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下冊) 十一 修行品▪P6

  ..續本文上一頁寶藏》(見于上冊正文前)。觀想佛陀後,以定解心發堅定誓言,然後念誦叁遍皈依偈:

  乃至菩提之間永皈依,一切殊勝佛法及僧衆,

  以我修行念誦之福德,爲利衆生願成就佛果。

  在修完四無量心後,可入于緣起性空之幻化般境界,並念誦“啊,無生空性以及緣起性”至“乃至菩提前以大悲攝”等內容,再按儀軌要求觀想釋迦牟尼佛真實處于自己面前。如能以清淨心、堅固信心依善巧方便法修持,一刹那間也能圓滿多劫之資糧。故而對能令人積累資糧、忏清罪障、增上善根之七支供,務必要盡心念誦。

  爲圓滿所求、所發諸願,應按儀軌教言誠心祈禱,並依猛厲信心將自身軀體幻化成微塵數身軀,一一在釋迦牟尼佛前頂禮、供養種種供品。此時應如是思維:從今乃至菩提間,我與衆生盡皈依。在此種心念中應不忘念誦佛號:頂禮供養皈依本師出有壞善逝真實圓滿正等覺釋迦牟尼佛。然後,通過祈請、念咒語:達雅他嗡牟尼牟尼瑪哈牟尼耶梭哈,觀想如來身體發出遍滿虛空之光芒。光芒接觸我與衆生後,所有障礙皆得以清淨,痛苦得以清除;衆生各個皆具安樂;自相續中生起信心、等持、總持、辯才、智慧等大乘道之功德;最終皆獲不退轉果位。

  再盡力念誦心咒,此時所觀想之如來光芒已達無量無邊之多。正如《寶積經·光照品》中雲:“以此不可思,善業之因緣,遠離愚癡故,現出種種光。”又雲:“如是具因緣,顯現無量光,衆生諸意樂,各滿其所願。”也即是說,釋迦牟尼佛可于一光中現出二、叁等乃至無數光芒。

  諸種光有衆多類別:淨雲現光;淨眼光、淨耳光、淨鼻光、淨舌光、淨身光、淨意光;淨色光、淨聲光、淨香光、淨味光、淨觸光、淨法光;淨地光、淨水光、淨火光、淨風光、淨空光;淨蘊光;淨谛光;淨辯才光;淨白黃等光;淨勝德光;淨龍嚴光、淨象嚴光、淨獅嚴光、淨勝龍光、淨調龍光、淨調夜叉光;淨金剛力光;淨空性光;能生起前世善根之淨全淨光;能令千萬如來刹土震動之淨法性光;降伏魔怪之淨降魔光;能令持名號者遣除危害之淨福幢光;能令持名號者遠離怨敵之淨利幢光;能令持名號者斷除貪心之淨寂幢光……

  凡持誦光之名稱即可遣除邪行、破戒等一切過患,僅稱誦一光名稱亦能令受持者具足清淨戒律、圓滿等持、滅盡愚癡等煩惱而獲安樂,又能具足滅除痛苦、超離戲論、了知叁世生起等衆多功德。如此衆多之光芒中,僅無愁光等一光即具八萬支分光。

  總而言之,如來所具不同光芒數量遠遠超越如來世界中微塵數數目,並以此類光芒利益一切有情、度化所有衆生、滿足衆生各種願望。《菩薩契經》中雲:“諸佛光無邊,光網不可思,佛刹如大海,遍于十方界。”此外,我們還應憶念《華嚴經》、《寶多羅經·吉祥賢品》中相關內容。

  此處應盡量修持上面所宣示之止觀瑜伽,同時亦應修持較相應之寂止、勝觀。待最後收坐時,應供上曼茶,並做贊頌、祈禱、回向、發願等應爲之事。至于祈送、攝次則無需進行,因無論于何處觀想如來身體,如來之身軀即安住于何處。與虛空等同之如來身相本無來去,亦無增減,不管何人何時何地憶念佛陀,佛陀都會住于其前。

