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雲門宗禅詩研究▪P3

  ..續本文上一頁臨時”。〔72〕“船子下揚州”。〔73〕“有時入荒草,有時上孤峰”。〔74〕“闊”。〔75〕“隨波逐浪”既有春生夏長、船子下揚州的隨緣適性,又有應病與藥、或深或淺的隨機接引。它們的共同特點都是“闊”,隨緣天地寬,應機天地闊,由此生發出雲門宗禅詩隨緣適性、隨機接引的美感特質。

  1、隨緣適性

  雲門宗“有時孤峰頂上嘯月眠雲,有時大洋海中翻波走浪,有時十字街頭七穿八穴”。〔76〕表示隨緣適性的禅詩,以散聖《西來意頌》爲代表:

  因僧問我西來意,我話居山七八年。草履只栽叁個耳,麻衣曾補兩番肩。東庵每見西庵雪,下澗長流上澗泉。半夜白雲消散後,一輪明月到床前。〔77〕

  ““草履只栽叁只耳,麻衣曾補兩番肩”,蓋謂平常心是道,饑來吃飯,困即打眠之意。……“半夜白雲消散後,一輪明月到窗前”,以白雲喻“色界”,明月喻“自性”清淨,參透色界,方諸翳盡去,本性清淨,圓融頓現,如明月一輪,當窗朗照也”。〔78〕這首詩的精髓,是“但自無事,自然安樂,任運天真,隨緣自在”。〔79〕雲門宗對隨緣生活尤爲看重:“枕石漱流,任運天真”。〔80〕雲門宗將“長連床上吃粥吃飯”作爲“十二時中”應有的“用心”,〔81〕將“光剃頭,淨洗缽”作爲“十二時中”應有的“履踐”,〔82〕將“早朝不審,晚後珍重”作爲“平常心”,〔83〕都揭示了佛法就在平常日用之中。這是一種簡單化純一化至極的生活。“放卻牛繩便出家,剃除簪發著袈裟。有人問我西來意,拄杖橫挑啰哩啰”。〔84〕在無意義、無音韻的曲調中,呈露出最深遽的意義和最圓整的韻律。對隨緣自適的生活方式,雲門宗禅詩通過饑餐困眠的隱士、自在的漁人、快樂無憂的牧童來表現:“旋收黃葉燒青煙,竹榻和衣半夜眠。粥後放參叁下鼓,孰能更話祖師禅”。〔85〕饑餐渴飲,純乎天運。“漁翁睡重春潭闊,白鳥不飛舟自橫”,〔86〕以漁人息卻機心,酣睡于浩渺春潭,沈醉在天地恬靜之景中的圖象,生動地表達出參禅者了悟之心。雲門宗詩中的牧童形象,更是隨緣自適、快樂無憂的範型:

  雨後鸠鳴,山前麥熟。何處牧童兒,騎牛笑相逐。莫把短笛橫吹,風前一曲兩曲。〔87〕

  寒氣將殘春日到,無索泥牛皆 跳。築著昆侖鼻孔頭,觸倒須彌成糞掃。牧童兒,鞭棄了,懶吹無孔笛,拍手呵呵笑。歸去來兮歸去來,煙霞深處和衣倒。〔88〕

  不用求真,何須息見。倒騎牛兮入佛殿,羌笛一聲天地空,不知誰識瞿昙面。〔89〕

  這是一幅幅野趣天機牧牛圖。在成熟的秋節或和暖的春天,新雨鸠鳴,秋山麥熟,煙霞深處,天地皆空。牧童們嬉笑相逐,吹笛、棄笛,棄鞭、拍手,和衣眠雲,倒騎牛背,不識佛祖,無妄無真,與無索泥牛、天然野趣渾成一體,個體生命與宇宙法性圓融互攝,隨緣任運,一片化機!

  2、對機接引

  圓悟解釋“隨波逐浪”說:“若許他相見,從苗辨地,因語識人,則隨波逐浪也。”雲門宗一方面斬斷語言葛藤,不立文字;一方面又順應學人的根機用語言接化,不廢文字,所謂“山僧不會巧說,大都應個時節”。〔90〕緣密禅師《委曲商量》雲:

  得用由來處處通,臨機施設認家風。揚眉瞬目同一眼,豎拂敲床爲耳聾。〔91〕

  適應學人的根機而施行的種種方法手段(“臨機施設”),像“豎拂敲床”這類禅機接引,都是爲著不明大法者(“耳聾”)權且設立的方便而已。雲門宗應機說法,十分注意根據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隨物應機,不主故常”。〔92〕雲門示衆雲:“藥病相治,盡大地是藥,那個是自己?”〔93〕盡大地無不是法,宇宙全體都是法,物物全真,頭頭顯露。藥病相治,乃是方便施設。縱是世尊四十九年說法,也是應機施教,應病與藥,是一種尋常施設的手段,尚非根本法的直示。僧問雲門什麼是超佛越祖之談,雲門說:“蒲州麻黃,益州附子。”蒲州麻黃,益州附子,都是道地的藥材,雲門意謂要回答什麼是超佛越祖之談,得看具體情況,對症下藥。在禅宗語錄中,對什麼是祖師西來意、什麼是佛之類的回答,千奇百怪,不但每一個禅師的答案互不相同,而且同一禅師對不同學人的回答也互不相同,甚至同一禅師對同一學人的回答也先後不同,這正是由于隨波逐浪的緣故。

