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定和尚五日禅開示(二)

  心定和尚五日禅開示(二)

   ◎心定和尚

  

     各位同參:所謂「開悟,修行證果」,在佛陀的時代,都說「先得法住智,後得涅槃智」。以中道思想來說:「不依世俗谛,不得勝義谛」,勝義谛是空性的體驗,世俗谛則是緣起的世間萬象。以人的身體來說,色身的部份是四大──地水火風,組合而成的,是緣起的,不是自生的,不是自成的,不是自有的,是緣起有的,是無自性的,是空性,確認一切法是緣起的必然性,這就是法住智,也就是我所說的開悟。

  對緣起法已經有了殊勝的理解,大約是聞所成慧的階段。而後修行,是思所成慧,到修所成慧,一直到證入法空性,是爲證果的階段。

  一、開悟即是正確認識世間

  開悟,是正確的認識世間,佛教是以人爲本的宗教,所以認識世間,當先認識自己,宇宙世間,就是分爲精神體與物質體,所以認識自我的色身,以及受、想、行、識的精神體,也就可以認識世間一切法的因、緣、果、報、體等。

  肉體的部份,由于基因工程的進步,有助于每一個人,更容易認識自我。以基因工程來複製羊、牛、豬、貓等動物時,到目前爲止,都是取陽性的一粒細胞,女性的一粒細胞,以基因工程的技術,從細胞核裏的去氧核糖核酸,學名DNA,培育出胚胎幹細胞,植入母體(子宮),使其孕育長大,一直到離開母體,這些過程,都叫做因緣所生法──緣起,凡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元素、細胞、關系、條件才能培育,或組合而成的,都叫因緣生。

  由于DNA的形狀相同,所以複製出來的羊牛豬等,其長相或特征,都會很像本尊。以人來說,男孩女孩的長像,都有一些像父親或母親,尤其男孩的聲音會比較像父親、女孩的聲音會比較像母親,因爲聲帶也是父母基因的遺傳,凡是肉體的部份,都是基因遺傳,由基因工程改良的蔬菜、水果,樣子形狀也大都一樣。

  現代生物科技的進步,包括自然食品、健康食品,基因改良的蔬菜水果等,對人類都有正面的貢獻。其中,就連生物學家也不太注意的問題,就是對于有情衆生的輪回現象,得到非常有力的證明,那是精神體的遺傳。我認爲遺傳,以人來說明,可以分爲肉體遺傳(基因)及心靈遺傳。肉體遺傳,是承受父母的各一粒細胞的組合;心靈的遺傳,是承受每一個人前生的精神體來的。原因是基因工程複製出來的動物,與其本尊的個性不同,如佛羅裏達複製的貓。就是同基因複製的叁頭豬,彼此個性也不一樣。這就證明了肉體的遺傳之外,必定有不同的心靈遺傳。

  前面提到基因工程也是緣起法,就是自然生的身體也是和合的,稱爲積聚或蘊,也是緣起的。人或胎生的有情,都是母體懷孕時,借著男性的一粒細胞(精子)配合母體的一粒細胞(卵子)組合後,再加上要來投胎的心靈,這就是緣起。依自己的因,托父母的緣,及母親喝水、呼吸、吃飯等衆多因緣,胎兒才能日漸長大。

  我們也可以觀察一棵水果樹,當種子埋入土裏,抽芽生根,靠根吸取泥土中的養份,不到幾年就成爲又高又粗又堅硬的樹幹。人體被懷孕後,也只吸取母體的養份,而胎兒完成,包括骨頭,頭發、肌肉等都形成了,從液體狀態到固體的物質狀態,這種狀態,依印度哲學或佛教的說法,含有四種大的特性:

  (一) 堅固性,或稱穩定性,如頭發、骨頭、肌肉等,又稱爲地。

  (二) 凝聚性,能使肌肉與骨頭等聯結起來,不致于分散,稱爲水。

  (叁) 輕動性,就是呼吸,能使身體運動起來,體內的循環作用、新陳代謝、外表的肢體動作等,都要呼吸才能動。如果不呼吸,人就不動了,體內也不生起循環作用了, 這是風。

  (四) 熟變性,稱爲火,火可以使物質變化體形,變化內涵,生的變成熟的,養份也不一樣,如陽光,能使水果,從綠的到熟透時變紅的,其內涵,也有從酸的到甜的,從硬的到軟的。人體內,因爲靠呼吸的作用,使內髒各器官運動,而將空氣、水份、食物等轉化成熱量、熱能,供應全身,使肉體有溫度。

  以上分析人體的四大特性,用真理的方程式──緣起法的法則──「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細細思考,行深般若波羅蜜時,發現它是無常的、不固定的、不實在的。此心靈──識與基因──名色,有,故胎兒有,即「此有故彼有」;母親不斷供應養份,使胎兒生存長大,即「此生故彼生」。此有──因緣有,故彼有──果有了,此生──因緣出現了,故彼生──果出現了。

  地水火風四大元素(特性)不斷在增加與聚合,體形也不斷的在增大與變化,從來沒有停止變化。就是死的時候,屍體也是不斷的變化。

  唯有行深般若,仔細觀察「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才會正確認識四大積聚和合的色身,是無常的,是無自性的,是空的,色身的當體是無自性的,所以說「色不異空」。

