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念佛
──大年初四談話
各位同修:南無阿彌陀佛!
跟前幾天一樣,我們今晚還是一起來研討《念佛感應錄》(一)。昨天談到過去世曾爲高僧,但後世再度沈淪的典故:這位高僧在第一世的時候是當將軍,害了不少人,晚年忏悔並走上修行之路,此後余生,以及二生、叁生、四生都不昧前因繼續修行,但因貪瞋癡未斷,因此尚未脫離輪回,遇境逢緣,還是會再造惡業。如果他當初能夠念佛往生極樂淨土,就沒有以後這些葛藤了。
今晚我們再舉另一則典故,典故中的主角也是當將軍,也殺害了很多人,到最後幾乎要受業果的報應而墮落地獄,可是那時他旁邊剛好有一位大善知識提醒他一句話,而且這句話竟然是所謂的「靈丹一粒,點鐵成金;至理一言,轉凡成聖」啊!
拼命念佛 化解群鬼
這段典故在我們這本書的第100頁的第二章〈拼命念佛,化解群鬼〉。我先來念一遍:
北通州,王鐵珊者,前清曾作廣西藩臺,其時廣西土匪甚多,彼于作兵備道時,即設計剿滅其黨,所殺甚多。
四年前得病甚重,一合眼即見在黑屋中。其屋甚大,又甚黑。其鬼無數,皆來逼迫,遂即驚醒。久則複合眼,其境仍如是,複驚醒。叁晝夜不敢合眼,其人已奄奄一息。
其妻因谕之曰:「你如此怎麼樣好?你念『南無阿彌陀佛』吧,念佛總會好。」
鐵珊一聞此言,遂拼命念,未久,即睡著,遂睡一大覺,了無境界可得,而病亦漸漸痊愈矣。因長齋念佛。
鐵珊前年與陳錫周來山,親與光說耳。
(《印光大師嘉言錄》〉二乙)
這一則典故出自《印光大師嘉言錄》,這一本嘉言錄是從《印光大師全集》中摘錄出來的。印光大師是近代淨土宗的祖師,學佛的人,尤其是學淨土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印光大師的。
我們來看第一段:
北通州,王鐵珊者,前清曾作廣西藩臺,其時廣西土匪甚多,彼于作兵備道時,即設計剿滅其黨,所殺甚多。
依據其它的數據記載,王鐵珊曾經當過廣西的司令官,那時候土匪很多,王鐵珊就設了種種計謀,殺了全部的黨羽,因爲殺的人實在太多了,難免會該殺的殺,不該殺的也殺,所以被冤殺的人很多。當時王鐵珊居士,可說是草菅人命、趕盡殺絕、缺乏愛心;他沒想到這些土匪也是人,尤其那個時代都是男人在當家做主,上有老,下有小,殺了一個男人,很可能就毀了一個家庭。而且那個時代兵荒馬亂,謀生很不容易,許多人往往爲了家計而不得不铤而走險;所以當父母官的人,應該抱著一種同情時代悲劇的心情來悲憫他們,了解這是時代所造成的,如果換成是自己的話,也有可能會铤而走險,所以彼此應以同情心、同理心來相互體諒對待。然而畢竟王鐵珊那時代當軍官的威嚴總是比較重,如果平時他也學佛的話,應該不至于趕盡殺絕。
因果貫通叁世
第二段:
四年前得病甚重,一合眼即見在黑屋中。其屋甚大,又甚黑。其鬼無數,皆來逼迫,遂即驚醒。久則複合眼,其境仍如是,複驚醒。叁晝夜不敢合眼,其人已奄奄一息。
這就是所謂的業障病、因果病,也就是業障現前。只要是因果病,不只是醫生沒辦法醫、用藥沒效,即使是神仙也無能爲力,那時只有靠六字洪名才能夠償還宿債,救他的性命。
講到因果,有一首因果偈說:
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意思是說,我們身口意的行爲所散發出去的善、惡波率是不會消失的,因緣會遇的時候,就會産生果報。至于緣什麼時候會到呢?那是不一定的,所以因果的報應是貫通過去、現在、未來。就像種植物,有的是春天播種,秋天就可以收成了;有的則是今年播種,要等到明年,甚至要等到五年、十年、幾十年之後才能收成。因果報應的道理也是這樣,有「現報」、「生報」和「後報」。所謂「現報」就是今生所作的業,今生就會得到果報;「生報」就是今生所作的,來生受這個果報;或者是前生所作的,今生受這個果報;「後報」就是過去幾世所造的業,今生受這個果報;或者是今生所造的業,來生還沒有報,是在來生之後的另一個來生或更久的來生才受到果報。由此可知,因果是貫通過去、現在、未來的,如果現生尚未受報,那並不是不報,只是時節因緣未到而已。
由于王鐵珊居士今生所造的業非常重,因爲各種業中,以殺生、殺人的業爲最重,況且他不只殺一個人而已,是殺了好多人,所以今生就受到他殺業的果報。如果他權位很高、年紀尚輕,這些鬼未必能來向他討債。等到年紀大了,祿位也已經享完,身上的命光已漸漸消弱了,這些過去被他殺害的冤家債主就會近身討債了。
善知識是得道的全因緣
第叁段:
其妻因谕之曰:「你如此怎麼樣好?你念『南無阿彌陀佛』吧,念佛總會好。」
