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星雲大師講演集.從衣食住行談禅宗的生活》
‧ 修行,你要老實修行;念佛,你要老實念佛;行佛,你要老實行佛;參禅,你也要老實參禅。人間佛教在生活上,只是表現一個禅性而已。──〈對禅堂禅學僧開示〉
‧ 學「禅」,先要學慚愧,自知慚愧才有禅心;
修「淨」,首須修恭敬,對人恭敬才有淨土。
人間佛教不離禅淨,慚愧自己,恭敬他人,自他才能交集,佛道才堪成就。──《佛光菜根譚》
‧ 學佛,主要是學自己,所以要向自己本心尋問;
學禅,主要是參自心,所以要向本來面目探究。──《佛光菜根譚》
‧ 修行不是要離開社會,跑到深山找個寺院閉關,才有修行,也非衣著破舊,或不要家庭和財富的苦行才算修行。一個人在人世上,那一樣東西不跟國家、社會、家庭、朋友有關系,故人間佛教行者,在衆生身上修,從心地上去學,與佛接心,與佛共願,行佛之所行,做佛之所做,要將自我的修行落實,擴大心胸,與宇宙同在。好比虛空,不舍棄一物,才是人間佛教行者的胸襟。──《星雲說偈》
‧ 一個禅者的生活,是盡量將生活簡單化、藝術化及單純化。所謂「一缽千家飯,孤身萬裏遊;青目睹人少,問路白雲頭」(注),這是多麼灑脫自如的人生哦!──《星雲說偈》
注:《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七〈明州布袋和尚〉。
‧ 禅者在衣食住行的生活裏,是離不開作務的,如同魚離不開水,樹少不了土,生活作務是禅者的道糧,很多禅師都是在彎腰劈砍,直身挑擔之間開悟的。要工作、要務實、要體驗、要磨心志、要刮骨髓,人生不經過千生萬死,不能體會萬死千生,怎麼能入道呢?──《星雲說偈》
禅的智慧風光
禅是一種教育,最能改變人的氣質;禅是找到我們自己、證悟到我們自己本來面目最好的方法。人間的禅者,悟道不冀望別人,能找到自己,當下即是。──《星雲禅話》
‧ 知識與悟道不同。知識是從分別識上去認知,悟道是從無分別智體證。禅,也不是從枯坐默守中可以悟得;禅,仍然要經過分別意識到無分別智,才能見性。──《星雲禅話》
‧ 禅的裏面,沒有大小、長短、好壞,當然禅的裏面也沒有輸贏。是不爭論的世界,是一個有規律、有次序的世界。──《星雲禅話》
‧ 聽明白後,要融會于心,那是理解;見到什麼,要體會實踐,那是修行。修行的深淺,不可言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星雲禅話》
‧ 人間禅者只要當下安心,就立刻擁有大千世界的一切。儒家主張凡事反求諸己,人間禅者要求「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注),故人人應隨地除去自己心上的妄想執著,否則一個黑漆皮燈籠,怎麼能是一個人間佛教的禅者呢?──《星雲禅話》
注:《維摩诘經.佛國品》
‧ 禅者的語默動靜,另有一番深意;禅者的生活作息別有一番境界。他們的機鋒險峻,言行雖然樸素單調,但妙味無窮;他們的警策雖然嚴厲,但風度親切,達觀超凡。像惠能大師藏身于獵人堆中,像臨濟栽松作務,不離修道,這都是人間佛教的禅者。──〈開示〉
‧ 禅是活潑的,只要能在參禅中,體悟萬法皆空的法性,生活裏,就會感受到「青青翠竹,皆是般若;郁郁黃花,無非實性」(注)。因此,行住坐臥是禅,揚眉瞬目是禅,只要心神領會,人間那裏沒有禅?──《星雲禅話》
注:《景德傳燈錄》卷六:「越州大珠慧海禅師者,建州人也,姓朱氏。……馬鳴祖師雲:『所言法者,謂衆生心。若心生,故一切法生;若心無生,法無從生,亦無名字。』迷人不知法身無象,應物現形,遂喚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郁郁黃華無非般若。」
‧ 有情說法,我們都聽得懂他的聲音;無情說法,其實更是美妙好聽。天空的白雲飄飄,江河的流水滔滔;春去秋來,歲月如梭,花開花謝,時光荏苒。我們的周遭,我們的每日生活裏,哪一樣不是無情的世界在對我們現身說法呢?禅師豎起了拂塵說:「你懂嗎?」如果你懂得拂塵豎起來的意義,那就是開悟了!禅師指著庭外的柏樹子說:「你會麼?」如果你會的話,當下就是一位禅者了!可惜,空谷回聲、天籁和鳴,不容易懂得呀!假如吾人除了「聽」懂有情的說法之外,還能「會」得無情的說法,那就大事都解決了!聰明的人間行者,你還能不「去迷開悟」嗎?──《迷悟之間》
‧ 參禅打坐的人,久而久之,不但身心平衡,理念明淨,也可以悟入人生的真谛。悟的境界,是心中呈現另一個無量無邊、光明解脫的世界,久遠過去的事情,會重新浮現在眼前;遙遠以前的人和事,也都會慢慢的向我們集中靠近;所謂「認識了自己的本來面目」,懂得了人生究竟「爲什麼生」、「爲什麼死」、「從哪裏來」、「要去哪裏」,明白人生真正的意義是什麼,就能安頓身心,遠離顛倒恐懼。──《星雲法語.靜坐的功效》
‧ 一個解脫者的身心,就好像山澗的流水一樣,非常清淨、非常清晰、非常透明,光明磊落,坦坦蕩蕩,泱泱乎,浩浩乎。解脫者的心境就像清泉,讓人覺得沁涼明淨,體會出人間禅者的安樂。──《星雲法語.生活的解脫》
‧ 所謂「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注),解脫的人,如潺潺的流水,再茂密的竹林,也不妨流水的經過;如同山頂上那片白雲,再高的峻嶺,也擋不住它的飄行,因爲它來去自如,好像一個禅者的心境,那麼潇灑自在。──《星雲法語.禅的譬喻》
注:《圓悟佛果禅語錄》卷六。
‧ 一個解脫者,有自受用的生活,也有他受用的生活。因爲他解脫了,自有他的道德與修養,如同桂花的幽香,能夠影響到周遭的每一個人。解脫的人,贊美超越的生活,顯露芬芳的氣質,自知而不驕慢,自信而不傲人。──《星雲法語.生活的解脫》
《禅門語錄》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