  “雲門叁句”雖然各有其強調的重點,但這僅是方便權宜而已,雲門同時又強調“一镞破叁關”,示衆答問,往往出以一字或一句,而在一字或一句中,又含有“叁句”之意:“雲門一句中,叁句俱備,蓋是他家宗旨如此”,〔94〕“雲門大師,多以一字禅示人。雖一字中,須具叁句”。〔95〕如雲門用“花藥欄”表示清淨法身,既表露了清淨法身遍于一切處,大道無所不在,是函蓋乾坤的第一句,又是對學人清淨意念的鏟除,是截斷思維之流的第二句;同時又對機接引,是隨波逐浪的第叁句。又如志璇禅師的詩:“瘦竹長松滴翠香,流風疏月度炎涼。不知誰住原西寺,每日鍾聲送夕陽”。〔96〕既有松竹風月鍾聲夕陽皆菩提的第一句,又有全然忘機超越物我的第二句,又有日日好日隨緣適性的第叁句,同時,它又不是叁句中任何一句所能包括得了的,跳出叁句外,不在階級中,從而臻于脫落身心、廓爾忘言、圓機自遠的澄明悟境。由此可見,一即叁,叁即一。雲門叁句的詩禅感悟,通過詩歌形象表現出來,形成了山水真如、日用是道、水月相忘、把斷牢關、意象對峙、隨緣適性、對機接引的美感特質,爲古典詩學園苑增添了一筆豐厚的遺産。

  【參考文獻】

  〔1〕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朗上座》。

  〔2〕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緣密》。

  〔3〕呂澂《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245頁。

  〔4〕〔41〕〔71〕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西禅欽》。

  〔5〕〔42〕〔72〕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普安道》。

  〔6〕〔43〕〔73〕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6《慧通》。

  〔7〕〔44〕〔66〕〔74〕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6《元妙》。

  〔8〕〔12〕〔45〕〔75〕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文慶》。

  〔9〕〔23〕〔29〕〔67〕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文偃》。

  〔10〕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6《慈濟聰》。

  〔11〕〔89〕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6《慧光》。

  〔13〕〔90〕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6《法秀》。

  〔14〕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6《義懷》。

  〔15〕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6《倚遇》。

  〔16〕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竟欽》。

  〔17〕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普照》。

  〔18〕宋"圓悟克勤《碧岩錄》第39則。

  〔19〕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光祚》。

  〔20〕〔28〕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竟脫》。

  〔21〕〔22〕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6《可遵》。

  〔24〕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節誠》。

  〔25〕宋"圓悟克勤《碧岩錄》第50則。

  〔26〕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惟簡》。

  〔27〕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6《有評》。

  〔30〕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6趙搭。

  〔31〕宋"圓悟克勤《碧岩錄》第83則。

  〔32〕〔39〕〔96〕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6《志瀕》。

  〔33〕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6《宗一》。

  〔34〕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6《智才》。

  〔35〕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6《了一》。

  〔36〕南宋"萬松行秀《從容錄》第82則。

  〔37〕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6《惟湛》。

  〔38〕《林間錄》卷上。

  〔40〕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6《法明》。

  〔46〕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師寬》。

  〔47〕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守初》。

  〔48〕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守億》。

  〔49〕宋"挺守赜《古尊宿語錄》卷18《緣密》。

  〔50〕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含匡》。

  〔51〕南宋"萬松行秀《從容錄》第19則。

  〔52〕《碧岩錄》第77則。

  〔53〕宋"圓悟克勤《碧岩錄》第15則。

  〔54〕〔94〕〔95〕宋"圓悟克勤《碧岩錄》第6則。

  〔55〕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子祥》。

  〔56〕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瑞新》。

  〔57〕〔65〕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曉聰》。

  〔58〕宋"無門慧開《無門關》第21則。

  〔59〕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6《延泳》。

  〔60〕宋"挺守赜《古尊宿語錄》卷15。

  〔61〕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懷琏》。

  〔62〕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6《智澄》。

  〔63〕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深禅師》。

  〔64〕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滄溪璘》。

  〔68〕宋"挺守赜《古尊宿語錄》卷15。

  〔69〕宋"挺守赜《古尊宿語錄》卷16。

  〔70〕《五燈會元》卷16《重元》。

  〔76〕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6《 山甯》。

  〔77〕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散聖》。

  〔78〕杜松柏《禅學與唐宋詩學》第254頁。

  〔79〕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化城鑒》。

  〔80〕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慧遠》。

  〔81〕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趙橫山》。

  〔82〕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鐵幢覺》。

  〔83〕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澄遠》。

  〔84〕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令滔》。

  〔85〕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齊嶽》。

  〔86〕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6《擇要》。

  〔87〕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6《守恩》。

  〔88〕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6《應圓》。

  〔91〕宋"挺守赜《古尊宿語錄》卷18。

  〔92〕葉夢得《石林詩話》上。

  〔93〕宋"圓悟克勤《碧岩錄》第87則。

  

《雲門宗禅詩研究》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雲門宗八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