  行者于座間時當念誦各種經典,並以頂禮、供養、轉繞等行爲盡量廣造善根。若不能如此行事,就應隨念佛陀,並再叁內觀無常、苦、空、無我等正念,並及涅槃即寂靜等正理。

  至于臨入眠時之前行善法,則應在近入睡時觀佛陀聖光遍于一切處之光明想。正如《解意法門經》所雲:“諸比丘,若勤修等持,如何方能獲得智慧?諸比丘,比丘應善觀光明想。諸比丘,譬如春日無雲虛空中高挂皎月,湛湛晴空中朗日普照,日月光明能遣除一切黑暗。諸比丘,比丘亦應如是善加守持光明想,善加作意、修持並了達。猶如白晝觀修光明想一般,一切時處均應如是修持。日如何修,夜則如是修;夜如何修,日亦如是修。以前如何修,未來亦如是修;未來如何修,以前亦如是修。下如何修,上則如是修;上如何修,下亦如是修。”

  行者理應如是分析,並以無貪執之心安住于白晝之觀想而修光明,此爲一切等持之依處,若數數修習,必生智慧。我們應如是按儀軌時刻精進隨念佛陀,並爲一切衆生皆獲圓滿佛果而誠心實意將此善根回向。若能經常于幻化般世俗谛中入定,再于離一切戲論之勝義谛中入定,最後成就止觀時,必能獲得現見如來、聽聞正法等殊勝聖道功德。即便未真正修成止觀,以上述方式僅作相似修行也能獲得相應之如來加持與悉地,並可出現于夢中現見如來等衆多瑞相。

  如何辨析夢之吉凶,《聖四修經》中對此有詳述。經中文殊師利菩薩告訴具賢天子道:“障礙同類因之四夢相爲:眼見有垢染之水池所現月影、眼見不淨湖泊中所現月影、雲霧彌漫之空中所成月相、微塵飛揚之空中所出月輪;業障同類因之四夢相爲:從一懸崖上墮至極深深淵中、行進于凹凸不平之道、走上狹窄道路、迷失方向並出現恐怖;煩惱障同類因之四夢相爲:受嚴重毒害後心煩意亂、聽聞猛獸恐怖瘆人之吼叫、自己處于造作惡業之狡詐衆生群中、自身及衣物均肮髒汙穢;獲陀羅尼同類因之四夢相爲:目睹裝滿珍寶之寶藏、親見蓮花所嚴飾之湖泊、自己獲得一身白衣、自己頂上有天尊持傘安住;獲等持同類因之四夢相爲:親睹美女供養自己鮮花、空中淺灰色天鵝群發出美妙鳴音而飛翔、光芒四射之如來以手指觸摸自己頭頂、如來正于蓮花上坐禅;現見如來同類因之四夢相爲:見到月亮升起、太陽升起、蓮花開放、梵天之寂靜行爲;菩薩自相同類因之四夢相爲:見枝繁葉茂之大薩拉樹上碩果累累、銅器中盛滿黃金、空中遍滿寶傘及勝幢與飛幡、目睹大轉輪王;降魔同類因之四夢相爲:自己行走于壓服住衆大勢力之一大勢力身上、大勇士凱旋而歸、國王行加冕大典、自己獲菩提後降伏魔衆;獲不退轉相有同類因之四夢相:以白頭巾纏于頭上、行無緣之上供下施、自己坐于法座上、如來得菩提且宣示正法;得菩提同類因之四夢相爲:見到寶瓶、匝肖鳥圍繞自己、草木等植物無論自己身行何處都恭敬頂禮不已、金色光芒遍布十方。”