這個時候,他的大善知識出現了。所謂「善知識」的定義是,只要能使對方走上解脫之路的,就是對方的善知識。善知識又分「教授善知識」、「護法善知識」與「同行善知識」。善知識對我們學佛的重要性如何呢?有一次,阿難尊者請問佛陀:「善知識是不是助我們得道的半因緣呢?」佛陀回答:「是得道的全因緣。」一般人大概會認爲,我們都有佛性,佛性就像種子一樣,如果努力耕耘,隨著時節因緣的成熟,總會開花結果的;所以,外來的緣應只是一半的因緣,而我們本具的佛性、自身的精進又是另一半的因緣,二個因緣合起來就是全部因緣,則能開花結果,也就是修行證果。一般人大都會這麼想,但是佛陀卻說:「不是這樣!善知識就是我們得道成佛的全因緣。」
密教有四皈依,在四皈依當中最重要的是皈依金剛上師,我想這有它的道理在,因爲善知識適得其時的一句話往往會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命運或一生。俗語也說:「一言興邦,一言滅國。」尤其在關鍵時刻,緊要的一句話對人的影響是絕對性的。像王鐵珊居士在這個奄奄一息的關鍵,如果沒有他太太這位善知識的一句話,恐怕就要不久人世,馬上會被那些過去所殺害的冤家債主拖入地獄了。
我們學佛的人都知道,善知識是很難得的。譬如說,太太想學佛,丈夫會阻止、障礙她;反之,丈夫想出家,太太就會阻止、反對。就這情形,善導大師在《般舟贊》裏就說:
父母妻兒百千萬,非是菩提增上緣,
念念相纏入惡道,分身受報不相知。
意思是說,生生世世以來百千萬的父母、妻兒,都不是我們的菩提增上緣,不是我們學佛證果、脫離叁界輪回的好因好緣。爲什麼呢?因爲彼此互相障礙,你障礙我,我障礙你,所以說「念念相纏入惡道,分身受報不相知。」等到下輩子,即使彼此皆投生爲人,又再見面了,也不曉得你是我前輩子的爸爸,或者是媽媽,或者是丈夫、太太,所以「分身受報不相知」。想到這一點,我們今生今世就要盡量成就對方,因爲我們到現在都還在輪回,可見生生世世、曠劫以來我們都在彼此障礙對方。所以,今生今世就要互相鼓勵對方──唉!這個家庭經濟我來一肩承擔吧!你就學佛去吧!你就出家去吧!(衆笑)
有一位淨崇師,出家前,夫妻就有這樣的心情。他們夫妻原本都是慈濟的委員,有二個女兒一個兒子,女兒一個已經上班了,一個還在慈濟大學讀書,兒子好像在當兵。他們夫妻彼此想要成全對方,也就是說太太想成全丈夫先出家,丈夫也想先成全太太出家,但是想到家裏孩子還沒有長大,而女衆持家總是比較方便些,所以他就先出家了,法號(內號)叫做「淨崇」,外號叫做「信德」,也就是取《無量壽經》經文「崇德興仁,務修禮讓」的意思。
另外一位法師就比較不一樣了。他想出家的念頭已經好久了,但他的同修(太太)一直反對,認爲雖沒有出家也是一樣在學佛,一樣是早上五點就起來念佛,有人須要助念時也都不分晝夜,對念佛對衆生都盡心盡力的付出奉獻,這樣不是很好嗎?而且有些人出家後生病了,還是回到家裏來讓家人照顧,爲什麼一定要出家呢?不過,這位法師最後還是決心出家了,剛出家後的那幾天,他太太的心情可說是壞到了極點,不過隨著時間,心境漸漸改變。今天我跟他連絡時,問起他的同修的情況,他說一開始,她的心情真的很不好,但最近已經比較開朗,也比較能夠接受這個事實了。如果出家,家人歡喜護持的話,那就一切障礙都沒有,而即使家人一時反對,但最後還是會回過頭來認同護持的,因爲想到再怎麼樣都是血親骨肉嘛!像我當年出家時,家人也是反對,我母親是流著眼淚看著我出門,我父親則是氣得生病。可是現在,我母親也一同來這裏念佛了,我父親雖然不是很護持,但是至少對佛教也抱持好感。
夫妻的恩愛,甚至牽纏總是難免的。記得一九八九、一九九○年時,我在日本京都遇到一位同樣來自臺灣的女衆,她兒子在京都當醫生,她本人看起來非常的郁悶、憂愁。她跟我說,她丈夫兩年前去世,自從丈夫去世之後,她就像一個行屍走肉的人。以前丈夫在世的時候,會陪她到處觀光,有什麼大事都由他來決定處理,所以她一直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可是現在他已經去世了,她一個人非常地孤單,毫無依靠,這一、兩年來都生活在悲愁的時光裏。那時我曾開導她,但並沒有什麼明顯效果。過後不久,過年時,我寄了一張卡片給她,上面寫了一首句子:
人生誰都是過客,相守百年也是夢;
世上萬般帶…
《慧淨法師講演集二 拼命念佛──大年初四談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