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命彌陀
──除夕夜談話
各位同修:南無阿彌陀佛!
臘月叁十
今天是農曆十二月叁十日,也就是所謂的「臘月叁十」。對一般生意人來說,這是一年中最後總結算的日子,在這一年「當中,如果有欠人家債務的,到了這一天就要還人家,所以也是債主討債的日子。債主討債時,有得還就好,沒得還的話,這一關就難過了。
臘月叁十對我們學佛人而言,也是一個關卡,是什麼關卡呢?學佛的人由于這一天,而想到生命的無常,所謂「無常迅速」、「生死事大」,如果今天無常來了,自己修行沒有成就的話,閻羅王是會跟我們算帳的。出家修行人的衣食都是靠信衆,甚至遊方參學的草鞋也是信衆所供養;以學禅來講,如果大事未明,還沒有明心見性,閻羅王是會來討草鞋錢的。所以臘月叁十對修行者來講是一個關卡,也是一個警惕的日子。
皈依「南無阿彌陀佛」
但所謂「大事未明,如喪考妣」,這是對以自力修聖道法門者來講的,如果是依他力的淨土法門修行,就不成問題了。也就是說,雖然自己沒有力量,但若能歸投依靠有力量的人,這一關就容易過了。大前天在皈依儀式中我們曾談到,所謂「皈」就是「歸投」,歸投過去;「依」就是依靠祂,在祂裏面得到安穩。就好像溺水的人,沒辦法以自己的力量遊到彼岸,正在被淹沒、痛苦當中,如果附近沒有救生船、救生員,他必定要溺水而死;可是如果附近有救生人員,甚至有大船在旁邊呼喚他上船,而且要拉他上船的話,這時候他若是歸投過去,依靠對方的救度,就能輕易的脫離生死苦海,在救生船中安坐下來,依靠祂,信任祂,這樣他就能夠登上彼岸,解脫生死輪回的苦難。
我們皈依叁寶其實就是皈依「南無阿彌陀佛」。怎麼說呢?皈依叁寶第一就是皈依佛。佛有釋迦牟尼佛以及十方諸佛,可是在這十方諸佛當中,阿彌陀佛是諸佛之王,祂的威神、光明都是十方諸佛所不能及;而且無論是十方諸佛或是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個娑婆世界,都是要勸導我們、引導我們最後歸投、依靠「南無阿彌陀佛」,所以我們皈依叁寶,皈依佛,其實就是皈依「南無阿彌陀佛」。第二皈依法,法門有八萬四千種,而我們既然皈依阿彌陀佛,當然就是修淨土法門。但同樣是淨土法門,同樣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可是由于了解的不同,在心境上就有差異。
萬行隨一──「散善」的念佛
有的人念「南無阿彌陀佛」,也是想往生極樂世界,可是由于不了解阿彌陀佛本願救度的法門,而把這一句佛號跟其它的佛名、咒語、法門等同並論,以爲念「南無阿彌陀佛」,也只不過是跟念其它的咒語、修其它的法相同的功德而已,沒有什麼特殊,這就是所謂的「雜修雜行」。他雖然也念佛,可是同時又另依靠這個咒、那個咒,修習這個法、那個法,這稱做「萬行隨一」的法門,也就是把這句名號當成跟其它法門是一樣的,這是屬于「自力的雜行」。
萬行超越──「定善」的念佛
另一種是,他雖已抛開種種雜行,知道這一句名號勝過其它法門──所謂「萬德洪名」,因此他就專念這句萬德洪名,可是他對這句名號,了解也不夠正確、徹底,以爲要往生,雖然有彌陀的救度,可是如果自己念佛沒有達到某種工夫,或者是累積某種的功德,恐怕往生就不容易了。這一種當然比剛剛所講的「萬行隨一」更超越,所以稱之爲「萬行超越」的法門。也就是說,雖然他曉得這句名號超越其它的功德,但是另一方面他卻把這句名號,當作在累積自己的工夫,沒有完全信靠阿彌陀佛,這又是一種。
本願救度──「非定非散」的念佛
再一種,就是阿彌陀佛本願救度的法門,也就是所有功德在這句名號當中都完全具足,我們只要稱名,隨每一個人上、中、下的根機稱念這一句名號,就已經跟阿彌陀佛的救度完全相應了。不管他念佛的工夫是深是淺,累積的功德是多是少,都沒有關系,因爲往生不是看我們而是看阿彌陀佛,所以這種法門又更超越前面二種,就是所謂「非定非散」的念佛,也就是「本願的念佛」。前面第一種是屬于「散善」的念佛,第二種是屬于「定善」的念佛,而這一種已經超越了前面二種,所以是「非定非散」的念佛。
一佛一法一淨土
總而言之,我們皈依叁寶,皈依佛,就是皈依「南無阿彌陀佛」;皈依法,就是皈依阿彌陀佛本願救度的法門,而這個法門是「一佛一法一淨土」──佛是「南無阿彌陀佛」,法是「本願救度之法」,那麼淨土呢?是阿彌陀佛的淨土,也就是報土。每一個學這個法門的人,只要往生到極樂世界以後,都是相同沒有差別的,沒有階位高低的種種差別。所謂「如來淨華衆,正覺華化生。」每一位往生的,都是由阿彌陀佛正覺花所化生的菩薩。第十八願說:「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如果阿彌陀佛不能使依靠祂的人往生極樂世界,祂就不能成正覺;現在阿彌陀佛已經成正覺,就能夠使我們往生了,而往生之後都是蓮花化生,而此蓮花就是彌陀的正覺之花。所以學這個法門的,往生的淨土都相同,蓮花也相同,因爲我們的法門是「一佛一法一淨土」。