  依此經宣說之理即可了知夢兆吉凶,並應精進行持斷除過失、積累功德等方便法。其他佛經中描述了罪障清淨之夢相:“夢見如來降臨且觸摸自己頭頂;光芒遍照十方;目睹鮮花盛開等。”另有些經則雲:若夢見蓮花,即可成辦一切事業。《解脫經》則說:“清淨罪障之夢相爲:依橋梁渡過大江大河、別人爲自己沐浴、身體被雨水淋濕;若夢到自己前往僧衆行列中、自己進入佛塔或佛殿中瞻仰諸佛菩薩像,則爲自己獲諸佛菩薩加持之相;如夢見自己得到水果且食用,則爲即生得果之象征。”出現一次夢相,則表明已清淨一個無間罪;若連續出現五次夢相,則表明已全部清除五無間罪。另外,對《寶積經·夢境品》等經論中所闡述之道理亦應了知。

  一旦面臨死亡,雖有佛經中所宣示之十一種觀修法等菩薩所應修習之死亡法門,若歸納而言,《聖涅槃智慧大乘經》中已將此類修法全部涵蓋。也即是說,一菩薩(修行人)臨近死亡之時,應了達、修證《聖涅槃智慧大乘經》之奧義。無論身處何地,當自己確已步入死亡境地時,應觀想自己頂上有本師釋迦牟尼佛安住,要做到這點,必須以猛厲信心專注觀想。接下來應如是思維:不獨自己一人,所有衆生都難逃死亡規律。無盡輪回中,我與其他衆生雖曆經無數生死流轉,但除感受死亡痛苦外,從未曾賦予死亡任何意義。如今,我應力爭使死亡富有價值與意義。

  還應繼續思維:此等內外所攝一切未來、過去、現在諸法,全爲刹那生滅之無常本性。所有有爲法中,有些相續馬上滅盡,如閃電、水泡等般迅疾;有些則如此世界一樣,相對而言相續持續時間稍長一些。不過無論相續多短多長,不滅盡之法無有絲毫存在可能,所有器情世間最終全部滅盡無遺。如來最終都示現涅槃,我一介凡夫更勿需多言。佛陀因此曉谕我等:一切有爲法盡皆無常。

  然而可憐衆生卻不知有爲法之規律,他們不喜分離、死亡,對聚會、出生倒歡欣鼓舞,正因貪執輪回,故而反複旋轉于輪回中。此次我應將即將到來之死亡作爲自己難得之善知識,從中了知並抉擇一切有爲法盡屬無常之理。

  我自己臨死時需如此作意:生生世世中都願我了知萬法無常之真谛,並不貪執一切有爲法,願我此願必能實現。祈請本師釋迦牟尼佛及一切諸佛菩薩加持我!

  如是思維後,當按《聖涅槃智慧大乘經》所雲繼續思索、修習。此經有雲:“諸法性淨故,當觀無實想,具菩提心者,當觀大悲想。性空光明者,當觀離貪法,心乃智慧因,別勿尋正覺。”此段文字是指:首先應觀想,于無邊無際之世界中,以自己爲主之衆多衆生都將有爲無常法執爲常有,將輪回、痛苦執爲快樂。故而應對于生死流轉之輪回中感受無邊無際痛苦之衆生心生強烈悲心,並發願爲令此等衆生遠離生老病死之危害,且將其全部安置于無上菩提之果位,自己一定要成就叁界怙主如來正等覺之果位。爲度化一切衆生超離痛苦,自己應修持具有如是菩提心基礎之慈悲心。

  同理,若對以死亡爲主之一切萬法詳加觀察就能了知:諸法本性乃根源于自己之分別念,在分別念操縱下才産生所謂痛苦、快樂等感受。究竟實相中,死亡、痛苦等法絲毫許亦不存在,我們理應如是思維。更進一步,萬法本來就爲無實空性,換而言之,死亡等諸法本體即不成立,但如夢如幻之顯現則並非斷滅。如審慎觀察,有無等邊皆不可言說,本質均爲空性與光明,空與不空都不存在。現如今之自己心性,原本就爲光明、空性雙運,在如此之心性本來面目中,輪涅所攝法原本等性。本師釋迦牟尼佛之智慧與自己之心,在心性自然本智之境界上,原來就無二無別。若從中不散亂,且能生起定解,此時就能證悟自己心之本性。除此而外,再無任何所謂佛陀存在。實際言之,本無所謂生死…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下冊) 十一 修行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