量,而是指昨天所講的「因果自然」。宇宙之間,有自自然然、無可抵擋的因果報應的力量存在。「因果報應」是我們學佛的人應該要優先畏懼的。所謂「菩薩畏因,衆生畏果」,菩薩知道衆生身口意所做的點點滴滴都落入因果,所以畏因;而衆生則是災難來了才反悔,但已經來不及,災難過了,他又忘記,又繼續重犯,這就是衆生。

   因果的道理,不只是佛教強調,一般民間也很注重。我小時候讀私塾,第一本讀的是《叁字經》,第二本是《人生必讀》,再來就是《昔時賢文》。這些書籍中就有勸善跟強調因果的句子。當初小小的心靈,讀到這幾段文,確實也深深刻刻烙在心中,時時刻刻有一種警惕的作用。像《人生必讀》就提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另有句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以及「暗室虧心,神目如電;人間私語,天聞若雷」,可以說在在處處、時時刻刻,都有法界不可思議的神秘力量在監視,所以學佛的人要把畏懼因果擺在第一位,也由于畏懼因果才會想到尋求解脫叁世因果。

  曾爲高僧再度沈淪

   請大家翻開第59頁這一篇〈曾爲高僧,再度沈淪〉:

  嘉善諸生支某,向負才名。康熙己酉(公元1669年)夏,赴嘉興科試,白日見一鬼入腹中,遂仆地,發北方音索命,家人急具舟載回。

   嘉善在哪個地方,我沒有去查。「諸生」是指讀書人,「向負才名」,是一向自認爲很有才華,而且也大有才華的名聲。他在康熙這一年夏天去考試,「白日見一鬼入腹中,遂仆地」。世間往往好事多磨,一個人福報來了,如果真有福報就能很順利的享受,但如果福報來時,過去的業障也現前,就會障礙這個福報。所以家中如果有小孩應考的話,我們預先就要多念佛,平常多行善積德,來排除一些在旁邊等待討債的冤鬼。就像文中這個人要去考試,他很有才華,應該可以得到功名的,可是因他過去世犯了很大的錯誤,結果報應到了,冤鬼進入他的肚子裏面,假借他的身體發出聲音,家人只好把他載回來,他的功名也就失去了。

  請幽瀾寺住持西蓮法師問曰:「汝何方邪鬼,敢纏攪支相公耶?」

   這位西蓮法師大概也自恃自己是法師,所以用很嚴厲的口氣指責他,罵他是個邪鬼。這個鬼也不甘示弱的說:

  吾非邪鬼,因有宿仇,因緣已至,故來索報!

   可以說理直氣壯,因爲他跟他有冤仇,因緣到了誰都抵擋不了,除非有佛法來解圍。

  西蓮法師诘其故,曰:「吾于明初爲副將,姓洪名洙。主將姚君,見吾妻江氏美,起貪婪心。會某處賊叛,姚以老弱殘兵七百,命余征討;余力不能支,全軍覆沒。姚收吾妻,妻遂缢死。銜此深仇,累世圖報。奈姚君晚年悔恨而修行,次世爲高僧,再世爲大詞林,叁世爲戒行僧,四世爲大富人,好施與,皆不能報。今第五世,當戌酉連捷,以某年舞弄刀筆,害鬻茶客四人,冥府已削去祿籍,故吾得來索命。」

   宿仇就是這樣來的。洪洙在明朝時當副將,主將姓姚,起了貪欲心,結果造了很大的惡果。這位姚姓主將害了七百位老弱殘兵,他如果不起貪欲心,就不會有這一種計謀,所派的應是上千位年輕力壯的士兵,這樣一定能夠克敵成功,可是他就是預先要陷他們于死地,然後達到他的欲望,但想不到洪洙的太太忠貞不二,就自缢而死,結果他也達不到他所要的。「銜此深仇,累世圖報」,照說要圖報此仇也不很困難,可是剛好這位姚姓主將晚年就去修行了,一旦修行,當下就有護法神保護,所以要報複也不可能,還要等待下輩子。可是下輩子他是高僧,又報複不成,還要等待下輩子;下輩子他又當大詞林,官位大的話,也會有守護神或善神保護。第叁世又爲戒行僧,守戒精嚴,也會有很多護法神﹔第四世爲大富人,大富人如果喜好布施,也會有福報,有福報也會有善神保護,凡事存善心做善事,就有善神保護,所以他也無法報複。這一世是第五世,第五世他應該承受著幾世的福報,而當大官的,可是他犯了一個大過錯,就是舞弄刀筆,害死四個人,結果他以前的這一些官祿、名位,就被削得一乾二淨了。也因爲福德因緣已盡,所以冤家債主才能夠接近他,而且進入他的肚子,要置他于死地。

   由這一點我們知道,最想念我們的是誰?(有同修答:南無阿彌陀佛!)(衆笑。)(同修又答:冤親債主﹗)是啦!說阿彌陀佛也沒錯,阿彌陀佛從十劫以來一直站在我們面前,金手常伸,悲切的呼喚我們說:

  輪…

《慧淨法師講演集二 再度沈淪──大年初叁談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