「南無」的意義
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也就是「皈依」的意思,皈依剛剛講過了,就是歸投、依靠之意。同時「南無」也有「歸命」的意思,在這裏有二種含義。善導大師說:
「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回向之義。
「歸命」是阿彌陀佛呼喚我們歸回極樂故鄉的命令,這是從佛那邊來解釋的;再者,「歸命」就是歸順阿彌陀佛呼喚我們回極樂故鄉的命令,阿彌陀佛的命令我們不違逆,我們歸順祂,這也是歸命的意思。所以「南無」是「歸命」,而「歸命」有二種意義,一種是從佛這邊來解釋,一種是從我們衆生這邊來解釋。
「歸命」也可說是將我們這個無常、造罪、汙穢的生命,歸入阿彌陀佛永恒、清淨的生命,而與佛同體,跟阿彌陀佛一樣成爲無量壽、無量光。舉例來說,如果我們將水放在杯中,有一天它一定會幹枯,但如果我們將這杯水投入大海,水不但不會幹掉,而且會跟大海同一個味道。衆生在這娑婆世界,受著六道輪回,可以說極其無常,如果歸投至阿彌陀佛無量壽的生命當中,就能夠跟阿彌陀佛同樣無量壽,不再輪回生死,而且永恒存在。
寄花五淨風日不萎 附水靈河 世旱不竭
這個法門的另一位祖師道綽大師,在他所著的《安樂集》一書中,就有四句話形容得非常好:
寄花五淨,風日不萎;附水靈河,世旱不竭。
也就是說,如果將這朵花放在我們這個空間,時間一久它就枯萎了,所謂春天播種,夏天開花,秋天凋萎,冬天就枯落了;但如果將這朵花寄托在五淨天──天界第四禅天,它就不會枯萎,因爲五淨天是水淹不到、火燒不到、風吹不到的地方。也就是說,這個世界會成住壞空,現在是住劫,將來會壞。根據科學家研究,我們的太陽系已經過了五十億年的生命,未來還有五十億年,到時侯整個太陽系、銀河系就會爆炸,當然連地球也會爆炸,這在佛經上早有記載。一旦爆炸,整個小宇宙就會毀壞,可是有一個地方不會毀壞,就是五淨天,它屬于第四禅天,是水火風影響不到的地方;既然沒有水,也沒有風、火來把它燒萎,這朵花就會永恒的鮮豔亮麗,所以叫做「寄花五淨,風日不萎」。
「附水靈河,世旱不竭」,意思是說,地面上的水,尤其是杯中的水放著,不久就幹掉了,但如果把水倒入靈河,這一滴水就永遠不會幹竭。所謂「靈河」是指有龍的河,「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所以有龍的河水叫做靈河。這一滴水如果投入靈河,即使整年沒下雨,地面都幹旱龜裂了,甚至水庫也幹了,可是這一滴水永遠不幹,因爲它是在靈河裏面。
道綽大師這句偈的意思是說,將我們這個無常的、生滅的、輪回的生命,歸命于南無阿彌陀佛,因爲阿彌陀佛是無量壽,而且在極樂世界永不輪回──生命超越過去、現在、未來叁世而永恒存在,就無所謂壽命長短了。
所謂「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依靠阿彌陀佛,將生命歸投于阿彌陀佛,隨順阿彌陀佛的救度。那「阿彌陀佛」又是什麼意義呢?阿彌陀佛的意義以我們凡夫有限的知見,是無法形容、無力思惟、無能解說的,因爲祂的意義很廣很深。不過我們知道,阿彌陀佛祂所發願、所修行的功德,通通融入在這句名號當中,所以這句名號就是阿彌陀佛的本身,而之所以融入這句名號,就是阿彌陀佛要讓我們衆生容易稱念,容易得到利益。所以不管我們知不知道這個道理,只要稱念這一句名號,阿彌陀佛就在我們口中跳躍,在我們身上放光。
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是最殊勝的忏悔
曠劫以來,我們生生世世造作了無量無邊的罪業,若要忏悔罪業、要贖罪,最好、最簡單、最快速、最殊勝的方法,就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如果我們過去曾經害人,或者吃了很多衆生肉,想要贖罪忏悔,最好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又或者我們以前曾經偷竊或拿了不該拿的東西,賺了不該賺的錢,想要贖罪忏悔,最好最方便的方法,也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如果我們以前曾經欺負、侵犯別人,或者是嫉妒、罵過人家,說過人家的壞話,挑撥對方的感情,離間對方的團結,想要贖罪忏悔,最好…
《慧淨法師講演集二 歸命彌陀──除夕夜談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