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008年萬盞法會 4 關于往生的開示▪P2

  ..續本文上一頁。爲衆生,去饒益衆生就像點火,自己暫時、究竟的這些利益就像灰。把火點燃,灰自然而然就有,不用特意去想,不用特意去求。但我們現在不是這樣。

  現在信佛學佛也是爲了自己。有的怕身體不好,爲了健康。有的怕工作不順利,爲了順利,就是爲了世間這些暫時的利益而信佛學佛,整天在佛菩薩面前求,求這個求那個,求健康,求平安。很多人都說了,我沒有別的要求,我沒有別的希求,能健健康康就行,能平平安安就行。平安、健康都是修來的,不是求來的,再求也沒有用,求不到。你如理如法地去修法,如理如法地去修行,自然而然就能健康,能平安,能發財。真正學佛無所求。沒有所求才能得到,有所求不會得到。

  我們的法語裏也有,放下才能得到,隨緣才能順利。我們現在顛倒麼,老放不下,心裏挂著,心裏念著,心裏執著著。我們爲什麼得不到呢?爲什麼達不到我們的希求呢?爲什麼達不到我們目的呢?爲什麼我們沒有滿足呢?就是沒有放下。我們從小到大,從少到老,整天都在奔波奔忙。爲了什麼?就是爲了快樂,爲了幸福。但是始終沒有得到過真正的快樂和幸福。爲什麼呢?沒有別的原因,就是沒有放下。你沒有本事,知道嗎?有人說,我有本事啊,我很聰明,我很有能力。這都不是本事,放下才是本事,你沒有放下,所以始終沒有得到。我們非常希望自己家庭、事業、工作能夠順利。但是始終不順利,老是有坎坷,老是有挫折。原因是什麼呢?因爲我們沒有隨緣老攀緣,攀這個緣,攀那個緣,沒有別的原因。放下才能得到,能隨緣才能順利。

  主要是心裏,訓練這個心,發菩提心。心量大,爲衆生,去饒益衆生,通過這些方式方法訓練這個心,斷除我執我愛,斷除自私自利。如果不自私不自利,沒有我執沒有我愛,我們都解脫了。因爲一切痛苦的根源就了了,沒有了。痛苦從哪裏來呀?它沒發生。就這樣,都發菩提心,不要特意去爲自己,不要特意去爲了自己的這些利益,這些自然而然就得到。

  一定要有智慧啊!我們學佛修行也是,就是沒有智慧!已經好幾年了,始終得不到法益,始終沒有成就。因爲什麼?就是沒有智慧,不懂佛理,不明白,不知道,還在盲修瞎煉,根本沒有找到方向,根本沒有找到目標。沒有找到目標,沒有找到方向,然後還去念啊、修啊,這都是盲修瞎練!今天跑這參加這個法會,明天跑那裏參加那個法會;今天念這個,明天念那個。這都是沒有找到目標,這都是盲修瞎練。沒有找到方向,然後還念這個念那個,這都是瞎念嘛!盲修瞎煉,永遠不會有好的結果、成就。所以發菩提心非常重要,但是菩提心不是我們想發就能發出來的,而是通過正確的方法修出來的。前提是四外加行修好了,在自己的相續中,真正有了出離心後,我們再修皈依發心,很容易成就。

  第二個積累資糧。我們天天上早課的時候也有,上晚課的時候也有,其他的受戒儀軌前,會供儀軌前都有,七支供是積累資糧最好方法。佛在經中講過很多積累資糧的方法,都包含在七支供裏,七支供就是總結。能夠做到七支供,就能積累福慧資糧。這個我以前也講過,在我們的法本裏也有詳細的解釋。

  第一個頂禮,主要就是對治貢高傲慢。實際生活中我們要做到恭敬、謙卑,這些都屬于頂禮。頂禮有意頂禮、語頂禮、身頂禮。就是不管在生活中,在工作中,不管在家裏還是在單位,要學會尊重別人,要學會恭敬別人,這就是禮拜,頂禮啊!不是要做禮拜,要做頂禮,必須要磕大頭,磕小頭。主要是從心裏拜,你磕大頭也好,磕小頭也好,這都是磨練心的方式方法。主要是沒有貢高傲慢,不傲慢,能夠時刻把自己放在低處,能夠時時刻刻把別人放在高處。我經常跟大家講,把自己放在最低處的時候,實際上你在最高處。你把自己放在最高處的時候,實際上你在最低處。所以在家裏也是,在單位也是,在其他的場合裏也是,要恭敬別人,要尊重別人,這就是禮拜、頂禮。