  物理學的進步,自然科學與生物科技,都有幫助深奧佛理的诠釋,二千五百年前佛陀說世間無常,物理學家經過研究觀察,也確信物質沒有靜態的,只可惜他們不是從禅定之中,依真理的方程式去思惟,所以僅管他們研究的成果非凡,仍然不能開悟解脫。佛教徒應好好運用他們的成果,加深我們認識諸行無常的知見。

  二、從心意識去認識自己

  各位同參:真正要認識自己,從心意識去探討比較能夠深入。我們的心,有時稱爲意,有時稱爲識,也有稱意識的,它具有認識、分別、記憶與決定的功能。

  意識所能分別與認識的對象是法塵,也就是記憶體。每一個人沒事的時候,內心會自己探索記憶體的人事物,再加以分析、綜合,得到概念,而後作出決定,引發了語言或身體行爲,就構成了意業、口業、身業等。

  有人會問:「那麼我們每天會看、會聽、會認識,那又是什麼意識?」其實世間一切都是緣起的,當視覺神經(眼根)接觸到物質體(色塵)時,意識幾乎同時間現起,當下就同時錄影。如鳥飛過去了,或小動物跑過去了,雖然眼前已經看不到鳥或動物,但鳥或動物的影像,卻保留在我們的意識裏,這就是記憶體,成爲法塵的一部份。

  我們的意識功能超強,可以稱爲特異功能!因爲當視覺神經(眼根)或聽覺神經(耳根)接觸到色塵或聲塵時,意識同時到達,並且立刻錄影錄音,同時又要搜索記憶體(法塵)的儲存檔案,找出來比對一番,然後告知:我看到什麼鳥飛過去了,或我聽到什麼聲音了。如果記憶體內的軟體資料內沒有現前看到或聽到的東西時,只會告知:我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或那是什麼聲音。

  

  所謂意識的功能超強,特別是人與人在吵架的時候,或在打架的時候,表現得最明確。在互相謾罵時,對方一句話還沒說完,另一方就已知道他的意思,而且立刻加以反駁。因爲意識每天依靠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神經系統,接觸到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等,就不斷的加以搜索記憶體的資料,而加以分別、比較、計較,因而生起歡喜、悲傷、興奮、憂郁等情緒!

  對于合心意的就拼命的追求,對于厭惡的就想盡辦法避開或破壞它,貪欲與嗔恚自然現起,患得患失的心態,自然引生了憂郁症或躁郁症,輕者是挂礙、擔心、緊張、暴躁等心理狀態。

  如果不以佛法智慧,以及勤修禅定,將無法消除這些心理病態。可以說修行禅定是對治情緒不穩的無上妙法。修禅定,不是佛教的專利,不是法師的專利,是現代社會人人都需要用功修行的法寶!意識實在太複雜、太微妙,必須作更深入的探討,才容易以戒定慧來對治貪嗔癡,以達到生命的圓滿。

  叁、第六意識裏充滿情愛

  各位同參:繼續爲大家說明意識的功能作用。由于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時,意識即刻現起,所以就有了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等。其實前面的五蘊是屬于生理的部份,由于這些神經系統,有幫助意識認識不同範圍的境界,所以就依器官的形狀而稱爲眼識、耳識……等。也因爲如此,所以本身的意識,就被佛教的心理學家──唯識宗列爲第六意識。

  第六意識本身,具備有認識、分別、決定與記憶的功能之外,可以說充滿了情愛,這是有情的特性。它非常活躍、沖動、而且堅韌,受到六根對六塵而引生的分別,所以一直不斷的向外攀緣,向外追求,此心如猿猴、如野馬,尤其意識具有記憶的功能,即如現代的錄影錄音。意識一旦攝取了境界,就不斷的重複思惟,也就重複的錄影錄音,加深印象,合意的就想得到、占有。

  例如,有一個人,智慧不是很高,但很肯學習,有一次,他聽到人家講一句「豈有此理」,他覺得這句話不錯,就不斷的重複的念,希望能背起來。因爲他要搭船,正當跨到船上時,船只一搖晃,竟然忘記了。他以爲丟掉了,就繞著船四處尋找。船夫問他說:「你丟了什麼東西?」他說:「我丟了一句話。」船夫說:「連話也會丟掉?真是豈有此理!」這個人說:「喲!你撿到了,都不告訴我!」

  意識裏的情愛,就是發現合心意的,就想占有,一旦失去了,就要想盡辦法想要得到它。情愛是很堅韌的,斬不斷的,例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情綿綿無盡期!」報紙上看到一則報導:有一位婦女,跟丈夫離婚後,有些後悔,總想能夠破鏡重圓,但丈夫已經是流水無情,不願再見面重敘。這位婦女竟然與女兒配合,向警察局謊報其丈夫失蹤,經過了一番尋找,終于找到了,在警察局會面時,丈夫非常生氣,這時警察才知道內情。所謂藕斷絲連,就是形容情愛的堅韌,難割舍,而且難斷。

  情愛的沖動,從母愛的表現,可以很清楚認識。例如不幸房子發生火災了,兒子仍然在火窟裏,作媽媽的一定不顧生命的危險,一直要沖進去,雖經消防人員捉住,她也會哭得昏死過去!有些人在家裏,爲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會大發脾氣、甩碗盤、打破家具等。對于自…

《心定和尚五日禅開示(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