  第二個就是供養支。就是要修舍心,舍得,上供下施。主要是不吝啬,不貪圖。不管是錢財,還是身體,還是功德,這些都是屬于自己擁有的。對這些沒有貪念,沒有吝啬心,沒有貪念心。我們現在所積累的這些財物都是無常的,都是不淨的,都是有漏的。說有就有,說沒有就沒有。老追求錢財,天天想發財,到處買彩票,希望能夠中大獎,始終沒有中獎。沒有福報啊!這就是貪財嘛。窮人也會變成富人,富人也會變成窮人,都是無常的,不要貪念這些。身體是不淨的,沒有什麼可貪圖的。爲了自己的身體,天天鍛煉,天天吃補藥,天天化妝,給自己化得很難認出來。這也是貪,貪戀自己的身材麼!都是不淨的!有什麼好的呀?一步步分開,你看看,哪裏有幹淨的?你們實在生不起厭患心,到藏地天葬臺看看,我們經常能看得到。沒有一個幹淨的、好的、能留的東西。所以不要貪念,不要貪圖。我們所做的功德都是有漏的,沒有什麼可貪念的。所以統統都要放下,就是要修這個舍心。舍掉、放下,這就是供養支的含義、意義。

  七支供今天不多講,以前都講了,還有忏悔、隨喜、請轉*輪、請求不入涅槃、回向這些,以前都詳細地解釋過,我們書裏也都有,有很詳細的開示,都看看。這些都是積累福慧資糧最好的方法。我們天天念誦早課、晚課的時候都有七支供的修法,一定要如理如法,邊念邊觀想,邊念邊思惟。思惟非常重要,光念沒有用,主要是思惟麼,心裏觀想麼!不是要練嘴,要練這個心。

  第叁念佛,念阿彌陀佛,念其他的念金剛薩埵佛、念蓮花生大士,都一樣。念一尊代表一切。比如念阿彌陀佛也好,金剛薩埵佛也好,蓮花生大士也好,他們是十方叁世諸佛的總體,叁寶的總體。念觀音菩薩也好,念文殊菩薩也好,都是一樣的。什麼叫一心念佛?所有的這些佛,十方叁世一切佛都是阿彌陀佛的化現,都是蓮花生大士的化現,所以都是一體的。展開也是一個,總體來說是一個。都是一尊,不能有分別。沒有分別地一心念哪尊佛都是念佛,有分別地念哪尊佛都不是一心念佛。

  你覺得我不能念藥師佛,我不能念蓮花生大士,我要念阿彌陀佛,因爲我到臨終的時候要往生,因爲他要來接我!我若是現在不念他,他到時候肯定不來接我,那個時候我不是完了嗎?這都是我們凡夫的想法。佛菩薩哪有這個分別?你活著的時候沒有念我,你念的是藥師佛,我才不去接你呢,我不管,你自己想去哪就去哪吧!放心,阿彌陀佛不會說這些話的。不分別地念,念哪尊佛都是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叁世一切諸佛的總體。蓮花生大士也好,金剛薩埵佛也好,都是他的化現,都是一樣的。

  第四個,發願。發願是真正地、發自內心地想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想到阿彌陀佛那裏,跟阿彌陀佛在一起住一段時間,相處相處,看看阿彌陀佛的慈悲有多大,智慧有多高。你真心想,不是在口頭上說的,而是發自內心地,非常的渴望,非常的迫切:我什麼時候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啊?我什麼時候能見到阿彌陀佛啊?我什麼時候能跟阿彌陀佛一起吃喝玩樂?跟阿彌陀佛一起吃喝玩樂多好啊!特別渴望,這個念特別迫切,這就叫做發願。

  阿彌陀佛想接,真心想接引我們。如果我們不想去的話,到時候了就會想:我還是留在這裏吧,我兒子還沒有結婚呢!我還是等一段吧,我的姑娘還沒有出嫁呢。這樣就不行了。阿彌陀佛到時候一定會來接引我們,阿彌陀佛是真心想來接引我們,接引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但是如果那個時候我們不肯去,不想去,那個時候我們不是真心的話,那就去不了。願力要相應,我們的願一定要跟阿彌陀佛的願相應。這是第四個條件。

  往生的四個條件都一定要記住啊!具足了一定能往生,到臨終的時候不要懷疑。有把握了,到臨終的時候一定能往生的。因爲往生的四個條件我都具足了,我都有了。不是空話,這叫有把握。我們相信佛說的話,一定不懷疑。誰具備了這四個條件,臨終的時候一定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佛說的,不會有錯,因爲佛不會欺騙衆生。我們有把握了,這叫臨終有把握,這叫往生有把握。有沒有把握看你自己,你最清楚自己。

  我們現在主要修的是淨土與大圓滿法,淨土就是臨終的時候往生的法。還有破瓦法更殊勝。通過中脈,我們臨死到阿彌陀佛的心間,也可以說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更殊勝,也是到臨終的時候,能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最殊勝的、最快速的、最好的一個方法。所以大家都一定要珍惜。你看多好啊,我們現在都有了,都具備了。再不精進、再不努力的話,就是自己的錯誤,自己能對得起自己嗎?好好學好好修,認認真真地學,老老實實地修。

  我們一起回向,講法的功德,聞法的功德等所有的功德都回向給一切衆生。願一切衆生都早日離苦得樂,早日證得無上大圓滿的境界!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2008年萬盞法會 4 關于往生的開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